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 德國 希腊之旅(34)盧布爾雅那
第十四天(9月17日) 1 酒店的早晨 ↑三重橋 1991年前是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 共和 國,1991年6月25日獲得獨立,目前是歐盟成員國, 申根 區域國家。 斯洛文尼亞 約有一半的面積由森林覆蓋,綠化率在 歐洲 各國僅次於 芬蘭 和 瑞典 ,被譽為“ 中歐 的綠寶石”。由於地處中部 歐洲 , 奧地利 、 匈牙利 、 德國 、 意大利 、 法國 等多種文化都在 斯洛文尼亞 交匯。巴 洛克 式、哥特式、文藝復興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隨處可見。
自從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獨立出來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躍成為與 西歐 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相當的富國,GDP人均16000歐元。
盧布爾雅那 地處邊陲,歷史上多受 奧地利 、 意大利 影響。1941年被 意大利 侵占,成為 意大利 的一個省份。同時,該市成為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中心,遭至 意大利 統治者用30公里長的鐵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1943年 意大利 投降後, 德國 入侵;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亞 取得獨立,仍以 盧布爾雅那 為首都。
當地人文: 盧布爾雅那 這座城市細節上管理到位,也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感受到不同與其它城市上特點, 比如 說城市不算大但停車的位置很多,而大多數的當地一般會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也成為了當地的主要代步工具,為此還專門設有自行車停車地點,特別講究物資的回收再利用,有的垃圾箱分別寫有垃圾分類標準,一組垃圾為6個,從外人眼光上看到其內涵有多深厚。 1919年起歸屬南斯拉夫。1895年發生地震,破壞嚴重,只有一些重要的建築保存下來,如公元前三、四世紀的 羅馬 古城遺址、十八世紀的 聖尼古拉 總教堂、1702年建的音樂館和一些十七世紀的巴羅克式建築等 隨著1918年奧匈帝國的崩潰, 盧布爾雅那 成為 塞爾維亞 \- 克羅地亞 \- 斯洛文尼亞 王國內 斯洛文尼亞 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為南斯拉夫王國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會。
1941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到該市, 盧布爾雅那 被 意大利 占領,改設 盧布爾雅那 省。該市成為地下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主要中心之一,1942年2月23日, 意大利 占領當局用30 公里長的鐵絲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在1943年9月 意大利 投降之後,納粹 德國 取代了 意大利 人占領該市。 該市被 德國 人和他們的 斯洛文尼亞 合作者統治,直到1945年5月 斯洛文尼亞 游擊隊解放該市。戰後,為紀念此事,已經按照戰爭進程修建了紀念與戰友情誼小徑(Pot spominov in tovarištva, acronym PST)。
↑酒店 酒店的早晨。
從水車村出發我們驅車200公里到了 亞美尼亞 的首都 盧布爾雅那 ,這是我們的第19站。
盧布爾雅那 是公元前一世紀 羅馬 人建城,稱“艾摩那”,十二世紀改為現名。因地理位置接近邊陲,歷史上多受 奧地利 和意大 利影響。1809-1813年為 法國 的一個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奧、俄、普、法、英等國在此舉行“神聖同盟”成員國會議,即萊巴哈會議。十九世紀是 斯洛文尼亞 民族運動的中心。
↑酒店 FOUR POINTS酒店的大門和停車場。
1918年底, 斯洛文尼亞 與其他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 塞爾維亞 人- 克羅地亞 人- 斯洛文尼亞 人王國,1929年改稱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並於同年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 共和 國,1963年改稱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 共和 國, 斯洛文尼亞 為其中的一個 共和 國。 ↑酒店 我們下榻的酒店是個國際連鎖店,廣場上懸掛的各個國家的國旗是酒店經營的國家。好龐大的酒店王國啊。
1955年,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 羅茲 ·鐵托授予 盧布爾雅那 市“英雄城市”的稱號,因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來的英雄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盧布爾雅那 成為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亞 社會主義 共和 國的首府。 ↑酒店
