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場盛大的邂逅,仰望蒼涼下的繁華
十月, 西北 之行。
路線: 敦煌 (東線)- 嘉峪關 \- 張掖
溫度:3°C-18°C
註意事項:☆晝夜溫差大,帶足衣物;☆紫外線強,做好防曬(墨鏡、帽子、防曬霜、防曬衣等);☆氣候乾燥,補水要到位;☆ 中國 紅和大漠真心絕配,拍照的話可以考慮這個搭配。 敦煌--陽關古道上的千年文化●莫高窟
莫高窟是此次出游的主要目的,算是實現了一個多年的心愿,很早之前在書本上見到她,初見就被她的神秘和瑰麗所吸引。
游客實地參觀前,先在數字展廳觀看兩部時常各20分鐘的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窟》,瞭解莫高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之後乘擺渡車去實地參觀。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經多朝興建,形成巨大規模,共735窟,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有“東方盧浮宮”之稱。
1900年被道士王圓籙發現,第一次知道這個人還是在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從此莫高窟的文物開始了幾十年的顛沛流離,經歷三次大的浩劫,罪魁禍首何止是王圓籙一人,還有當時那個屈辱的朝代吧。
人為的破壞掠奪,加之上千年的氧化和地質災害,窟內保存下來的文物已經不多了,我們的體溫和呼吸都會對她們造成傷害,所以參觀時一定要謹遵守則。
2018年莫高窟開放40窟,分正常票和應急票兩種,人們一般都會選擇正常票,可以參觀8個窟,應急票只能參觀4個。比較有名的有148窟釋迦牟尼涅槃像,17窟藏經洞,96窟北大像等。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唐朝的佛窟中,壁畫經歷1300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絢爛奪目,飛天的仙子縹緲靈動,栩栩如生,足以體現盛唐的榮華,著實驚艷到我了。
莫高窟的代表建築--九層閣(96窟) ↑莫高窟 ●鳴沙山和月牙泉
“清泉不入流沙,流沙避之清泉”大概就是最貼切的形容吧。像是沙漠中的一滴水。
游玩項目:滑沙,騎駱駝,越野摩托,直升飛機。滑沙的坡度不算小,我這種膽小的後來都不敢睜眼
爬上沙坡,就能遠遠的看到月牙泉,碧綠又平靜。據導游講,鳴沙山要在上千個人一起走動時才會聽到聲音,人少的話是聽不到的。 ↑鳴沙山 ↑月牙泉 ↑月牙泉 晚上觀看了演出《又見 敦煌 》。演出形式比較獨特,有三個劇場,引領觀眾走過這三個劇場來逐步瞭解 敦煌 的歷史。 最後,作為吃貨要談談當地的美食,去了 敦煌 夜市和某個步行街。 當地特產之一李廣杏,然而十月已經沒有新鮮的杏了,但可以吃到杏乾,有一點酸,買的時候最好不要買發黑的那種,也可以喝杏皮水。
隨處可見燒烤店,我沒有吃,好吃與否不做評價。
當地麵食比較多,比較有名的是驢肉黃面,胡楊燜餅。
驢肉黃面,裡面的醬很好吃。 沒吃到李廣杏,但恰逢葡萄正成熟,當地葡萄品種多,比內地葡萄甜很多,“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句詩的意境很是屬實了;甜瓜看外表應像是 哈密 瓜,皮薄汁多格外甜,過了 敦煌 便是 瓜州 ,名副其實。賣枸杞、果乾的攤位隨處可見,貌似野生黑枸杞更受歡迎。(很遺憾忘記拍照了)
買了夜光杯做紀念,據當地人說,夜光杯的原材料是一種含鐵元素的石頭,打磨完呈現墨綠色,輕輕敲擊夜光杯會有很悅耳的聲音。 凌晨的 敦煌 市中心,空曠整潔,一尊反彈琵琶的雕塑是這裡的地標。 嘉峪關--斑駁城牆見證歷史的興衰榮辱● 嘉峪關 城樓
嘉峪關 城樓位於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又稱“天下第一雄關”,地處要害之位,易守難攻,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一共三座城樓,即三道防線,登上城樓面朝西,左手 祁連山 ,右手 黑山 ,可看到 祁連山 頂的終年積雪。(渣像素拍不出來山頂積雪 ) ↑嘉峪關 ↑嘉峪關 令人難忘的是,在城樓上看到了日落全過程,歷時兩分鐘左右。落日餘暉總能牽扯出年代感,歷史韻味更醇厚了。仿佛我就是那個一眼萬年的人,看到了金戈鐵馬,縱橫捭闔,也聽到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嘆息。 ↑嘉峪關 張掖--幾百萬年繪出瑰麗畫捲● 張掖 七彩丹霞
