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喧囂 享受靜謐 ——走進前童古鎮
群峰簪笏是清代乾隆年間舉人童 桂林 建造,當時他仿效“孟母三遷”選擇地址在書院“尺木草堂”的旁邊,是 前童 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古宅院。現在是童衍芳藝術館。群峰簪笏最有特色的是門、窗、牆。前面左右對稱、高聳入雲的馬頭牆,不僅充滿韻律美,而且具有防風擋火的作用,同時是古代 江南 富戶官宅顯赫的象徵。牆體嵌著雕花石窗,左右牆上分別塑有“群峰簪笏”、“清流映帶”的浮雕文字。大門兩上方鑲有“五福”青瓷,所以又稱“五福臨門”宅。兩隻倒掛的鎮宅 獅子 暗喻“事事如意”。最值得贊嘆的是院內的木頭格子窗,不但雕刻精緻,而且每扇窗都有不同的涵義,有的有陰陽之別、有的充滿了主人的希望,特別左右兩大房窗上刻有朱柏廬的治家格:“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緊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表明瞭宅主治家育人的良苦用心。據說馬頭牆的級數越多,住房主人的官品位越高。 職思其居又稱“小橋流水”宅,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清代舉人童 桂林 三子童汝寬住宅。這裡曾出過三位秀才。紅條 石門 臺上刻著“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家訓。此宅還是 前童 新文化的起源地,1905年創辦塔山啟蒙學堂,是現在 前童 中小學的前身。職思其居是典型的“書香門第、詩禮之家”。與職思其居相連的宅院是明經堂,它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明經”匾額是 浙江 學政奉道光皇帝之命所立。左右門牆上“禮儀”、“孝悌”四個磚雕篆字,體現了主人的道德準則與思想規範,也是 前童 童氏家族行輩的排列。 河水不犯井水--古鎮有古井幾十口,大多緊挨著河道,水位落差有幾米甚至十幾米,但河水絕不滲漏到井中,由此可見 前童 先人的聰明才智。八卦水系--村落按“回”字九宮八卦式佈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進村莊,潺潺溪水挨戶環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凈衣,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徜徉在古鎮如迷宮般的街巷中,卵石小徑,幽幽流水,青磚黛瓦、門楣檐角,還有粉牆井壁、雕花窗欞……處處都能找到詩畫的意境,淡雅質朴、寧靜祥和、久遠深厚……讓人不經意就融入其中,哪怕迷失,那也是心在此處安家的感覺! 閑逛 前童 ,隨意游走,一不小心你就會迷路,會發現正走著的這條小巷不是剛剛纔經過的嗎? 前童 是按照“回”字九宮八卦式佈局,街徑卵石鋪就,屋基也大多為卵石壘成。街巷異常狹小,建築異常密集,身處其中就如走迷宮一般。 前童 和我們所熟知的 江南 古鎮有雷同,卻有與眾不同的景緻。由央視電影頻道出品的電影《七把槍》在 前童 古鎮取景拍攝。把原先“西邨”的牌扁換成這種,害我們找了半天,問工作人員他們才想起這是拍電影時換的至今還沒換回原先的牌扁。
年前 前童 古鎮又一幢老房子被燒掉了!據說這幢老房子建於清代嘉慶至道光時期,約有200年的歷史。還有古鎮的大夫第除了門牆裡面全荒廢了。
年前 前童 古鎮又一幢老房子被燒掉了!據說這幢老房子建於清代嘉慶至道光時期,約有200年的歷史。還有古鎮的大夫第除了門牆裡面全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