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計劃#灣區土著的舊金山印象

序這篇文章發表於幾年前,請大家移步去這裡看最新最全的 舊金山 景點攻略,包含39個街區和景點 http://mp.weixin.qq.com/s/b5oGlJgfHJYg08ffgUnBlw舊金山 ,San Francisco,全譯名聖弗朗西斯科,漢語又名三藩。2003年首次來美就是在 舊金山 入的關,這裡是我的 美國 第一站。2009年曾經和老公到 舊金山 和附近地區旅游了16天。2010年,我們離開了生活了7年的 美國 東部,搬到了 舊金山 灣區定居至今。這篇游記是以2009年的游記為主,又補充了這幾年新去到的一些地方,只包括 舊金山 市區的景點,周邊景點以後有機會再單獨開游記。
在我居住和旅游過的 美國 城市裡, 舊金山 是我的最愛。若要讓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心目中的 舊金山 ,我會說,若非坐落於地震帶上且終年天氣偏涼, 舊金山 便是一座完美之城。
金門大橋未去 舊金山 之前,提到 舊金山 腦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 金門大橋 。 金門大橋 之於 舊金山 ,就好像自由女神之於 紐約 ,已經成了城市的標誌。整座橋從造型到色彩不僅和周圍背景極其協調,更為這一片景緻平添了許多美好。這十年間我從 中國 到 美國 也見過了十餘處的海,它們都各自有著不同的藍,或深邃神秘或熱情奔放。然而 金門 橋下這樣綠色的海還是生平第一次看見。這片海既非招搖的碧綠也非深沉的墨綠,只是那樣一灣清淺,純凈嫵媚,沁人心脾。白雲,藍天,碧海,橙橋,帆影點點,鳥語陣陣,見之使人忘憂流連。若是天堂有顏色,想必就該是這般。聽說 金門大橋 是著名的自殺聖地,平均每兩周左右就會有一人從橋上縱深跳入海中,我無法理解怎會有人在如此美妙的地方自尋短見。只恨自己不是詩人,無法描繪出這般美景帶給我的震撼。又恨此行短暫,不能將此種美景看夠。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金門大橋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 明快的國際橙色(International Orange)使它即使在霧天也容易被看到,又絕不會在陽光下刺你的眼。只不過,每年粉刷大橋所用的油漆量竟然多達五千加侖,合兩萬二千七百多升。

大橋上有六排機動車道,兩側輔路一邊供行人步行,一邊是自行車專用。我們也租了一整天的自行車,從漁人碼頭一路騎過 金門大橋 ,由對岸的 索薩利托 (Sausalito)乘渡輪到海港大樓(ferry building),再一路騎回漁人碼頭。出發前在網上做功課,這條路線大概只需要4-5小時,租自行車時老公還問租車行的伙計,4小時能否完成。伙計告訴我們沒有問題。可實際上我們花了超過6小時。這全要拜 舊金山 的天氣所賜。原本的計劃是到 舊金山 的第二天就來進行這個騎車之旅的,可是那天氣溫低風又大,走路都嫌費力,騎車兜這麼大一圈怕是要累死人的。這樣一直拖到在 舊金山 的最後一天,再不去騎車就沒有機會了。其實這一天天氣雖然晴朗,風依舊不小,而且前半程多是逆風。租車的時候我們就在想,看體力騎到哪裡算哪裡吧,實在不能完成這個路線也沒有辦法。果然騎上一小段就累得我大汗淋漓,不得不停下休息一段或者推著車子走一會兒。好幾次都想要放棄折返。只有一直鼓勵自己說,怎樣也要騎到橋下近看一眼 金門大橋 再說。還未等到達橋下的尖兵堡(Fort Point),就已被眼前的美景征服,覺得那些汗流的值得,再也不想回頭,一定要完成這個路線了。老公後來說,這次旅程的所有景點花費中,租自行車的錢花得最值得。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金門大橋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索薩利托小鎮 09年那次 舊金山 之行是在 舊金山 天氣最好的九月。傳說中的 舊金山 九月霧氣很少,老公一直擔心見不到傳說中的“霧鎖 金門 ”景象。去過以後方知, 舊金山 的霧,真是不怕太少只怕太多。一早一晚經常是霧漫全城。