我國丹霞地貌有七處,論顏值還要看 張掖 的七彩丹霞。形成於600萬年前,6到9月份是到 張掖 旅游的最佳時間,游客不能自行攀爬彩色山體,需乘坐景區電瓶車分別登上四大觀景台。
(手機怎麼加濾鏡都拍不出她的美 )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 是不是只有我覺得離近了看好像麵包。。。 ↑張掖七彩丹霞 有個比較有名的景點“神龜問天”,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厲害。 ↑張掖七彩丹霞 ●大佛寺
始建於西夏,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殿內彩繪泥塑像31身。正中卧佛身長34.5米,木胎泥塑,金裝彩繪,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大佛殿後為藏經閣,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捲佛經。藏經閣後為土塔,風格不同於寺內其他建築,白塔尖頂,屬於藏傳佛教建築。
(未拍照片) 張掖 在古代曾名為甘州,當地的夜市有甘州市場,面積不大,但應有盡有,買特產的話可以考慮這裡。當地特色小吃有搓魚子,魚粉兒等,這次去吃了滷肉搓魚面。 酸奶很美味,滑滑的,有一層奶皮。(吃光了才想起來忘了拍照哈哈) 隨手買了幾個人參果,卻發現人參果還可以這麼好吃,甜到懷疑人生。 張掖 市中心標誌建築是一座木製鐘鼓樓,歷經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威嚴,像是鎮守 張掖 的保護神。 這次的 西北 之行結束,還期待再一次邂逅。閉上眼我的腦海裡,大漠中一星綠洲,風沙中陣陣駝鈴,乾瘦的駱駝刺拼命生長,在廣袤蒼穹的映襯下,透露著特有的蒼涼。這裡也是 絲綢之路 的咽喉地帶,曾經駝隊商幫,文人墨客,戍邊將軍駐足於此,如今也 如東 流之水,只剩下了靈魂和風骨吟唱滄桑,守了一世繁華,來等後人瞻仰。
再見, 西北 。
路線: 敦煌 (東線)- 嘉峪關 \- 張掖
溫度:3°C-18°C
註意事項:☆晝夜溫差大,帶足衣物;☆紫外線強,做好防曬(墨鏡、帽子、防曬霜、防曬衣等);☆氣候乾燥,補水要到位;☆ 中國 紅和大漠真心絕配,拍照的話可以考慮這個搭配。 敦煌--陽關古道上的千年文化●莫高窟
莫高窟是此次出游的主要目的,算是實現了一個多年的心愿,很早之前在書本上見到她,初見就被她的神秘和瑰麗所吸引。
游客實地參觀前,先在數字展廳觀看兩部時常各20分鐘的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窟》,瞭解莫高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之後乘擺渡車去實地參觀。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經多朝興建,形成巨大規模,共735窟,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有“東方盧浮宮”之稱。
1900年被道士王圓籙發現,第一次知道這個人還是在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從此莫高窟的文物開始了幾十年的顛沛流離,經歷三次大的浩劫,罪魁禍首何止是王圓籙一人,還有當時那個屈辱的朝代吧。
人為的破壞掠奪,加之上千年的氧化和地質災害,窟內保存下來的文物已經不多了,我們的體溫和呼吸都會對她們造成傷害,所以參觀時一定要謹遵守則。
2018年莫高窟開放40窟,分正常票和應急票兩種,人們一般都會選擇正常票,可以參觀8個窟,應急票只能參觀4個。比較有名的有148窟釋迦牟尼涅槃像,17窟藏經洞,96窟北大像等。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唐朝的佛窟中,壁畫經歷1300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絢爛奪目,飛天的仙子縹緲靈動,栩栩如生,足以體現盛唐的榮華,著實驚艷到我了。
