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夏天有個約會(6)風車小鎮荷蘭緣
從Turangi到首都 惠靈頓 ,是一段不短的路途。不過對我們來說一點沒有枯燥的感覺,一個是路上有很多小鎮頗有意趣,還有就是沿途的景色恁地美麗。天氣轉好,右手邊的雪山一改冷漠容顏,各種擺拍姿勢,任我消遣。
一號公路 一直向南,是廣袤平坦的北帕平原,駕駛起來很輕鬆。沒開多久有個鎮子叫Waiouru,路邊擺滿了坦克。湛藍的天際下顯得格外突兀。仔細觀察發現原來這叫做伊麗莎白二世戰爭紀念館。除了紀念館外,整個鎮子就由一個警察局、兩個車庫(為什麼?)、三個加油站和六間咖啡館組成。數年前這裡卻是好幾千人的大鎮呢,那時候皇家裝甲部隊曾經在此設置了訓練基地,相應配套服務的人和設施也是十分完備的,只不過隨著基地的遷移,小鎮的人口也銳減到了目前的八九百人。這怎麼跟 天津 小站,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地方有些相似啊?
行到中午,拐到了Foxton休息。(我還是很遵守交規的,駕駛一個多小時一定就找地方休息一會兒,省得疲勞駕駛不安全)。這個鎮子的中心地標是一個大風車,還是真正的風車,能轉動的那種呢!最奇葩的是居然鎮中心懸掛著 荷蘭 的紅白藍國旗,看了說明才知道原來這個鎮子最初始的興建得到了一個 荷蘭 人的鼎力貢獻,為了紀念他,還專門按照原尺寸複製了這個大風車,進到裡面還能一窺風車磨坊的究竟呢。想當初作為 歐洲 移民的早期定居點,用風力磨麵粉是件多麼意義重大的事情。
端著杯小白咖啡,我東游西逛到處走,居然被我發現了一個公交車的廢棄地,裡面似乎時光停滯的。數輛老久的電車拖著辮子沉睡在院子里,似乎是一夜之間被遺棄的。壯碩的陽光下很難體會到悲涼,如果到了暗夜裡,這裡一定是神哭鬼嚎的。
經過探究我發現了一個悲催的故事:其實這個鎮子因為有個港口,曾經也屬於 惠靈頓 與 奧克蘭 雙城之間的交通要道(跟京滬之間的 徐州 差不多),本來中央政府想把北帕和該鎮之間的電車線路改造升級成為國家級幹線鐵路,結果由於一貫的拖沓磨蹭,幾個有生意頭腦的商人搶先建設了 惠靈頓 到馬納瓦圖鐵路(WMR),該線路繞過了Foxton走了更為直接的路線,小鎮作為一個港口的地位變得不再重要(傻眼了吧?)。1908年,當WMR併入政府國家鐵路網絡之後,這個位置進一步惡化,並最終在1959年關閉。這也解釋了那麼多的電車(很多線路很多標碼)會被閑置並廢棄的緣由,原來也是見證過由盛轉衰的歷史進程。
花了十塊錢買了一本本地掛歷,磨坊里的老闆一下子就熱情起來,拿張地圖給我講述從這裡繼續開車會經歷到的有趣地方,其耐心好客令我嘆為觀止,我裝模做樣聽懂似的又點頭又感慨,配合得十分默契。能讓別人高興總是件令自己也愉快的事情啊!話說回來,根據這位大哥介紹而專程跑過去的另一個小鎮子實在不咋地:找了半天就看到了一塊海濱陳列的石頭,據說是某一年有艘輪船沉沒在附近,當地人營救了大部分船員,(這個地方是毛利人集中定居地),此石頭就是船員為了感謝而贈送的,這難道是塊壓艙石嗎?當時有些餓了,沒來得及仔細研究搞懂這段歷史。不過這個叫Otaki的鎮子火車站倒是極為小巧別緻的,呈現著種斑駁沉靜的美。
補敘:再翻看了一下發現這塊石頭是紀念幾乎連續兩次海難事件的。這兩次都是發生在1878年10月份,第一艘是FELIXSTOWE號,10月13日,當時船長James Stuart Piggott和其他三名船員殞命。10月22日,僅僅時隔一個星期多一點,另一艘CITY OF AUCKLAND號的移民船也在試圖闖過庫克海峽的過程中把握錯了方向,本來是要去往內皮爾的,結果卻一頭栽到了這裡,還好得到了當地人的救助。看來這早期移民歷史也是血跡斑斑吶!
