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宗教與衝突,藝術與文化:獨行俠的見與聞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西牆 ↑耶路撒冷 路過看到軍隊在那邊操練?訓話? ↑耶路撒冷 以前看游記,看到大家每次到 以色列 和當地軍人合影很屌,但是真的來到了 以色列 ,忽然覺得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因為全民皆兵,所以 以色列 的大兵就真的見怪不怪了。即便扛著上膛的槍在你面前,我也放佛就跟我媽拿著雞毛撣子在我面前一樣,見怪不怪了。
也許因為19歲就開始全民服兵役,所以 以色列 的大兵,沒有人民解放軍一樣不苟言笑。他們總是十分友好,當你把鏡頭對準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朝你會心一笑。當你弱弱的提出想要合影的時候,他們咧嘴一笑,友好地讓你站在圖片的c位,滿足你一次與兵哥兵姐的合影的美好夢想。
不得不承認,似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對兵哥有一種情愫。當我第二天在朋友圈發了一套朋友圈以後,朋友們的焦點從來不在我精修了自己無數次的自拍照上,反倒會把目光聚焦在隨手一拍的大兵的特寫上,花痴一樣的說這個兵哥好帥。
也難怪在去 以色列 的路上,遇到一些女孩子跟我說,差點被那邊的女兵給掰彎,留炮在當地了。
不過在 以色列 ,也是因為全民皆兵吧,所以在 以色列 打開trinder的時候,你會發現至少一大堆的人,都是用自己的軍人照片。說自己曾經服役過。
耶路撒冷:上了頭條的百倍之地其實能去百倍之地,也是托了mei的幫忙,畢竟這個宗教禁區,一般人能在裡面走走就不錯了。mei不單單跟我介紹裡面的故事,還帶我去了mir yesiva(百倍之地四大教室之一)。更沒想到的是,一個 中國 面孔還能在裡面高出一波小轟動。
百倍之地無疑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當地的傳統猶太人不接觸現代科學,窮其一生潛心在猶太宗教中,每天早上8:30開始研習至晚上10:30。放佛就跟我高中的地獄生活一致,不過不同的是,我只用三年,他們則是一生。
同樣的,由於宗教,所以他們會有許多禁忌, 比如 不吃肉,不接觸現代科技,不工作只學習宗教和傳頌宗教,向上帝祈禱,做愛不帶套(對的!!!他們做愛永遠不帶套,杜蕾斯的噩夢)
所以,在傳統的猶太家庭,超生游擊隊總是十分,就我瞭解,mei一家一共10個小孩,一般的猶太家庭都有10-15個小孩。
同時,因為不能接觸現代科技,所以大部分的傳統猶太人的手機都是98年的諾基亞,只能打電話與聽音樂(事實證明,他們的音 樂都 是聖經之類的!!!!)
當然了,不同於 中國 的父母之言大於天,在猶太家庭,小朋友長大了以後,是可以選擇自己的宗教的,所以就我在 以色列 的這麼幾天,認識的好多年輕人,在長大了以後,也開始慢慢放棄了傳統的信仰。 比如 mei,變成了一個無宗教反宗教的現代科學認識,不接受宗教的尊重,也不尊重宗教。
最後,不得不感嘆 以色列 政府的包容,百倍之地作為一個宗教禁區的存在,一直在積極組織各種游行與吶喊,抵斥其他宗教與文明的進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政府),但是 以色列 的政府非但不敢走他們,還不停給他們一些工作機會,按照家庭人口每個月給足了生活補貼。。
這種情況要是在 中國 ,那真的是城管一揮,拆字當頭啊
視頻是mei帶我去mir yesiva的時候一個當地猶太人拍下的視頻,上傳的ins以後,後面幾天居然還有一些人跟我說“oh! you are the chinese in the mir yesiva!”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關於百倍之地
紅色區域就是百倍之地,他的位子就在老城區附近,是一個十分龐大且荒蕪的住宅區,裡面的居民全部是傳統的猶太人。
需要註意的是,進入百倍之地,男性還好。女性務必穿好長袖長褲。
註意看圖片中英文字。。。。雖然看不清楚,解釋起來就是,女生必須穿著如何如何才能進入社區(言外之意,男生的話,隨便你怎麼穿) ↑耶路撒冷 相比較於 耶路撒冷 老城的繁華,古城的歷史,百倍之地更像一個難民聚集區,只是這邊的難民,衣著考究,清一色的黑色西裝外套黑色帽子內搭襯衫,光與影交錯中,有種陷入中世紀的街道,神父與宗教狂熱分子的生活。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在百倍之地,一共有四個類似大學堂的教室。我都去了,其中mir yesiva的包容性最高,不單歡迎外籍游客進入,還會有友好的猶太人與你介紹歷史帶你參觀百倍之地,還能讓你肆意拍照!!!(沒錯,在百倍之地拍照真的十分困難!好多地方都說no photo!)