霧最濃時 金門大橋 基本都不見身影。想看完美的霧鎖 金門 ,需要耐心等到正午左右,霧氣開始散去,卻還殘留了一些的時候方纔正好。我們去 納帕 酒鄉的那一天,日落時分還在回城的路上就趕上霧氣漸起。起初,看到雲霧爬上路邊的山巔那番雲山霧罩的景象,我倆還興奮的感嘆,好一幅人間仙境。誰知,霧氣越來越大,開上 金門大橋 時,都看不到橙色的“ 金門 ”了。那晚,老公還中了邪一般不顧我的勸阻非要去雙子峰(twin peaks)看 舊金山 夜景。果然,車開到峰頂,只能看到峰頂的兩棵樹,山下景色全被濃濃的霧氣淹沒,一絲一毫都看不到。不過事後回想起來,這倒是番有趣的經歷。就連我這個在霧凇之都長大的人也是初次見到濃重到覆蓋一切的大霧呢。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金門大橋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泛美金字塔 當然,後來我們又在霧很小的白天開車上山觀賞了 舊金山 全貌。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雙子峰 藝術宮從 金門大橋 先向東再略微向南步行不久就可以來到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這是一座圓頂大廳配上拱門、 石柱 與精美浮雕的仿古 羅馬 廢墟的建築。是 舊金山 市民在距1906年大地震與火災不足10年的1915年為承辦巴拿巴太平洋萬國博覽會(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而興建的。初衷只是臨時建築,所以僅以木材等易損建材搭造。後來在 舊金山 市民反對拆除的呼聲下得以保存下來。幾經變遷,一度真的幾乎成了廢墟。上世紀60年代被以水泥等堅固建材重 新建 造,成就瞭如今的一大勝景。不過,它吸引的可不僅僅是外地游客,我們在走馬觀花的這一小段時間里就看到好幾對在此拍攝婚紗照的新人,為這個充滿滄桑感的“廢墟”添了一份朝氣。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美國藝術宮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美國藝術宮 如果時間充裕,真想加入附近草坪上懶散斜卧的人們。就像這從湖中爬上岸來曬太陽的天鵝一般,好好享受一下加州溫暖和煦的眼光。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美國藝術宮 漁人碼頭由藝術宮回到海邊再繼續向東幾個街區就到了漁人碼頭。漁人碼頭包括沿海一帶由萬乃思大街(van ness av.)到35號碼頭(Pier 35)一帶,是個餐飲娛樂消費觀景的綜合區域。

漁人碼頭最西側的市政碼頭(municipal pier)是觀賞日落的絕佳地點。因為它的西側直到 金門大橋 沒有更長的碼頭阻擋視線, 金門 日落的景象可以由此一覽無遺。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金門大橋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 緊鄰市政碼頭的就是著名的格拉德利廣場(Ghirardelli Square)。這是一個小型的購物中心,遠遠的就能看到小樓頂的Ghirardelli字樣,很難錯過。裡面著名的格拉德利巧克力店的冰淇淋被無數人推崇,要排很久的隊才能吃到。不過我們倆並未覺得味道有多麼出眾。值得一提的是廣場里有兩家格拉德利店,大的那家門庭若市,隊伍排到街上很長,小的那家就只需在室內排個短隊。不知道冰淇淋的味道是否也有和隊伍長短一樣大的差異。 繼續向東一小段,在45號碼頭(pier 45)附近就能看到著名的漁人碼頭標牌。不知為何,我們倆在此來往多趟,竟然沒有為這個地標拍上一張照片。如果下次有機會再來,一定要對著它各個角度猛拍一陣來彌補遺憾。標牌附近是大小海鮮餐館聚集地。漁人碼頭的兩樣招牌吃食鄧傑內斯蟹(Dungeness crab和蛤蜊巧達湯(Clam chowder),從大排檔到大飯店均有提供,豐儉由人。我倆走到一家大排檔前竟有老闆對我們說中文,一興奮,就決定在這家品嘗了。裝在麵包碗中的蛤蜊湯是奶油湯底,我雖已來美六年,但仍不喜歡濃重的奶油味道。