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盡頭相遇【亞洲捲】重返大馬
↑升旗山 ↑升旗山 山頂還有兩個緊挨的宗教建築,一座 印度 教寺廟,一座清真寺。占地面積都很小,建築風格迥異,這也體現了 檳城 的宗教包容性。雙方信徒各自祈禱,互不影響打擾。 ↑升旗山 ↑升旗山 ↑升旗山 檳榔山最大的看點就是山頂的觀景台了,在可以俯覽整個 喬治 市。如果你有閑情雅緻,還可以在這裡體驗一下,被稱作“愛之路”的上頂小道。
↑升旗山 ↑升旗山 ↑升旗山 ↑升旗山 極樂寺離檳榔山很近,下山後乘坐公車幾個站就到了。目前極樂寺的入口處還在修繕,行人進入需要穿過一個很長很曲折的 通道 ,兩旁販賣紀念品和香火的商鋪特別像黑市。從 通道 出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7層的萬佛塔,這座佛塔融合了三國的建築風格。屋檐是典型的中式建築,中部則是 泰國 ,頂部是 緬甸 寺廟風格。除了萬佛塔,30.2米高的觀音像也是極樂寺的代表作。巨大的觀音慈容含笑,右手握朝下的凈瓶,把甘露灑在檳州。
這個古老的寺廟建於1893年,依山眺海,景色怡人,是 馬來西亞 的重要佛教寺廟之一。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內雖小但是很精緻,寺內的佈置都恰到好處。每到慶典之時,這裡都會掛滿紅燈籠,人們也會從市區過來祈福慶祝,好不熱鬧。除此之外,這裡的建築和題刻都很有來頭。當年康有為戊戌變法失敗後還曾流亡於此,寫下的:“勿忘故國” 四字。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從極樂寺乘坐纜車下山後,搭上大巴車就可以直接來到碼頭,沿著海邊前行幾百米就可以來到姓氏橋了。說是橋,其實是一片老華僑漁民的生活社區。早期來到這裡的華人就群聚於此,打漁為生。同姓的就居住在一起,所以也就有了姓林橋、姓周橋、姓趙橋等十幾個社區。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這裡的建築都是修建在海上的,先在海中立柱,然後鋪上木板建屋,為了減輕對柱子的損傷都採用輕便的材料,讓這些簡陋的房子甚至感覺像危房。近100多年,他們在祖上留下的破屋中淡泊名利生活著,一代又一代。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周橋是目前姓氏橋最熱鬧的區域,打漁為生的日子已經成為了過去,這裡漸漸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村民把自己的屋子改成一個個商鋪,兜售小吃和紀念品。招攬了很多游客來這裡觀光拍照。姓周橋的盡頭有一個很小的媽祖廟,曾經在這裡大家祈求出海平安,打漁豐收。如今雖然不出海了,但是香火依舊很旺。游客多半會在這個簡易的海邊平臺上休息,吹著海風遙望前方的大海,靜靜發獃。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喬治城
↑升旗山 ↑升旗山 ↑升旗山 ↑升旗山 極樂寺離檳榔山很近,下山後乘坐公車幾個站就到了。目前極樂寺的入口處還在修繕,行人進入需要穿過一個很長很曲折的 通道 ,兩旁販賣紀念品和香火的商鋪特別像黑市。從 通道 出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7層的萬佛塔,這座佛塔融合了三國的建築風格。屋檐是典型的中式建築,中部則是 泰國 ,頂部是 緬甸 寺廟風格。除了萬佛塔,30.2米高的觀音像也是極樂寺的代表作。巨大的觀音慈容含笑,右手握朝下的凈瓶,把甘露灑在檳州。
這個古老的寺廟建於1893年,依山眺海,景色怡人,是 馬來西亞 的重要佛教寺廟之一。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內雖小但是很精緻,寺內的佈置都恰到好處。每到慶典之時,這裡都會掛滿紅燈籠,人們也會從市區過來祈福慶祝,好不熱鬧。除此之外,這裡的建築和題刻都很有來頭。當年康有為戊戌變法失敗後還曾流亡於此,寫下的:“勿忘故國” 四字。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極樂寺 從極樂寺乘坐纜車下山後,搭上大巴車就可以直接來到碼頭,沿著海邊前行幾百米就可以來到姓氏橋了。說是橋,其實是一片老華僑漁民的生活社區。早期來到這裡的華人就群聚於此,打漁為生。同姓的就居住在一起,所以也就有了姓林橋、姓周橋、姓趙橋等十幾個社區。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這裡的建築都是修建在海上的,先在海中立柱,然後鋪上木板建屋,為了減輕對柱子的損傷都採用輕便的材料,讓這些簡陋的房子甚至感覺像危房。近100多年,他們在祖上留下的破屋中淡泊名利生活著,一代又一代。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周橋是目前姓氏橋最熱鬧的區域,打漁為生的日子已經成為了過去,這裡漸漸變成了一個旅游景點。村民把自己的屋子改成一個個商鋪,兜售小吃和紀念品。招攬了很多游客來這裡觀光拍照。姓周橋的盡頭有一個很小的媽祖廟,曾經在這裡大家祈求出海平安,打漁豐收。如今雖然不出海了,但是香火依舊很旺。游客多半會在這個簡易的海邊平臺上休息,吹著海風遙望前方的大海,靜靜發獃。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姓氏橋 ↑喬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