一號公路 一直向南,是廣袤平坦的北帕平原,駕駛起來很輕鬆。沒開多久有個鎮子叫Waiouru,路邊擺滿了坦克。湛藍的天際下顯得格外突兀。仔細觀察發現原來這叫做伊麗莎白二世戰爭紀念館。除了紀念館外,整個鎮子就由一個警察局、兩個車庫(為什麼?)、三個加油站和六間咖啡館組成。數年前這裡卻是好幾千人的大鎮呢,那時候皇家裝甲部隊曾經在此設置了訓練基地,相應配套服務的人和設施也是十分完備的,只不過隨著基地的遷移,小鎮的人口也銳減到了目前的八九百人。這怎麼跟 天津 小站,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地方有些相似啊?
行到中午,拐到了Foxton休息。(我還是很遵守交規的,駕駛一個多小時一定就找地方休息一會兒,省得疲勞駕駛不安全)。這個鎮子的中心地標是一個大風車,還是真正的風車,能轉動的那種呢!最奇葩的是居然鎮中心懸掛著 荷蘭 的紅白藍國旗,看了說明才知道原來這個鎮子最初始的興建得到了一個 荷蘭 人的鼎力貢獻,為了紀念他,還專門按照原尺寸複製了這個大風車,進到裡面還能一窺風車磨坊的究竟呢。想當初作為 歐洲 移民的早期定居點,用風力磨麵粉是件多麼意義重大的事情。
端著杯小白咖啡,我東游西逛到處走,居然被我發現了一個公交車的廢棄地,裡面似乎時光停滯的。數輛老久的電車拖著辮子沉睡在院子里,似乎是一夜之間被遺棄的。壯碩的陽光下很難體會到悲涼,如果到了暗夜裡,這裡一定是神哭鬼嚎的。
經過探究我發現了一個悲催的故事:其實這個鎮子因為有個港口,曾經也屬於 惠靈頓 與 奧克蘭 雙城之間的交通要道(跟京滬之間的 徐州 差不多),本來中央政府想把北帕和該鎮之間的電車線路改造升級成為國家級幹線鐵路,結果由於一貫的拖沓磨蹭,幾個有生意頭腦的商人搶先建設了 惠靈頓 到馬納瓦圖鐵路(WMR),該線路繞過了Foxton走了更為直接的路線,小鎮作為一個港口的地位變得不再重要(傻眼了吧?)。1908年,當WMR併入政府國家鐵路網絡之後,這個位置進一步惡化,並最終在1959年關閉。這也解釋了那麼多的電車(很多線路很多標碼)會被閑置並廢棄的緣由,原來也是見證過由盛轉衰的歷史進程。
花了十塊錢買了一本本地掛歷,磨坊里的老闆一下子就熱情起來,拿張地圖給我講述從這裡繼續開車會經歷到的有趣地方,其耐心好客令我嘆為觀止,我裝模做樣聽懂似的又點頭又感慨,配合得十分默契。能讓別人高興總是件令自己也愉快的事情啊!話說回來,根據這位大哥介紹而專程跑過去的另一個小鎮子實在不咋地:找了半天就看到了一塊海濱陳列的石頭,據說是某一年有艘輪船沉沒在附近,當地人營救了大部分船員,(這個地方是毛利人集中定居地),此石頭就是船員為了感謝而贈送的,這難道是塊壓艙石嗎?當時有些餓了,沒來得及仔細研究搞懂這段歷史。不過這個叫Otaki的鎮子火車站倒是極為小巧別緻的,呈現著種斑駁沉靜的美。
補敘:再翻看了一下發現這塊石頭是紀念幾乎連續兩次海難事件的。這兩次都是發生在1878年10月份,第一艘是FELIXSTOWE號,10月13日,當時船長James Stuart Piggott和其他三名船員殞命。10月22日,僅僅時隔一個星期多一點,另一艘CITY OF AUCKLAND號的移民船也在試圖闖過庫克海峽的過程中把握錯了方向,本來是要去往內皮爾的,結果卻一頭栽到了這裡,還好得到了當地人的救助。看來這早期移民歷史也是血跡斑斑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