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奇印度待了一陣,才知道對它有多少誤解
大街上與人、摩托車、汽車、三輪兒都悠然自處的是牛
街心公園裡和人一起休憩的,是牛
還有這隻失去媽媽、骨瘦如柴的可憐小牛排
印度 讓我觸動非常大的一點,是人與動物完全自然舒適的日常相處。
在去 印度 之前會覺得,每天街頭堵著一堆牛,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然而來 印度 幾天以後,你就會由最初的好奇,到逐漸自動地摒棄了這樣的想法。原因就在於,人和牛的共處,在 印度 真的太自在了。即使街頭擁擠吵鬧成了災,牛和所有交通工具都十分習慣地各自交叉走著自己的道。流浪牛走過一個又一個垃圾堆掏食物,路過的人嬉笑著“啪”拍拍牛的背,牛乖巧地晃晃尾巴。
你如果把牛換成另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 比如 貓或狗,其實就能理解了。你會因為在街邊、在小區周圍看到一些貓狗而大驚小怪嗎?不會。而 印度 人,千百年就跟他們的牛生活在一個空間。
(前提是沒有攻擊性, 印度 的牛相較我們熟悉的 西班牙 鬥牛,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溫順。當然有可能因為對外國人的不熟悉和恐懼感,會有更強的防禦心,大家不要輕易模仿當地人跟它們過於貼近。) 在小巷裡走著走著,偶然遇見一戶人家在自家的“養牛場”里擠牛奶;看著看著,主人邀請我親自上手體驗一番 ( ̄▽ ̄)y
再說幾句,並不是所有的牛對於 印度 人而言都是神聖的。黃牛和水牛就不在被崇拜之列,只有 印度 瘤牛(又稱婆羅門牛... 哎,連牛都有種姓啊...)才是神牛,是 印度 教主神之一濕婆的坐騎。這其中,又以白色的瘤牛最為尊貴。辨認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按字面意思,背上好似駱駝一樣有一個突起肉瘤的,就是瘤牛。
任何牛,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幾乎都需要幹活兒。只是垂垂老矣時,免於被宰殺而成為流浪牛。
另外還有: 在很多廟宇皇宮,甚至總統府和國防部都上躥下跳的猴子
齋普爾 琥珀堡附近負責運輸的大象
很多毛驢以及馬匹
騎駱駝挺進印巴邊境沙漠,享受星空下的寧靜和晚餐
野豬君和孔雀君沒有拍到,請自行腦補。
印度吃得怎麼樣我和我的小伙伴個人的體驗... 真的不!好!
單獨吃一兩次 印度 咖喱(註意是 印度 咖喱,不是 泰國 或 日本 咖喱,差別巨大),如果能吃辣的話其實還是挺不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味。
印度 的各種香料粉 某種像油條一樣酥脆的飛餅(還不錯),和被我誤以為是烤肉串的... 烤芝士焗豆腐。獨特的奶味非常厚重,大家嘗後紛紛敗下陣來。
然鵝,這玩意兒實在不適合每!一!餐!都吃啊!
尤其在 印度 平均40+°的夏天(奉勸大家4 - 9月真的別來了,不要像我一般勇猛),就想吃一點清爽的;但,他們的青菜真是能做到,融合在各種咖喱裡面,讓你完全看不出也吃不出它本來是什麼。以至於到後來,我們蔬菜只點西式 沙拉 ,甚至自己去菜市場買黃瓜和西紅柿讓餐廳切好,放檸檬和砂糖來自製。
另外 印度 的米是長米,又輕又空,並不香甜。
有一些黑暗料理, 比如 這份撒了辣椒面和孜然的酸奶
我們開玩笑說非常適合 蘭州 拉麵館賣,材料都是現成的!
我其實還好,肉菜依然每餐都點 印度 傳統菜餚(由於 印度 教+ 伊斯蘭教並存的原因,肉菜基本只有雞、羊、和一點海鮮,豬肉和牛肉是不會出現在菜單里的),我的小伙伴們已經從第三天開始徹底放棄 印度 菜,改投中餐的懷抱。
但這個中餐,是怎樣的中餐呢?雖然 印度 很多高級一點的餐廳都有專門的中餐選項,但讓我十分好奇的是,中餐形式遠大於口感就不說了,為什麼每一家的口味能做到如此統一,都是同一個 印度 新東方烹飪學校培訓出來的嗎?他們到底是對中餐有什麼誤解??
