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形——愛沙尼亞——塔林漫步
聖母 瑪利亞 大教堂(圓頂教堂),是 愛沙尼亞 最主要的路德教堂,在1233年以前建造,因為不斷的翻修和重建,教堂展現了混合的建築風格。它的價值在於,教堂的主體建築來自14世紀,而它的巴 洛克 式塔卻是18世紀70年代末添加的,登上69米高的塔樓,可欣賞到 塔林 的老城風光。
歷史上,這個教堂是為 德國 血統的 愛沙尼亞 精英們修建的,主要是 塔林 的貴族們使用。裡面有大量從17世紀到20世紀精心製作的武器,也有從13世紀到18世紀的石刻。葬在這裡的名人有 Pontus de la Gardie,他指揮過大北方戰爭中的 瑞典 軍隊; Adam Johann von Krusenstern, 波羅的海 \- 德國 海軍上將,帶領俄國第一支遠征軍橫掃世界;還有 蘇格蘭 出生的海軍上將 Samuel Greig of Fife,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的情人。
走進教堂最醒目的是牆壁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族徽,記載了 塔林 貴族精英的歷史 聖·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東正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這座教堂的設計出自備受尊敬的 聖彼得堡 建築師Mikhail Preobrazhenski 之手,它被裝飾得富麗堂皇,具有複雜的歷史主義風格。教堂內部滿是鑲嵌工藝與聖像,是非常值得參觀的。
這座矗立在托姆比亞山頂(Toompea)上宏偉的洋蔥圓頂型建築是 愛沙尼亞 主要的 俄羅斯 東正教大教堂。這也是 塔林 迄今為止最宏偉,最華麗的東正教教堂。它建於1900年,當時 愛沙尼亞 是沙皇俄國的一部分,而建造該教堂的最初目的是在逐漸難以控制的 波羅的海 地區樹立一個沙俄帝國統治地位的象徵。
這座大教堂是獻給 諾夫哥羅德 公爵 亞歷山大 ·雅 羅斯 拉維奇涅夫斯基。他於1242年在 愛沙尼亞 邊境附近的佩普西湖(Lake Peipsi)領導了著名的“冰上之戰”,這一戰終止了日耳曼人東侵的步伐。它有意建於托姆比亞城堡正前方顯赫的位置上,這裡之前曾經樹立過馬丁·路德的雕像。
在教堂的鐘塔上共有11座鐘,其中包括 塔林 最大的一座鐘,重量為15噸。在教堂活動開始之前可以聽到整組鐘奏出的合聲,雄壯有力的鐘聲迴蕩在古城上空。
我進入教堂看到並不太寬闊的大廳中擠滿了前來做彌撒的信徒,這也是我在老城中見到信徒最擁擠的教堂。這座教堂內部的華麗繁複可以說超過 塔林 的任何一座教堂,只是內部嚴禁拍照 “我們共度的時光”,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成了這座城市的地標,除了 愛沙尼亞 首都 塔林 ,可能沒有其他城市有如此獨特的景緻。
歷史上弱小的 愛沙尼亞 ,先後被蘇俄、德普、 瑞典 、 丹麥 等多國占領過,一戰二戰之中,這裡更是 北歐 戰場的重要防線。苦命的 愛沙尼亞 ,夾在列強之間,不懈地為獨立奮鬥了幾百年,幾乎被碾碎。二戰中,10多萬人被迫地分別加入了 德國 和蘇聯軍隊。在這兩大敵對陣營的軍隊中,都有 愛沙尼亞 師;命運多舛,手足相殘,感人至深。電影《1944》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
當今天站在 塔林 城座堂山的觀景平臺,眺望雨霧覆蓋下的一片紅房頂黑塔尖,再看看紅牆上的這一句“The Times we had”,心中卻泛起一陣莫名的感動。不屈的 愛沙尼亞 ,1991年獲得真正徹底的獨立之後,如今已是 波羅的海 三國最 富裕 的國家,被稱為“ 波羅的海 之虎”,在高收入國家和世界上最舒適國家之列。他們不忘過去的時光,他們珍惜現在的時光。 座堂山觀景台眺望遠處的港口 準備出城時候進入一家漂亮三層小樓避雨,居然是一家幼兒教育機構。工作人員非常 大方 ,還允許隨便參觀。
