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英倫游學記】去牛津尋找哈利波特的足跡
前言
牛津 和 劍橋 合稱“牛劍”,這兩所 英國 名校在 中國 也是婦孺皆知。牛劍是很多學霸們的dream school,實話實說我雖然不是什麼學霸,但對它們兩個也是垂涎已久。不單單是因為它們極高的聲譽、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風景如畫的校園,還有另外一個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就是好多英倫男神都是這兩所大學的校友,嘿嘿。
除了 大名 鼎鼎的“憨豆先生”以外, 從“抖森”、《唐頓莊園》里的“大表哥”、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到《魔戒》里的“甘道夫”,都出自 牛津 劍橋 。感覺在 英國 不是名校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明星的樣子。這就是傳說中的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然而拼的卻是實力,,怪不得一個個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優雅的學院氣質~~ 這是一個連演員都是學霸的國度。。
這兩所學校的關係可以說是相愛想殺。牛劍的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學校才是最好的,暗自較勁和不服氣。想得罪 牛津 的學生你就賤賤滴對他說,我覺得 劍橋 比較好哎~ 反之亦然。他們喜歡用“that other university”(那所大學)來稱呼對方的學校,也是挺傲嬌的。自從1829年以來,兩所學校每年都會在 泰晤士 河上舉行賽艇對抗賽來一爭高低。
今天首先來介紹 牛津 大學。 牛津 大學的校史可追溯到1096年,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除了上述那些演員之外,27位 英國 首相(包括撒切爾、布萊爾、卡梅倫、梅姨等人),還有培根、雪萊、王爾德、霍金等等,一個個在歷史上閃閃發亮的名字都是 牛津 校友。另外我們 中國 的大文學家錢鐘書就畢業於 牛津 大學艾克賽特學院。一直想來 牛津 膜拜一下大神們的學校,正好我們學校的學生會組織了 牛津 之旅,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下麵就跟著我一起去這所群星閃耀的 牛津 大學看看吧~ ↑牛津 ↑牛津 阿什莫林博物館
走到 英國 每個城市,主要景點都少不了博物館。首先我們參觀了 牛津 大學的五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 - 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博物館, 牛津 大學校友 - 伊萊亞斯·阿什莫爾於1677年將他的收藏都捐贈給了母校。這背後還有一樁懸案,事實上藏品最初的所有人是老約翰·特雷德斯坎特John Tradescant父子,老約翰和他的兒子小約翰收藏了大量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可惜由於小約翰以及其子嗣的早逝,接著還有其遺孀的家中暴斃,於是所有收藏品就成為了他們的家族律師阿什莫爾的囊中之物(有人懷疑遺孀是被阿什莫爾毒死的,不過找不到證據)。莫非是後來阿什莫爾幡然醒悟、良心發現,於是將所有收藏捐獻給了 牛津 大學~
暫且不管阿什莫爾是不是合法的繼承了這些珍貴的藏品,我們先來博物館一睹為快。博物館的建築外觀吸取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博物館裡面分為古器物、西方藝術、東方藝術還有赫博登錢幣室四大部分。一樓是古器物館,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展廳兩旁林立的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雕塑,雕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穿越眾雕塑來到了古 埃及 展館,這裡擁有除了 開羅 之外最重要的史前 埃及 時期的雕刻和陶器收藏。還有之前打過照面的木乃伊又闖入了視野,恍惚間仿佛走進了小型的 大英 博物館,甚至感覺其保存之完好和製作之精美程度似乎比 大英 還略勝一籌。