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勤勞的我國人民的身影,尤其 廣東 福建 四川 湖南 的中餐館,連 非洲 名字很奇怪的國家都能扎下根。但在 印度 ,我們在街頭從沒見過一家 中國 人開的正宗餐館,偶爾用下大眾點評也搜索不到。不排除是存在的,只是堂堂 印度 這麼大一個鄰國,這概率也太太太太低了吧!如果有長期在 印度 生活的捧油,請跟我解釋一下為什麼~
另外我們也吃過一次當地的麥當勞,味道嘛... hmm差強人意。亮點是吃到一半,停電了!大家都非常淡定,反正過一會兒電又來了。
印度 的水果倒是不錯,以芒果、香蕉、西瓜、橘子等為主,也有一些本地水果。價格非常便宜,我們常常買一個西瓜+ 一串香蕉,只需要人民幣不到10塊錢。
不過不要大意,水果里也可能摻雜有奇怪的東西,大家感興趣可以點開:
至於有沒有生病?別說,同去的人沒有不拉肚子的,還有各種狀況。我們打趣說:帶去的藥,真是沒浪費吃得一個不剩。
我這個鐵胃喝了不少路邊的鮮榨果汁,腸胃倒沒事,結果從 印度 回來後十多天一直在發燒,持續40°燒到我懷疑人生(也就是為什麼文章寫了這麼久...)
前兩天剛好有記者問我,你去了那麼多地方,有沒有再也不想去的國家~ 我說沒有,即使 印度 ,也還想再去 =•ω•=
印度的城市發展如何客觀地評價:可以說是非常落後了。
真的,我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被 “龍象之爭” 這樣的概念所引導,覺得 印度 雖然奇葩,雖然貧富懸殊,但發展還是緊跟在 中國 後面的。
宏觀的經濟方向這裡不做討論(大概看了下目前 印度 人均GDP是 中國 的1/5),僅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化進程來看, 印度 的一二線城市大概只有我國很多地方的縣城水平 - 我一點都沒有誇張。
新德里 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是我所有去過的國家機場裡面,最有奇幻色彩的一個。因為如果你僅以這個機場轉機的話,你會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極好 -- 從硬件到配套設施到服務,到你所接觸到的本地圈層,都會告訴你這是一個國際大都市 -- 比 倫敦 巴黎 紐約 新加坡 北京 T3一點不輸。 機場商店里的音樂竟然是現場演奏的,看見樂手的一剎那我震驚了... 店里還有灑滿玫瑰花瓣的水池
然而剛出機場,連接 通道 的走廊上就睡著流浪者,跟裡面的一片氣派繁華顯得格格不入。汽車開在夜晚的路邊,我們又驚奇地發現很多人搬著床板在高速路中間窄窄的綠化帶上睡覺。該有多吵啊!更重要的是,如果出了事故汽車撞上綠化帶,那是連命都沒了。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司機看了一眼說,這些人無家可歸。我們瞬間閉了嘴,心裡有些沉重。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機場里遇到的那些西裝革履的男士,氣質出眾的女士和一看就受著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我們竟然再也沒遇到。哦有一次,就是 新德里 政府大樓前下班的公務員。
印度 的中產階級究竟在哪裡?還有,說好的貧富懸殊,富人呢?每個 大城 市裡看不到一兩輛豪車,一直在各地間輾轉但總計經過的高檔小區不超過5處(可能沒有特別去吧,但仍然,這個比例低得難以置信)。我們心中充滿了疑惑。
更糟心的是商業化進程。整個 印度 除 新德里 、 孟買 等個別超級 大城 ,沒有超市、沒有現代化的便利店,日用貨品交易全靠我們90年代初已逐漸消失的“街頭農貿市場”和“家庭小賣部”。Shopping Mall不太常見,就算有也大多又小又冷冷清清。街頭商店里除了傳統物件和手工藝品我們看著挺不錯外,現代工業產品極其滯後。很多小工具小飾品衣服等,一看就是從 中國 淘汰過去、城市裡可能都看不到了的檔次。
以下 印度 二線城市的中心繁華市場,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剛纔說過, 印度 很多地區夏天常年在40+°,但空調對普通家庭來說,是絕對的奢飾品。我們有兩晚住在稍微沒那麼高級的地方,老舊的空調整晚像要炸了一樣。一看是我們國產的牌子,但我小時候都沒見過這麼爛的。
來 印度 轉一圈後,未來這位鄰居如果再要說什麼趕超 中國 之類的,我的反應一定是:開什麼玩笑!
