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普陀山
普陀山 是 中國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教最早是由 印度 傳入 中國 的,在 印度 有四大佛教聖地,之所以稱為聖地,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生都與這四個地方息息相關,而 中國 的四大佛教名山,則分別是文殊 菩薩 道場—— 山西 五台山 ,觀世音 菩薩 道場—— 浙江 普陀山 ,普賢 菩薩 道場—— 四川 峨 眉山 ,地藏 菩薩 道場—— 安徽 九華山 。今四 大名 山已去其二,對於 普陀山 可借用林沖的一句“有心 普陀山 ”久矣,為何下雨也要去呢,是因為要趕去錢江看潮,時間不得耽擱,所以只好冒雨前行了。
一路風雨,有時還碰上一段路雨勢特別大,幾致無法開車了,但還好,終於平安到達 舟山 。問酒店伙計,明日 普陀山 會下雨不?伙計說,今日也是晚上才下雨的,明日白天 普陀山 應該沒雨。哈, 菩薩 保佑吧,我們不遠千里來此拜訪,應感此一片誠心不?
第二天一早果然無雨,但坐到船上,卻還是下了起來,只不過雨並不大,按天氣預報的術語來講算是小雨了。進得山門,想著既然是拜山,首先應該去南 天門 了,只是 普陀山 的南 天門 做得非常小氣,也就是三塊石頭搭起來的一個門洞,也不知是天然如此,還是人力所為,總之,這個南 天門 與 普陀山 的名氣有點不相稱。
過了南 天門 ,就直奔 南海 觀音像而去, 南海 觀音像始建於1996年,像高18米,為全銅塑像,重70噸,是為 普陀山 的標誌性建築。公元863年, 日本 僧人慧鍔從 五台山 請得觀音像一尊肩負回國,但行至 普陀山 時力重不能扛,眾人相幫也不得,且海上風浪阻船不可行,慧鍔無法,只好將觀音像置於 普陀山 ,並結廬供養其像,此即現今“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不肯去”這三字用得太好了,這表明觀音雖為仙家,卻還是有一顆愛國之心的,其時正逢大唐盛世,我大唐 菩薩 為何要去一個小小的島國呢?而觀音也看中了 普陀山 這神仙般的境地,正所謂“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遂托夢與慧鍔:吾就在此山安家了。從此 普陀山 即成為觀音 菩薩 道場,觀音因 普陀山 而得一說教的地方,而 普陀山 卻因觀音在此而出名,其時 中國 統治者大都建都於北方,所以謂普陀為 南海 ,遂稱“ 南海 觀音”了。
到得近代, 中國 疆域廣大, 普陀山 就並非 中國 之南邊了,所以稱 普陀山 為 南海 使得 海南 人民不幹了,我們這裡才是真正的 南海 呀,知道什麼叫“天涯海角”嗎?就是說的我們這裡,所以 南海 觀音是應該在我們 海南 的,但不肯去觀音在普陀說教已逾千年,又怎會再去 海南 呢? 海南 人只好再造一尊觀音像了,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像,像高108米,以示這才是正宗的 南海 觀音。
但 普陀山 早已是名聲在外了,正如林沖所說, 普陀山 是不管一年四季,都是香客游人不斷的,你看,就是我們冒雨游普陀,山上也都是人頭攢動,特別是在觀音像前,那不斷拜佛之人,都可以不讓拜墊淋濕的。
拜完觀音,我們去到普濟寺,普濟寺應該是 普陀山 眾多寺院中最大的寺院了,也是 普陀山 的佛教活動中心, 普陀山 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動都在此舉行。普濟寺始建於公元916年,有說是不肯去觀音院前身,後屢興屢毀,至1689年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此廟,1699年更建普濟禪寺,至雍正9年,又擴建了殿堂及用房,此時寺院已達空前規模。普濟寺風景優美,有如公園一般,寺內香火旺盛,但有一事搞不懂的是,進院時每人要交5元香火錢,類似門票,卻沒有香給你,而在 五台山 ,進廟時都會免費給每人發三柱清香的,但 普陀山 收了香火錢卻沒有香給你,你要敬香還得另外掏錢買,由此可見江浙人是精於算計的了。
以南 天門 為起點往北走,則是普濟寺在前,法雨寺在後了,所以普濟寺又稱前寺,那麼法雨寺就被稱為後寺了。法雨寺是為 普陀山 三大寺院之一,寺院規模雖然沒有普濟寺大,但寺院同樣建設得中規中矩,只是寺內敬香之人遠沒有普濟寺的多了。三大寺還有一個就是慧濟寺了,慧濟寺在 普陀山 最高的佛頂山上,我們錯過了索道,要去只能爬山了,其實山並不高,但一聽要爬山,同伴就腿腳發軟了,只說走不動,“你們去,我們在下麵等”,但佛門講究普渡眾生,要不去就都不去,沒辦法,只好都不去了,所以 普陀山 三大寺,我們就只去了二個。
一路風雨,有時還碰上一段路雨勢特別大,幾致無法開車了,但還好,終於平安到達 舟山 。問酒店伙計,明日 普陀山 會下雨不?伙計說,今日也是晚上才下雨的,明日白天 普陀山 應該沒雨。哈, 菩薩 保佑吧,我們不遠千里來此拜訪,應感此一片誠心不?
