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張圖片帶你去看藍色的土耳其
在秋風送爽的金秋時節,兒子決定帶我去 土耳其 旅游。9月16日凌晨1點15分,我們旅游團一行39人和領隊王導,搭乘 阿塞拜疆 的飛機從首都機場出發了。飛行了8小時後,在 阿塞拜疆 的首都 巴庫 降落,停留3小時,轉機再飛3小時,到達 土耳其 的 伊斯坦布爾 城市。由於 中國 地理位置是東八區, 土耳其 是東二區,時差為6小時,但是 土耳其 在實行夏日制,所以實際時差為5小時。我們到達時是 土耳其 時間的上午10點45分。 伊斯坦布爾旅游第一天
土耳其 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曆史的悠久國家,經歷了奧斯曼帝國等許多朝代。 土耳其 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 地中海 ,東南與 敘利亞 、 伊拉克 接壤,西臨 愛琴海 ,與 希腊 、 保加利亞 接壤,東部與 格魯吉亞 、 亞美尼亞 、 阿塞拜疆 和 伊朗 接壤。 土耳其 國土面積為78.36萬平方公里。
土耳其 導游 阿曼 接機。 阿曼 是一個在 北京 出生,在 中國 度過青少年時期的小伙子,很幸運有這個一口京腔的小伙子為我們導游。 阿曼 引領我們坐上大巴車,開始了旅游的第一站—香料市場。
香料市場內長長的 通道 ,上方建有像清真寺樣的高高的圓拱頂,有裝飾花紋很美觀, 通道 兩側是由一個個圓拱窗門隔成一家家店鋪,市場內燈火通明,五彩繽紛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有各種乾果、小食品、日用品、調料等。 土耳其 食品喜歡用濃重的風味,色彩繽紛的各種辣椒粉堆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市場內摩肩接踵、人氣鼎盛。還有一個東西是 土耳其 特有的--稱之為“藍眼睛”的裝飾品,是 土耳其 家家都有、到處得見的東西。是一個艷艷藍色的圓餅狀,中間有一隻白黑色的眼睛。“藍眼睛”的標準稱呼是“美杜莎”之眼。這位 希腊 神話中的女妖,傳說能將任何直視她眼睛的人變成石像。所以 土耳其 人將“藍眼睛”掛於門處,用來辟邪。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中午我們吃的 土耳其 特色餐, 土耳其 料理總是每人先上一碗黃色的蔬菜湯,有的飯店做的喝著還行,有的就不好喝。然後是一碟切碎的菜,可是沒有任何調料,要像兔子一樣吃。還有 土耳其 拋餅,是一張兩層皮的薄餅,吃著還行。每人一碗咸米飯。
午飯後我們去看著名的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的全稱為 蘇丹 ·艾哈邁 德清 真寺,始建於1609年奧斯曼帝國時期,大殿內壁三分之一高度以上,裝飾著燒制的籃彩釉貼瓷,光線照上後,瓷磚便散髮出奇妙的藍調色彩,因此而得名—藍色清真寺。不巧的是清真寺正在維修,內部搭上了高高的腳手架。進入清真寺的女士,要用頭巾把頭部完全包住,男士不得穿短褲。要脫鞋進入。
藍色清真寺有六個高高聳立的宣禮塔,宣禮塔的作用是為了聲音能傳播的遠,有人站在高處讀聖經,召喚人們來做禮拜。現在已經由安裝在宣禮塔上的擴音器來完成這個任務了。每天五次的禮拜時間一到,宣禮塔上的擴音器便發出悠揚的讀聖經的聲音。據導游介紹,只有伊斯蘭教的聖城麥加的大清真寺才能建有6座宣禮塔的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皇帝說“黃金的”命令時,因 土耳其 語的“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相似,結果就建了有六根宣禮塔的清真寺。
據介紹清真寺整個大殿長72米,寬64米,可容納3500人同時作禮拜。支撐中央大圓穹頂的4根 大理 石圓柱,直徑達5米,十多人才能合抱過來。整個大殿用欄板分成兩個區域,裡面是穆斯林作禮拜的地方,十分空曠,只有幾個人對著牆作禱告,外面是游人游覽的地方,人流如織。
