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花·果·禪
此刻的雲如同那怪石園一樣變化萬千,太陽時不時的露出頭來探一探這個多情的世界,顯得雲朵分外的壯美。 霧靄泛起,隱隱約約的紗把重山間隔起來,俯瞰走過的地方,每一處都像疏密有致的山水畫。 【後記】
在花果山的兩日,真正讓我欣賞到了世間的美景,比在我腦海裡的最初印象更為玄妙,玉女峰的壯觀,奇石怪林的多變,以及寺院的幽靜,都是我所喜歡拍攝和撰寫的題材,對於像我這樣的信佛之人,能夠來此靜修兩日,也算是和佛有緣。花果山的奇美並非只有我兩日的拍攝能夠表達的,等到冬季白雪皚皚,夏季綠葉滿天,再來!
說好的,下次再來,你也不要缺席。
微博@幻想家japaul
微信:japaul 【西游之禪】
禪是禪宗,是佛的本質,有圓滿清凈的教義,象徵著人生的短暫、虛幻。禪宗文化在花果山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以三元宮和屏竹禪院呈現的最為明顯,前者乃佛門聖地,寂靜清幽,後者則是休生養性,談天說地之處。 佛教自東漢 永平 年間,開始傳人我國。唐代以來,崇教拜佛之風日漸盛行,廣大百姓在生活遇到苦難時,多把精神寄托於佛教神靈,於是各地紛紛建起寺廟,祈求佛祖普渡眾生。 佛教探索宇宙奧秘,探索人生真諦,究世界之本原,研萬物運行之規律,神奇的活化石銀杏也就成了佛教敬仰的對象了。 俯瞰三元宮,千年銀杏樹下的廟宇清雅與世無爭,近年三元宮易名 海寧 禪寺,改塑釋迦牟尼佛,三元聖像已移至東配殿。 一聲阿彌陀佛,道出了佛家的精髓,道出了佛祖的慈悲,道出了出家人的清修。 薄霧晗煙起,世外桃花源。詩詞百篇,佛經誰念,隱隱約約中,迷迷濛蒙中,道出這佛家真諦。 三元宮是花果山半山上一組宛如宮闕的建築群,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建和擴建於明,興盛於清,山門和“敕賜護國三元宮”門額,都是明代遺物。 建築與建築之間錯落有致,金黃色的樹葉在滿是香火的空氣里這裡閃爍著。 處處煙雨處處涼風,怡然自樂獨守空閣,銀杏葉下誰在誦讀一段沉醉在歷史中的經文? 身處 海寧 禪寺,我為佛蓮,你為僧禪,青燈古佛,長夜相伴。 漂泊的心終歸要回歸本質,皈依佛門,一心向佛,方得來世安寧。 一路西行,卻獨留下了這銀杏葉,一季又一季的飄落,是在訴說一個故事,還是在冥想一段歷史? 不遠處,晚鐘風裡迴蕩,悠悠的山中飛翔,沒有比此刻更讓心神安寧,也沒有比此刻更讓人靜心思索。 想當年,這三藏法師僧衣輕拂,浮屠深藏,不曾回望,身後也是一整個盛唐。 你沒有介懷,嘶鳴的龍馬,或那變化的猴王,寶相莊嚴蓮心生香,留下清風在花果山。 斑駁的歲月里,斑駁了那些歷史,我走在安靜的寺廟裡,思考著人生的真諦。 叩拜掌合十,閉目經念,人到底生將如何,去亦何處?不談這風花雪月,不說這滾滾紅塵,何處該是魂歸的地方? 木魚敲打迴蕩聲,不只在山間古剎餘音繞,從佛前經過的,不僅僅是肉體凡胎,更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唯有這僧侶,於徐徐風中巍然不動。縱歲月流盡,時光荏苒,亦不能抹去那一抹莊重與慈祥。 雨惆落,皆浪漫,雙手合十,在山林間,留下一句“阿彌陀佛”。 “青竹畫屏展,北飛南歸燕。檀煙裊笙歌,梵唱近耳簾。”靜觀五百羅漢堂,品讀佛學文化悠長。 “你為池蓮,我為僧禪。池蓮嬌柔,腰賦紅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就請在此刻忘卻吧,留下心中的那片凈土。 “山寺梵歌起,碧潭盪漪漣。檀煙裊裊,雙目難天,苦讀經書。”寺廟裡的那些梵文是否讓你心生蓮花,禪宗的奧妙你是否略懂一二? 天色欲雨,晚風微涼,寺外一片寧靜,唯有娑娑的霧氣在洗禮著荒野中的茫茫浮塵。 寺廟外依舊能聽到誦經聲,穿破了這空靈的靜謐,由遠及近,蒼勁有力。 流音易改,昭華易逝,數年後廟宇是否依舊毅然不倒,繼續誦讀著一段段的歷史,繼續記錄著滾滾的紅塵。 這廟宇在守候著花果山,亘古未變,山林中的仙氣應作如是觀。
在花果山的兩日,真正讓我欣賞到了世間的美景,比在我腦海裡的最初印象更為玄妙,玉女峰的壯觀,奇石怪林的多變,以及寺院的幽靜,都是我所喜歡拍攝和撰寫的題材,對於像我這樣的信佛之人,能夠來此靜修兩日,也算是和佛有緣。花果山的奇美並非只有我兩日的拍攝能夠表達的,等到冬季白雪皚皚,夏季綠葉滿天,再來!
