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之行(七)蒼涼悲壯的馬薩達
↑馬薩達國家公園 上行,走向城堡。 ↑馬薩達國家公園
游覽馬薩達城堡,一方面是因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希律王那個時期的具有 羅馬 和 希腊 風格的建築、器具用品以及裝飾。另一方面,還因為它是猶太人不屈精神的象徵。它的背後,是一個關於勇氣與力量的悲壯故事。
公元66年,為了反抗 羅馬 人的殘暴統治,猶太人在 耶路撒冷 率先發起了大起義。起義領袖 梅納 漢姆(Menahem Ben Jair)率領“奮銳黨”奪取了馬薩達。70年, 耶路撒冷 包括第二聖殿被 羅馬 人摧毀,Menahem也在 耶路撒冷 被殺。他的外甥以利亞撒(Elazar Ben Yair)僥幸逃出 耶路撒冷 ,在馬薩達建立了統治。此後,被 羅馬 追捕的猶太人陸續來到這裡,馬薩達成為起義的最後據點。
城堡就是建在這樣一座平整的山頂上,四面均是高不可攀的懸崖,居高臨下,極為險峻。僅有一條被稱作“Snake Path”的狹窄小路通向山頂—這讓城堡可以與山下切斷聯繫,易守難攻。
↑馬薩達國家公園 殘暴的 羅馬 統帥提多(Titus)的部將席爾瓦(Flavious Silva)率領 羅馬 第十軍團追趕至此,在山腳扎下8個軍營,並築起了一道4500米長的圍牆把軍營連接起來,對馬薩達形成重重包圍之勢。
起初, 羅馬 人企圖通過圍城,切斷抵抗者與外界的聯繫,造成城內缺水斷糧,從而迫使他們束手就擒。但希律王時期建造的庫存設施此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此舉未能奏效。
久攻不下,席爾瓦只好改變策略,開始修築工事。他下令在城堡西面坡度較緩之處,築起一條200米長的砂石斜坡,一步步接近城堡,縮短與城堡的高度差。
我們乘著纜車一路向上,可以清楚地俯瞰 羅馬 軍隊的駐扎地。 ↑馬薩達國家公園 據稱,當時 羅馬 軍隊大約有15000人。 ↑馬薩達國家公園 右側蜿蜒曲折的小路就是Snake Path,好像蛇🐍爬行過後的痕跡,又好像是蛇本身彎彎曲曲的身形。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到達山頂了,比 死海 高約400米。想當年 羅馬 軍隊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到這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目及之處,一片荒涼。 ↑馬薩達國家公園 遠處就是美麗的 死海 。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一片就是貯藏室。
希律王在這裡蓋起了一排排巨大的倉庫,儲備充足的糧食和武器。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正因為有這樣的儲備,起義軍才能在長達三年的圍困中堅持下來。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Eastern cistern 東邊的蓄水池。
城堡共有12個這樣的蓄水池,每個容量高達4000立方米。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裡還養著鴿子。
Columbarium(骨灰龕,放骨灰瓮的壁龕) Tower (dovecot;鴿舍)
Why did the king raise doves on the mountain?
There were three columbarium towers on Masada. The one in front of us was used as a dovecot in its ground floor, and as a watchtower(暸望塔;崗樓) in its upper story. In the walls of the dovecot are several hundred niches(壁龕) in which the doves roosted(棲息). They supplied meat for Masada’s inhabitants(居民) and guests, and probably also fertilizer for agricultural crops.
