【神秘國度】飛躍萬里探尋歷史,一眼千年圓夢埃及~(埃及13日全景游)


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神殿是 埃及 的第一位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陵墓,建在峭壁北端。
哈特謝普蘇特下令將自己的陵廟建在峭壁上,是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 長治 久安。


森馬特放棄了傳統的神廟佈局,完全按照山崖臺地景觀的需要來從事設計和建造,使整體佈局更加宏大開闊,與周圍環境的結合也更為密切。
這座祭廟建在半圓狀的梯形峭壁中,背依山岩峭壁。
森馬特巧妙地利用了斷崖伸出的寬闊平臺來建造主體建築。
整個建築設計成迭升的臺階柱廊,有明確的縱深軸線,用平緩的坡道貫穿層疊的柱廊。最上層柱廊後面是殿堂本部,內殿則鑿於山崖之中。


柱廊北端有一尊哈特謝普蘇特女王雕像,雕像頭部缺失,正在修複。


裡面的壁畫是反映祭祀阿努比斯神和阿蒙神的場景。
圖左便是阿努比斯神,右側是豐富的祭品。

作為一個酷愛香料的女王,她曾任性地發起了對蓬特(如今 蘇丹 和 索馬裡 的交界處)的遠征。勞頓軍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得勝而歸,只是為了帶回女王最中意的31棵乳香樹盆栽。



這些柱廊比例協調,莊嚴而不沉悶,外觀色調清亮純凈,與作為背景的懸崖互相呼應。
戴假鬍鬚、身著男裝、束胸寬衣、手執權杖、威嚴無比,這就是古 埃及 最有權力的女法老的一貫裝束。


在古代 埃及 ,如同武則天一般的存在,也招致被她流放的圖特摩斯三世的嫉恨。
繼子圖特摩斯三世繼位後,瘋狂報複哈特霍普蘇特。將所有有關女王的雕像、浮雕、文字通通抹去銷毀。這廟當然也未能幸免。
所有雕像的頭顱都被圖特摩斯三世砍掉了。

神殿的南北外牆上有6個凹進去的神龕,阿蒙神在這裡賜予女王和女王家人禮物 。
兩尊奧西裡斯形象的女王雕像分立在門兩側。

卡爾納克神廟是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始建於3900多年前,位於 盧克索 北部,是 埃及 中王國時期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也是古 埃及 最大的神廟。
神廟內有大小20餘座神殿、134根巨型 石柱 、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底比斯原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市,阿蒙神也只是一個地方性神祇。但隨著此處出身的家族走向權利的頂點,成為 埃及 的法老,阿蒙神也隨之被尊為皇家的保護神,其信仰覆蓋到 埃及 全境,達到頂峰。後期,更是和太陽神—拉(Ra)融合為阿蒙—拉(Amen-Ra),榮升“眾神之王”、“王座與兩陸之王”。

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佈置,先後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柯恩斯神和阿蒙之妻穆特神的廟宇。

“公羊大道”又被稱為“斯芬克斯之道”,獅身代表王家的權利和威嚴,公羊則是阿蒙神的化身,二者合二為一象徵著王權和神權的緊密結合。
走近一點可以發現在羊頭下有一小小的人物雕像,雕刻的也是拉美西斯二世。







因為法老是至高無上的,所以妻子的雕像修建的比法老的要小。


中央兩排的柱子最為高大,其直徑達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
其他柱子的直徑為2.74米,高12.8米。
在柱頂的柱帽處,可以安穩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築尺度之大,實屬罕見。
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 石柱 ,處處遮擋著人們的視線,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
雖然由於年代的久遠,致使神廟已破敗不堪,然而,透過那僅存的部分,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和想象到 卡納克 神廟當年的宏偉壯麗。

法老們通過高高的 石柱 向太陽神阿蒙表達忠心。

柱頂殘留的彩繪,可以毫不費力地想像出神廟3000年前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