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亞平寧之一——米蘭、威尼斯
地面也鑲嵌著浮雕,不知為什麼、 Day19:聖馬克廣場---又是一個下雨天。早上不到8點出酒店,就發現有人在街道中間鋪檯子,就像我國街頭攤販擺的米多寬的長台,以為是準備擺攤,心想 威尼斯 人比其他地方的人勤快(一路走過的市鎮不到10點不開門)。後來發現錯了,這是下雨天為行人走路搭的棧橋! 水城 威尼斯 一下雨就積水,甚至海水雨水都漫到街道上來,使 威尼斯 成為真正的“ 水城 ”。
聖馬可教堂前和廣場上的棧橋最多最長。
水岸“交融”了,有些靠岸的小巷已經無法走過去,只能重新導航。 註意上圖中表示道路的園石樁已經“漂”在水中了。
有些房屋大門已經浸在水中,不知門後是怎麼防水的。
快艇駛過,浪花拍門,還有人居住嗎? 在風雨中來到里亞托橋(Ponte Rialto) 。
里亞托橋是架設在大運河中央的橋梁,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在當時是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而且是木製的掀起式橋,在一次慶典中不堪重負,大橋折斷,之後改建成了現在的石橋。
里亞托橋是有名的商業橋,寬闊的橋面上兩排商鋪和岸上的街道渾然一體,把橋面道路分成了三股。 橋下是集市,附近是交易盛行之地,各類商鋪、攤販雲集,是 威尼斯 最重要的商業區之一,曾作為 歐洲 的商業中心達300年之久。莎士比亞的名劇《 威尼斯 商人》就是以這些商店為背景的。
隨著導航彎彎曲曲的穿行,終於到了 聖馬克 廣場(Piazza 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官方標準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 威尼斯 中心廣場,一直是 威尼斯 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1797年拿破侖進占 威尼斯 後,贊嘆聖馬可廣場是“ 歐洲 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行政官邸大樓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宮,還建造了連接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侖翼大樓”。
聖馬可廣場是由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和博物館等建築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廣場東側是聖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鐘樓,面對著教堂的西邊,是一座博物館(科雷爾博物館,是 威尼斯 的藝術歷史博物館),廣場南北兩側,是巨大的、長長的新舊行政長官官邸和“拿破侖翼大樓”,連續的拱廊底下全是商店。靠鐘樓的南側行政大樓曾經是舊議會大樓。
廣場南側以鐘樓為底邊有一個小廣場,東側和聖馬可教堂平行的是總督府和聖馬可圖書館,西側和鐘樓平行的是古造幣廠,小廣場南臨 威尼斯 大運河敞口的瀉湖,曾經是 威尼斯 官方的入口。
總督府和側面的入口
古時的鑄幣廠 在小廣場的河邊一側,有兩根 威尼斯 著名的白色 石柱 ,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 威尼斯 的守護神聖狄奧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 威尼斯 另一位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 石柱 是 威尼斯 官 方城 門,柱子之間的地方曾是刑場,至今 威尼斯 人還把它當作不詳之地,不從這裡走過。 廣場上的 威尼斯 鐘樓(Campanile)。首座鐘樓完成於1173年,當時是作為 燈塔 ,為潟湖裡的船隻導航。 中世紀時,它的任務較不光彩,專用來弔酷刑籠,犯人關在籠里,有時甚至任由他們死在籠中。1902年7月14日,鐘樓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由於地基崩垮而突然倒塌,翌年,一座“在原地、依原樣”建造的鐘樓開始奠基,新鐘樓於1912年4月25日(聖馬可日)啟用。它既是 威尼斯 城市的縱坐標,也是廣場建築群空間構圖的重心。因為風大雨大,我們沒有上去。
廣場的重點是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San Marco)
聖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由於其中埋葬了耶穌門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大教堂幾乎有1000年的歷史了,始建於公元9世紀,完工於1094年。
聖馬可教堂其實是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 羅馬 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大教堂有五座圓頂仿自 土耳其 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結構上有著典型的拜占庭風格,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 要拍五座大圓頂必須到對面的博物館去,可在拱廊里走了一半,因積水太多只好作罷。
從外觀上來欣賞,教堂正面中央的制高點聳立著手持《馬可福音》、被六名天使簇擁的聖馬可雕像;他腳下是用典型的拜占庭式星空圖案修飾的尖拱立面上,一隻展翅的金色飛獅尤其醒目, 獅子 的左腳抓著一本翻頁的聖書。正面中央拱門上方有四匹青銅馬,真品收藏在教堂內,是 威尼斯 人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現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掠奪而來的。
度娘得知,教堂的正面五個入口及其華麗的 羅馬 拱門上方是五幅描述聖馬可事跡的鑲嵌畫,分別是「從君士坦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 威尼斯 」、「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的禮贊」、「聖馬可運入聖馬可教堂」等五個主題,金碧輝煌。
大理 石的教堂似乎太重,雨水浸入到門內拱廊。
教堂9:30開放,我們在雨中等候。
參觀教堂免費,但不許拍照,不過對手機照似乎默許。
進入教堂,內面比較昏暗,沒有傳說的富麗堂皇。祭壇前有一片屏風,不能靠近,也就看不到著名的黃金祭壇。據說教堂的祭壇下麵就是聖馬可的墓。
相傳828年兩個 威尼斯 商人從 埃及 亞歷山大 把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 威尼斯 ,併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彼時的 威尼斯 剛擺脫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不久,急需找個由頭來提升城市的名氣與地位。在神權大於一切的中世紀,聖物、神跡之類的消息在民眾間影響極大。於是,偷取聖徒遺骸的歪招兒就從狡詐的 威尼斯 商人的腦海中冒了出來。
