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行之南美四國


其實再不好看,我也喜歡這城市裡的藍天白雲,真正的藍水晶白棉絮呀!







早晨從酒店碼頭坐上游輪,順流而下,到兩河合流處,黑白分明,因為兩河流速不一, 黑水 主要富含礦物質和植物, 白水 攜帶著黃色的泥土。綿延十多公里緾綿著,卻涇渭分明。
去看黑白河交匯處的路上,綠色的加油船。












中午我們的主食是金龍魚和銀龍魚,那些在國內的精心呵護在恆溫魚缸中的高貴生物,被裝在自助餐的塑料盤子里。也許是烹調的習慣,沒覺得是可以點贊美味。
下午我們乘小船行進在雨林之中。偽裝著去探索亞馬遜的雨林,沒有任何的危險,也不會看到什麼巨蟒,旱季的泥土被 亞馬遜河 水淹沒,樹木仿佛從來都生長在 水裡 ,混濁的河水,密密的浮游植物,一切都很安靜,也許下麵就潛伏著一條條鱷魚。
樹懶萌萌的樣子。








【資料】 里約熱內盧 ( 葡萄牙 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簡稱為里約,曾經是 巴西 (1763年–1960年)及 葡萄牙 帝國首都(1808年–1821年),位於 巴西 東南部沿 海地 區,在1960年以前為 巴西 首都,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 里約熱內盧 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
巴西 人說,“上帝花了六天時間創造世界,第七天創造了 里約熱內盧 。”花費了上帝整整一天時間的里約不是一個外表美美頭腦空空的木美人,在它無限旖旎的外表下,另有一種複雜在流動。貧富的極端分化,人種的複雜,都是其原因之一。
我們里約的第一站是耶穌山。在海拔七百餘米高的科爾科瓦多山峰項建有一尊巨大的耶穌塑像,高三十八米,水泥材質,外貼肥皂石,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噸。
正逢當地的節假日,於是和國內節假日一樣,人滿為患,全世界也許都一樣。上山的 盤山 道上擠滿了車,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的景點入口,在烈日下排隊買票,排隊進園區,再排除等換公園的 通道 車,雖然門票上有上山的時間,但依然擁擠不堪。排除就整整花了三個多小時,當地的人為了信仰,可我只是來旅游的!看來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這條規則永遠是對的,今天選的就是一個不合適的時間。
山頂之上耶穌像身軀直立,兩臂平展,仿佛是一個巨大的十字架,他低頭俯視著青山碧海,仿佛在呵護保佑著這個城市的子民。
這也是個登高遠眺的好場所,里約的湛藍湛藍的海水,奇峰突兀鋪錦疊翠的群山,高樓櫛比的城市,美輪美奐的風景盡入眼帘,微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
從山腳到山上的房子都是貧民窟。有錢人都住在平地上,一方面在山下沒有地質災害,另一方面更靠近大海和海灘,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