麵包碗只是個容器而已,硬到無法下咽,顯然這樣想的不只是我們而已,在整個漁人碼頭,被遺棄在餐桌上的完整麵包碗隨處可見。不過那螃蟹可真是美味啊,只是簡單的蒸熟、敲碎即可上桌,蟹肉鮮嫩多汁,味道雖不能與藍蟹(blue crab)相匹敵,卻遠勝雪蟹(snow crab)和帝王蟹(king crab),吃罷令人唇齒留香。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漁人碼頭 39號碼頭的Crab house的招牌killer crab是把鄧傑內斯蟹和黃油香料等一起放在烤箱里烤的,比起小攤上簡單蒸制的要好吃很多。我還經常自己在家裡仿製。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漁人碼頭 唐人街 著名中餐館嶺南小館的椒鹽蟹也是招牌菜之一,我卻覺得不如西式做法美味。裹粉炸過的蟹,邊吃邊掉粉皮,還需要不停擦拭手上嘴上的油,一點也不爽氣自在。 喜歡吃辣的同學,還可以試試南灣 聖何塞 的連鎖螃蟹店The Boiling Crab的螃蟹。不過這已經出了 舊金山 的範圍,就不多說了。 說回漁人碼頭,碼頭標牌附近的45號碼頭(pier 45)有些二戰的退役軍艦供游人參觀,我們倆都不是軍事迷,所以並未前去。

45號碼頭(pier 45)再向東一點就是蠟像博物館(wax museum)。這個是個讓我們失望的景點。蠟像都是圍在圍欄里的,只可遠觀,不能像 溫莎 蠟像館那樣近距離合影。而且並非每尊蠟像都塑得栩栩如生。附上毛澤東的蠟像,列為看官自行判斷吧。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蠟像館對街是著名的麵包房Boudin bakery。二樓可以參觀麵包製作過程,這對貪吃又愛做的我可是一大誘惑。雖然去過之後發現並非我所想象的導游講解團,只是從上俯視麵包製作車間內的工作過程,還是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不過老公就絲毫不覺得有趣了。另外,他家的蛤蜊巧達湯味道很不錯。在這家店買麵包也是要排大長隊的,只不過我們買過吃過之後有些不理解這些排長隊的人都是為何而來。當然,我們兩個覺得饅頭花卷比麵包香的家伙本來就沒法準確評價麵包好壞。 繼續向東就到了所有碼頭裡最最吸引人的39號碼頭(pier 39)了。先從讓39號碼頭如此聞名的野生海獅說起吧。沿39號碼頭向北走不遠就可以聽到喧鬧的海獅叫聲,聞到海洋生物特有的腥味。接著,幾百隻在此野營的海獅一下子“跳”入你的視線。雖然出發前做過功課,知道這裡的海獅數量不少,仍舊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幾百隻海獅摩肩接踵,叫聲此起彼伏。原來在這繁華都市也可與自然如此接近。聽說冬天這裡的海獅還要更多,真不知到那時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想必要層層疊羅漢了吧? 這些野生海獅最早來此安營扎寨是在1989地震後不久的90年1月。起初,數量只有10-50只。因為港邊有大量供他們食用的青魚(herring)和供他們休息的船塢(dock)以及能夠躲避巨大風浪的襲擊,很快聚集在此的海獅就暴增至300只。每年冬天,有900只左右的海獅聚居於此,而到了夏天繁殖季節,它們會離開此地去往別處。不過,近些年則有些“懶家伙”開始常年停留在此。也正因如此,在夏天前來的我們才有幸看到這般數目巨大的野生海獅群。不過這些常留此地的海獅生活習性已有了些許改變,有的介紹它們的材料,已經給野生一詞打上引號了。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漁人碼頭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漁人碼頭 除了海獅,39號碼頭上分佈著很多頗具特色的小店。我所喜歡的有一家貝殼店,不僅出售各種漂亮貝殼,還有貝殼製成的工藝品;一家音樂盒店,裡面大大小小琳琅滿目的音樂盒絕對是送禮的好點子;一家魔術用品店,很多小道具一定會讓你在派對上大受歡迎。此外還有海綿寶寶4D秀,我倆因為對海綿寶寶並不熟悉沒有嘗試。