藍色清真寺的美有四個觀察點,第一是穿過260個小窗的光線,柔美夢幻。第二是伊茲尼藍瓷磚,發出藍色調。第三是地毯,寺內鋪滿了伊索匹亞的朝貢地毯,非常美觀。第四是各處書寫著的金色阿拉伯文。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清真寺大門外是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也叫古 羅馬 競技場)。現在只遺留有西奧多休斯方尖碑、君士坦丁方尖碑和青銅蛇形柱。
西奧多休斯碑又叫“ 埃及 方尖碑”,原來豎立在 埃及 盧克索 的神廟前。公元390年 羅馬 皇帝將其運回的。原來的方尖碑是32米高,因為運輸困難,被截去12米,現在的方尖碑只有20米高。歷經3600年的滄桑歲月,方尖碑上的古 埃及 象形文字依舊非常清晰,方尖碑下高約3米的基座四面都有浮雕,講述的是 羅馬 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和家人在御花園中的活動故事。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君士坦丁方尖碑是紀念某個皇帝建立的。高32米,原來外面鑲有一層青銅浮雕,在戰爭期間被破壞,如今只剩下殘破的石碑,講述著歷史的滄桑。
青銅蛇柱原是 希腊 人為慶祝戰勝波斯人建造的,古 希腊 人把蛇信奉為神。狄奧多西大帝從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祭壇上搬 來安 放在此。原來蛇柱頂端由三個蛇頭支撐的金碗有的丟失,有的在某博物館展出。此地只留下像三根銅管纏繞在一起的蛇柱了。導游介紹說,傳說古人用蛇治好了病,所以最早醫院的形象標誌就是蛇的形象。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廣場上還有一個古香古色的八角形小亭子,是早先 德國 人送給奧斯曼帝國的禮物。叫噴水亭。噴泉亭用潔白的 大理 石建造,上面是半圓的綠色頂子。亭內圓拱頂上有精美艷麗的 馬賽 克。外面八面各有一個金色的水龍頭,可以洗手。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廣場的一端還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和綠樹草地組成的小公園。在這裡和綠樹相擁中的藍色清真寺合個影是不錯的選擇。和藍色清真寺隔著綠樹水池相望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安卡拉旅游第二天
早上6點30分我們就坐上大巴車向450公裡外的 土耳其 首都- 安卡拉 進發了。
一路上導游教我們 土耳其 語的早上好、你好和謝謝怎樣說。介紹 土耳其 家中必備的三件寶是: 土耳其 紅茶,奶酪和地毯。在去往 安卡拉 的後半段路中,路兩邊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地貌,在每一處較為平坦的地帶就有一處紅房頂的小村鎮散落在丘陵草地間。每一個小村鎮必有一個醒目的、有著尖尖宣禮塔的清真寺。藍天白雲,有牛群在悠閑的吃草,讓人有置身於 歐洲 的感覺。我們在高低錯落的群山中穿行著。
到達 安卡拉 後,我們去參觀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展示的是 土耳其 不同時代的古代文明,有公元前6000年前的岩畫,獵鹿畫的岩石,各年代的陶瓷。最吸引人的是陶土書信,陶土印章,在陶土上刻寫赫梯人的楔形文字,1915年 捷克 考古學兼語言學家對赫梯語解讀 成功 ,並將泥板上的字翻譯出來。陳列中的一份陶土文字,是一份結婚文書,文書上記錄的是“某人與某人結婚,此男人不能再有其他妻子,如果他再娶了別人,並與妻子離婚,他必須付給他妻子5錠銀子,這份文書是在三個證人的監督下寫的”。這是4000多年前赫梯人擁有的文明意識。這也證實了聖經中“赫梯”這個民族的真實存在。但是沒有任何資料記錄了赫梯人的消失,究竟他們去向何處,有待歷史考證。博物館還保留有4000年前做的可摺疊的桌子,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下午4點多到達鬧市區的酒店,放下行李大家紛紛出去逛街。我和兒子根據手機導航,走到不遠處一個大清真寺,象牙白的外觀,銀灰色的半圓頂,四周依然矗立著四個高聳的宣禮塔,是個 新建 的大清真寺。用簡單的肢体手勢徵得人家同意,我們進入參觀。裡面只有幾個人,有參觀的,也有做禮拜的。