樓上展示了大量的西方藝術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傑作,還有 法國 印象派、 英國 拉斐爾前派的精品(看過英劇《情迷畫色》的應該對拉斐爾前派不陌生,代表人物有羅塞蒂、米萊斯等人)。東方藝術館則收藏了 中國 、 日本 、 印度 、伊斯蘭國家的文物。阿什莫林是 英國 唯一一個致力於 中國 書畫收藏的博物館,忽然想問如果把其他國家的東西都物歸原主, 英國 的博物館還能剩下啥,吼吼~ 和 中國 的博物館主要都收藏自己的東西不一樣,西方的博物館一般都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藝術品。
不得不感嘆 牛津 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海納百川的氣勢,沒想到一個大學博物館能有如此琳琅滿目、包羅 萬象 的收藏,實在令人佩服。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卡法斯塔
接下來步行到 牛津 的地標性景點- 卡法斯塔(Carfax Tower)。卡法斯塔是聖馬丁教堂的遺址,聖馬丁教堂從1122年開始就是 牛津 的宗教中心,不過由於教堂處於鎮中心,為了道路擴建、疏通交通,它的主體在1896年被拆掉了,現在就剩下這座塔讓我們還能見證教堂的風采。塔上的機械小人每隔15分鐘就要敲一次鐘,所以叫quarter boys(一刻鐘男孩),給簡約肅穆的塔樓增添了幾分生氣和趣味。登頂需要爬99級臺階,螺旋狀階梯很陡,爬起來難度較大,而且還是鏤空的,本來不怎麼恐高也不自覺的腿軟。抵達塔頂 牛津 全景一覽無餘,不過塔頂妖風陣陣,拍了幾張和梅超風神似的照片,就不放上來嚇人了。
別看卡法斯塔看起來並不起眼,一段 牛津 大學的黑歷史曾在這裡上演。1355年2月10日在這發生了校史上有名的聖思嘉日暴亂(St Scholastica's Day Riot)。可以說這是一起由葡萄酒引發的血案。那時的卡法斯塔對面坐落著一家酒館。暴亂開始的那天是一個聖徒的忌日,學校沒課,幾個 牛津 的學生在這家酒館喝酒,因為抱怨葡萄酒的質量太差,就和酒館老闆發生口角繼而把老闆給揍了。老闆不忿:仗著你們是 牛津 大學學生就隨便欺負我們小市民啊,於是四處聲張,唯恐他人不知。老闆的朋友們敲響了聖馬丁教堂的鐘,召集所有市民前來支援。校長匆匆趕往現場試圖平息市民的情緒,不過以失敗告終。幾個學生也不是省油的燈,煽動 牛津 大學的學生都加入到戰鬥中,於是這場酒館鬥毆升級為 牛津 市民與學生之間的火併。
第二天市長騎馬趕往Woodstock尋求國王愛德華三世的支持,與此同時,一大波村民潮水般從附近的鄉下襲來應援市民,學生們見勢不妙躲進了學校,民眾隨即殺向學校追打學生,連帶著把教室也給燒了,大約62名學生和30名民眾在混戰中喪生。最終的結果是國王堅定地站在學生這一邊,學生們獲得了豁免,市民則要支付大量賠款,而且為首的暴民還被關進了大牢。這結果把市民們氣個半死。在隨後六月份發佈的新憲章中還賦予了學校更多的權力,擁有 牛津 全部的定價權。另外在此之後的470年之中,市長以及市民們必須在每年的2月10日舉行大型的彌撒為逝去的學生們禱告,並支付每名死去的學生1便士的賠償(當時的一便士挺值錢的)。直到在聖思嘉日600年紀念儀式上, 牛津 校長授予 牛津 市長榮譽學位, 牛津 校長也被市政廳列為榮譽市民,才終於冰釋前嫌。
牛津 市 民和 學生之間的關係一向不睦,從1208年開始就多次發生過學生與群眾之間的小規模紛爭,因此這場暴亂來的並不突然。學生們自視甚高,打心眼裡瞧不上市民,稱他們“俗子”。 牛津 大學有國王和教會撐腰,在事件發生之前就享有 牛津 的大部分市場定價權和監管權。商人們內心不滿受 牛津 大學的控制,便哄抬物價,兜售質量惡劣的食品和酒,且缺斤少兩,加劇了和學生之間的矛盾。由此可見所謂精英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分歧~ 精英和社會脫節,很容易造成矛盾和誤會,酒館的鬥毆只是暴亂的導火索,根本原因還是階級矛盾。
↑卡法克斯塔 ↑卡法克斯塔 ↑卡法克斯塔 基督教堂學院
此行的重頭戲來了 - 基督教堂學院 (Christ Church College)~ 這個景點需要門票,學生票是七鎊,而且還需要排很長的隊買票,不過因為是多年老哈迷,主要就是奔著這景點來的,所以還是義無反顧去站大排了。結果後來在朋友圈發了照片,很多小伙伴說後悔當時在 牛津 玩的時候沒進去。基督教堂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具貴族氣派的學院,13位 英國 首相出自該學院。
連把大門的老爺子都穿著燕尾服,一副神氣的樣子。進去大門之後看到一個漂亮的庭院,叫作湯姆方庭,不過也來不及細細品味,就徑直奔赴學院餐廳。爬過兩段樓梯之後,哈利波特中那個令人過目不忘的大禮堂華麗麗地展現在眼前。確實有種很驚艷的感覺,雖然看起來比電影裡面的禮堂規模小很多,不過也足夠酷炫了,了卻了我們這些哈迷多年來的心愿。這裡就是基督教堂學院的學生們中午就餐的地方,不要太嫉妒哦,連就餐的地方都這麼高大上,有種生活在中世紀的貴族的感覺。環顧禮堂四周,仿佛能看到空中飄著蠟燭、鬼魂和學生們愉快的打著招呼、鄧布利多校長站在臺上致辭、分院帽決定大家去向的種種景象,本來一向淡定的我也不淡定了。牆上掛著很多名人的肖像,老覺得他們隨時會沖我們調皮地眨個眼、打個招呼什麼的,把我們這些麻瓜嚇一跳。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種拍照,在這裡拍的照片是最多的,感覺七鎊的門票花的也挺值。
