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荷比盧德國科隆行之十九 ------ 游覽返璞歸真的萊頓鎮及自由之棱堡的萊頓大學
就像中世紀經院哲學的高牆壁壘必定要在理性面前轟然倒塌,冰冷的城牆最終被更富於智慧的棱堡代替,當我們來到 萊頓 大學,竟也沒能找到校園圍牆。作為一座以城為校的學府, 萊頓 大學的主要建築基本上分散在整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這樣一座沒有城牆的堡壘究竟是為何而建呢?如此追問時,我們便不得不將視線移至校訓中的另一個詞——“自由”。 說到“自由”,含義實在太廣了。而之所以將其加諸“棱堡”之前,我想不僅僅是因為1574年 萊頓 市民 成功 抵抗了 西班牙 的軍隊。據說為了獎勵 萊頓 市民的英勇鬥爭,當時的 萊頓 領主威廉王子給了市民們兩個選擇:一是免稅,另一個則是開辦大學,而市民們選擇了後者。也許他們認為,創立的大學將會在他們用生命捍衛的這片土地上長存。正如在 萊頓 大學執教20餘年的著名哲學家笛卡爾所說:“當我們接受真理時,更值得贊揚的是我們被賦予了自由,而絕非被迫要求。”後來的 萊頓 大學又成為 歐洲 最早實現宗教信仰自由的大學,並陸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學者,曾一度成為 歐洲 大陸的學術中心。直到現在, 萊頓 大學仍然是一座世界公認的頂尖學府。 萊頓 大學植物園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當年 萊頓 人辦大學的雄心,那就是這座於1592年由植物學家科魯西斯親自為學校建立起來的 荷蘭 王國第一座植物園。當時人們通過研究生物界的多樣化來建立生物科學體系。園中收集的植物在當時就達到1700多種,後來又發展到3000多種,在16世紀末,還只有 意大利 和 德國 的五所院校擁有這樣的用於教學的植物園。
今天人們到這裡來主要是觀賞和休閑,園中幾千種依然茂盛的植物不僅為人們展示著自然之美,也展示著幾個世紀以前的學術景象。 今天的 萊頓 大學已經與 萊頓 城融為一體,如果要用一個具體的形象來定義我所見到的 萊頓 大學,應該是水。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 萊頓 終年水汽氤氳,雨意迷離,除卻 萊頓 大學海納百川而終成其大的氣魄,那種對於自由的執著與水的特質實在契合。她的氣質就像 萊頓 城中的運河靜靜地流淌,穿行於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無聲無息,以自己的方式滋養著這裡的居民,在這裡,我們甚至無法形容這座大學的具體位置。 2017-2018年 泰晤士 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 萊頓 大學名位列世界第67位,其臨床醫學列世界51位;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 萊頓 大學名位列世界第88位,醫學列世界30位;2018年 泰晤士 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 萊頓 人文藝術學院列世界25位。 萊頓 人文學科排名常年位居 歐洲 大陸之首 正在認真閱讀的大學生們,我們悄悄地經過,不能打擾他們。 萊頓 大學為 歐洲 學術聲譽最高的綜合性大學之一。秉承“自由之棱堡”的校訓,她是 歐洲 最早實踐宗教和信仰自由的大學之一。其開放包容的治校精神,從 荷蘭 黃金時代以來,吸引了無數頂尖國際學者慕名前往,在自由學術環境下潛心治學,讓其一度成為 歐洲 科學人文中心。 一棟樓房的門虛掩,看到有團隊人員出來,我們老兩口也推門進去。圖片是學校室內的熱帶植物園。 跑到三樓,推門進入一個房間,大概是校長會議室,牆壁上的相片,不知道是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本學校畢業生,或者就是學校歷任校長。應當特別指出:全球高校千年排名,將 萊頓 大學位列於全球名校第29位,名列17世紀 荷蘭 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世界名校第4位。