恆河和傳說中一樣嗎一樣。你們聽到的那些,都是真的。
印度 教徒相信,掌管創造和毀滅的濕婆神 (Shiva) 經常會在 恆河 上遊蕩;如果死後能被拋入 恆河 ,就能免去重重輪迴之苦,直接通嚮往生。因此,在 恆河 邊死去,是所有 印度 教徒至高的追求。
每天,有200 - 300具屍體,按不同種姓階層分為不同的高度,在 恆河 邊一個巨大的焚屍碼頭不間斷地焚化。每具屍體所需的約250斤貴重木材,對 印度 人來說價格不菲,是一筆不小的積蓄。
3小時後,骨灰和部分未完全燒盡的碎骨,在男性家屬的見證下(據說不允許女性家屬參與的原因是,神聖的場合拒絕情緒化),一起倒入近在咫尺的 恆河 。只有三種人是不需要焚燒可以直接拋入的,就是聖人、未滿10歲的孩子和孕婦。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純凈的身體,不需要經過焚化的過程。
焚屍碼頭遠景
焚屍場的近景是不能拍照的,儘管我在當地人帶領下走進去看了一眼,看到了取火點的萬年聖火,以及清晰的正在燃燒的焚屍台。而最讓我震驚的是,就在家屬往河裡拋灑骨灰的同時,一群約七八個當地青少年,正在離他們僅三四米的河 水裡 游泳打鬧著。我一邊傻盯著一邊問旁邊的人:這裡也允許游泳?旁邊人看了一眼:嗯可以的。 恆河 邊大量游泳沐浴的人群
恆河 當然談不上乾凈,但看上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臟,即使是焚屍台附近也沒有什麼味道。對於 印度 人來說, 恆河 是無比神聖的,像生靈一樣有著自我凈化的功能。他們早起來河裡晨浴,用河水漱口;周圍的居 民和 店家,日日都在河裡洗衣服、洗床單,在河邊草地上鋪平晾曬;遠道而來的人喝過 恆河 水後,甚至會用容器鄭重地裝一瓶回去,待未來重要節慶再打開灑在家中或飲用。 瓦拉納西 是 恆河 邊的聖城,地位相當於 耶路撒冷 。除了對 印度 教的特殊意義,佛祖釋迦牟尼曾第一次在這裡的 鹿野苑 傳經轉法輪;唐三藏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取經的“西天”,就是天竺國的 瓦拉納西 。
因此,在 瓦拉納西 生活著許多苦行僧 (Sadhu)。他們裝扮獨特,一派近乎一絲不掛,另一派身著黃衣,大多蓄著長須長髮,臉上塗抹成白灰色。他們通過長期絕食、忍受極端天氣、行走火炭等自我折磨的方式修行,認為這樣獲取精神自由是入天堂的捷徑。 多年前在 尼泊爾 時,我就見過不少苦行僧。然而這次我忽然瞭解到,這些人臉上塗抹的有可能不是煙灰,而是人的骨灰;他們會生吃河裡浮上來的屍體,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神賜予的禮物後... 我就再也無法直視。
白天是熱鬧碼頭集市的 恆河 主祭台,晚上會在婆羅門祭司的帶領下,變為更加熱鬧的“ 恆河 夜祭”
印度人是不是都熱衷雜技我這次沒有坐火車,據說開掛一般的掛火車並非那麼常見;日常的超載那比比皆是了,一輛摩托車坐三位成年男性不要太驚訝。
以下兩張是我在城際公路上拍到的,車上的人都非常熱情友善,看到我們在拍照開心地比V打招呼~ 架勢嘛反正我們看著是有些凶險。
途中還路過一起死亡車禍... 不說了。不過以 印度 尤其城區內的交通狀況,本地人的駕駛技術和耐心,絕對是一等一的。勸各位即使是老司機,也儘量別在 印度 自駕。
此處應獻出我們可愛的司機叔叔一枚
好了我一回說夠多啦,伙伴們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與我探討噢 ~
最後再放一些好看的照片,和兩段航拍。印北尤其 拉賈斯坦邦 的美,真心值得去細細品味。
街心公園裡和人一起休憩的,是牛