從小學五年級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那部電影開始成為了哈迷,當時應該和裡面的小主人公們年紀差不多大。從此知道了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魔法世界的存在,知道了遙遠的地方還有一個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有很多孩子在那裡練習騎飛天掃帚、念咒語、配置魔藥,在那裡還舉辦了三強爭霸賽、還有夢幻的舞會。。。當時還真是幻想有一天能去那裡上學,呵呵。每年都期待著JK羅琳阿姨的新作,還記得寒假的時候有一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茶不思飯不想地一口氣把《哈利波特與 鳳凰 社》看完了,我估計沒有其他書能讓我這麼如痴如醉。初中的時候和哈迷同學自習課上討論裡面的各種情節,還專門買來介紹魔法詞彙的詞典,真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時代啊~
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是圓一個夢,很高興我們的青少年時代有哈利波特陪伴。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博德利圖書館
從基督教堂學院出來我們又溜達到另外一個哈利波特拍攝地 - 博德 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是 歐洲 最古老的圖書館, 英國 僅次於 大英 圖書館的第二大圖書館~ 博德 利圖書館由三座建築構成:老 博德 利、新 博德 利、和雷德克利夫圖書館。值得一提的是 牛津 大學擁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這個體系里包含了100所圖書館,各個院系都有自己的圖書館,館藏量合計超過1100萬冊。根據1611年 英國 書業公所的規定, 英國 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圖書都必須免費提供一冊給 牛津 和 劍橋 的圖書館,至今如此。 博德 利圖書館是 牛津 大學的中心圖書館。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雷德克利夫廣場上引人註目的穹頂式建築 - 雷德克利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 造型華麗但不浮誇,傲然矗立在廣場上。不過只有本校學生才可以進去,我們只能在外面拍拍游客照嘍~ 感覺 牛津 大學的學生每天有如生活在一個童話世界,在這樣子的圖書館學習的感覺真是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雷德克利夫是 牛津 的學生,後來成為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的醫生,去世後把他的一大筆遺產捐給了大學和他之前所在的學院,根據他的遺願學校建了這樣一座圖書館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來紀念他。不過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圖書館取名叫Camera(照相機),原來在拉丁文中camera是拱頂或房間的意思。圖書館由 英國 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James Gibbs設計。Gibbs年輕時曾在 意大利 學習建築,在設計雷德克利夫圖書館時融入了 意大利 巴 洛克 風格,給世人展現了這樣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傑作,也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圓形穹頂的靈感來自於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聖彼得 大教堂的拱頂( 意大利 游時去過 聖彼得 大教堂,它巨大的拱頂令人印象深刻)。
↑拉德克裡夫圖書館
