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金光閃閃與梵音不絕的國度 - 十四天緬甸行
↑Jasmine Palace Hotel 位於21樓的餐廳 終於看到白天的 仰光
雖然下了場大雨沒有陽光
但白天沒有怎麼下雨已經很幸運了
酒店看過去
大 金塔 近在咫尺 ↑瑞光大金塔 導遊帶我們去兌換完Kyats 後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緬甸鼎鼎 大名 的Shwedagon Pagoda (大 金塔 )
人生初體驗
在公眾地方赤腳行走
赤腳坐升降機
太不習慣總有髒髒的感覺
但兩個星期下來我們已經習慣了
赤腳走沙地石路濕地都沒所謂了
話說菩提樹是佛教的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標誌
傳說為佛祖得道的地方
所以大 金塔 的入口
也有一棵菩提樹 ↑瑞光大金塔 天公造美
雖然沒有陽光
但在每天下雨的 仰光
難得的陰天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無論大大小小的塔
都會有8個"Corner"
分別是星期一至星期日
由於星期三會額外分為上午和下午
所以共有8個
8個"Corner" 也有所屬的代表動物
有如中國生肖一樣
緬甸的人們
是依據自己出生那天是星期幾
去敬拜那位"神"
除此之外
他們取名字
並不會有姓氏的存在
但是名字的第一個發音
也會依據所屬的出生天而有所規定
專業的導遊先生
隨身攜帶一本萬年曆
一查之下
我是星期四齣生的
代表動物是鼠
笑... ↑瑞光大金塔 大 金塔 裡面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
類似廟宇或禮堂般的
每間都應該供奉著不同的東西
每分每秒都有誠心的民眾在拜拜 ↑瑞光大金塔 大 金塔 上面的
都是信眾捐的Gold leaf (金葉)
(我當作是金箔吧)
再由僧人貼上去的
陽光照耀在大 金塔 身上
令它顯得更耀眼輝煌
↑瑞光大金塔 緬甸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有如明信片一樣 ↑瑞光大金塔 雖然人們常戲言緬甸是個由金堆砌的國家
可是眼睛看到的
並不是全部都是真金
除了最有名的塔外
其他比較小規模的塔或寺廟
都只是塔頂或傘的部分是金或寶石
其他的部分
如橋樑柱子
上面都是抹Gold paint (金色油漆) 罷了
別妄想刮些下來 ↑瑞光大金塔 真的有好多大大小小的佛像
可能他們都有他們各自存在的意義
要在大學裏研究好幾年吧
我們這些旅客就無謂太深究了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這是我在緬甸看過最大最高的立佛 (非臥佛)
很宏偉很有氣勢
很慈祥的感覺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其實 仰光 大 金塔 曾經經歷過多次的危機
包括多次的地震導致塔身和塔頂的損毀
還有戰爭中被外國的列強攻佔
但都皆因大 金塔 在緬甸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各界的人們無論貧富
都盡力捐獻修復 金塔
我們今天才能夠看到這宏偉的建築
金塔 裏面有一個小型的資料館
記載著大 金塔 的歷史
看著那些資料和珍貴的相片
加上導遊的講解
很能夠感受到大 金塔 在緬甸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瑞光大金塔 這位女士就是星期日出生的吧
所以她在拜拜所屬的佛
當地人一般都離不開以下的動作
1\. 獻花
2\. 向佛像潑水 (類似浴佛的意思,潔淨心靈)
3\. 當然要拜拜誠心許願啦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這一對大笑臉好像在緬甸見過好幾次