據說是因為mir yesiva主要是針對長居海外的猶太人開設,所以大家的接受度比較高。
mir yesiva的學生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群體,這一批學生常年住在 美國 、 英國 等 歐洲 國家,每年總要假期的時候,回到 以色列 進行禁欲生活。
另外還有三個大學堂,有一個高層的教室特別差勁,不單不讓你拍照,外國人(沒錯,這一刻我也變身外國人了)連進入都不讓!我先後在mei和在mir yesiva認識的猶太人的帶領下,都被保安無情趕出。
另外兩個大學堂相比較而言就比較冷清了。除了一些當地的猶太人,人氣真的很弱,看門的老頭態度也不是十分友好,當我這個黃色面孔進入了以後,就如同領導人降臨一樣,全程跟蹤,生怕我拿出相機拍照。
這個時候我就比較佩服mei藝高人膽大。跟教堂的老頭子說:“你們的宗教真他麽爛透了!不讓人進來看,不讓人拍照,所以我打死也不會皈依猶太教!”
於是,幾個猶太老頭騎虎難下,讓我象徵性拍了幾張,就把我們趕出去了。(真的跟mei說的一樣,小氣死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我和mei的合影,十分跪謝這個另類導游的瀏覽路線。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假裝在看看不懂的宗教書籍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在百倍之地的時候,猶太人遇到 中國 人了以後,最喜歡問的就是,你是不是 上海 人,你祖輩是不是拯救了幾個猶太人。。。。
但是大哥,我是 杭州 人,那個也沒有高鐵讓我爺爺做一個小時去那邊救幾個猶太人。真是不好意思了呢。 巴勒斯坦:陰差陽錯ramallah新城
其實在我原來的行程中, 巴勒斯坦 這個地區,我是一直不在我的規劃中,更別提在那邊住了三天。
只是因為貧窮,在 耶路撒冷 市中心的 airbnb 的費用在我的預算峰值處了,忽然一個價廉物美距離也就10km的地方,也就滿足了我的住宿要求。
畢竟在 中國 ,10km的距離,也就20分鐘的地鐵或者40分鐘的大巴而已。
誰知道,這一個10km,就是兩個民族的水與火了。
↑巴勒斯坦 可能很多人的游記中,都有寫到 巴勒斯坦 ,但是更多的時候都是 伯利恆 ,那個已經被游客打卡打慣了的地方。
而ramallah就更像一個百廢待興的城市,沒有歷史景點,但是有細水長流的生活。
老城擁擠如 安曼 ,但是沒有 安曼 的陡峭,四面環山。可以在這裡看到不一樣的 耶路撒冷 :屬於 巴勒斯坦 的 耶路撒冷 。
新城 一切都是在努力的成長,有山寨的凱悅酒店,也有大大小小世界各地的銀行: 約旦 銀行、 巴勒斯坦 銀行,阿拉伯銀行,唯獨不見 以色列 銀行。
新城 的ramallah是建立在廢墟之上,一個個臺階一樣,有點像 安曼 ,但是整體的正式建設比 安曼 現代化,據說也有很大的原因是 以色列 “無償”幫助 巴勒斯坦 建造建築。 ↑巴勒斯坦 在 巴勒斯坦 ,當地人的英語水平與 以色列 的差距有點大,所以很多時候打車,就會展示圖片的方式告訴司機我的目的地,而這張圖片就是我住的民宿附近,所以特意拿出來展示一樣。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當時順著谷歌的地圖來到了ramallah的national park。走進去,都沒有國內的三線城市的城市公園大。不過開心的是當日陽光正好,一對父子前來嬉戲,就這樣,三個人互相看著,誰也沒跟誰說話。平靜的過了半個小時。 ↑巴勒斯坦 如果說, 耶路撒冷 是一個嚴肅的宗教城市,現代,文明秩序與包容;那麼ramallah就像個陪你成長的小縣城,自由,親切,更加隨意與野蠻。走在阿拉伯的街頭,經常會有一些路人看到你的相機央求你拍照。開始我以為是和 印度 一樣,一起拍照然後收錢走人。
但是不是的,他們似乎對單反鏡頭有一種誤解。他們誤解你是一個攝影師,你的照片會在某個報紙或者媒體發佈,所以他們都會十分開心你能幫他們拍下照片。
在這裡,阿拉伯人聽到你是 中國 人,都會雙手合十跟你說一句“你好”
雖然你好是正確的,但是雙手合十,那是 泰國 的“ 薩瓦 迪卡”