繼續往前走我們看到了老 博德 利圖書館,建立於1602年,據錢鐘書的妻子楊絳的回憶,錢老在 牛津 大學求學時經常在此讀書,將此館稱為“飽蠹樓”,我想在裡面做一個書蟲暢游書海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它和雷德克利夫圖書館還有一條地下隧道相連接,以前還有一條地下鐵路負責給兩座圖書館之間運送書籍。參觀老 博德 利需要門票,每半個小時放進去大概十幾個人,由講解員帶領我們參觀。
進去之後就感受到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氛,木製書架上密密麻麻的放著精裝本的書籍,都是那種古籍,翻頁稍微使力紙張都能碎的那種。還有木梯子供讀者找尋放置在較高位置的書籍,讓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穿著隱形衣跑進來尋找關於魔法石的禁書的場景。講解員介紹道,圖書館擁有 中國 珍貴圖書、文獻幾萬冊,發現哪裡都少不了 中國 的東西。裡面的書要經過批准才可以查閱,而且概不外借,連女王都不例外。我們一路帶著尊敬的心情游覽這個古老的圖書館。可惜圖書館里不讓拍照,只能從網上找一張圖書館內部照片給大家看看。 ↑牛津大學圖書館 ↑牛津大學圖書館 嘆息橋
從圖書館出來,看見一座拱形天橋下吸引了不少游客擺pose拍照,馬上意識到這應該就是著名的嘆息橋了。三座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劍橋 、 牛津 、 威尼斯 的都看到了,其他兩座都因形似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得名,還有傳言說學生經過此橋時因考試不理想唉聲嘆氣因此叫嘆息橋。可以說是學霸們的傷心之地。不過有點納悶橋下怎麼沒有河呢,它是一條旱橋,只是用來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的南北兩個部分,所以也叫 赫特福德 橋。還有一個傳言,由於在學生體檢中發現 赫特福德 學院的學生體重最突出,於是學校強迫學生爬樓梯,不准學生使用這座橋。 牛津 劍橋 關係挺微妙,啥都要整一樣的,你有嘆息橋,我也有嘆息橋,你有三一學院,我也有……真是一對天生冤家。
天色漸漸有些發暗,嘆息橋上閃爍著昏黃的燈光,使得它看上去有一種神秘的美感。
↑赫特福德橋
雖然天色已晚,我們還是不甘心的去尋找了 大名 鼎鼎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由於時間緊張,只在它的門口取了個景。
↑牛津大學三一學院 食宿
在 牛津 大學的幾大主要景點打卡之後,才發覺早已餓的是飢腸轆轆。於是在Google Map上搜索附近餐館,發現了一家 土耳其 餐館距離不遠,於是我們直奔餐館而去。還是第一次品嘗 土耳其 菜餚, 土耳其 菜系可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哦(其他兩大菜係為 中國 和 法國 菜系)。從前菜、主菜到甜點量都很足,主菜是著名的 土耳其 烤肉配米飯,吃的我們打嗝不止。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乘公交車前往學生會給我們訂好的青年旅館。本來以為青年旅館條件會較差,很多人擠在一個屋子裡,不過由於這次旅行報名人數較少,我們這個房間就我和小伙伴兩個人用。這個房間有六個床,分上下鋪,現在全成了我們倆的天下,想躺哪裡就躺哪裡,完全不用拘束,可以放浪形骸了~ 走了一天腳也痛的快要炸裂,趕緊上床玩著手機聊聊八卦什麼的,真是快哉~
我們的 牛津 之旅結束了, 牛津 再見,我還會回來看你的~
歡迎大家查閱我其他關於 英國 的游記~
【美美英倫游學記】迷失在 大英 博物館
http://www.mafengwo.cn/i/6603959.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 倫敦 考陶爾德畫廊和印象派大師對話~
http://www.mafengwo.cn/i/6687113.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漫步在英倫最美小鎮 - 水上伯頓
http://www.mafengwo.cn/i/6702983.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雅芳河畔的莎士比亞小鎮
http://www.mafengwo.cn/i/6727454.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吃瓜群眾在曼聯的非專業游記
http://www.mafengwo.cn/i/6745964.html?h=29374783
【美美英倫游學記】廢墟中穿越到都鐸王朝