依然是高高的穹頂,拱形花窗,大紅地毯,中間一個大約5米直徑的圓球吊燈。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我們又在附近的類似後海美食一條街的熱鬧街道逛逛,在一家餐館點的烤肉、肉串等,價格不貴才83 裡拉 ,味道挺好,飯後還送兩杯 土耳其 紅茶。我們心滿意足的用剛學會的 土耳其 語“撒歐”(謝謝)向幾位服務人員表示感謝,(包括一位不會講英語的、像是在幫兒女忙的老者),他們也笑容滿面的說著“撒歐”。 ↑安卡拉 在熱鬧繁忙的 安卡拉 市區走著,大街上匆匆忙忙的跑著一串串黃色出租車,看得我心中暗暗發笑,頭腦中不禁顯像出九十年代 北京 街頭漫天的黃色麵包出租車。景象儘是如此的相似。 ↑安卡拉 ↑安卡拉 旅游第三天
去國父陵參觀。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 土耳其 人民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在1923年10月宣佈 土耳其 共和 國成立。當選為第一任總統。由於他卓越的貢獻, 土耳其 國民議會1943年授予他“ 土耳其 國父”的稱號。並於1953年在首都 安卡拉 的中心地帶為他建立陵園。
國父陵建在一處山坡上,視野開闊可以俯視四周,放眼望去,四面環山的山坡 上高 低錯落的各色房子煞是好看。走上30級的臺階,迎面是高高的旗桿,飄揚著 土耳其 國旗,兩側有兩名站崗戰士,一動不動像假人。大家都和戰士合影。國父陵座東朝西,是一幢長方形的黃色建築,外面幾十根方形柱支撐,大堂里只有一個象徵性的棺槨,真正的棺槨在大堂前面四周的環形圍廊博物館中。大堂前有兩名持槍士兵站崗。博物館內用人群雕塑、燈光、音響逼真的再現出國父領導戰士們作戰的殘酷場景。還有國父遺物的展出,有兩個非常逼真的臘人凱末爾,不小心以為是一個人在那裡。國父的靈柩在一個精緻大門內,門前是凱末爾的大幅照片,有一人守衛。博物館內不讓拍照。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大堂前向北有一條200米長的大道,兩邊是蒼松翠柏和草地上的紅白玫瑰,12對 石獅 子穿插在草地中,象徵著 土耳其 共和 國走過的12個歷史階段。大道盡頭兩側各有一組雕塑,一組是由戰士、教師、工人組成,象徵著勇敢、睿智、和朴素。一組是三個女人,一個女人用手掩面在哭泣,一個手中拿著一個碗,導游介紹說:“國父收養了三個貧窮的女孩做女兒,拿碗的女孩是國父曾送飯救濟她”。國父的去世,讓她們難掩悲痛。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 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曆史的悠久國家,經歷了奧斯曼帝國等許多朝代。 土耳其 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 地中海 ,東南與 敘利亞 、 伊拉克 接壤,西臨 愛琴海 ,與 希腊 、 保加利亞 接壤,東部與 格魯吉亞 、 亞美尼亞 、 阿塞拜疆 和 伊朗 接壤。 土耳其 國土面積為78.36萬平方公里。
土耳其 導游 阿曼 接機。 阿曼 是一個在 北京 出生,在 中國 度過青少年時期的小伙子,很幸運有這個一口京腔的小伙子為我們導游。 阿曼 引領我們坐上大巴車,開始了旅游的第一站—香料市場。
香料市場內長長的 通道 ,上方建有像清真寺樣的高高的圓拱頂,有裝飾花紋很美觀, 通道 兩側是由一個個圓拱窗門隔成一家家店鋪,市場內燈火通明,五彩繽紛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有各種乾果、小食品、日用品、調料等。 土耳其 食品喜歡用濃重的風味,色彩繽紛的各種辣椒粉堆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市場內摩肩接踵、人氣鼎盛。還有一個東西是 土耳其 特有的--稱之為“藍眼睛”的裝飾品,是 土耳其 家家都有、到處得見的東西。是一個艷艷藍色的圓餅狀,中間有一隻白黑色的眼睛。“藍眼睛”的標準稱呼是“美杜莎”之眼。這位 希腊 神話中的女妖,傳說能將任何直視她眼睛的人變成石像。所以 土耳其 人將“藍眼睛”掛於門處,用來辟邪。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埃及市場 中午我們吃的 土耳其 特色餐, 土耳其 料理總是每人先上一碗黃色的蔬菜湯,有的飯店做的喝著還行,有的就不好喝。然後是一碟切碎的菜,可是沒有任何調料,要像兔子一樣吃。還有 土耳其 拋餅,是一張兩層皮的薄餅,吃著還行。每人一碗咸米飯。