還有這隻失去媽媽、骨瘦如柴的可憐小牛排
印度 讓我觸動非常大的一點,是人與動物完全自然舒適的日常相處。
在去 印度 之前會覺得,每天街頭堵著一堆牛,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然而來 印度 幾天以後,你就會由最初的好奇,到逐漸自動地摒棄了這樣的想法。原因就在於,人和牛的共處,在 印度 真的太自在了。即使街頭擁擠吵鬧成了災,牛和所有交通工具都十分習慣地各自交叉走著自己的道。流浪牛走過一個又一個垃圾堆掏食物,路過的人嬉笑著“啪”拍拍牛的背,牛乖巧地晃晃尾巴。
你如果把牛換成另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 比如 貓或狗,其實就能理解了。你會因為在街邊、在小區周圍看到一些貓狗而大驚小怪嗎?不會。而 印度 人,千百年就跟他們的牛生活在一個空間。
(前提是沒有攻擊性, 印度 的牛相較我們熟悉的 西班牙 鬥牛,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溫順。當然有可能因為對外國人的不熟悉和恐懼感,會有更強的防禦心,大家不要輕易模仿當地人跟它們過於貼近。) 在小巷裡走著走著,偶然遇見一戶人家在自家的“養牛場”里擠牛奶;看著看著,主人邀請我親自上手體驗一番 ( ̄▽ ̄)y
再說幾句,並不是所有的牛對於 印度 人而言都是神聖的。黃牛和水牛就不在被崇拜之列,只有 印度 瘤牛(又稱婆羅門牛... 哎,連牛都有種姓啊...)才是神牛,是 印度 教主神之一濕婆的坐騎。這其中,又以白色的瘤牛最為尊貴。辨認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按字面意思,背上好似駱駝一樣有一個突起肉瘤的,就是瘤牛。
任何牛,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幾乎都需要幹活兒。只是垂垂老矣時,免於被宰殺而成為流浪牛。
另外還有: 在很多廟宇皇宮,甚至總統府和國防部都上躥下跳的猴子
齋普爾 琥珀堡附近負責運輸的大象
很多毛驢以及馬匹
騎駱駝挺進印巴邊境沙漠,享受星空下的寧靜和晚餐
野豬君和孔雀君沒有拍到,請自行腦補。
印度吃得怎麼樣我和我的小伙伴個人的體驗... 真的不!好!
單獨吃一兩次 印度 咖喱(註意是 印度 咖喱,不是 泰國 或 日本 咖喱,差別巨大),如果能吃辣的話其實還是挺不錯的,有一種獨特的風味。
印度 的各種香料粉 某種像油條一樣酥脆的飛餅(還不錯),和被我誤以為是烤肉串的... 烤芝士焗豆腐。獨特的奶味非常厚重,大家嘗後紛紛敗下陣來。
然鵝,這玩意兒實在不適合每!一!餐!都吃啊!
尤其在 印度 平均40+°的夏天(奉勸大家4 - 9月真的別來了,不要像我一般勇猛),就想吃一點清爽的;但,他們的青菜真是能做到,融合在各種咖喱裡面,讓你完全看不出也吃不出它本來是什麼。以至於到後來,我們蔬菜只點西式 沙拉 ,甚至自己去菜市場買黃瓜和西紅柿讓餐廳切好,放檸檬和砂糖來自製。
另外 印度 的米是長米,又輕又空,並不香甜。
有一些黑暗料理, 比如 這份撒了辣椒面和孜然的酸奶
我們開玩笑說非常適合 蘭州 拉麵館賣,材料都是現成的!
我其實還好,肉菜依然每餐都點 印度 傳統菜餚(由於 印度 教+ 伊斯蘭教並存的原因,肉菜基本只有雞、羊、和一點海鮮,豬肉和牛肉是不會出現在菜單里的),我的小伙伴們已經從第三天開始徹底放棄 印度 菜,改投中餐的懷抱。
但這個中餐,是怎樣的中餐呢?雖然 印度 很多高級一點的餐廳都有專門的中餐選項,但讓我十分好奇的是,中餐形式遠大於口感就不說了,為什麼每一家的口味能做到如此統一,都是同一個 印度 新東方烹飪學校培訓出來的嗎?他們到底是對中餐有什麼誤解??