http://www.mafengwo.cn/i/7341827.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周傑倫“小公舉”的圓夢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7437185.html
牛津 和 劍橋 合稱“牛劍”,這兩所 英國 名校在 中國 也是婦孺皆知。牛劍是很多學霸們的dream school,實話實說我雖然不是什麼學霸,但對它們兩個也是垂涎已久。不單單是因為它們極高的聲譽、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風景如畫的校園,還有另外一個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就是好多英倫男神都是這兩所大學的校友,嘿嘿。
除了 大名 鼎鼎的“憨豆先生”以外, 從“抖森”、《唐頓莊園》里的“大表哥”、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到《魔戒》里的“甘道夫”,都出自 牛津 劍橋 。感覺在 英國 不是名校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明星的樣子。這就是傳說中的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然而拼的卻是實力,,怪不得一個個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優雅的學院氣質~~ 這是一個連演員都是學霸的國度。。
這兩所學校的關係可以說是相愛想殺。牛劍的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學校才是最好的,暗自較勁和不服氣。想得罪 牛津 的學生你就賤賤滴對他說,我覺得 劍橋 比較好哎~ 反之亦然。他們喜歡用“that other university”(那所大學)來稱呼對方的學校,也是挺傲嬌的。自從1829年以來,兩所學校每年都會在 泰晤士 河上舉行賽艇對抗賽來一爭高低。
今天首先來介紹 牛津 大學。 牛津 大學的校史可追溯到1096年,是英語世界最古老的大學。除了上述那些演員之外,27位 英國 首相(包括撒切爾、布萊爾、卡梅倫、梅姨等人),還有培根、雪萊、王爾德、霍金等等,一個個在歷史上閃閃發亮的名字都是 牛津 校友。另外我們 中國 的大文學家錢鐘書就畢業於 牛津 大學艾克賽特學院。一直想來 牛津 膜拜一下大神們的學校,正好我們學校的學生會組織了 牛津 之旅,我毫不猶豫的報了名。下麵就跟著我一起去這所群星閃耀的 牛津 大學看看吧~ ↑牛津 ↑牛津 阿什莫林博物館
走到 英國 每個城市,主要景點都少不了博物館。首先我們參觀了 牛津 大學的五個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 - 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博物館, 牛津 大學校友 - 伊萊亞斯·阿什莫爾於1677年將他的收藏都捐贈給了母校。這背後還有一樁懸案,事實上藏品最初的所有人是老約翰·特雷德斯坎特John Tradescant父子,老約翰和他的兒子小約翰收藏了大量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可惜由於小約翰以及其子嗣的早逝,接著還有其遺孀的家中暴斃,於是所有收藏品就成為了他們的家族律師阿什莫爾的囊中之物(有人懷疑遺孀是被阿什莫爾毒死的,不過找不到證據)。莫非是後來阿什莫爾幡然醒悟、良心發現,於是將所有收藏捐獻給了 牛津 大學~
暫且不管阿什莫爾是不是合法的繼承了這些珍貴的藏品,我們先來博物館一睹為快。博物館的建築外觀吸取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博物館裡面分為古器物、西方藝術、東方藝術還有赫博登錢幣室四大部分。一樓是古器物館,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展廳兩旁林立的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雕塑,雕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穿越眾雕塑來到了古 埃及 展館,這裡擁有除了 開羅 之外最重要的史前 埃及 時期的雕刻和陶器收藏。還有之前打過照面的木乃伊又闖入了視野,恍惚間仿佛走進了小型的 大英 博物館,甚至感覺其保存之完好和製作之精美程度似乎比 大英 還略勝一籌。
