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獨駕游山西之一~大同古城和雲崗石窟
迴首看看靈岩寺,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延石階而上先看到一座石雕影壁牆,上面刻著贊美雲岡石窟佛像的“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 穿過這個“入佛知見”小門,便進入了真正的雲岡石窟群。 雲崗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
現存主要洞窟45個,石窟內的佛龕像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崗半山腰。先看見的是第一和第二石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
出於保護目的,被圍欄攔著,沒看清真容。
第3窟:稱為靈岩寺洞,是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其主佛阿彌陀佛高10米。 每一座石窟里幾乎都有一尊或者幾尊大佛,數不清的小佛和其它雕像,這些雕像,大部分保存完好,鮮活如初。
但也有一部分遭到風化或人為破壞,面目全非,非常令人痛惜。雕像高者將近20米,小者僅有幾釐米,但大大小小的佛像從容貌上體態上都鐫刻得十分精細、分外傳神,令人嘆為觀止。 大大小小石窟林立。 精華洞窟~第五和第六洞窟。 16窟雕刻的佛像對應的是興佛的 文成 帝,此佛像年輕英俊。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洞窟前臉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西部窟群,即第21~45窟,分佈於第20窟以西的諸窟,是孝文帝遷洛後,一些達官貴人開鑿的中、小型窟。出現一種面相清癯的“秀骨清像”新樣式,這也是北魏晚期當時雕刻藝術特點的時代風尚。 景區里看見不少餘秋雨的題詞。 看完石窟後參觀一下博物館,它位於景區的西南部,這座博物館只有屋頂呈波浪狀露出地面,俯瞰之下,那些露出地面的屋頂,猶如起起伏伏的波浪,在浩瀚無際的佛海之中翻涌。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用獨特的建築形式和館藏的大量出土文物,結合現代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為來此參觀的游客呈現北魏王朝的興起和發展歷程。 色彩斑斕的秋天到了。 國家測量標誌。 出景區要經過商業街,這應該是很多景區都有的套路模式。 看見賣香酥餅的。 吹糖人的,現在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 。
延石階而上先看到一座石雕影壁牆,上面刻著贊美雲岡石窟佛像的“比丘尼曇媚造像題記”。 穿過這個“入佛知見”小門,便進入了真正的雲岡石窟群。 雲崗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
現存主要洞窟45個,石窟內的佛龕像蜂窩密佈,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崗半山腰。先看見的是第一和第二石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
出於保護目的,被圍欄攔著,沒看清真容。
第3窟:稱為靈岩寺洞,是雲岡石窟中規模最大的洞窟,其主佛阿彌陀佛高10米。 每一座石窟里幾乎都有一尊或者幾尊大佛,數不清的小佛和其它雕像,這些雕像,大部分保存完好,鮮活如初。
但也有一部分遭到風化或人為破壞,面目全非,非常令人痛惜。雕像高者將近20米,小者僅有幾釐米,但大大小小的佛像從容貌上體態上都鐫刻得十分精細、分外傳神,令人嘆為觀止。 大大小小石窟林立。 精華洞窟~第五和第六洞窟。 16窟雕刻的佛像對應的是興佛的 文成 帝,此佛像年輕英俊。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洞窟前臉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西部窟群,即第21~45窟,分佈於第20窟以西的諸窟,是孝文帝遷洛後,一些達官貴人開鑿的中、小型窟。出現一種面相清癯的“秀骨清像”新樣式,這也是北魏晚期當時雕刻藝術特點的時代風尚。 景區里看見不少餘秋雨的題詞。 看完石窟後參觀一下博物館,它位於景區的西南部,這座博物館只有屋頂呈波浪狀露出地面,俯瞰之下,那些露出地面的屋頂,猶如起起伏伏的波浪,在浩瀚無際的佛海之中翻涌。 博物館的主要功能是用獨特的建築形式和館藏的大量出土文物,結合現代高科技的聲光電手段,為來此參觀的游客呈現北魏王朝的興起和發展歷程。 色彩斑斕的秋天到了。 國家測量標誌。 出景區要經過商業街,這應該是很多景區都有的套路模式。 看見賣香酥餅的。 吹糖人的,現在會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