在 歐洲 , 萊頓 與 牛津 堪稱雙子,前者是 歐洲 大陸聲望及學術地位最高的大學所在地,後者是 英格蘭 最古老的大學—— 牛津 大學所在地。每年 牛津 和 萊頓 都會有定期的官方交流活動。這樣顯赫的地方,擺設恰非常簡單,就一張長方桌,10張椅子,一個小小的電視頻,一塊白板。 這裡還是全 歐洲 的漢學研究中心。 萊頓 大學發展東方語言研究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對外貿易 和政 治的實際需要。 荷蘭 同越來越多的東方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關係, 19世紀下半葉, 蘇伊士 運河的通航,促進了 荷蘭 同遠東各國的交往,同時也促進了 萊頓 大學的傳統學科東方學的繁榮。 萊頓 大學漢學院的圖書館是 荷蘭 唯一的一所中文圖書館,集中收藏了各地的中文圖書,因而也使其藏書量居 歐洲 各國中文圖書館中的第一位。這個中文圖書館使 萊頓 大學成為 歐洲 名副其實的漢學中心。 歐洲 各國學者都慕名前來查閱典籍。 萊頓 大學漢學院同時也是整個 歐洲 的漢學研究中心。 老婆無意中找到了這樣一座教堂,莊子的語錄分別用中文,英文刻錄在教堂後面牆壁上,特別醒目。《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這樣經典而富有哲理的警句,出現在歐州頂級大學教室牆壁上,說明歐州人對 中國 文化研究的重視與深度。就像 中國 學校也把世界名人的警句當做學生的座右銘那樣。 大概意思是: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jīang,順從)不迎(逆行),應(yìng,對待)而不藏(cáng),故能勝物而不傷(妨礙)。
解釋為:至人的用心如同鏡子一般,對事理來龍去脈不忤不逆,不加入任何主觀情感,客觀、詳盡地研究而不隱藏(信息),所以能夠準確認知事物而不妨礙客觀事物。句中“而”是[併列]關係,不是[轉折]。
我覺得就一句話: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可惜做到就不容易了。 這裡珍藏的中文籍對於西方學者來說,是一個寶藏,正是借助這些原文書籍, 萊頓 大學的漢學研究始終保持著原汁原味。
坐在教室里,嘗一嘗大學生的味道,也不虛此行。 從1851年開始, 萊頓 大學就設立了中文和日文專業。老夫有幸端坐在這裡,浮想聯翩,要知道,我們那時候鴉片戰爭剛剛開始,國民對 荷蘭 , 歐洲 ,世界,基本上一無所知,在相互屠殺,爭鬥廝打,軍閥割據,戰亂紛爭,生靈塗炭·····。他們就已經在研究 中國 文化了,其中差距可想而知。作為 中國 人,實在是慚愧啊!真應該從小朋友開始,就要進行為人類服務而學習本領的遠 大理 想教育。 420多年就有的植物園,你能夠想象當時的情況嗎? 人類第一臺心電圖儀。一百年多前, 萊頓 大學的醫學教授恩特 霍芬 花了整整3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心電圖原理的研究,並研製出人類第一臺心電圖儀,這一發明使心臟疾病的診斷有了精確的依據。直到今天,心電圖仍然是診斷心臟病最常見和最可靠的手段。恩特 霍芬 因為他對人類健康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獲得1924年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 的俳句作家蒲原宏曾贊嘆說:“ 萊頓 大學城 ,月色涼如冰。”實際上,蒲原宏也只是化用了 中國 詩人的名句。若論及 萊頓 大學與這座城市的脈脈深情,我想 臺灣 詩人蔣勛的詩句或許更加貼切:我許諾你,永恆的陽光,水聲花的搖曳,和另一種端詳。
本篇文字部分摘錄《 新東方,網易教育專稿,前途,在路上》,看到了很有同感。部分摘錄《百度百科》,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今天人們到這裡來主要是觀賞和休閑,園中幾千種依然茂盛的植物不僅為人們展示著自然之美,也展示著幾個世紀以前的學術景象。 今天的 萊頓 大學已經與 萊頓 城融為一體,如果要用一個具體的形象來定義我所見到的 萊頓 大學,應該是水。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 萊頓 終年水汽氤氳,雨意迷離,除卻 萊頓 大學海納百川而終成其大的氣魄,那種對於自由的執著與水的特質實在契合。她的氣質就像 萊頓 城中的運河靜靜地流淌,穿行於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無聲無息,以自己的方式滋養著這裡的居民,在這裡,我們甚至無法形容這座大學的具體位置。 2017-2018年 泰晤士 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 萊頓 大學名位列世界第67位,其臨床醫學列世界51位;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 萊頓 大學名位列世界第88位,醫學列世界30位;2018年 泰晤士 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 萊頓 人文藝術學院列世界25位。 