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威尼斯的意大利之旅
閑話羅馬
羅馬 的名字的由來很有趣,傳說 羅馬 城是一對兒被母狼喂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建立的,城市也因此而得名,由於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七丘之城”。不過由於景點較為集中,且都處於平地部分,在游覽過程並沒有明顯的爬坡感。
由於 羅馬 與 佛羅倫薩 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的中心,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隨處可見,在蔣勛的書里看過眾多對貝爾尼尼改造的建築的描述,對這裡真的是心馳已久。不過由於對宗教瞭解甚少,儘管這裡是天主教會的聖地, 梵蒂岡 更是天主教教宗和聖座的駐地,未能產生更多的共鳴。
羅馬 的大部分景點比較集中,除了南部的鬥獸場+真理之口+古 羅馬 遺跡 和 西部的 梵蒂岡 ,其他的就可以沿下圖環線步行游覽。 羅馬 的主要景點都是廣場,也就是下圖裡的Piazza ***(Piazza特指 意大利 城鎮中無車輛行駛的露天廣場。)
羅馬 的交通以公交為主,如果在這裡逗留兩三天及以上,roma pass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從機場到 羅馬 屬於城際交通,不能使用roma pass。單次購買火車/公交車票的話是1.5刀一張,很有趣的是,除了地鐵站的售票口,這邊的報刊亭也是正規售票渠道。於是每次坐公交車,都像一次尋寶活動,哈哈哈,找吖找吖找store,找到一個你就走。
納沃納廣場由於日程所限,第一天我們到達 羅馬 已是夜晚,還好 羅馬 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即使在深夜12點路邊也有人映著火焰暢談,有人伴著琴聲起舞。說句實話,對 羅馬 的喜愛,竟似乎從這裡的煙火氣開始。
在去往納 沃納 廣場的路上遇到了Church of St. Louis of the French,教堂里正在播放法語科普影片。 聖王路易堂的建築外觀也很好看,不過據說最出名的還是小堂里 卡拉 瓦喬的三幅馬太生平系列畫:《聖馬太蒙召》、《聖馬太與天使》和《聖馬太殉教》。 *** Piazza Navona ***
納 沃納 廣場有著明顯的巴 洛克 風格,不過讓我最初記憶深刻的還是它橢圓形的形狀(下圖紫色)。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 羅馬 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變為市場。廣場上有著名的海神噴泉(北部)和濟安·貝爾尼尼設計的廣場南端的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和位於中心的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廣場中間坐落著方尖碑,右側是聖阿格 尼斯 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另一側則是潘菲利宮(Palazzo Pamphilj),自從 瑞典 奧運會之後,這裡就是 巴西 的大使館了。 北部的海神噴泉 中部的四河噴泉: 聖阿格 尼斯 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 南部的摩爾人噴泉 萬神殿萬神殿由 羅馬 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 奧林匹亞 山上諸神,是古 羅馬 保存最完好的建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藝術家拉斐爾、 羅馬 皇帝維 托里 奧﹒埃曼努埃爾二世等長眠於此。從網上的圖片可以看到,它的內部沒有窗戶,唯一的採光是頂部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由於我們晚上才到,就沒辦法內部游覽了。
隨口說一句, 意大利 的Galteto真的好吃,店里甚至有四五十種口味(包含慄子榛子開心果,rice, coconut等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許願池赫本的《 羅馬 假日》給這裡帶來了無限的知名度,這裡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巴 洛克 式噴泉。據說背朝噴泉右手持硬幣通過左肩向後拋出,投到池中許願可以再次回到 羅馬 ,重覆同樣動作投兩枚許願將有艷遇,投三枚許願則愛情夢想成真。不過硬幣不夠,我就沒試。呃呃呃,怎麼能這麼說呢,有也不試,政治正確政治正確,嚴肅臉,哈哈哈。 西班牙廣場赫本在臺階上吃冰激凌的一幕印在了一代一代人的腦海, 西班牙 廣場的階梯因此而聞名。 西班牙 廣場位於 羅馬 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以其登上教堂的 西班牙 階梯而聞名。廣場上的咖啡館是濟慈、拜倫、雪萊等文人最愛去的場所。
廣場上最著名的莫過於巴 洛克 式建築巨匠貝尼尼所設計的破船噴水池,很多年輕人夏季會到此談天,享受清涼。
人民廣場
Piazza del Popolo,populus是白楊樹的意思(聖 瑪利亞 教堂後面有一片白楊)。人民廣場是弗拉米尼亞路的起點,是通往北方最重要的道路,在鐵路時代以前,此處是旅行者抵達 羅馬 時首先看到的景色。數百年間,人民廣場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最後一次是在1826年。