午飯後我們去看著名的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的全稱為 蘇丹 ·艾哈邁 德清 真寺,始建於1609年奧斯曼帝國時期,大殿內壁三分之一高度以上,裝飾著燒制的籃彩釉貼瓷,光線照上後,瓷磚便散髮出奇妙的藍調色彩,因此而得名—藍色清真寺。不巧的是清真寺正在維修,內部搭上了高高的腳手架。進入清真寺的女士,要用頭巾把頭部完全包住,男士不得穿短褲。要脫鞋進入。
藍色清真寺有六個高高聳立的宣禮塔,宣禮塔的作用是為了聲音能傳播的遠,有人站在高處讀聖經,召喚人們來做禮拜。現在已經由安裝在宣禮塔上的擴音器來完成這個任務了。每天五次的禮拜時間一到,宣禮塔上的擴音器便發出悠揚的讀聖經的聲音。據導游介紹,只有伊斯蘭教的聖城麥加的大清真寺才能建有6座宣禮塔的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皇帝說“黃金的”命令時,因 土耳其 語的“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相似,結果就建了有六根宣禮塔的清真寺。
據介紹清真寺整個大殿長72米,寬64米,可容納3500人同時作禮拜。支撐中央大圓穹頂的4根 大理 石圓柱,直徑達5米,十多人才能合抱過來。整個大殿用欄板分成兩個區域,裡面是穆斯林作禮拜的地方,十分空曠,只有幾個人對著牆作禱告,外面是游人游覽的地方,人流如織。
藍色清真寺的美有四個觀察點,第一是穿過260個小窗的光線,柔美夢幻。第二是伊茲尼藍瓷磚,發出藍色調。第三是地毯,寺內鋪滿了伊索匹亞的朝貢地毯,非常美觀。第四是各處書寫著的金色阿拉伯文。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 清真寺大門外是 蘇丹 ·艾哈邁德廣場,(也叫古 羅馬 競技場)。現在只遺留有西奧多休斯方尖碑、君士坦丁方尖碑和青銅蛇形柱。
西奧多休斯碑又叫“ 埃及 方尖碑”,原來豎立在 埃及 盧克索 的神廟前。公元390年 羅馬 皇帝將其運回的。原來的方尖碑是32米高,因為運輸困難,被截去12米,現在的方尖碑只有20米高。歷經3600年的滄桑歲月,方尖碑上的古 埃及 象形文字依舊非常清晰,方尖碑下高約3米的基座四面都有浮雕,講述的是 羅馬 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和家人在御花園中的活動故事。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君士坦丁方尖碑是紀念某個皇帝建立的。高32米,原來外面鑲有一層青銅浮雕,在戰爭期間被破壞,如今只剩下殘破的石碑,講述著歷史的滄桑。
青銅蛇柱原是 希腊 人為慶祝戰勝波斯人建造的,古 希腊 人把蛇信奉為神。狄奧多西大帝從德爾菲阿波羅神廟的祭壇上搬 來安 放在此。原來蛇柱頂端由三個蛇頭支撐的金碗有的丟失,有的在某博物館展出。此地只留下像三根銅管纏繞在一起的蛇柱了。導游介紹說,傳說古人用蛇治好了病,所以最早醫院的形象標誌就是蛇的形象。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廣場上還有一個古香古色的八角形小亭子,是早先 德國 人送給奧斯曼帝國的禮物。叫噴水亭。噴泉亭用潔白的 大理 石建造,上面是半圓的綠色頂子。亭內圓拱頂上有精美艷麗的 馬賽 克。外面八面各有一個金色的水龍頭,可以洗手。 ↑蘇丹阿赫邁特廣場 廣場的一端還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和綠樹草地組成的小公園。在這裡和綠樹相擁中的藍色清真寺合個影是不錯的選擇。和藍色清真寺隔著綠樹水池相望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安卡拉旅游第二天
早上6點30分我們就坐上大巴車向450公裡外的 土耳其 首都- 安卡拉 進發了。