萊頓 人文學科排名常年位居 歐洲 大陸之首 正在認真閱讀的大學生們,我們悄悄地經過,不能打擾他們。 萊頓 大學為 歐洲 學術聲譽最高的綜合性大學之一。秉承“自由之棱堡”的校訓,她是 歐洲 最早實踐宗教和信仰自由的大學之一。其開放包容的治校精神,從 荷蘭 黃金時代以來,吸引了無數頂尖國際學者慕名前往,在自由學術環境下潛心治學,讓其一度成為 歐洲 科學人文中心。 一棟樓房的門虛掩,看到有團隊人員出來,我們老兩口也推門進去。圖片是學校室內的熱帶植物園。 跑到三樓,推門進入一個房間,大概是校長會議室,牆壁上的相片,不知道是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本學校畢業生,或者就是學校歷任校長。應當特別指出:全球高校千年排名,將 萊頓 大學位列於全球名校第29位,名列17世紀 荷蘭 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世界名校第4位。
在 歐洲 , 萊頓 與 牛津 堪稱雙子,前者是 歐洲 大陸聲望及學術地位最高的大學所在地,後者是 英格蘭 最古老的大學—— 牛津 大學所在地。每年 牛津 和 萊頓 都會有定期的官方交流活動。這樣顯赫的地方,擺設恰非常簡單,就一張長方桌,10張椅子,一個小小的電視頻,一塊白板。 這裡還是全 歐洲 的漢學研究中心。 萊頓 大學發展東方語言研究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對外貿易 和政 治的實際需要。 荷蘭 同越來越多的東方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關係, 19世紀下半葉, 蘇伊士 運河的通航,促進了 荷蘭 同遠東各國的交往,同時也促進了 萊頓 大學的傳統學科東方學的繁榮。 萊頓 大學漢學院的圖書館是 荷蘭 唯一的一所中文圖書館,集中收藏了各地的中文圖書,因而也使其藏書量居 歐洲 各國中文圖書館中的第一位。這個中文圖書館使 萊頓 大學成為 歐洲 名副其實的漢學中心。 歐洲 各國學者都慕名前來查閱典籍。 萊頓 大學漢學院同時也是整個 歐洲 的漢學研究中心。 老婆無意中找到了這樣一座教堂,莊子的語錄分別用中文,英文刻錄在教堂後面牆壁上,特別醒目。《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這樣經典而富有哲理的警句,出現在歐州頂級大學教室牆壁上,說明歐州人對 中國 文化研究的重視與深度。就像 中國 學校也把世界名人的警句當做學生的座右銘那樣。 大概意思是: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jīang,順從)不迎(逆行),應(yìng,對待)而不藏(cáng),故能勝物而不傷(妨礙)。
解釋為:至人的用心如同鏡子一般,對事理來龍去脈不忤不逆,不加入任何主觀情感,客觀、詳盡地研究而不隱藏(信息),所以能夠準確認知事物而不妨礙客觀事物。句中“而”是[併列]關係,不是[轉折]。
我覺得就一句話:不卑不亢,實事求是。可惜做到就不容易了。 這裡珍藏的中文籍對於西方學者來說,是一個寶藏,正是借助這些原文書籍, 萊頓 大學的漢學研究始終保持著原汁原味。
坐在教室里,嘗一嘗大學生的味道,也不虛此行。 從1851年開始, 萊頓 大學就設立了中文和日文專業。老夫有幸端坐在這裡,浮想聯翩,要知道,我們那時候鴉片戰爭剛剛開始,國民對 荷蘭 , 歐洲 ,世界,基本上一無所知,在相互屠殺,爭鬥廝打,軍閥割據,戰亂紛爭,生靈塗炭·····。他們就已經在研究 中國 文化了,其中差距可想而知。作為 中國 人,實在是慚愧啊!真應該從小朋友開始,就要進行為人類服務而學習本領的遠 大理 想教育。 420多年就有的植物園,你能夠想象當時的情況嗎? 人類第一臺心電圖儀。一百年多前, 萊頓 大學的醫學教授恩特 霍芬 花了整整3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心電圖原理的研究,並研製出人類第一臺心電圖儀,這一發明使心臟疾病的診斷有了精確的依據。直到今天,心電圖仍然是診斷心臟病最常見和最可靠的手段。恩特 霍芬 因為他對人類健康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而獲得1924年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 的俳句作家蒲原宏曾贊嘆說:“ 萊頓 大學城 ,月色涼如冰。”實際上,蒲原宏也只是化用了 中國 詩人的名句。若論及 萊頓 大學與這座城市的脈脈深情,我想 臺灣 詩人蔣勛的詩句或許更加貼切:我許諾你,永恆的陽光,水聲花的搖曳,和另一種端詳。
本篇文字部分摘錄《 新東方,網易教育專稿,前途,在路上》,看到了很有同感。部分摘錄《百度百科》,在此一併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