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旅行】步伐一北再北,到祖國的最北追隨寒冬。
寒冬凍不住年輕的熱情,窗臺鎖不住躁動的內心。
這一邊是溫暖和暢的被窩,另一邊則是白雪茫茫之下的寒冬。
是繼續窩在被窩裡玩手機,還是倔強著握住相機奔跑在寒冬的世界中?
步伐浪跡在 東北 以北,寒風中的車水馬龍,白雪皚皚的樹林,好一個林海雪原啊!
何不如,收起手機,舉起相機,拾起一杯開水,揮灑在零下二十度的夜空之中。
那一道美麗的弧線,便是與冬季的約會。
(這張攝於 霧凇島 的照片,也讓我收穫了首個省級攝影作品獎)
↑霧凇島 哈爾濱的故事。延誤到深夜的紅眼航班,
起降在 哈爾濱 太平國際機場的跑道上。
零下二十度的氣溫,
是個裡程碑,
因為,
這是從未體驗過的氣溫。
呼吸到零下二十度的空氣,
似乎,
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冷,
除了呼出來的霧氣更加清晰以外,
其他的,
也和零下一度無多大區別。
↑中央大街步行街 班車在市區直達機場大道上行駛著,
凌晨的冰雪聖城,
已是靜如謎,
沒有南 方城 市繁忙的夜生活,
也沒有帝都夜空下的車水馬龍,
似乎這隻是一個比並州更加寒冷的城市。
於是乎,
就這樣來到這座冰雪聖城—— 哈爾濱 。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
一條古老且富有歷史質感的商業步行街。
此處的腳步,
既有生活的繁忙又有旅行的閑暇。
那?
到底,
是快節奏還是慢節奏?
應該是不快不慢,
井井有條的節奏,
剛剛好,畢竟,
這隻是 哈爾濱 ,
不是北上廣。
↑中央大街步行街 冷嗎?
當然冷。
情侶們相擁著,
牽著彼此的手,
行走在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上,
而體溫卻在彼此的手心中舞動,
好像,又是一種撒狗糧的方式。
↑中央大街步行街 孩童們打鬧著,
秀著彼此手中的玩具,
嬉戲在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上,
而溫暖早已涌入彼此幼小的內心。
↑中央大街步行街 而攝影狗,
卻手持馬上就快凍得沒電的單反,
如捕捉獵物一樣的尋找拍攝素材,
可在如此之低的氣溫之下,
早已凍到連快門都不願按下去。
↑中央大街步行街 慢,
可 哈爾濱 再慢,
也不及 拉薩 的慢。
索性,
選擇恐懼症的自己,
糾結走進哪一家看上去順眼而不摘客的餐廳,
可在如此之商業街,
怎麼可能有便宜的餐廳?
↑中央大街步行街 冷,
可 哈爾濱 再冷,
也不及雅庫茲克的冷。
可因為冷,
還是走進一家餐廳,
顧客很多,
蒸騰出來的熱氣散落在大廳,
似乎一種溫馨,
點一份套餐,
匆匆解決。
↑中央大街步行街 行走在中央大街的人們啊!
縱使夕 陽西 下,
也知幾時回,
每一天繁忙的生活,
一天之中的寒冬。
↑中央大街步行街 溫和的陽光,
塞入寒冬之中的陽光,
照耀著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之上,
此時的此刻,
踢踢踏踏的腳步似乎在喚醒著,
中央大街的悠久而又不堪迴首的歷史。
↑中央大街步行街 而所有的歷史,
或是這座城市的見證,
卻來自於一八九八年,
那名為“ 中國 大街”的中央大街。
接下來,
開始介紹,
同時也不用自己碼字的,
百科時間。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舊稱 中國 大街,是 哈爾濱 西洋風情的所在。
當年, 哈爾濱 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儘是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於是 中東 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 哈爾濱 的 中國 人,至一九零零年即形成“ 中國 大街”意為 中國 人住的大街。(摘抄自“XX百科”)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一九二八年七月, 中國 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從它誕生不久,就已成為 哈爾濱 著名的商業一條街。
因為有眾多的外國人進駐經商,貿易空前繁榮。
經濟的飛速發展,刺激了這些商人在此 大興 土木。
(依然摘抄自“XX百科”)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的建築彙集了 歐洲 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
十七世紀的巴 洛克 風格,十八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十九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依然摘抄自“XX百科”)
↑防洪紀念塔 盡頭的那邊,
便是“防洪紀念塔”。
是為紀念 哈爾濱 市人民戰勝“五七年特大洪水”而建,
或許又那麼,
又是這座城市另一個近代歷史的見證。
↑防洪紀念塔 而如此寒冬下,
凍得連單身狗都不願出門,
可是的可是,
永遠永遠永遠,
也無法阻擋,
市民們出來運動的熱情。
↑防洪紀念塔 實屬難得啊,
大寒冬之下,
難得沒有霧霾的天氣,
也實屬少見,
與其獃在開著暖氣的小房間,
還不如來到松花江畔,
嘗嘗寒冷的味道。
↑防洪紀念塔 陽光灑入冰雪聖城的大地,
光影與寒冬交匯,
於是乎,
哈爾濱 的冬,
在多彩的斑斕下,
更加美麗。
↑防洪紀念塔 四季所刮的風,
都有所不一。
而 哈爾濱 的風,
將此時的松花江染成一片大藍,
此時滴 哈爾濱 ,
冬季的就如圖片一樣美。
↑松花江 今天一天似乎沒有真正結伴,
獨來獨往,
閑逛來閑逛去,
相機的電量都在為這寒冷而抗議,
嗶嗶嗶閃爍,
逛到了這座城市的一個盡頭,
也是這座城市的另一種象徵,
這裡就是松花江。
↑松花江 歡迎來到 哈爾濱 ,
歡迎踏上松花江。
昨日從機場到青旅的班車上聽當地的司機老哥說,現在還沒有到松花江真正完全結冰的季節所以最好不要到冰面上走動。但今天一來,發現冰封的江面上早已走滿了前來游玩的人,甚至各種小販也在冰面上開始了自己的生意,其中以二哈 阿拉斯加 拉雪橇為主。
嗯,
貌似還挺歡樂的。
↑松花江 可是,
我卻一個人行走在松花江上拍照,
而其他走上江面的人,
基本都是成群結隊的,
縱使摔了一跤,
也不會感到窘迫。
而一個人行走在江面,
須時刻謹防腳面打滑,
不然,
一跤摔倒冰面上,
哇塞,
真窘。
↑松花江 閑逛一天,
一天的疲憊,
但沒有任何的疲憊感,
好像,
來 黑龍江 的目的地並不是 哈爾濱 ,
而是那座最北的小城。
↑防洪紀念塔 很難不去想,
那座最北的小城,
和這最北的 大城 ,
離開 大城 ,
前往小城,
所以,
漠河 ,
請踏上開往最北小城的列車,
只需要一張火車票。
↑老道外 回到 大城 ,
回到 哈爾濱 ,
哈爾濱 已是白雪茫茫,
因為,
哈爾濱 下雪了!
可是,
哈爾濱 的節奏莫名其妙的快了一些,
如此之節奏就好似音樂一樣,
音樂的高潮總是有著如此之快的節奏。
嗯,
接下來,
繼續是 哈爾濱 的故事。
↑老道外 老道外,
很難想像,
在如此副省級城市,
竟然有著如此老舊的一面,
老舊到和高樓大廈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
↑老道外 或許,
正因為老道外的老舊,
早已不適應一個城市要求氣派的發展,
至少,
在某些人看來是這樣的。
所以,
老道外的老舊已經進入倒計時,
“拆”早已無情的印在,
每一座歷史年輪的牆壁上。
↑老道外 也許,
以後會蓋 上高 樓大廈,
會成為豪華的商業購物區,
或是擁有豪華裝潢的大酒店。
那時,
不會有人再記起這段歷史,
這段這座城市歷史的見證。
↑老道外 也不會再騎著車,
路過歷史年輪的建築,
關於老道外的所有一切,
終究會被記錄於老舊的照片之中,
興許,
這裡終究只是一道回憶。
這一邊是溫暖和暢的被窩,另一邊則是白雪茫茫之下的寒冬。
是繼續窩在被窩裡玩手機,還是倔強著握住相機奔跑在寒冬的世界中?
步伐浪跡在 東北 以北,寒風中的車水馬龍,白雪皚皚的樹林,好一個林海雪原啊!
何不如,收起手機,舉起相機,拾起一杯開水,揮灑在零下二十度的夜空之中。
那一道美麗的弧線,便是與冬季的約會。
(這張攝於 霧凇島 的照片,也讓我收穫了首個省級攝影作品獎)