樓上展示了大量的西方藝術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的傑作,還有 法國 印象派、 英國 拉斐爾前派的精品(看過英劇《情迷畫色》的應該對拉斐爾前派不陌生,代表人物有羅塞蒂、米萊斯等人)。東方藝術館則收藏了 中國 、 日本 、 印度 、伊斯蘭國家的文物。阿什莫林是 英國 唯一一個致力於 中國 書畫收藏的博物館,忽然想問如果把其他國家的東西都物歸原主, 英國 的博物館還能剩下啥,吼吼~ 和 中國 的博物館主要都收藏自己的東西不一樣,西方的博物館一般都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和藝術品。
不得不感嘆 牛津 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海納百川的氣勢,沒想到一個大學博物館能有如此琳琅滿目、包羅 萬象 的收藏,實在令人佩服。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阿什莫林博物館 卡法斯塔
接下來步行到 牛津 的地標性景點- 卡法斯塔(Carfax Tower)。卡法斯塔是聖馬丁教堂的遺址,聖馬丁教堂從1122年開始就是 牛津 的宗教中心,不過由於教堂處於鎮中心,為了道路擴建、疏通交通,它的主體在1896年被拆掉了,現在就剩下這座塔讓我們還能見證教堂的風采。塔上的機械小人每隔15分鐘就要敲一次鐘,所以叫quarter boys(一刻鐘男孩),給簡約肅穆的塔樓增添了幾分生氣和趣味。登頂需要爬99級臺階,螺旋狀階梯很陡,爬起來難度較大,而且還是鏤空的,本來不怎麼恐高也不自覺的腿軟。抵達塔頂 牛津 全景一覽無餘,不過塔頂妖風陣陣,拍了幾張和梅超風神似的照片,就不放上來嚇人了。
別看卡法斯塔看起來並不起眼,一段 牛津 大學的黑歷史曾在這裡上演。1355年2月10日在這發生了校史上有名的聖思嘉日暴亂(St Scholastica's Day Riot)。可以說這是一起由葡萄酒引發的血案。那時的卡法斯塔對面坐落著一家酒館。暴亂開始的那天是一個聖徒的忌日,學校沒課,幾個 牛津 的學生在這家酒館喝酒,因為抱怨葡萄酒的質量太差,就和酒館老闆發生口角繼而把老闆給揍了。老闆不忿:仗著你們是 牛津 大學學生就隨便欺負我們小市民啊,於是四處聲張,唯恐他人不知。老闆的朋友們敲響了聖馬丁教堂的鐘,召集所有市民前來支援。校長匆匆趕往現場試圖平息市民的情緒,不過以失敗告終。幾個學生也不是省油的燈,煽動 牛津 大學的學生都加入到戰鬥中,於是這場酒館鬥毆升級為 牛津 市民與學生之間的火併。
第二天市長騎馬趕往Woodstock尋求國王愛德華三世的支持,與此同時,一大波村民潮水般從附近的鄉下襲來應援市民,學生們見勢不妙躲進了學校,民眾隨即殺向學校追打學生,連帶著把教室也給燒了,大約62名學生和30名民眾在混戰中喪生。最終的結果是國王堅定地站在學生這一邊,學生們獲得了豁免,市民則要支付大量賠款,而且為首的暴民還被關進了大牢。這結果把市民們氣個半死。在隨後六月份發佈的新憲章中還賦予了學校更多的權力,擁有 牛津 全部的定價權。另外在此之後的470年之中,市長以及市民們必須在每年的2月10日舉行大型的彌撒為逝去的學生們禱告,並支付每名死去的學生1便士的賠償(當時的一便士挺值錢的)。直到在聖思嘉日600年紀念儀式上, 牛津 校長授予 牛津 市長榮譽學位, 牛津 校長也被市政廳列為榮譽市民,才終於冰釋前嫌。
牛津 市 民和 學生之間的關係一向不睦,從1208年開始就多次發生過學生與群眾之間的小規模紛爭,因此這場暴亂來的並不突然。學生們自視甚高,打心眼裡瞧不上市民,稱他們“俗子”。 牛津 大學有國王和教會撐腰,在事件發生之前就享有 牛津 的大部分市場定價權和監管權。商人們內心不滿受 牛津 大學的控制,便哄抬物價,兜售質量惡劣的食品和酒,且缺斤少兩,加劇了和學生之間的矛盾。由此可見所謂精英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分歧~ 精英和社會脫節,很容易造成矛盾和誤會,酒館的鬥毆只是暴亂的導火索,根本原因還是階級矛盾。
↑卡法克斯塔 ↑卡法克斯塔 ↑卡法克斯塔 基督教堂學院
此行的重頭戲來了 - 基督教堂學院 (Christ Church College)~ 這個景點需要門票,學生票是七鎊,而且還需要排很長的隊買票,不過因為是多年老哈迷,主要就是奔著這景點來的,所以還是義無反顧去站大排了。結果後來在朋友圈發了照片,很多小伙伴說後悔當時在 牛津 玩的時候沒進去。基督教堂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具貴族氣派的學院,13位 英國 首相出自該學院。
連把大門的老爺子都穿著燕尾服,一副神氣的樣子。進去大門之後看到一個漂亮的庭院,叫作湯姆方庭,不過也來不及細細品味,就徑直奔赴學院餐廳。爬過兩段樓梯之後,哈利波特中那個令人過目不忘的大禮堂華麗麗地展現在眼前。確實有種很驚艷的感覺,雖然看起來比電影裡面的禮堂規模小很多,不過也足夠酷炫了,了卻了我們這些哈迷多年來的心愿。這裡就是基督教堂學院的學生們中午就餐的地方,不要太嫉妒哦,連就餐的地方都這麼高大上,有種生活在中世紀的貴族的感覺。環顧禮堂四周,仿佛能看到空中飄著蠟燭、鬼魂和學生們愉快的打著招呼、鄧布利多校長站在臺上致辭、分院帽決定大家去向的種種景象,本來一向淡定的我也不淡定了。牆上掛著很多名人的肖像,老覺得他們隨時會沖我們調皮地眨個眼、打個招呼什麼的,把我們這些麻瓜嚇一跳。最少不了的就是各種拍照,在這裡拍的照片是最多的,感覺七鎊的門票花的也挺值。