清晨的停車場。
1990年5月, 斯洛文尼亞 舉行二戰後第一次多黨制大選,斯民主聯盟上臺執政。1991年6月25日,十日戰爭後,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斯議會通過決議,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 共和 國成為第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仍以該市為首都。
↑酒店
酒店早餐後,我們聚集在酒店門口,等候巴士去市中心。
盧布爾雅那 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目前仍是 斯洛文尼亞 通往 意大利 、 奧地利 、巴爾幹諸國的國際交通樞紐。現城市人口28萬,面積170平方公里。地處 阿爾卑斯山 山麓的河谷盆地。 2 盧布爾雅那街景 ↑盧布爾雅那街景 盧布爾雅那 不像其他國家的首都那樣繁華、川流不息、五彩繽紛,街道上隨處都是咖啡雅座,悠閑、自在。在做行程之前,老實說我還不知道穆 沙拉 夫分裂出的七個國家中,有一個叫 斯洛文尼亞 ,更不知道它的首都叫 盧布爾雅那 。即使做行程中,也感到這個城市沒有 大名 鼎鼎的景物,我們的車是沿Miklosiceva街進入市中心的。沿街古舊的文藝復興、巴 洛克 、 新興 藝術等各式各樣建築物,締造出一座小巧迷人的藝術之都。使我完全刮目相看。 ↑盧布爾雅那街景 Miklosiceva街上的噴水池。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盧布爾雅那 在2014年 歐洲 十大旅行目的地中排名第二,僅次於 希腊 ,而 英格蘭 、 意大利 和 丹麥 都排在它後面。 ↑盧布爾雅那街景 這是Miklosiceva街邊一棟非常特別的粉紅色建築,設計於一次大戰剛剛結束,南斯拉夫建立不久的時候, 盧布爾雅那 著名建築時伊旺‧沃尼克(Ivan Vurnik)設計的 斯洛文尼亞 合作商業銀行。,使用大量色彩及圖案裝飾,是唯美主義與裝飾主義的最佳結合。當時和現在都是一座銀行。 3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巴士把我們放在了普列舍倫廣場。這裡是市中心的中心。聖方濟報喜教堂,三重橋、中央市場、 聖尼古拉 斯教堂、市政廳、羅甘噴泉都在方圓150米的範圍內。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建於17世紀,粉紅色的 羅馬 風格建築。關於大教堂的歷史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1262年,原先是一座 羅馬 風格教堂.1361年毀於火災.重建後被哥特式建築風格所取代,後又經歷幾次擴建。1469年又被燒毀,據信是由入侵的 土耳其 士兵所為。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芳濟會報喜教堂重建於1646~1660年,是一座巴 洛克 早期風格的建築,是 斯洛文尼亞 最大的教堂,其橙紅色的外牆讓其顯得格外的美觀、而光彩奪目。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其內裝飾十分奢華,教堂的祭壇由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設計,壁畫由印象派畫家馬蒂繪製,極其精美。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教堂兩側的祭台。 4 普列舍倫廣場 ↑三重橋 普利舍倫廣場全景。普列舍倫廣場坐落於 斯洛文尼亞 首都 盧布爾雅那 的中心,是一個漏斗形的廣場,為 斯洛文尼亞 最重要的廣場之一,是多種活動的舉辦之地,如演唱會、體育盛事、政治事件等,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在17世紀的時候開始形成,在18世紀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其現代化的外表形成於19世紀。廣場的東側矗立有 斯洛文尼亞 國家詩人、 歐洲 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弗蘭策•普列舍仁(France Prešeren)的雕塑,沉思的詩人頭上是高舉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為浪漫主義做出的巨大貢獻。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以 斯洛文尼亞 偉大詩人普列舍倫命名,詩人的青銅雕像豎立在廣場旁邊,沉思的詩人頭上是高舉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 ↑普列舍倫廣場 一動不動的凝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和周圍的建築,像是在醞釀一首新的詩歌。 ↑普列舍倫廣場 從廣場出發向老城區伸展的三重橋旁邊,建造有19世紀民族詩人弗蘭茨·普雷舍倫(1800-1849)的銅像。他譜寫的詩文“當太陽升起來時,戰爭從這個世界消失,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同胞······”1991年 斯洛文尼亞 獲得獨立後,成為國歌的歌詞。 在詩人作深思狀的對面有幢不起眼的小樓,小樓的外牆上有位美麗的女士的浮雕,浮雕雖然不大,據說此漂亮的女士是詩人的夢中情人。詩人不是在沉思,而是在凝視著心中的女神。普雷雪倫是 斯洛文尼亞 國歌的詞作者,很受當地人民歡迎,他的頭像還被印製在2歐元的硬幣上呢!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於1991年被列為國家文化遺跡,還曾多次出現在19至20世紀的明信片上,從2008年開始,一個關於普列舍倫廣場的模型在 比利時 布魯塞爾 的“小 歐洲 ”公園展現。 ↑普列舍倫廣場 5 三重橋 ↑三重橋 著名的三重橋是 盧布爾雅那 的標誌性景點,出名的原因由於他的設計者, 斯洛文尼亞 富有傳奇色彩的建築師,約熱 普雷奇 尼克,中間的橋身建於1842年的古老石橋,而兩邊新增的橋梁則是約熱的傑作,從功效來講,這一設計大大緩解了當時主橋的交通壓力。 ↑三重橋 三橋中中間的那座橋建於19世紀,1931年 斯洛文尼亞 著名的建築師普列赤涅克,在橋的兩側各增加了一座與原橋相同的橋,形成三座造型相同的橋併列的獨特景觀,既美觀、又大大緩解一座橋人流擁堵的尷尬,使得三橋成為 盧布爾雅那 市的著名標誌性建築。