起降在 哈爾濱 太平國際機場的跑道上。
零下二十度的氣溫,
是個裡程碑,
因為,
這是從未體驗過的氣溫。
呼吸到零下二十度的空氣,
似乎,
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冷,
除了呼出來的霧氣更加清晰以外,
其他的,
也和零下一度無多大區別。

凌晨的冰雪聖城,
已是靜如謎,
沒有南 方城 市繁忙的夜生活,
也沒有帝都夜空下的車水馬龍,
似乎這隻是一個比並州更加寒冷的城市。
於是乎,
就這樣來到這座冰雪聖城—— 哈爾濱 。

一條古老且富有歷史質感的商業步行街。
此處的腳步,
既有生活的繁忙又有旅行的閑暇。
那?
到底,
是快節奏還是慢節奏?
應該是不快不慢,
井井有條的節奏,
剛剛好,畢竟,
這隻是 哈爾濱 ,
不是北上廣。

當然冷。
情侶們相擁著,
牽著彼此的手,
行走在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上,
而體溫卻在彼此的手心中舞動,
好像,又是一種撒狗糧的方式。

秀著彼此手中的玩具,
嬉戲在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上,
而溫暖早已涌入彼此幼小的內心。

卻手持馬上就快凍得沒電的單反,
如捕捉獵物一樣的尋找拍攝素材,
可在如此之低的氣溫之下,
早已凍到連快門都不願按下去。

可 哈爾濱 再慢,
也不及 拉薩 的慢。
索性,
選擇恐懼症的自己,
糾結走進哪一家看上去順眼而不摘客的餐廳,
可在如此之商業街,
怎麼可能有便宜的餐廳?