歷史上,這個教堂是為 德國 血統的 愛沙尼亞 精英們修建的,主要是 塔林 的貴族們使用。裡面有大量從17世紀到20世紀精心製作的武器,也有從13世紀到18世紀的石刻。葬在這裡的名人有 Pontus de la Gardie,他指揮過大北方戰爭中的 瑞典 軍隊; Adam Johann von Krusenstern, 波羅的海 \- 德國 海軍上將,帶領俄國第一支遠征軍橫掃世界;還有 蘇格蘭 出生的海軍上將 Samuel Greig of Fife,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的情人。
走進教堂最醒目的是牆壁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族徽,記載了 塔林 貴族精英的歷史 聖·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東正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這座教堂的設計出自備受尊敬的 聖彼得堡 建築師Mikhail Preobrazhenski 之手,它被裝飾得富麗堂皇,具有複雜的歷史主義風格。教堂內部滿是鑲嵌工藝與聖像,是非常值得參觀的。
這座矗立在托姆比亞山頂(Toompea)上宏偉的洋蔥圓頂型建築是 愛沙尼亞 主要的 俄羅斯 東正教大教堂。這也是 塔林 迄今為止最宏偉,最華麗的東正教教堂。它建於1900年,當時 愛沙尼亞 是沙皇俄國的一部分,而建造該教堂的最初目的是在逐漸難以控制的 波羅的海 地區樹立一個沙俄帝國統治地位的象徵。
這座大教堂是獻給 諾夫哥羅德 公爵 亞歷山大 ·雅 羅斯 拉維奇涅夫斯基。他於1242年在 愛沙尼亞 邊境附近的佩普西湖(Lake Peipsi)領導了著名的“冰上之戰”,這一戰終止了日耳曼人東侵的步伐。它有意建於托姆比亞城堡正前方顯赫的位置上,這裡之前曾經樹立過馬丁·路德的雕像。
在教堂的鐘塔上共有11座鐘,其中包括 塔林 最大的一座鐘,重量為15噸。在教堂活動開始之前可以聽到整組鐘奏出的合聲,雄壯有力的鐘聲迴蕩在古城上空。
我進入教堂看到並不太寬闊的大廳中擠滿了前來做彌撒的信徒,這也是我在老城中見到信徒最擁擠的教堂。這座教堂內部的華麗繁複可以說超過 塔林 的任何一座教堂,只是內部嚴禁拍照 “我們共度的時光”,多麼簡單的一句話,卻成了這座城市的地標,除了 愛沙尼亞 首都 塔林 ,可能沒有其他城市有如此獨特的景緻。
歷史上弱小的 愛沙尼亞 ,先後被蘇俄、德普、 瑞典 、 丹麥 等多國占領過,一戰二戰之中,這裡更是 北歐 戰場的重要防線。苦命的 愛沙尼亞 ,夾在列強之間,不懈地為獨立奮鬥了幾百年,幾乎被碾碎。二戰中,10多萬人被迫地分別加入了 德國 和蘇聯軍隊。在這兩大敵對陣營的軍隊中,都有 愛沙尼亞 師;命運多舛,手足相殘,感人至深。電影《1944》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
當今天站在 塔林 城座堂山的觀景平臺,眺望雨霧覆蓋下的一片紅房頂黑塔尖,再看看紅牆上的這一句“The Times we had”,心中卻泛起一陣莫名的感動。不屈的 愛沙尼亞 ,1991年獲得真正徹底的獨立之後,如今已是 波羅的海 三國最 富裕 的國家,被稱為“ 波羅的海 之虎”,在高收入國家和世界上最舒適國家之列。他們不忘過去的時光,他們珍惜現在的時光。 座堂山觀景台眺望遠處的港口 準備出城時候進入一家漂亮三層小樓避雨,居然是一家幼兒教育機構。工作人員非常 大方 ,還允許隨便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