但是就像阿拉伯人說的一樣,就像你們分不清 高加索 人和 美國 人的區別統一叫歐美人,我們也分不清 亞洲 的 中國 , 日本 , 韓國 , 泰國 的差別細節。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也許因為19歲就開始全民服兵役,所以 以色列 的大兵,沒有人民解放軍一樣不苟言笑。他們總是十分友好,當你把鏡頭對準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朝你會心一笑。當你弱弱的提出想要合影的時候,他們咧嘴一笑,友好地讓你站在圖片的c位,滿足你一次與兵哥兵姐的合影的美好夢想。
不得不承認,似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對兵哥有一種情愫。當我第二天在朋友圈發了一套朋友圈以後,朋友們的焦點從來不在我精修了自己無數次的自拍照上,反倒會把目光聚焦在隨手一拍的大兵的特寫上,花痴一樣的說這個兵哥好帥。
也難怪在去 以色列 的路上,遇到一些女孩子跟我說,差點被那邊的女兵給掰彎,留炮在當地了。
不過在 以色列 ,也是因為全民皆兵吧,所以在 以色列 打開trinder的時候,你會發現至少一大堆的人,都是用自己的軍人照片。說自己曾經服役過。
耶路撒冷:上了頭條的百倍之地其實能去百倍之地,也是托了mei的幫忙,畢竟這個宗教禁區,一般人能在裡面走走就不錯了。mei不單單跟我介紹裡面的故事,還帶我去了mir yesiva(百倍之地四大教室之一)。更沒想到的是,一個 中國 面孔還能在裡面高出一波小轟動。
百倍之地無疑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當地的傳統猶太人不接觸現代科學,窮其一生潛心在猶太宗教中,每天早上8:30開始研習至晚上10:30。放佛就跟我高中的地獄生活一致,不過不同的是,我只用三年,他們則是一生。
同樣的,由於宗教,所以他們會有許多禁忌, 比如 不吃肉,不接觸現代科技,不工作只學習宗教和傳頌宗教,向上帝祈禱,做愛不帶套(對的!!!他們做愛永遠不帶套,杜蕾斯的噩夢)
所以,在傳統的猶太家庭,超生游擊隊總是十分,就我瞭解,mei一家一共10個小孩,一般的猶太家庭都有10-15個小孩。
同時,因為不能接觸現代科技,所以大部分的傳統猶太人的手機都是98年的諾基亞,只能打電話與聽音樂(事實證明,他們的音 樂都 是聖經之類的!!!!)
當然了,不同於 中國 的父母之言大於天,在猶太家庭,小朋友長大了以後,是可以選擇自己的宗教的,所以就我在 以色列 的這麼幾天,認識的好多年輕人,在長大了以後,也開始慢慢放棄了傳統的信仰。 比如 mei,變成了一個無宗教反宗教的現代科學認識,不接受宗教的尊重,也不尊重宗教。
最後,不得不感嘆 以色列 政府的包容,百倍之地作為一個宗教禁區的存在,一直在積極組織各種游行與吶喊,抵斥其他宗教與文明的進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政府),但是 以色列 的政府非但不敢走他們,還不停給他們一些工作機會,按照家庭人口每個月給足了生活補貼。。
這種情況要是在 中國 ,那真的是城管一揮,拆字當頭啊
視頻是mei帶我去mir yesiva的時候一個當地猶太人拍下的視頻,上傳的ins以後,後面幾天居然還有一些人跟我說“oh! you are the chinese in the mir yesiva!”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特別提醒:這一塊區域,女賓是進不了這幾個學校的。
關於百倍之地
紅色區域就是百倍之地,他的位子就在老城區附近,是一個十分龐大且荒蕪的住宅區,裡面的居民全部是傳統的猶太人。
需要註意的是,進入百倍之地,男性還好。女性務必穿好長袖長褲。
註意看圖片中英文字。。。。雖然看不清楚,解釋起來就是,女生必須穿著如何如何才能進入社區(言外之意,男生的話,隨便你怎麼穿) ↑耶路撒冷 相比較於 耶路撒冷 老城的繁華,古城的歷史,百倍之地更像一個難民聚集區,只是這邊的難民,衣著考究,清一色的黑色西裝外套黑色帽子內搭襯衫,光與影交錯中,有種陷入中世紀的街道,神父與宗教狂熱分子的生活。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在百倍之地,一共有四個類似大學堂的教室。我都去了,其中mir yesiva的包容性最高,不單歡迎外籍游客進入,還會有友好的猶太人與你介紹歷史帶你參觀百倍之地,還能讓你肆意拍照!!!(沒錯,在百倍之地拍照真的十分困難!好多地方都說no photo!)
