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 澳 隨 筆

廣州 大劇院有機會也要去參觀一下,比較一下。
雨還在下著,淅淅瀝瀝,在海韻城內躲避雨水和寒風終歸不靠譜,我們商量著出去商店購買禦寒衣物。
從海韻城二樓遠眺,可以看到我們來路上的車流和停靠岸邊的游艇,感覺世間如此美好。





坐上Z11,在百貨公司站下車,開始搜尋我們極其需要的冬衣。其時是4月中旬,已屬夏季,大街小巷裡的大店小店均已是夏裝迎客,冬裝難尋,走了一個多小時仍然一無所獲。
在鳳凰南路某餐館吃過晚飯,打道回酒店,興許明天氣溫升了就不再需要冬衣了。
就在下榻的酒店附近,蓮花路上,大大小小的店鋪燈火輝煌,這回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我和母親意外地發現了一家清倉的冬衣,順利地每人買了一件禦寒服。
此次出行的失策,源自突然而來的冷空氣,按常理,4月份的冷空氣也冷不到哪裡去,但我忽略了這是 珠海 ,低溫加上大風,令人瑟索顫抖,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添置冬衣。
雨仍在下著,濕冷延續著,祈盼明天的太陽。

天色微微變亮,看來天氣好轉了。
早餐後沿蓮花路到迎賓南路的公交站點乘坐10路公交車(3元)在唐家站下車,足足45分鐘的車程,真遠。
下車往上一點就是唐家汽車客運站,這裡有到達珠三角的各類客車。客運站對面就是山房路了,也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沿山房路進入,一派鄉鎮特色的繁榮景象,一種久違的感覺,多年前我到 從化 太平看到的也是這般模樣。
走過一段,街景漸變古舊,有種步入古鎮的感覺了。
最先進入視線的是正在裝修中的瑞芝祠,門口的黑石塊上刻著“ 珠海 市文物保護單位”,牆上掛著“ 珠海 市高新區唐家灣鎮文化站瑞芝祠分站”的牌子。
由於無法進內參觀,經查找資料得知,瑞芝祠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唐瑞芝自建的磚木祠堂,為唐家灣保存較完整的清代祠堂之一。

望慈山房,原為唐紹儀的私人別墅,建於1929年,坐 西北 向東南,分前後兩座。曾作為 中山 模 範縣 縣政府辦公樓,上世紀八十年代,唐紹儀的遺孀吳維翹將望慈山房捐獻給唐家鎮人民政府作老人活動中心,延用至今。






轉上二樓,為老人的健身娛樂室,但蒙塵已久。


山房路上新舊建築的碰撞,既傳統又現代。

民國初年,茶葉巨子唐翹卿出資為本房子弟興建了此私塾,建築面積164平方米。此屋曾作為唐家人民公社唐家大隊辦公點。










據介紹,唐紹儀故居是兩座兩層並連而成的樓房。西座建於清代,為唐紹儀祖父所建。東座建於1929年,為唐紹儀所建。
2003年,故居由市文化局按歷史原貌修複。2008年公佈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若是真如她所說,我們此來只能抱憾了。
出了小巷子,繼續往前,路過玉我唐公祠,這裡已經變身成為餐館了,有大媽在門口招呼客人,我意欲進去一探究竟,但母親拉住了我,說不吃飯就不要進去了。
據介紹,玉我唐公祠建於清代,建築面積385平方米,曾作唐家衛生院,及 中國 人民解放軍9216部隊隊部,後出租作工廠廠房。
如今我見到的是一家餐館,不知道這餐飲業與文物保護如何協調才能保證古跡不被破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