除了熙熙攘攘終年不絕的游客,漁人碼頭還是 舊金山 的流浪漢和街頭藝人聚集地。其中頗有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是舉著上書“為何要說謊?我想喝啤酒(why lie?want beer)”的流浪漢,雖說他看起來身強力壯不像找不到可以糊口的工作,我倒蠻欣賞他這份坦誠。還有個搞行為藝術的街頭藝人,撿幾根樹枝擋住自己,躲在垃圾桶邊,在一些沒有註意到他的行人經過時,突然跳出來把對方嚇得尖叫。不幸的是,我也是被嚇到的人之一,而我那沒心沒肺的老公倒是在一旁開心得哈哈大笑。 另外,這裡還有個雙層旋轉木馬。
每年聖誕節期間還會有巨大的聖誕樹。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漁人碼頭 惡魔島沿著海岸繼續向東,在緊鄰漁人碼頭的33號碼頭(pier 33)可以搭渡船前往惡魔島(Alcatraz Island)參觀。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惡魔島 惡魔島是 舊金山 灣內的一座小島,島名取自 西班牙 文的“鵜鶘”,英文俗稱巨石(the rock),而中文名“惡魔島”應該是與該島在1934年至1963年做了29年聯邦監獄,關押過許多罪大惡極臭名昭著的罪犯密切相關。其實此前,該島還做過軍事堡壘和軍事監獄,不過現在殘留下來供游人參觀的,都是監獄時期的建築。

惡魔島雖然離 舊金山 不遠,在 舊金山 城北側海岸幾乎任何地點都可以看到,但是島周圍浪大水冷,常人很難從島上游回 舊金山 ,從而豎起了一道天然的防越獄的屏障。島上提供包括中文在內的八種語言的語音講解,為游客細述該島作為監獄的歷史以及囚犯和獄警的生活。島上所有囚室都是狹小的單人牢房,除了一桌一床一馬桶一洗手池之外就僅有轉身之地。表現好的囚犯,可以住到能看見陽光的囚室,表現差的,會被丟入連燈光都沒有的禁閉室。惡魔島作為監獄的29年間,共關押過1500多為犯人,有36人次發起過14次越獄(有兩人參加過兩次),其中23人被捉,6人被擊斃,2人跳入海中,3人不知所蹤(囚友們情願相信他們已重獲自由)。與這最後3人相關聯的就是著名的“假人頭越獄案(”dummy head” escape)”,整個行動部署準備得異常周密,精彩程度超過《肖申克的救贖》。具體的,語音講解里有詳細的解說,我就不在此劇透了。說到電影, 好萊塢 電影《勇闖奪命島(the rock)》也是以該島為背景拍攝的,我們來 舊金山 前特意重溫了這部電影,所以在島上參觀時覺得不少場景都很熟悉。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惡魔島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惡魔島 監獄的走廊、門廳多有些明亮的稱呼,百老匯(Broadway),時代廣場(time square),與囚犯們毫無自由,孤獨而絕望的生活對比,形成一種巨大的諷刺。而這座監獄的廢除,是因為政府決定聽取民眾呼聲,人道對待囚犯。只是,那些真正罪大惡極的囚犯,是否有人道的對待這個世界呢?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惡魔島 好了,至此 舊金山 北側海岸線就說完了。喘口氣換個街區吧。 貴族山要從何處說起呢?對了,就從我們此次下榻的酒店所在的貴族山(nob hill)開始吧。
貴族山在加利福尼亞大街(California st.)的最高點,市區的中心處,因為其絕佳的地段和視野,19世紀末吸引了一大批有錢人在此興建宅邸。其中包括因興建中太平洋鐵路(Central Pacific Railroad)發跡的四大財閥(the big four),即利蘭 斯坦福 (Leland Stanford)、科利斯 航廷頓(Collins P. Huntington)、馬可 霍普 金斯 (Mark Hopkins)和查爾斯 克羅克(Charles Crocker)。貴族山也因此得名。可惜,在1906年的地震和火災中大部分豪宅都被摧毀。此後富人們另闢地點修房,而貴族山的廢墟上則蓋起了一批豪華酒店。最著名的有以四大財閥中的三家命名的馬可 霍普 金斯 酒店(Intercontinental Mark Hopkins Hotel), 斯坦福 庭院(Stanford Court),航廷頓酒店(Huntington Hotel),以及費爾蒙特酒店(Fairmont Hotel)。