從小學五年級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那部電影開始成為了哈迷,當時應該和裡面的小主人公們年紀差不多大。從此知道了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魔法世界的存在,知道了遙遠的地方還有一個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有很多孩子在那裡練習騎飛天掃帚、念咒語、配置魔藥,在那裡還舉辦了三強爭霸賽、還有夢幻的舞會。。。當時還真是幻想有一天能去那裡上學,呵呵。每年都期待著JK羅琳阿姨的新作,還記得寒假的時候有一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茶不思飯不想地一口氣把《哈利波特與 鳳凰 社》看完了,我估計沒有其他書能讓我這麼如痴如醉。初中的時候和哈迷同學自習課上討論裡面的各種情節,還專門買來介紹魔法詞彙的詞典,真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時代啊~
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是圓一個夢,很高興我們的青少年時代有哈利波特陪伴。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博德利圖書館
從基督教堂學院出來我們又溜達到另外一個哈利波特拍攝地 - 博德 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是 歐洲 最古老的圖書館, 英國 僅次於 大英 圖書館的第二大圖書館~ 博德 利圖書館由三座建築構成:老 博德 利、新 博德 利、和雷德克利夫圖書館。值得一提的是 牛津 大學擁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這個體系里包含了100所圖書館,各個院系都有自己的圖書館,館藏量合計超過1100萬冊。根據1611年 英國 書業公所的規定, 英國 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圖書都必須免費提供一冊給 牛津 和 劍橋 的圖書館,至今如此。 博德 利圖書館是 牛津 大學的中心圖書館。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雷德克利夫廣場上引人註目的穹頂式建築 - 雷德克利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 造型華麗但不浮誇,傲然矗立在廣場上。不過只有本校學生才可以進去,我們只能在外面拍拍游客照嘍~ 感覺 牛津 大學的學生每天有如生活在一個童話世界,在這樣子的圖書館學習的感覺真是美了美了、醉了醉了~
雷德克利夫是 牛津 的學生,後來成為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的醫生,去世後把他的一大筆遺產捐給了大學和他之前所在的學院,根據他的遺願學校建了這樣一座圖書館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來紀念他。不過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圖書館取名叫Camera(照相機),原來在拉丁文中camera是拱頂或房間的意思。圖書館由 英國 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James Gibbs設計。Gibbs年輕時曾在 意大利 學習建築,在設計雷德克利夫圖書館時融入了 意大利 巴 洛克 風格,給世人展現了這樣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傑作,也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圓形穹頂的靈感來自於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聖彼得 大教堂的拱頂( 意大利 游時去過 聖彼得 大教堂,它巨大的拱頂令人印象深刻)。
↑拉德克裡夫圖書館
繼續往前走我們看到了老 博德 利圖書館,建立於1602年,據錢鐘書的妻子楊絳的回憶,錢老在 牛津 大學求學時經常在此讀書,將此館稱為“飽蠹樓”,我想在裡面做一個書蟲暢游書海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它和雷德克利夫圖書館還有一條地下隧道相連接,以前還有一條地下鐵路負責給兩座圖書館之間運送書籍。參觀老 博德 利需要門票,每半個小時放進去大概十幾個人,由講解員帶領我們參觀。