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勤勞的我國人民的身影,尤其 廣東 福建 四川 湖南 的中餐館,連 非洲 名字很奇怪的國家都能扎下根。但在 印度 ,我們在街頭從沒見過一家 中國 人開的正宗餐館,偶爾用下大眾點評也搜索不到。不排除是存在的,只是堂堂 印度 這麼大一個鄰國,這概率也太太太太低了吧!如果有長期在 印度 生活的捧油,請跟我解釋一下為什麼~
另外我們也吃過一次當地的麥當勞,味道嘛... hmm差強人意。亮點是吃到一半,停電了!大家都非常淡定,反正過一會兒電又來了。
印度 的水果倒是不錯,以芒果、香蕉、西瓜、橘子等為主,也有一些本地水果。價格非常便宜,我們常常買一個西瓜+ 一串香蕉,只需要人民幣不到10塊錢。
不過不要大意,水果里也可能摻雜有奇怪的東西,大家感興趣可以點開:
至於有沒有生病?別說,同去的人沒有不拉肚子的,還有各種狀況。我們打趣說:帶去的藥,真是沒浪費吃得一個不剩。
我這個鐵胃喝了不少路邊的鮮榨果汁,腸胃倒沒事,結果從 印度 回來後十多天一直在發燒,持續40°燒到我懷疑人生(也就是為什麼文章寫了這麼久...)
前兩天剛好有記者問我,你去了那麼多地方,有沒有再也不想去的國家~ 我說沒有,即使 印度 ,也還想再去 =•ω•=
印度的城市發展如何客觀地評價:可以說是非常落後了。
真的,我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被 “龍象之爭” 這樣的概念所引導,覺得 印度 雖然奇葩,雖然貧富懸殊,但發展還是緊跟在 中國 後面的。
宏觀的經濟方向這裡不做討論(大概看了下目前 印度 人均GDP是 中國 的1/5),僅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化進程來看, 印度 的一二線城市大概只有我國很多地方的縣城水平 - 我一點都沒有誇張。
新德里 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是我所有去過的國家機場裡面,最有奇幻色彩的一個。因為如果你僅以這個機場轉機的話,你會對這個國家的印象極好 -- 從硬件到配套設施到服務,到你所接觸到的本地圈層,都會告訴你這是一個國際大都市 -- 比 倫敦 巴黎 紐約 新加坡 北京 T3一點不輸。 機場商店里的音樂竟然是現場演奏的,看見樂手的一剎那我震驚了... 店里還有灑滿玫瑰花瓣的水池
然而剛出機場,連接 通道 的走廊上就睡著流浪者,跟裡面的一片氣派繁華顯得格格不入。汽車開在夜晚的路邊,我們又驚奇地發現很多人搬著床板在高速路中間窄窄的綠化帶上睡覺。該有多吵啊!更重要的是,如果出了事故汽車撞上綠化帶,那是連命都沒了。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司機看了一眼說,這些人無家可歸。我們瞬間閉了嘴,心裡有些沉重。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機場里遇到的那些西裝革履的男士,氣質出眾的女士和一看就受著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我們竟然再也沒遇到。哦有一次,就是 新德里 政府大樓前下班的公務員。
印度 的中產階級究竟在哪裡?還有,說好的貧富懸殊,富人呢?每個 大城 市裡看不到一兩輛豪車,一直在各地間輾轉但總計經過的高檔小區不超過5處(可能沒有特別去吧,但仍然,這個比例低得難以置信)。我們心中充滿了疑惑。
更糟心的是商業化進程。整個 印度 除 新德里 、 孟買 等個別超級 大城 ,沒有超市、沒有現代化的便利店,日用貨品交易全靠我們90年代初已逐漸消失的“街頭農貿市場”和“家庭小賣部”。Shopping Mall不太常見,就算有也大多又小又冷冷清清。街頭商店里除了傳統物件和手工藝品我們看著挺不錯外,現代工業產品極其滯後。很多小工具小飾品衣服等,一看就是從 中國 淘汰過去、城市裡可能都看不到了的檔次。
以下 印度 二線城市的中心繁華市場,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剛纔說過, 印度 很多地區夏天常年在40+°,但空調對普通家庭來說,是絕對的奢飾品。我們有兩晚住在稍微沒那麼高級的地方,老舊的空調整晚像要炸了一樣。一看是我們國產的牌子,但我小時候都沒見過這麼爛的。
來 印度 轉一圈後,未來這位鄰居如果再要說什麼趕超 中國 之類的,我的反應一定是:開什麼玩笑!