而四大財閥中的克羅克舊宅廢墟上則修建了大教堂Grace Cathedral。但看外形,幾家酒店中, 斯坦福 最不氣派,不過人家有個著名的私立大學在灣區,名字早就叫得比其他幾家響亮了。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貴族山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貴族山 我們此行就住在位於貴族山最高點的馬可 霍普 金斯 酒店。位於酒店最高層第19層的酒吧Top of the Mark號稱是 舊金山 市中心最高點,沒霧的時候視野極佳。可惜我們兩次計划上去攬景都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貴族山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貴族山 顯然這個酒店著名的一晚上幾千美元的豪華套房我們是住不起的。我們住的是最便宜的標準間,而且是在還沒到一半高度的8層,好在酒店在坡頂,窗前沒有任何阻擋視線的障礙物。我就只能從自己窗前的景色想象Top of the Mark的四面壯觀美景了。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貴族山 住在貴族山的一大附加“好處”,就是讓我們對 舊金山 遠近馳名的陡坡地形有了特別深刻的體會。 舊金山 是建在幾十座連綿不絕的的小山丘上,城裡的路儘是一個個首尾相連的上下坡,且坡度不小。我們住在山頂,早上從酒店出門向四個方向都是大下坡,加上貴族山絕佳的地理位置,去市區的多數地方都能很快走到。晚上就慘了,酒店門前的公共交通只有叮噹車(cable car),並且日落之後車次就變得很少,老公經常懶得因為幾個街區的距離而等車,號召我走路回酒店。這可真是要了我的小命。晚飯後從 中國 城一路爬坡走回酒店,剛剛飽食的一餐已經消耗掉了一半。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舊金山 叮噹車前文提到的叮噹車(cable car),英文與空中纜車同名。話說我們剛剛定下要去 舊金山 旅行的時候,有一天老公下班回來,興奮的說一個同事告訴他 舊金山 有纜車坐。奇怪的是,我當時已經上網簡單看過幾篇 舊金山 游記了,怎麼會對纜車這碼事毫不知情?上網一查,原來說的是這叮噹車。他的同事只會說英文,就把老公繞糊塗了。還是漢語好啊,纜車,叮噹車,任誰都能一下子分辨開來。華人之所以叫這種車叮噹車,因為車裡取代今天的汽車喇叭的是鈴鐺,車行一路,清脆悅耳的叮噹之聲不絕於耳。而這個叮噹聲總會讓我想起電視劇《男人兩個半》中的一個情節:艾芙琳的男朋友背著她帶查理和艾倫去維加斯看拳擊賽,恰好艾芙琳打電話“查崗”時,比賽開始的鈴鐺聲響起,老頭子馬上說“親愛的,我現在在 舊金山 呢”。
故事講完了,來認真說說這叮噹車。十九世紀末,主要的運輸工具還是馬車, 舊金山 的陡坡使得當地馬匹壽命都很短,養馬費用也就很高。所以工程師發明瞭這種適應 舊金山 地形的叮噹車來取代馬車。叮噹車雖然安裝費用巨大,但是維護開銷很少,一度成了 舊金山 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今只保留了三條線路,分別是Powell-Mason、Powell-Hyde和California線,而這三條線路,除了交通工具這個用途外,更成為了 舊金山 的一個極具人氣的旅游設施。
那麼叮噹車的英文為什麼和纜車同名呢?因為叮噹車車身上沒有任何動力系統,全靠鋪在地下的纜繩拉著它走。司機在車內操作一個連接到地下纜繩的“鉗子”,通過抓纜繩的鬆緊來調節車速。另外,車上還有一個靠與地面的摩擦力來作用的剎車。說起來容易,其實駕駛叮噹車可是個力氣活,全靠體力與經驗。叮噹車上沒有方向盤,終點處要靠一個轉盤來幫助掉轉車頭。具體操作是車由一個方向的軌道上開到轉盤上,人力推動轉盤旋轉到一定角度與相反方向的軌道相接後,再把車推到這個軌道上。不過經過我幾天的觀察,轉盤旋轉並非全靠人力,因為推轉盤的家伙們都是一臉的輕鬆。但是具體這下麵有什麼機關,我還沒能搞清楚。
舊金山自助遊攻略
↑叮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