說好的,下次再來,你也不要缺席。
微博@幻想家japaul
微信:japaul 【西游之禪】
禪是禪宗,是佛的本質,有圓滿清凈的教義,象徵著人生的短暫、虛幻。禪宗文化在花果山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以三元宮和屏竹禪院呈現的最為明顯,前者乃佛門聖地,寂靜清幽,後者則是休生養性,談天說地之處。 佛教自東漢 永平 年間,開始傳人我國。唐代以來,崇教拜佛之風日漸盛行,廣大百姓在生活遇到苦難時,多把精神寄托於佛教神靈,於是各地紛紛建起寺廟,祈求佛祖普渡眾生。 佛教探索宇宙奧秘,探索人生真諦,究世界之本原,研萬物運行之規律,神奇的活化石銀杏也就成了佛教敬仰的對象了。 俯瞰三元宮,千年銀杏樹下的廟宇清雅與世無爭,近年三元宮易名 海寧 禪寺,改塑釋迦牟尼佛,三元聖像已移至東配殿。 一聲阿彌陀佛,道出了佛家的精髓,道出了佛祖的慈悲,道出了出家人的清修。 薄霧晗煙起,世外桃花源。詩詞百篇,佛經誰念,隱隱約約中,迷迷濛蒙中,道出這佛家真諦。 三元宮是花果山半山上一組宛如宮闕的建築群,發跡於唐,重建於宋,敕建和擴建於明,興盛於清,山門和“敕賜護國三元宮”門額,都是明代遺物。 建築與建築之間錯落有致,金黃色的樹葉在滿是香火的空氣里這裡閃爍著。 處處煙雨處處涼風,怡然自樂獨守空閣,銀杏葉下誰在誦讀一段沉醉在歷史中的經文? 身處 海寧 禪寺,我為佛蓮,你為僧禪,青燈古佛,長夜相伴。 漂泊的心終歸要回歸本質,皈依佛門,一心向佛,方得來世安寧。 一路西行,卻獨留下了這銀杏葉,一季又一季的飄落,是在訴說一個故事,還是在冥想一段歷史? 不遠處,晚鐘風裡迴蕩,悠悠的山中飛翔,沒有比此刻更讓心神安寧,也沒有比此刻更讓人靜心思索。 想當年,這三藏法師僧衣輕拂,浮屠深藏,不曾回望,身後也是一整個盛唐。 你沒有介懷,嘶鳴的龍馬,或那變化的猴王,寶相莊嚴蓮心生香,留下清風在花果山。 斑駁的歲月里,斑駁了那些歷史,我走在安靜的寺廟裡,思考著人生的真諦。 叩拜掌合十,閉目經念,人到底生將如何,去亦何處?不談這風花雪月,不說這滾滾紅塵,何處該是魂歸的地方? 木魚敲打迴蕩聲,不只在山間古剎餘音繞,從佛前經過的,不僅僅是肉體凡胎,更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唯有這僧侶,於徐徐風中巍然不動。縱歲月流盡,時光荏苒,亦不能抹去那一抹莊重與慈祥。 雨惆落,皆浪漫,雙手合十,在山林間,留下一句“阿彌陀佛”。 “青竹畫屏展,北飛南歸燕。檀煙裊笙歌,梵唱近耳簾。”靜觀五百羅漢堂,品讀佛學文化悠長。 “你為池蓮,我為僧禪。池蓮嬌柔,腰賦紅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就請在此刻忘卻吧,留下心中的那片凈土。 “山寺梵歌起,碧潭盪漪漣。檀煙裊裊,雙目難天,苦讀經書。”寺廟裡的那些梵文是否讓你心生蓮花,禪宗的奧妙你是否略懂一二? 天色欲雨,晚風微涼,寺外一片寧靜,唯有娑娑的霧氣在洗禮著荒野中的茫茫浮塵。 寺廟外依舊能聽到誦經聲,穿破了這空靈的靜謐,由遠及近,蒼勁有力。 流音易改,昭華易逝,數年後廟宇是否依舊毅然不倒,繼續誦讀著一段段的歷史,繼續記錄著滾滾的紅塵。 這廟宇在守候著花果山,亘古未變,山林中的仙氣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