可惜沒有問導遊是甚麼意思
有人知道的話請告訴我一下~ ↑仰光市政廳 Yangon City Hall
仰光 市政廳
仰光 的地方政府大樓
建築風格一看上去就跟一般緬甸平民建築很不一樣
它既有一點西方的建築風格
也保留了緬甸建築的特點
尤其是牆邊和屋頂的雕花和裝飾 這一區算是 仰光 的心臟地帶
尤其是這條大街
充滿了西洋的建築風格
市政廳,法院,銀行,軍政府,基督教堂
可是又有鼎鼎 大名 的蘇雷寶塔
有點兒不太搭
可是我覺得這又有點體現了開放中的緬甸
社會文化的開放
邁向世界
這是成長中的緬甸 ↑蘇雷寶塔 Sule Pagoda
蘇雷寶塔
人們又叫它小 金塔
也是 仰光 其中一個有名的景點
寶塔是因為旁邊的蘇雷像而命名
而蘇雷是大 金塔 所在聖山的守護神
蘇雷寶塔也是供奉佛法舍利 ↑班都拉公園 旁邊的Maha Bandoola Park (摩訶班都拉公園)
是為紀念在第一次英緬戰爭期間
對抗英國的緬甸軍事領袖Maha Bandula 而命名
裏面樹立著的Independence Monument
緬甸獨立紀念塔
是紀念1948年緬甸正式脫離英國
成為獨立國家的重要里程碑
近幾十年緬甸的民主運動
這紀念塔已經不是單單紀念獨立
而是在見證著緬甸的一個又一個自由的進程
緬甸的人們逐漸邁向自由的願景
緬甸的郵局
一大堆的緬甸文看不懂@@
不過用英文問問
買個郵票寄張明信片也沒有甚麼問題的 電報機
雖然現在電話,網絡或是流動網絡在緬甸已經非常普遍
年輕人都在用F ace book,Whatsapp
(常戲說連緬甸都有了,世界上只有2個地方沒有......)
在落後偏遠的山區
還是靠著電報作為通訊的方法 緬甸的街頭小吃
沒膽試
有點像 香港 的鹵水牛雜
還有他們的攤檔椅子都很矮
感覺坐得不太舒服 法院
還在使用當中
充滿英國殖民地的建築風格
有點置身 香港 的感覺 整條大街都是充滿殖民時代留下的建築
拱型的大窗戶
圓形鐘形的頂
寬闊的陽台 街邊的小販
擺賣著一些小型的農作物和香料
分成一堆堆
豆類,迷你茄子,辣椒等等
雖然下了場大雨沒有陽光
但白天沒有怎麼下雨已經很幸運了
酒店看過去
大 金塔 近在咫尺 ↑瑞光大金塔 導遊帶我們去兌換完Kyats 後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緬甸鼎鼎 大名 的Shwedagon Pagoda (大 金塔 )
人生初體驗
在公眾地方赤腳行走
赤腳坐升降機
太不習慣總有髒髒的感覺
但兩個星期下來我們已經習慣了
赤腳走沙地石路濕地都沒所謂了
話說菩提樹是佛教的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標誌
傳說為佛祖得道的地方
所以大 金塔 的入口
也有一棵菩提樹 ↑瑞光大金塔 天公造美
雖然沒有陽光
但在每天下雨的 仰光
難得的陰天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無論大大小小的塔
都會有8個"Corner"
分別是星期一至星期日
由於星期三會額外分為上午和下午
所以共有8個
8個"Corner" 也有所屬的代表動物
有如中國生肖一樣
緬甸的人們
是依據自己出生那天是星期幾
去敬拜那位"神"
除此之外
他們取名字
並不會有姓氏的存在
但是名字的第一個發音
也會依據所屬的出生天而有所規定
專業的導遊先生
隨身攜帶一本萬年曆
一查之下
我是星期四齣生的
代表動物是鼠
笑... ↑瑞光大金塔 大 金塔 裡面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
類似廟宇或禮堂般的
每間都應該供奉著不同的東西
每分每秒都有誠心的民眾在拜拜 ↑瑞光大金塔 大 金塔 上面的
都是信眾捐的Gold leaf (金葉)
(我當作是金箔吧)
再由僧人貼上去的
陽光照耀在大 金塔 身上
令它顯得更耀眼輝煌
