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住宿、換匯、網絡、歷史文化背景...去伊朗旅游前,看這一篇就夠了!——行前準備篇

薩法維王朝(1501年 — 1722年)
又稱波斯第三帝國。是 伊朗 歷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是自薩珊王朝之後首次完全統一了 伊朗 ,由波斯人建立統治 伊朗 的王朝。阿 巴斯 一世時達到全勝時期。


愷加王朝(1779年 — 1921年)
由突厥人建立,有點類似我們的清朝,就是各種列強割據,半封建半殖民地。

五、現當代時期
在二戰與冷戰的背景,這一時期的 伊朗 歷史也交織著王權與教權,專制與民主,以及與英美蘇等帝國主義國家的博弈。
巴列維王朝(1925年 — 1979年)
第一階段(1925年 — 1950年):大力推進現代化,推行高度世俗政策。雖然對於英美等國企圖控制石油資源心有不滿,但並未在明面上採取什麼行動。
第二階段(1951年 — 1953年):1951年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薩摩台為首相,他在位期間奉行民族主義政策,最為矚目的是將英美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國王被迫流亡海外。
第三階段(1953年 — 1979年):由於動了英美的奶酪,在 英國 軍情六處要求下, 美國 中央情報局策動了阿賈克斯行動, 成功 在1953年推翻了時任首相薩摩台,讓此前流亡海外的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施行白色革命,依照 美國 的藍圖進行 伊朗 的農業與工業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國內的經濟取到了快速發展。
伊斯蘭 共和 國(1979年 — 今)
巴列維國王的一系列舉措雖然使社會政治經濟文明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說到底還是個傀儡政權,不僅石油資源牢牢掌握在美英手中,還簽下了在 伊朗 的 美國 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並且權力機關的腐敗現象也日益嚴重,最著名的是1971年舉行的波斯帝國成立2500周年慶典,邀請了西方各國政要,硬是在波斯 波利斯 所在的沙漠地區建起了一座臨時的帳篷宮殿,可謂極盡窮奢極欲。
站在波斯 波利斯 遺址往回看,是一個大型廣場,遠處那片林子包含5000顆樹,分列在波斯 波利斯 入口大道兩邊。這是巴列維國王在1971年為慶祝波斯帝國建國2500周年,專門從國外購買的。他當時在波斯 波利斯 舉行歡慶大典,廣邀各國駐伊使節,從 非洲 進口水果、從 法國 進口香水、服裝,共花費1億多美元。由於典禮過於奢華,巴列維由此引發極大民怨,為後來被推翻埋下伏筆。





這兩部電影都描述了這段時期的歷史,但由於是西方國家拍攝,我認為難免會有妖魔化 伊朗 人的一面,亦或是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與現在不同。我最早瞭解 伊朗 就是通過這兩部電影,可是這與我真正來到 伊朗 的體驗完全不同!所以大家在看的時候只把它限定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歷史事件之內即可。
如果想瞭解現代 伊朗 的社會和人文,我更推薦以下兩部 伊朗 電影。


兩伊戰爭:這場戰爭是1980年 伊拉克 總統薩達姆在美蘇支援下發動的侵略 伊朗 的戰爭,企圖在霍梅尼政權剛剛成立還尚未穩固之時對其進行打擊,確立自己在海灣地區的霸權地位並徹底解決邊境爭端問題。可這場戰爭持續了8年,最後無疾而終,雙方都損失慘重,曾經繁榮發達的國家被戰爭拖累的民窮財盡。
記住這兩個人

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Bon voyage!!
關於詳細游記請查看:《 伊朗 ——我的非常規蜜月之旅!》 http://www.mafengwo.cn/i/791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