↑馬薩達國家公園 1963 ~1965 年考古學家Yigael Yadin 教授帶領團隊對整個山頭進行發掘時,結果與史料的敘述完全一致。殿堂、庫藏、防禦工事和 羅馬 軍營、進攻工事一應俱全。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靠著自己舉世無雙的工程能力, 羅馬 軍隊在猶太人眼皮底下,從山腳堆土為山,硬生生堆出了一條攻城斜坡,一直堆到山頂。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想當年,看著這攻城坡一天天逼近,城堡的守軍們該是多麼絕望啊。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裡就是The Breaching Point ,城堡最終被攻破的地點。 ↑馬薩達國家公園
游覽馬薩達城堡,一方面是因為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希律王那個時期的具有 羅馬 和 希腊 風格的建築、器具用品以及裝飾。另一方面,還因為它是猶太人不屈精神的象徵。它的背後,是一個關於勇氣與力量的悲壯故事。
公元66年,為了反抗 羅馬 人的殘暴統治,猶太人在 耶路撒冷 率先發起了大起義。起義領袖 梅納 漢姆(Menahem Ben Jair)率領“奮銳黨”奪取了馬薩達。70年, 耶路撒冷 包括第二聖殿被 羅馬 人摧毀,Menahem也在 耶路撒冷 被殺。他的外甥以利亞撒(Elazar Ben Yair)僥幸逃出 耶路撒冷 ,在馬薩達建立了統治。此後,被 羅馬 追捕的猶太人陸續來到這裡,馬薩達成為起義的最後據點。
城堡就是建在這樣一座平整的山頂上,四面均是高不可攀的懸崖,居高臨下,極為險峻。僅有一條被稱作“Snake Path”的狹窄小路通向山頂—這讓城堡可以與山下切斷聯繫,易守難攻。
↑馬薩達國家公園 殘暴的 羅馬 統帥提多(Titus)的部將席爾瓦(Flavious Silva)率領 羅馬 第十軍團追趕至此,在山腳扎下8個軍營,並築起了一道4500米長的圍牆把軍營連接起來,對馬薩達形成重重包圍之勢。
起初, 羅馬 人企圖通過圍城,切斷抵抗者與外界的聯繫,造成城內缺水斷糧,從而迫使他們束手就擒。但希律王時期建造的庫存設施此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此舉未能奏效。
久攻不下,席爾瓦只好改變策略,開始修築工事。他下令在城堡西面坡度較緩之處,築起一條200米長的砂石斜坡,一步步接近城堡,縮短與城堡的高度差。
我們乘著纜車一路向上,可以清楚地俯瞰 羅馬 軍隊的駐扎地。 ↑馬薩達國家公園 據稱,當時 羅馬 軍隊大約有15000人。 ↑馬薩達國家公園 右側蜿蜒曲折的小路就是Snake Path,好像蛇🐍爬行過後的痕跡,又好像是蛇本身彎彎曲曲的身形。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到達山頂了,比 死海 高約400米。想當年 羅馬 軍隊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到這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目及之處,一片荒涼。 ↑馬薩達國家公園 遠處就是美麗的 死海 。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一片就是貯藏室。
希律王在這裡蓋起了一排排巨大的倉庫,儲備充足的糧食和武器。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正因為有這樣的儲備,起義軍才能在長達三年的圍困中堅持下來。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Eastern cistern 東邊的蓄水池。
城堡共有12個這樣的蓄水池,每個容量高達4000立方米。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裡還養著鴿子。
Columbarium(骨灰龕,放骨灰瓮的壁龕) Tower (dovecot;鴿舍)
Why did the king raise doves on the mountain?
There were three columbarium towers on Masada. The one in front of us was used as a dovecot in its ground floor, and as a watchtower(暸望塔;崗樓) in its upper story. In the walls of the dovecot are several hundred niches(壁龕) in which the doves roosted(棲息). They supplied meat for Masada’s inhabitants(居民) and guests, and probably also fertilizer for agricultural crops.
↑馬薩達國家公園 1963 ~1965 年考古學家Yigael Yadin 教授帶領團隊對整個山頭進行發掘時,結果與史料的敘述完全一致。殿堂、庫藏、防禦工事和 羅馬 軍營、進攻工事一應俱全。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靠著自己舉世無雙的工程能力, 羅馬 軍隊在猶太人眼皮底下,從山腳堆土為山,硬生生堆出了一條攻城斜坡,一直堆到山頂。 ↑馬薩達國家公園 ↑馬薩達國家公園 想當年,看著這攻城坡一天天逼近,城堡的守軍們該是多麼絕望啊。 ↑馬薩達國家公園 這裡就是The Breaching Point ,城堡最終被攻破的地點。 ↑馬薩達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