進去之後就感受到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氛,木製書架上密密麻麻的放著精裝本的書籍,都是那種古籍,翻頁稍微使力紙張都能碎的那種。還有木梯子供讀者找尋放置在較高位置的書籍,讓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穿著隱形衣跑進來尋找關於魔法石的禁書的場景。講解員介紹道,圖書館擁有 中國 珍貴圖書、文獻幾萬冊,發現哪裡都少不了 中國 的東西。裡面的書要經過批准才可以查閱,而且概不外借,連女王都不例外。我們一路帶著尊敬的心情游覽這個古老的圖書館。可惜圖書館里不讓拍照,只能從網上找一張圖書館內部照片給大家看看。 ↑牛津大學圖書館 ↑牛津大學圖書館 嘆息橋
從圖書館出來,看見一座拱形天橋下吸引了不少游客擺pose拍照,馬上意識到這應該就是著名的嘆息橋了。三座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劍橋 、 牛津 、 威尼斯 的都看到了,其他兩座都因形似 威尼斯 的嘆息橋而得名,還有傳言說學生經過此橋時因考試不理想唉聲嘆氣因此叫嘆息橋。可以說是學霸們的傷心之地。不過有點納悶橋下怎麼沒有河呢,它是一條旱橋,只是用來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的南北兩個部分,所以也叫 赫特福德 橋。還有一個傳言,由於在學生體檢中發現 赫特福德 學院的學生體重最突出,於是學校強迫學生爬樓梯,不准學生使用這座橋。 牛津 劍橋 關係挺微妙,啥都要整一樣的,你有嘆息橋,我也有嘆息橋,你有三一學院,我也有……真是一對天生冤家。
天色漸漸有些發暗,嘆息橋上閃爍著昏黃的燈光,使得它看上去有一種神秘的美感。
↑赫特福德橋
雖然天色已晚,我們還是不甘心的去尋找了 大名 鼎鼎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由於時間緊張,只在它的門口取了個景。
↑牛津大學三一學院 食宿
在 牛津 大學的幾大主要景點打卡之後,才發覺早已餓的是飢腸轆轆。於是在Google Map上搜索附近餐館,發現了一家 土耳其 餐館距離不遠,於是我們直奔餐館而去。還是第一次品嘗 土耳其 菜餚, 土耳其 菜系可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哦(其他兩大菜係為 中國 和 法國 菜系)。從前菜、主菜到甜點量都很足,主菜是著名的 土耳其 烤肉配米飯,吃的我們打嗝不止。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乘公交車前往學生會給我們訂好的青年旅館。本來以為青年旅館條件會較差,很多人擠在一個屋子裡,不過由於這次旅行報名人數較少,我們這個房間就我和小伙伴兩個人用。這個房間有六個床,分上下鋪,現在全成了我們倆的天下,想躺哪裡就躺哪裡,完全不用拘束,可以放浪形骸了~ 走了一天腳也痛的快要炸裂,趕緊上床玩著手機聊聊八卦什麼的,真是快哉~
我們的 牛津 之旅結束了, 牛津 再見,我還會回來看你的~
歡迎大家查閱我其他關於 英國 的游記~
【美美英倫游學記】迷失在 大英 博物館
http://www.mafengwo.cn/i/6603959.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 倫敦 考陶爾德畫廊和印象派大師對話~
http://www.mafengwo.cn/i/6687113.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漫步在英倫最美小鎮 - 水上伯頓
http://www.mafengwo.cn/i/6702983.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雅芳河畔的莎士比亞小鎮
http://www.mafengwo.cn/i/6727454.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吃瓜群眾在曼聯的非專業游記
http://www.mafengwo.cn/i/6745964.html?h=29374783
【美美英倫游學記】廢墟中穿越到都鐸王朝
http://www.mafengwo.cn/i/7341827.html
【美美英倫游學記】周傑倫“小公舉”的圓夢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743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