自從從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獨立出來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躍成為與 西歐 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相當的富國,GDP人均16000歐元。
盧布爾雅那 地處邊陲,歷史上多受 奧地利 、 意大利 影響。1941年被 意大利 侵占,成為 意大利 的一個省份。同時,該市成為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中心,遭至 意大利 統治者用30公里長的鐵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1943年 意大利 投降後, 德國 入侵;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亞 取得獨立,仍以 盧布爾雅那 為首都。
當地人文: 盧布爾雅那 這座城市細節上管理到位,也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感受到不同與其它城市上特點, 比如 說城市不算大但停車的位置很多,而大多數的當地一般會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也成為了當地的主要代步工具,為此還專門設有自行車停車地點,特別講究物資的回收再利用,有的垃圾箱分別寫有垃圾分類標準,一組垃圾為6個,從外人眼光上看到其內涵有多深厚。 1919年起歸屬南斯拉夫。1895年發生地震,破壞嚴重,只有一些重要的建築保存下來,如公元前三、四世紀的 羅馬 古城遺址、十八世紀的 聖尼古拉 總教堂、1702年建的音樂館和一些十七世紀的巴羅克式建築等 隨著1918年奧匈帝國的崩潰, 盧布爾雅那 成為 塞爾維亞 \- 克羅地亞 \- 斯洛文尼亞 王國內 斯洛文尼亞 的非正式首都,1929年,成為南斯拉夫王國 Drava Banovina的正式省會。
1941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到該市, 盧布爾雅那 被 意大利 占領,改設 盧布爾雅那 省。該市成為地下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主要中心之一,1942年2月23日, 意大利 占領當局用30 公里長的鐵絲網將其完全包圍起來。在1943年9月 意大利 投降之後,納粹 德國 取代了 意大利 人占領該市。 該市被 德國 人和他們的 斯洛文尼亞 合作者統治,直到1945年5月 斯洛文尼亞 游擊隊解放該市。戰後,為紀念此事,已經按照戰爭進程修建了紀念與戰友情誼小徑(Pot spominov in tovarištva, acronym PST)。
↑酒店 酒店的早晨。
從水車村出發我們驅車200公里到了 亞美尼亞 的首都 盧布爾雅那 ,這是我們的第19站。
盧布爾雅那 是公元前一世紀 羅馬 人建城,稱“艾摩那”,十二世紀改為現名。因地理位置接近邊陲,歷史上多受 奧地利 和意大 利影響。1809-1813年為 法國 的一個地方行政中心。1821年奧、俄、普、法、英等國在此舉行“神聖同盟”成員國會議,即萊巴哈會議。十九世紀是 斯洛文尼亞 民族運動的中心。
↑酒店 FOUR POINTS酒店的大門和停車場。
1918年底, 斯洛文尼亞 與其他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 塞爾維亞 人- 克羅地亞 人- 斯洛文尼亞 人王國,1929年改稱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並於同年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 共和 國,1963年改稱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 共和 國, 斯洛文尼亞 為其中的一個 共和 國。 ↑酒店 我們下榻的酒店是個國際連鎖店,廣場上懸掛的各個國家的國旗是酒店經營的國家。好龐大的酒店王國啊。
1955年,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 羅茲 ·鐵托授予 盧布爾雅那 市“英雄城市”的稱號,因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出來的英雄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 盧布爾雅那 成為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亞 社會主義 共和 國的首府。 ↑酒店
清晨的停車場。
1990年5月, 斯洛文尼亞 舉行二戰後第一次多黨制大選,斯民主聯盟上臺執政。1991年6月25日,十日戰爭後,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斯議會通過決議,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 共和 國成為第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仍以該市為首都。