↑瑞光大金塔 緬甸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有如明信片一樣 ↑瑞光大金塔 雖然人們常戲言緬甸是個由金堆砌的國家
可是眼睛看到的
並不是全部都是真金
除了最有名的塔外
其他比較小規模的塔或寺廟
都只是塔頂或傘的部分是金或寶石
其他的部分
如橋樑柱子
上面都是抹Gold paint (金色油漆) 罷了
別妄想刮些下來 ↑瑞光大金塔 真的有好多大大小小的佛像
可能他們都有他們各自存在的意義
要在大學裏研究好幾年吧
我們這些旅客就無謂太深究了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這是我在緬甸看過最大最高的立佛 (非臥佛)
很宏偉很有氣勢
很慈祥的感覺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其實 仰光 大 金塔 曾經經歷過多次的危機
包括多次的地震導致塔身和塔頂的損毀
還有戰爭中被外國的列強攻佔
但都皆因大 金塔 在緬甸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各界的人們無論貧富
都盡力捐獻修復 金塔
我們今天才能夠看到這宏偉的建築
金塔 裏面有一個小型的資料館
記載著大 金塔 的歷史
看著那些資料和珍貴的相片
加上導遊的講解
很能夠感受到大 金塔 在緬甸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瑞光大金塔 這位女士就是星期日出生的吧
所以她在拜拜所屬的佛
當地人一般都離不開以下的動作
1\. 獻花
2\. 向佛像潑水 (類似浴佛的意思,潔淨心靈)
3\. 當然要拜拜誠心許願啦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 這一對大笑臉好像在緬甸見過好幾次
可惜沒有問導遊是甚麼意思
有人知道的話請告訴我一下~ ↑仰光市政廳 Yangon City Hall
仰光 市政廳
仰光 的地方政府大樓
建築風格一看上去就跟一般緬甸平民建築很不一樣
它既有一點西方的建築風格
也保留了緬甸建築的特點
尤其是牆邊和屋頂的雕花和裝飾 這一區算是 仰光 的心臟地帶
尤其是這條大街
充滿了西洋的建築風格
市政廳,法院,銀行,軍政府,基督教堂
可是又有鼎鼎 大名 的蘇雷寶塔
有點兒不太搭
可是我覺得這又有點體現了開放中的緬甸
社會文化的開放
邁向世界
這是成長中的緬甸 ↑蘇雷寶塔 Sule Pagoda
蘇雷寶塔
人們又叫它小 金塔
也是 仰光 其中一個有名的景點
寶塔是因為旁邊的蘇雷像而命名
而蘇雷是大 金塔 所在聖山的守護神
蘇雷寶塔也是供奉佛法舍利 ↑班都拉公園 旁邊的Maha Bandoola Park (摩訶班都拉公園)
是為紀念在第一次英緬戰爭期間
對抗英國的緬甸軍事領袖Maha Bandula 而命名
裏面樹立著的Independence Monument
緬甸獨立紀念塔
是紀念1948年緬甸正式脫離英國
成為獨立國家的重要里程碑
近幾十年緬甸的民主運動
這紀念塔已經不是單單紀念獨立
而是在見證著緬甸的一個又一個自由的進程
緬甸的人們逐漸邁向自由的願景
緬甸的郵局
一大堆的緬甸文看不懂@@
不過用英文問問
買個郵票寄張明信片也沒有甚麼問題的 電報機
雖然現在電話,網絡或是流動網絡在緬甸已經非常普遍
年輕人都在用F ace book,Whatsapp
(常戲說連緬甸都有了,世界上只有2個地方沒有......)
在落後偏遠的山區
還是靠著電報作為通訊的方法 緬甸的街頭小吃
沒膽試
有點像 香港 的鹵水牛雜
還有他們的攤檔椅子都很矮
感覺坐得不太舒服 法院
還在使用當中
充滿英國殖民地的建築風格
有點置身 香港 的感覺 整條大街都是充滿殖民時代留下的建築
拱型的大窗戶
圓形鐘形的頂
寬闊的陽台 街邊的小販
擺賣著一些小型的農作物和香料
分成一堆堆
豆類,迷你茄子,辣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