據說是因為mir yesiva主要是針對長居海外的猶太人開設,所以大家的接受度比較高。
mir yesiva的學生也是最有意思的一個群體,這一批學生常年住在 美國 、 英國 等 歐洲 國家,每年總要假期的時候,回到 以色列 進行禁欲生活。
另外還有三個大學堂,有一個高層的教室特別差勁,不單不讓你拍照,外國人(沒錯,這一刻我也變身外國人了)連進入都不讓!我先後在mei和在mir yesiva認識的猶太人的帶領下,都被保安無情趕出。
另外兩個大學堂相比較而言就比較冷清了。除了一些當地的猶太人,人氣真的很弱,看門的老頭態度也不是十分友好,當我這個黃色面孔進入了以後,就如同領導人降臨一樣,全程跟蹤,生怕我拿出相機拍照。
這個時候我就比較佩服mei藝高人膽大。跟教堂的老頭子說:“你們的宗教真他麽爛透了!不讓人進來看,不讓人拍照,所以我打死也不會皈依猶太教!”
於是,幾個猶太老頭騎虎難下,讓我象徵性拍了幾張,就把我們趕出去了。(真的跟mei說的一樣,小氣死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我和mei的合影,十分跪謝這個另類導游的瀏覽路線。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假裝在看看不懂的宗教書籍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在百倍之地的時候,猶太人遇到 中國 人了以後,最喜歡問的就是,你是不是 上海 人,你祖輩是不是拯救了幾個猶太人。。。。
但是大哥,我是 杭州 人,那個也沒有高鐵讓我爺爺做一個小時去那邊救幾個猶太人。真是不好意思了呢。 巴勒斯坦:陰差陽錯ramallah新城
其實在我原來的行程中, 巴勒斯坦 這個地區,我是一直不在我的規劃中,更別提在那邊住了三天。
只是因為貧窮,在 耶路撒冷 市中心的 airbnb 的費用在我的預算峰值處了,忽然一個價廉物美距離也就10km的地方,也就滿足了我的住宿要求。
畢竟在 中國 ,10km的距離,也就20分鐘的地鐵或者40分鐘的大巴而已。
誰知道,這一個10km,就是兩個民族的水與火了。
↑巴勒斯坦 可能很多人的游記中,都有寫到 巴勒斯坦 ,但是更多的時候都是 伯利恆 ,那個已經被游客打卡打慣了的地方。
而ramallah就更像一個百廢待興的城市,沒有歷史景點,但是有細水長流的生活。
老城擁擠如 安曼 ,但是沒有 安曼 的陡峭,四面環山。可以在這裡看到不一樣的 耶路撒冷 :屬於 巴勒斯坦 的 耶路撒冷 。
新城 一切都是在努力的成長,有山寨的凱悅酒店,也有大大小小世界各地的銀行: 約旦 銀行、 巴勒斯坦 銀行,阿拉伯銀行,唯獨不見 以色列 銀行。
新城 的ramallah是建立在廢墟之上,一個個臺階一樣,有點像 安曼 ,但是整體的正式建設比 安曼 現代化,據說也有很大的原因是 以色列 “無償”幫助 巴勒斯坦 建造建築。 ↑巴勒斯坦 在 巴勒斯坦 ,當地人的英語水平與 以色列 的差距有點大,所以很多時候打車,就會展示圖片的方式告訴司機我的目的地,而這張圖片就是我住的民宿附近,所以特意拿出來展示一樣。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當時順著谷歌的地圖來到了ramallah的national park。走進去,都沒有國內的三線城市的城市公園大。不過開心的是當日陽光正好,一對父子前來嬉戲,就這樣,三個人互相看著,誰也沒跟誰說話。平靜的過了半個小時。 ↑巴勒斯坦 如果說, 耶路撒冷 是一個嚴肅的宗教城市,現代,文明秩序與包容;那麼ramallah就像個陪你成長的小縣城,自由,親切,更加隨意與野蠻。走在阿拉伯的街頭,經常會有一些路人看到你的相機央求你拍照。開始我以為是和 印度 一樣,一起拍照然後收錢走人。
但是不是的,他們似乎對單反鏡頭有一種誤解。他們誤解你是一個攝影師,你的照片會在某個報紙或者媒體發佈,所以他們都會十分開心你能幫他們拍下照片。
在這裡,阿拉伯人聽到你是 中國 人,都會雙手合十跟你說一句“你好”
雖然你好是正確的,但是雙手合十,那是 泰國 的“ 薩瓦 迪卡”
但是就像阿拉伯人說的一樣,就像你們分不清 高加索 人和 美國 人的區別統一叫歐美人,我們也分不清 亞洲 的 中國 , 日本 , 韓國 , 泰國 的差別細節。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