推薦一家超好吃的pizza, Salvatore Di Matteo Le Gourmet 梵蒂岡博物館地圖室 拉斐爾的 雅典 學院
中心的兩人為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 雅典 娜二神的雕像,眾人包括古 希腊 羅馬 和當代 意大利 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 下麵是維基百科對人物的介紹 西斯廷小堂
牆上的壁畫取《舊約·聖經》為題材,正面是《最後的審判》,右側是《基督傳》,左側以《摩西傳》為主題。天花板的中央是《舊約·聖經》的創世紀,畫有預言者、巫女的像。最精彩是《創造亞當》、《原罪與流放樂園》、《諾亞方舟》。穹頂的畫面分成兩部分,繪有上帝創造世界的9個場景,即《劃分光暗》、《創造日月》、《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挪亞方舟》、《挪亞獻祭》、《挪亞醉酒》。房頂與牆壁連接處的弧面為另一部分,分別繪有耶穌的祖先等。 聖彼得教堂+廣場
羅馬 教廷的廣場是 羅馬 最大的廣場,巴 洛克 式風格, 羅馬 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主持設計施工。有人說,廣場加上教堂,整體造型是聖母的樣子,像聖母的懷抱。 古羅馬鬥獸場+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位於 羅馬 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 羅馬 鬥獸場是古 羅馬 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羅馬 鬥獸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 羅馬 鬥獸場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海戰表演(不過只有短暫的時間,後來鬥獸場地下室就開始安裝其他的設備了)、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演出以 羅馬 神話為基礎的戲劇。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 羅馬 鬥獸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禦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用途。
意大利 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 羅馬 鬥獸場為主題。 羅馬 鬥獸場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跡及世界新七大奇跡中。
羅馬 的名字的由來很有趣,傳說 羅馬 城是一對兒被母狼喂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建立的,城市也因此而得名,由於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七丘之城”。不過由於景點較為集中,且都處於平地部分,在游覽過程並沒有明顯的爬坡感。
由於 羅馬 與 佛羅倫薩 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的中心,巴 洛克 風格的建築隨處可見,在蔣勛的書里看過眾多對貝爾尼尼改造的建築的描述,對這裡真的是心馳已久。不過由於對宗教瞭解甚少,儘管這裡是天主教會的聖地, 梵蒂岡 更是天主教教宗和聖座的駐地,未能產生更多的共鳴。
羅馬 的大部分景點比較集中,除了南部的鬥獸場+真理之口+古 羅馬 遺跡 和 西部的 梵蒂岡 ,其他的就可以沿下圖環線步行游覽。 羅馬 的主要景點都是廣場,也就是下圖裡的Piazza ***(Piazza特指 意大利 城鎮中無車輛行駛的露天廣場。)
羅馬 的交通以公交為主,如果在這裡逗留兩三天及以上,roma pass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從機場到 羅馬 屬於城際交通,不能使用roma pass。單次購買火車/公交車票的話是1.5刀一張,很有趣的是,除了地鐵站的售票口,這邊的報刊亭也是正規售票渠道。於是每次坐公交車,都像一次尋寶活動,哈哈哈,找吖找吖找store,找到一個你就走。
納沃納廣場由於日程所限,第一天我們到達 羅馬 已是夜晚,還好 羅馬 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即使在深夜12點路邊也有人映著火焰暢談,有人伴著琴聲起舞。說句實話,對 羅馬 的喜愛,竟似乎從這裡的煙火氣開始。
在去往納 沃納 廣場的路上遇到了Church of St. Louis of the French,教堂里正在播放法語科普影片。 聖王路易堂的建築外觀也很好看,不過據說最出名的還是小堂里 卡拉 瓦喬的三幅馬太生平系列畫:《聖馬太蒙召》、《聖馬太與天使》和《聖馬太殉教》。 *** Piazza Navona ***