莫高窟的代表建築--九層閣(96窟) ↑莫高窟 ●鳴沙山和月牙泉
“清泉不入流沙,流沙避之清泉”大概就是最貼切的形容吧。像是沙漠中的一滴水。
游玩項目:滑沙,騎駱駝,越野摩托,直升飛機。滑沙的坡度不算小,我這種膽小的後來都不敢睜眼
爬上沙坡,就能遠遠的看到月牙泉,碧綠又平靜。據導游講,鳴沙山要在上千個人一起走動時才會聽到聲音,人少的話是聽不到的。 ↑鳴沙山 ↑月牙泉 ↑月牙泉 晚上觀看了演出《又見 敦煌 》。演出形式比較獨特,有三個劇場,引領觀眾走過這三個劇場來逐步瞭解 敦煌 的歷史。 最後,作為吃貨要談談當地的美食,去了 敦煌 夜市和某個步行街。 當地特產之一李廣杏,然而十月已經沒有新鮮的杏了,但可以吃到杏乾,有一點酸,買的時候最好不要買發黑的那種,也可以喝杏皮水。
隨處可見燒烤店,我沒有吃,好吃與否不做評價。
當地麵食比較多,比較有名的是驢肉黃面,胡楊燜餅。
驢肉黃面,裡面的醬很好吃。 沒吃到李廣杏,但恰逢葡萄正成熟,當地葡萄品種多,比內地葡萄甜很多,“葡萄美酒夜光杯”這句詩的意境很是屬實了;甜瓜看外表應像是 哈密 瓜,皮薄汁多格外甜,過了 敦煌 便是 瓜州 ,名副其實。賣枸杞、果乾的攤位隨處可見,貌似野生黑枸杞更受歡迎。(很遺憾忘記拍照了)
買了夜光杯做紀念,據當地人說,夜光杯的原材料是一種含鐵元素的石頭,打磨完呈現墨綠色,輕輕敲擊夜光杯會有很悅耳的聲音。 凌晨的 敦煌 市中心,空曠整潔,一尊反彈琵琶的雕塑是這裡的地標。 嘉峪關--斑駁城牆見證歷史的興衰榮辱● 嘉峪關 城樓
嘉峪關 城樓位於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又稱“天下第一雄關”,地處要害之位,易守難攻,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一共三座城樓,即三道防線,登上城樓面朝西,左手 祁連山 ,右手 黑山 ,可看到 祁連山 頂的終年積雪。(渣像素拍不出來山頂積雪 ) ↑嘉峪關 ↑嘉峪關 令人難忘的是,在城樓上看到了日落全過程,歷時兩分鐘左右。落日餘暉總能牽扯出年代感,歷史韻味更醇厚了。仿佛我就是那個一眼萬年的人,看到了金戈鐵馬,縱橫捭闔,也聽到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嘆息。 ↑嘉峪關 張掖--幾百萬年繪出瑰麗畫捲● 張掖 七彩丹霞
我國丹霞地貌有七處,論顏值還要看 張掖 的七彩丹霞。形成於600萬年前,6到9月份是到 張掖 旅游的最佳時間,游客不能自行攀爬彩色山體,需乘坐景區電瓶車分別登上四大觀景台。
(手機怎麼加濾鏡都拍不出她的美 )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 是不是只有我覺得離近了看好像麵包。。。 ↑張掖七彩丹霞 有個比較有名的景點“神龜問天”,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厲害。 ↑張掖七彩丹霞 ●大佛寺
始建於西夏,因寺內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殿內彩繪泥塑像31身。正中卧佛身長34.5米,木胎泥塑,金裝彩繪,是全國現存最大的室內卧佛。大佛殿後為藏經閣,閣內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捲佛經。藏經閣後為土塔,風格不同於寺內其他建築,白塔尖頂,屬於藏傳佛教建築。
(未拍照片) 張掖 在古代曾名為甘州,當地的夜市有甘州市場,面積不大,但應有盡有,買特產的話可以考慮這裡。當地特色小吃有搓魚子,魚粉兒等,這次去吃了滷肉搓魚面。 酸奶很美味,滑滑的,有一層奶皮。(吃光了才想起來忘了拍照哈哈) 隨手買了幾個人參果,卻發現人參果還可以這麼好吃,甜到懷疑人生。 張掖 市中心標誌建築是一座木製鐘鼓樓,歷經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威嚴,像是鎮守 張掖 的保護神。 這次的 西北 之行結束,還期待再一次邂逅。閉上眼我的腦海裡,大漠中一星綠洲,風沙中陣陣駝鈴,乾瘦的駱駝刺拼命生長,在廣袤蒼穹的映襯下,透露著特有的蒼涼。這裡也是 絲綢之路 的咽喉地帶,曾經駝隊商幫,文人墨客,戍邊將軍駐足於此,如今也 如東 流之水,只剩下了靈魂和風骨吟唱滄桑,守了一世繁華,來等後人瞻仰。
再見, 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