從教堂出來,經過 威尼斯 公爵宮(總督府)到運河邊,左轉到麥秸橋上,這裡是觀賞嘆息橋的最佳地方。 威尼斯 嘆息橋( Ponte dei Sospiri)因橋上死囚的嘆息聲而得名。
聖馬可教堂前和廣場上的棧橋最多最長。
水岸“交融”了,有些靠岸的小巷已經無法走過去,只能重新導航。 註意上圖中表示道路的園石樁已經“漂”在水中了。
有些房屋大門已經浸在水中,不知門後是怎麼防水的。
快艇駛過,浪花拍門,還有人居住嗎? 在風雨中來到里亞托橋(Ponte Rialto) 。
里亞托橋是架設在大運河中央的橋梁,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在當時是大運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而且是木製的掀起式橋,在一次慶典中不堪重負,大橋折斷,之後改建成了現在的石橋。
里亞托橋是有名的商業橋,寬闊的橋面上兩排商鋪和岸上的街道渾然一體,把橋面道路分成了三股。 橋下是集市,附近是交易盛行之地,各類商鋪、攤販雲集,是 威尼斯 最重要的商業區之一,曾作為 歐洲 的商業中心達300年之久。莎士比亞的名劇《 威尼斯 商人》就是以這些商店為背景的。
隨著導航彎彎曲曲的穿行,終於到了 聖馬克 廣場(Piazza San Marco)。
聖馬可廣場官方標準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 威尼斯 中心廣場,一直是 威尼斯 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1797年拿破侖進占 威尼斯 後,贊嘆聖馬可廣場是“ 歐洲 最美的客廳”和“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行政官邸大樓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宮,還建造了連接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侖翼大樓”。
聖馬可廣場是由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和博物館等建築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廣場東側是聖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鐘樓,面對著教堂的西邊,是一座博物館(科雷爾博物館,是 威尼斯 的藝術歷史博物館),廣場南北兩側,是巨大的、長長的新舊行政長官官邸和“拿破侖翼大樓”,連續的拱廊底下全是商店。靠鐘樓的南側行政大樓曾經是舊議會大樓。
廣場南側以鐘樓為底邊有一個小廣場,東側和聖馬可教堂平行的是總督府和聖馬可圖書館,西側和鐘樓平行的是古造幣廠,小廣場南臨 威尼斯 大運河敞口的瀉湖,曾經是 威尼斯 官方的入口。
總督府和側面的入口
古時的鑄幣廠 在小廣場的河邊一側,有兩根 威尼斯 著名的白色 石柱 ,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 威尼斯 的守護神聖狄奧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 威尼斯 另一位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 石柱 是 威尼斯 官 方城 門,柱子之間的地方曾是刑場,至今 威尼斯 人還把它當作不詳之地,不從這裡走過。 廣場上的 威尼斯 鐘樓(Campanile)。首座鐘樓完成於1173年,當時是作為 燈塔 ,為潟湖裡的船隻導航。 中世紀時,它的任務較不光彩,專用來弔酷刑籠,犯人關在籠里,有時甚至任由他們死在籠中。1902年7月14日,鐘樓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由於地基崩垮而突然倒塌,翌年,一座“在原地、依原樣”建造的鐘樓開始奠基,新鐘樓於1912年4月25日(聖馬可日)啟用。它既是 威尼斯 城市的縱坐標,也是廣場建築群空間構圖的重心。因為風大雨大,我們沒有上去。
廣場的重點是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San Marco)
聖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由於其中埋葬了耶穌門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大教堂幾乎有1000年的歷史了,始建於公元9世紀,完工於1094年。
聖馬可教堂其實是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 羅馬 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大教堂有五座圓頂仿自 土耳其 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結構上有著典型的拜占庭風格,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 要拍五座大圓頂必須到對面的博物館去,可在拱廊里走了一半,因積水太多只好作罷。
從外觀上來欣賞,教堂正面中央的制高點聳立著手持《馬可福音》、被六名天使簇擁的聖馬可雕像;他腳下是用典型的拜占庭式星空圖案修飾的尖拱立面上,一隻展翅的金色飛獅尤其醒目, 獅子 的左腳抓著一本翻頁的聖書。正面中央拱門上方有四匹青銅馬,真品收藏在教堂內,是 威尼斯 人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現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掠奪而來的。
度娘得知,教堂的正面五個入口及其華麗的 羅馬 拱門上方是五幅描述聖馬可事跡的鑲嵌畫,分別是「從君士坦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 威尼斯 」、「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的禮贊」、「聖馬可運入聖馬可教堂」等五個主題,金碧輝煌。
大理 石的教堂似乎太重,雨水浸入到門內拱廊。
教堂9:30開放,我們在雨中等候。
參觀教堂免費,但不許拍照,不過對手機照似乎默許。
進入教堂,內面比較昏暗,沒有傳說的富麗堂皇。祭壇前有一片屏風,不能靠近,也就看不到著名的黃金祭壇。據說教堂的祭壇下麵就是聖馬可的墓。
相傳828年兩個 威尼斯 商人從 埃及 亞歷山大 把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 威尼斯 ,併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彼時的 威尼斯 剛擺脫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不久,急需找個由頭來提升城市的名氣與地位。在神權大於一切的中世紀,聖物、神跡之類的消息在民眾間影響極大。於是,偷取聖徒遺骸的歪招兒就從狡詐的 威尼斯 商人的腦海中冒了出來。
從教堂出來,經過 威尼斯 公爵宮(總督府)到運河邊,左轉到麥秸橋上,這裡是觀賞嘆息橋的最佳地方。 威尼斯 嘆息橋( Ponte dei Sospiri)因橋上死囚的嘆息聲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