↑酒店
酒店早餐後,我們聚集在酒店門口,等候巴士去市中心。
盧布爾雅那 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目前仍是 斯洛文尼亞 通往 意大利 、 奧地利 、巴爾幹諸國的國際交通樞紐。現城市人口28萬,面積170平方公里。地處 阿爾卑斯山 山麓的河谷盆地。 2 盧布爾雅那街景 ↑盧布爾雅那街景 盧布爾雅那 不像其他國家的首都那樣繁華、川流不息、五彩繽紛,街道上隨處都是咖啡雅座,悠閑、自在。在做行程之前,老實說我還不知道穆 沙拉 夫分裂出的七個國家中,有一個叫 斯洛文尼亞 ,更不知道它的首都叫 盧布爾雅那 。即使做行程中,也感到這個城市沒有 大名 鼎鼎的景物,我們的車是沿Miklosiceva街進入市中心的。沿街古舊的文藝復興、巴 洛克 、 新興 藝術等各式各樣建築物,締造出一座小巧迷人的藝術之都。使我完全刮目相看。 ↑盧布爾雅那街景 Miklosiceva街上的噴水池。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盧布爾雅那 在2014年 歐洲 十大旅行目的地中排名第二,僅次於 希腊 ,而 英格蘭 、 意大利 和 丹麥 都排在它後面。 ↑盧布爾雅那街景 這是Miklosiceva街邊一棟非常特別的粉紅色建築,設計於一次大戰剛剛結束,南斯拉夫建立不久的時候, 盧布爾雅那 著名建築時伊旺‧沃尼克(Ivan Vurnik)設計的 斯洛文尼亞 合作商業銀行。,使用大量色彩及圖案裝飾,是唯美主義與裝飾主義的最佳結合。當時和現在都是一座銀行。 3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巴士把我們放在了普列舍倫廣場。這裡是市中心的中心。聖方濟報喜教堂,三重橋、中央市場、 聖尼古拉 斯教堂、市政廳、羅甘噴泉都在方圓150米的範圍內。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建於17世紀,粉紅色的 羅馬 風格建築。關於大教堂的歷史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1262年,原先是一座 羅馬 風格教堂.1361年毀於火災.重建後被哥特式建築風格所取代,後又經歷幾次擴建。1469年又被燒毀,據信是由入侵的 土耳其 士兵所為。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芳濟會報喜教堂重建於1646~1660年,是一座巴 洛克 早期風格的建築,是 斯洛文尼亞 最大的教堂,其橙紅色的外牆讓其顯得格外的美觀、而光彩奪目。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其內裝飾十分奢華,教堂的祭壇由雕塑家弗朗西斯科設計,壁畫由印象派畫家馬蒂繪製,極其精美。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聖方濟會報喜教堂 教堂兩側的祭台。 4 普列舍倫廣場 ↑三重橋 普利舍倫廣場全景。普列舍倫廣場坐落於 斯洛文尼亞 首都 盧布爾雅那 的中心,是一個漏斗形的廣場,為 斯洛文尼亞 最重要的廣場之一,是多種活動的舉辦之地,如演唱會、體育盛事、政治事件等,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在17世紀的時候開始形成,在18世紀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其現代化的外表形成於19世紀。廣場的東側矗立有 斯洛文尼亞 國家詩人、 歐洲 最優秀的浪漫主義詩人弗蘭策•普列舍仁(France Prešeren)的雕塑,沉思的詩人頭上是高舉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為浪漫主義做出的巨大貢獻。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以 斯洛文尼亞 偉大詩人普列舍倫命名,詩人的青銅雕像豎立在廣場旁邊,沉思的詩人頭上是高舉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 ↑普列舍倫廣場 一動不動的凝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和周圍的建築,像是在醞釀一首新的詩歌。 ↑普列舍倫廣場 從廣場出發向老城區伸展的三重橋旁邊,建造有19世紀民族詩人弗蘭茨·普雷舍倫(1800-1849)的銅像。他譜寫的詩文“當太陽升起來時,戰爭從這個世界消失,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同胞······”1991年 斯洛文尼亞 獲得獨立後,成為國歌的歌詞。 在詩人作深思狀的對面有幢不起眼的小樓,小樓的外牆上有位美麗的女士的浮雕,浮雕雖然不大,據說此漂亮的女士是詩人的夢中情人。詩人不是在沉思,而是在凝視著心中的女神。普雷雪倫是 斯洛文尼亞 國歌的詞作者,很受當地人民歡迎,他的頭像還被印製在2歐元的硬幣上呢! ↑普列舍倫廣場 普列舍倫廣場於1991年被列為國家文化遺跡,還曾多次出現在19至20世紀的明信片上,從2008年開始,一個關於普列舍倫廣場的模型在 比利時 布魯塞爾 的“小 歐洲 ”公園展現。 ↑普列舍倫廣場 5 三重橋 ↑三重橋 著名的三重橋是 盧布爾雅那 的標誌性景點,出名的原因由於他的設計者, 斯洛文尼亞 富有傳奇色彩的建築師,約熱 普雷奇 尼克,中間的橋身建於1842年的古老石橋,而兩邊新增的橋梁則是約熱的傑作,從功效來講,這一設計大大緩解了當時主橋的交通壓力。 ↑三重橋 三橋中中間的那座橋建於19世紀,1931年 斯洛文尼亞 著名的建築師普列赤涅克,在橋的兩側各增加了一座與原橋相同的橋,形成三座造型相同的橋併列的獨特景觀,既美觀、又大大緩解一座橋人流擁堵的尷尬,使得三橋成為 盧布爾雅那 市的著名標誌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