一路上導游教我們 土耳其 語的早上好、你好和謝謝怎樣說。介紹 土耳其 家中必備的三件寶是: 土耳其 紅茶,奶酪和地毯。在去往 安卡拉 的後半段路中,路兩邊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地貌,在每一處較為平坦的地帶就有一處紅房頂的小村鎮散落在丘陵草地間。每一個小村鎮必有一個醒目的、有著尖尖宣禮塔的清真寺。藍天白雲,有牛群在悠閑的吃草,讓人有置身於 歐洲 的感覺。我們在高低錯落的群山中穿行著。
到達 安卡拉 後,我們去參觀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展示的是 土耳其 不同時代的古代文明,有公元前6000年前的岩畫,獵鹿畫的岩石,各年代的陶瓷。最吸引人的是陶土書信,陶土印章,在陶土上刻寫赫梯人的楔形文字,1915年 捷克 考古學兼語言學家對赫梯語解讀 成功 ,並將泥板上的字翻譯出來。陳列中的一份陶土文字,是一份結婚文書,文書上記錄的是“某人與某人結婚,此男人不能再有其他妻子,如果他再娶了別人,並與妻子離婚,他必須付給他妻子5錠銀子,這份文書是在三個證人的監督下寫的”。這是4000多年前赫梯人擁有的文明意識。這也證實了聖經中“赫梯”這個民族的真實存在。但是沒有任何資料記錄了赫梯人的消失,究竟他們去向何處,有待歷史考證。博物館還保留有4000年前做的可摺疊的桌子,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安納托利亞文明史博物館 下午4點多到達鬧市區的酒店,放下行李大家紛紛出去逛街。我和兒子根據手機導航,走到不遠處一個大清真寺,象牙白的外觀,銀灰色的半圓頂,四周依然矗立著四個高聳的宣禮塔,是個 新建 的大清真寺。用簡單的肢体手勢徵得人家同意,我們進入參觀。裡面只有幾個人,有參觀的,也有做禮拜的。依然是高高的穹頂,拱形花窗,大紅地毯,中間一個大約5米直徑的圓球吊燈。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安卡拉大清真寺 我們又在附近的類似後海美食一條街的熱鬧街道逛逛,在一家餐館點的烤肉、肉串等,價格不貴才83 裡拉 ,味道挺好,飯後還送兩杯 土耳其 紅茶。我們心滿意足的用剛學會的 土耳其 語“撒歐”(謝謝)向幾位服務人員表示感謝,(包括一位不會講英語的、像是在幫兒女忙的老者),他們也笑容滿面的說著“撒歐”。 ↑安卡拉 在熱鬧繁忙的 安卡拉 市區走著,大街上匆匆忙忙的跑著一串串黃色出租車,看得我心中暗暗發笑,頭腦中不禁顯像出九十年代 北京 街頭漫天的黃色麵包出租車。景象儘是如此的相似。 ↑安卡拉 ↑安卡拉 旅游第三天
去國父陵參觀。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 土耳其 人民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在1923年10月宣佈 土耳其 共和 國成立。當選為第一任總統。由於他卓越的貢獻, 土耳其 國民議會1943年授予他“ 土耳其 國父”的稱號。並於1953年在首都 安卡拉 的中心地帶為他建立陵園。
國父陵建在一處山坡上,視野開闊可以俯視四周,放眼望去,四面環山的山坡 上高 低錯落的各色房子煞是好看。走上30級的臺階,迎面是高高的旗桿,飄揚著 土耳其 國旗,兩側有兩名站崗戰士,一動不動像假人。大家都和戰士合影。國父陵座東朝西,是一幢長方形的黃色建築,外面幾十根方形柱支撐,大堂里只有一個象徵性的棺槨,真正的棺槨在大堂前面四周的環形圍廊博物館中。大堂前有兩名持槍士兵站崗。博物館內用人群雕塑、燈光、音響逼真的再現出國父領導戰士們作戰的殘酷場景。還有國父遺物的展出,有兩個非常逼真的臘人凱末爾,不小心以為是一個人在那裡。國父的靈柩在一個精緻大門內,門前是凱末爾的大幅照片,有一人守衛。博物館內不讓拍照。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 大堂前向北有一條200米長的大道,兩邊是蒼松翠柏和草地上的紅白玫瑰,12對 石獅 子穿插在草地中,象徵著 土耳其 共和 國走過的12個歷史階段。大道盡頭兩側各有一組雕塑,一組是由戰士、教師、工人組成,象徵著勇敢、睿智、和朴素。一組是三個女人,一個女人用手掩面在哭泣,一個手中拿著一個碗,導游介紹說:“國父收養了三個貧窮的女孩做女兒,拿碗的女孩是國父曾送飯救濟她”。國父的去世,讓她們難掩悲痛。 ↑土耳其國父陵 ↑土耳其國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