可 哈爾濱 再冷,
也不及雅庫茲克的冷。
可因為冷,
還是走進一家餐廳,
顧客很多,
蒸騰出來的熱氣散落在大廳,
似乎一種溫馨,
點一份套餐,
匆匆解決。

縱使夕 陽西 下,
也知幾時回,
每一天繁忙的生活,
一天之中的寒冬。

塞入寒冬之中的陽光,
照耀著中央大街光滑的石板之上,
此時的此刻,
踢踢踏踏的腳步似乎在喚醒著,
中央大街的悠久而又不堪迴首的歷史。

或是這座城市的見證,
卻來自於一八九八年,
那名為“ 中國 大街”的中央大街。
接下來,
開始介紹,
同時也不用自己碼字的,
百科時間。

當年, 哈爾濱 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儘是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於是 中東 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 哈爾濱 的 中國 人,至一九零零年即形成“ 中國 大街”意為 中國 人住的大街。(摘抄自“XX百科”)

中央大街,從它誕生不久,就已成為 哈爾濱 著名的商業一條街。
因為有眾多的外國人進駐經商,貿易空前繁榮。
經濟的飛速發展,刺激了這些商人在此 大興 土木。
(依然摘抄自“XX百科”)

十七世紀的巴 洛克 風格,十八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十九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依然摘抄自“XX百科”)

便是“防洪紀念塔”。
是為紀念 哈爾濱 市人民戰勝“五七年特大洪水”而建,
或許又那麼,
又是這座城市另一個近代歷史的見證。

凍得連單身狗都不願出門,
可是的可是,
永遠永遠永遠,
也無法阻擋,
市民們出來運動的熱情。

大寒冬之下,
難得沒有霧霾的天氣,
也實屬少見,
與其獃在開著暖氣的小房間,
還不如來到松花江畔,
嘗嘗寒冷的味道。

光影與寒冬交匯,
於是乎,
哈爾濱 的冬,
在多彩的斑斕下,
更加美麗。

都有所不一。
而 哈爾濱 的風,
將此時的松花江染成一片大藍,
此時滴 哈爾濱 ,
冬季的就如圖片一樣美。

獨來獨往,
閑逛來閑逛去,
相機的電量都在為這寒冷而抗議,
嗶嗶嗶閃爍,
逛到了這座城市的一個盡頭,
也是這座城市的另一種象徵,
這裡就是松花江。

歡迎踏上松花江。
昨日從機場到青旅的班車上聽當地的司機老哥說,現在還沒有到松花江真正完全結冰的季節所以最好不要到冰面上走動。但今天一來,發現冰封的江面上早已走滿了前來游玩的人,甚至各種小販也在冰面上開始了自己的生意,其中以二哈 阿拉斯加 拉雪橇為主。
嗯,
貌似還挺歡樂的。

我卻一個人行走在松花江上拍照,
而其他走上江面的人,
基本都是成群結隊的,
縱使摔了一跤,
也不會感到窘迫。
而一個人行走在江面,
須時刻謹防腳面打滑,
不然,
一跤摔倒冰面上,
哇塞,
真窘。

一天的疲憊,
但沒有任何的疲憊感,
好像,
來 黑龍江 的目的地並不是 哈爾濱 ,
而是那座最北的小城。

那座最北的小城,
和這最北的 大城 ,
離開 大城 ,
前往小城,
所以,
漠河 ,
請踏上開往最北小城的列車,
只需要一張火車票。

回到 哈爾濱 ,
哈爾濱 已是白雪茫茫,
因為,
哈爾濱 下雪了!
可是,
哈爾濱 的節奏莫名其妙的快了一些,
如此之節奏就好似音樂一樣,
音樂的高潮總是有著如此之快的節奏。
嗯,
接下來,
繼續是 哈爾濱 的故事。

很難想像,
在如此副省級城市,
竟然有著如此老舊的一面,
老舊到和高樓大廈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

正因為老道外的老舊,
早已不適應一個城市要求氣派的發展,
至少,
在某些人看來是這樣的。
所以,
老道外的老舊已經進入倒計時,
“拆”早已無情的印在,
每一座歷史年輪的牆壁上。

以後會蓋 上高 樓大廈,
會成為豪華的商業購物區,
或是擁有豪華裝潢的大酒店。
那時,
不會有人再記起這段歷史,
這段這座城市歷史的見證。

路過歷史年輪的建築,
關於老道外的所有一切,
終究會被記錄於老舊的照片之中,
興許,
這裡終究只是一道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