第二天一早果然無雨,但坐到船上,卻還是下了起來,只不過雨並不大,按天氣預報的術語來講算是小雨了。進得山門,想著既然是拜山,首先應該去南 天門 了,只是 普陀山 的南 天門 做得非常小氣,也就是三塊石頭搭起來的一個門洞,也不知是天然如此,還是人力所為,總之,這個南 天門 與 普陀山 的名氣有點不相稱。
過了南 天門 ,就直奔 南海 觀音像而去, 南海 觀音像始建於1996年,像高18米,為全銅塑像,重70噸,是為 普陀山 的標誌性建築。公元863年, 日本 僧人慧鍔從 五台山 請得觀音像一尊肩負回國,但行至 普陀山 時力重不能扛,眾人相幫也不得,且海上風浪阻船不可行,慧鍔無法,只好將觀音像置於 普陀山 ,並結廬供養其像,此即現今“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不肯去”這三字用得太好了,這表明觀音雖為仙家,卻還是有一顆愛國之心的,其時正逢大唐盛世,我大唐 菩薩 為何要去一個小小的島國呢?而觀音也看中了 普陀山 這神仙般的境地,正所謂“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遂托夢與慧鍔:吾就在此山安家了。從此 普陀山 即成為觀音 菩薩 道場,觀音因 普陀山 而得一說教的地方,而 普陀山 卻因觀音在此而出名,其時 中國 統治者大都建都於北方,所以謂普陀為 南海 ,遂稱“ 南海 觀音”了。
到得近代, 中國 疆域廣大, 普陀山 就並非 中國 之南邊了,所以稱 普陀山 為 南海 使得 海南 人民不幹了,我們這裡才是真正的 南海 呀,知道什麼叫“天涯海角”嗎?就是說的我們這裡,所以 南海 觀音是應該在我們 海南 的,但不肯去觀音在普陀說教已逾千年,又怎會再去 海南 呢? 海南 人只好再造一尊觀音像了,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觀音像,像高108米,以示這才是正宗的 南海 觀音。
但 普陀山 早已是名聲在外了,正如林沖所說, 普陀山 是不管一年四季,都是香客游人不斷的,你看,就是我們冒雨游普陀,山上也都是人頭攢動,特別是在觀音像前,那不斷拜佛之人,都可以不讓拜墊淋濕的。
拜完觀音,我們去到普濟寺,普濟寺應該是 普陀山 眾多寺院中最大的寺院了,也是 普陀山 的佛教活動中心, 普陀山 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動都在此舉行。普濟寺始建於公元916年,有說是不肯去觀音院前身,後屢興屢毀,至1689年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此廟,1699年更建普濟禪寺,至雍正9年,又擴建了殿堂及用房,此時寺院已達空前規模。普濟寺風景優美,有如公園一般,寺內香火旺盛,但有一事搞不懂的是,進院時每人要交5元香火錢,類似門票,卻沒有香給你,而在 五台山 ,進廟時都會免費給每人發三柱清香的,但 普陀山 收了香火錢卻沒有香給你,你要敬香還得另外掏錢買,由此可見江浙人是精於算計的了。
以南 天門 為起點往北走,則是普濟寺在前,法雨寺在後了,所以普濟寺又稱前寺,那麼法雨寺就被稱為後寺了。法雨寺是為 普陀山 三大寺院之一,寺院規模雖然沒有普濟寺大,但寺院同樣建設得中規中矩,只是寺內敬香之人遠沒有普濟寺的多了。三大寺還有一個就是慧濟寺了,慧濟寺在 普陀山 最高的佛頂山上,我們錯過了索道,要去只能爬山了,其實山並不高,但一聽要爬山,同伴就腿腳發軟了,只說走不動,“你們去,我們在下麵等”,但佛門講究普渡眾生,要不去就都不去,沒辦法,只好都不去了,所以 普陀山 三大寺,我們就只去了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