納 沃納 廣場有著明顯的巴 洛克 風格,不過讓我最初記憶深刻的還是它橢圓形的形狀(下圖紫色)。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 羅馬 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變為市場。廣場上有著名的海神噴泉(北部)和濟安·貝爾尼尼設計的廣場南端的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和位於中心的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廣場中間坐落著方尖碑,右側是聖阿格 尼斯 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另一側則是潘菲利宮(Palazzo Pamphilj),自從 瑞典 奧運會之後,這裡就是 巴西 的大使館了。 北部的海神噴泉 中部的四河噴泉: 聖阿格 尼斯 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 南部的摩爾人噴泉 萬神殿萬神殿由 羅馬 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 奧林匹亞 山上諸神,是古 羅馬 保存最完好的建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藝術家拉斐爾、 羅馬 皇帝維 托里 奧﹒埃曼努埃爾二世等長眠於此。從網上的圖片可以看到,它的內部沒有窗戶,唯一的採光是頂部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由於我們晚上才到,就沒辦法內部游覽了。
隨口說一句, 意大利 的Galteto真的好吃,店里甚至有四五十種口味(包含慄子榛子開心果,rice, coconut等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許願池赫本的《 羅馬 假日》給這裡帶來了無限的知名度,這裡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巴 洛克 式噴泉。據說背朝噴泉右手持硬幣通過左肩向後拋出,投到池中許願可以再次回到 羅馬 ,重覆同樣動作投兩枚許願將有艷遇,投三枚許願則愛情夢想成真。不過硬幣不夠,我就沒試。呃呃呃,怎麼能這麼說呢,有也不試,政治正確政治正確,嚴肅臉,哈哈哈。 西班牙廣場赫本在臺階上吃冰激凌的一幕印在了一代一代人的腦海, 西班牙 廣場的階梯因此而聞名。 西班牙 廣場位於 羅馬 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以其登上教堂的 西班牙 階梯而聞名。廣場上的咖啡館是濟慈、拜倫、雪萊等文人最愛去的場所。
廣場上最著名的莫過於巴 洛克 式建築巨匠貝尼尼所設計的破船噴水池,很多年輕人夏季會到此談天,享受清涼。
人民廣場
Piazza del Popolo,populus是白楊樹的意思(聖 瑪利亞 教堂後面有一片白楊)。人民廣場是弗拉米尼亞路的起點,是通往北方最重要的道路,在鐵路時代以前,此處是旅行者抵達 羅馬 時首先看到的景色。數百年間,人民廣場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最後一次是在1826年。
推薦一家超好吃的pizza, Salvatore Di Matteo Le Gourmet 梵蒂岡博物館地圖室 拉斐爾的 雅典 學院
中心的兩人為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 雅典 娜二神的雕像,眾人包括古 希腊 羅馬 和當代 意大利 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 下麵是維基百科對人物的介紹 西斯廷小堂
牆上的壁畫取《舊約·聖經》為題材,正面是《最後的審判》,右側是《基督傳》,左側以《摩西傳》為主題。天花板的中央是《舊約·聖經》的創世紀,畫有預言者、巫女的像。最精彩是《創造亞當》、《原罪與流放樂園》、《諾亞方舟》。穹頂的畫面分成兩部分,繪有上帝創造世界的9個場景,即《劃分光暗》、《創造日月》、《劃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挪亞方舟》、《挪亞獻祭》、《挪亞醉酒》。房頂與牆壁連接處的弧面為另一部分,分別繪有耶穌的祖先等。 聖彼得教堂+廣場
羅馬 教廷的廣場是 羅馬 最大的廣場,巴 洛克 式風格, 羅馬 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十一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親自主持設計施工。有人說,廣場加上教堂,整體造型是聖母的樣子,像聖母的懷抱。 古羅馬鬥獸場+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位於 羅馬 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 羅馬 鬥獸場是古 羅馬 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羅馬 鬥獸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 羅馬 鬥獸場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海戰表演(不過只有短暫的時間,後來鬥獸場地下室就開始安裝其他的設備了)、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演出以 羅馬 神話為基礎的戲劇。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 羅馬 鬥獸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禦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用途。
意大利 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 羅馬 鬥獸場為主題。 羅馬 鬥獸場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跡及世界新七大奇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