恆河和傳說中一樣嗎一樣。你們聽到的那些,都是真的。
印度 教徒相信,掌管創造和毀滅的濕婆神 (Shiva) 經常會在 恆河 上遊蕩;如果死後能被拋入 恆河 ,就能免去重重輪迴之苦,直接通嚮往生。因此,在 恆河 邊死去,是所有 印度 教徒至高的追求。
每天,有200 - 300具屍體,按不同種姓階層分為不同的高度,在 恆河 邊一個巨大的焚屍碼頭不間斷地焚化。每具屍體所需的約250斤貴重木材,對 印度 人來說價格不菲,是一筆不小的積蓄。
3小時後,骨灰和部分未完全燒盡的碎骨,在男性家屬的見證下(據說不允許女性家屬參與的原因是,神聖的場合拒絕情緒化),一起倒入近在咫尺的 恆河 。只有三種人是不需要焚燒可以直接拋入的,就是聖人、未滿10歲的孩子和孕婦。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純凈的身體,不需要經過焚化的過程。
焚屍碼頭遠景
焚屍場的近景是不能拍照的,儘管我在當地人帶領下走進去看了一眼,看到了取火點的萬年聖火,以及清晰的正在燃燒的焚屍台。而最讓我震驚的是,就在家屬往河裡拋灑骨灰的同時,一群約七八個當地青少年,正在離他們僅三四米的河 水裡 游泳打鬧著。我一邊傻盯著一邊問旁邊的人:這裡也允許游泳?旁邊人看了一眼:嗯可以的。 恆河 邊大量游泳沐浴的人群
恆河 當然談不上乾凈,但看上去也沒有想象中那麼臟,即使是焚屍台附近也沒有什麼味道。對於 印度 人來說, 恆河 是無比神聖的,像生靈一樣有著自我凈化的功能。他們早起來河裡晨浴,用河水漱口;周圍的居 民和 店家,日日都在河裡洗衣服、洗床單,在河邊草地上鋪平晾曬;遠道而來的人喝過 恆河 水後,甚至會用容器鄭重地裝一瓶回去,待未來重要節慶再打開灑在家中或飲用。 瓦拉納西 是 恆河 邊的聖城,地位相當於 耶路撒冷 。除了對 印度 教的特殊意義,佛祖釋迦牟尼曾第一次在這裡的 鹿野苑 傳經轉法輪;唐三藏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取經的“西天”,就是天竺國的 瓦拉納西 。
因此,在 瓦拉納西 生活著許多苦行僧 (Sadhu)。他們裝扮獨特,一派近乎一絲不掛,另一派身著黃衣,大多蓄著長須長髮,臉上塗抹成白灰色。他們通過長期絕食、忍受極端天氣、行走火炭等自我折磨的方式修行,認為這樣獲取精神自由是入天堂的捷徑。 多年前在 尼泊爾 時,我就見過不少苦行僧。然而這次我忽然瞭解到,這些人臉上塗抹的有可能不是煙灰,而是人的骨灰;他們會生吃河裡浮上來的屍體,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神賜予的禮物後... 我就再也無法直視。
白天是熱鬧碼頭集市的 恆河 主祭台,晚上會在婆羅門祭司的帶領下,變為更加熱鬧的“ 恆河 夜祭”
印度人是不是都熱衷雜技我這次沒有坐火車,據說開掛一般的掛火車並非那麼常見;日常的超載那比比皆是了,一輛摩托車坐三位成年男性不要太驚訝。
以下兩張是我在城際公路上拍到的,車上的人都非常熱情友善,看到我們在拍照開心地比V打招呼~ 架勢嘛反正我們看著是有些凶險。
途中還路過一起死亡車禍... 不說了。不過以 印度 尤其城區內的交通狀況,本地人的駕駛技術和耐心,絕對是一等一的。勸各位即使是老司機,也儘量別在 印度 自駕。
此處應獻出我們可愛的司機叔叔一枚
好了我一回說夠多啦,伙伴們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與我探討噢 ~
最後再放一些好看的照片,和兩段航拍。印北尤其 拉賈斯坦邦 的美,真心值得去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