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25度最耀眼的綠寶石――荔波大小七孔之行
不經意間回頭髮現了一龜背式建築,極具特色,匆忙之中隨便打卡一張,後來一細看原來是……可惜了沒進去一游 。 第六站 飛雲瀑布
順著石板路面繼續穿行於山水間, 河水靜靜的流淌,兩岸枝繁葉茂,綠樹成蔭,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寧靜…… 漸漸的,這份寧靜就被咆哮的水聲打破 。高近40米的飛雲瀑布仿佛從天而降,遠遠望去,乳白色水花飛濺,氣勢雄渾而磅礴, 瀑布垂直下泄,砸落在突出的岩石上,瓊漿飛進,碧玉粉碎, 濺出的水花形成大片噴霧,宛若一團乳白色的輕煙薄 雲浮 現。 第七站 68級跌水瀑布
精彩這才剛剛開始,1.6公里的狹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跌水瀑布。
一定要記住這座橋, 從這裡分出的左右兩道,一條與公路相鄰,一條依山而建。以為遠離喧囂就一定會有好風景,不曾想山路深入林間,只聽到湍急的流水聲,不見其祥,最後只能打道回府,白白走了好些冤枉路。 重回起點,68級跌水瀑布層層疊疊,淙淙嘩嘩順山勢傾瀉而下,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有的似銀河瀉地, 有的如傾珠撒玉, 有的地方落差不大且斷口很長,雖流水比較緩慢,但因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成跌水,匹練飄逸,蔚為壯觀。 彙集的溪水在平緩之處形成碧綠的水潭,猶如鑲嵌在山水間的翡翠,晶瑩剔透,蒼翠欲滴, 拉雅瀑布位於68級跌水瀑布的最下游,落差30多米的瀑布,勢如山倒,吼聲狀雷,自林間騰空噴瀉,橫向再分流墜落,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佈景觀。 瀑在路側,人在瀑下,浪花飛濺,水霧飄飄灑灑,撲面而來的涼爽伴隨著氣勢如虹的嘶吼聲,讓人的精神也為之振奮。 第八站 小七孔古橋
與拉雅瀑布相距不足百米就是最後一個景點,小七孔古橋。此橋建於道光15(1836)年,景區由此得名。
此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遠古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小伙子,雖右手只有一個指頭,卻有著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寨子七位天仙般的姑娘和阿吉為解鄉親被潭水阻隔之憂,合力用七七四十九天,堆捏成了今天的七孔石橋。又因這座橋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
此橋看似單薄,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衝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築工藝的精妙。 兩岸古木參天,林木鬱郁蔥蔥, 小七孔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令人心醉。群山、古樹、橋景、綠蔭映入清澈如鏡的涵碧潭中,倒影鱗鱗,波光爍爍,山光潭景,分外迷人。 想著已結束了這裡的行程,便按著標識走向換乘點,準備向大七孔進發。
無意間回頭一撇,遠遠只見樟江河上一橋橫跨兩岸,兩邊分立的大鼓異常醒目。想著大七孔還有路要走,折返還需要大量的氣力,便選擇放棄。
後查資料方知,此橋橋長126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採用瑤山 銅鼓 造型,故稱“ 銅鼓 橋”。瑤山瑤族視 銅鼓 為神賜之物,鎮寨之寶,權力的象徵,橋頭的圖騰柱象徵著對祖先、神靈的崇敬,而柱身浮雕圖案所展示瑤族濃郁、獨特古老的傳統文化。原橋遇大洪水沖毀,此為2001年重 新建 的。這是一張我在網絡上下栽的圖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近乘車點位置,還有一處景色絕佳,養心谷。 石制建造的橋面,在碧綠如玉的水面上給人以眼光一亮的衝擊,走過石橋就有賓館,在這個地方入住優美而靜謐,完全可以錯開人流高峰欣賞美景,但價格想必也很刺激。 客車直接到達小七孔景區東門入口,大七孔與之相鄰,進景區沒有游覽車,只能步行或是乘船一段路程。 選擇乘船駛入,早晨見到的風景再現,只是山頂迷霧已散盡,兩岸山勢挺拔俊秀,碧波蕩漾,微風拂面,好一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下船後,狹窄的步行棧道依山傍水而建,就地取材的木製圍欄與山水融為一體,古樸而典雅。 峰迴路轉,站立淺灘碎石之上,天生橋赫然立於眼前。跨江而過的天生橋宛若一道“凱旋門”,令人肅然起敬,也因此被譽為“大自然神力所塑的東方凱旋門”。 這座天然巨岩,是喀斯特奇觀之一,高60米,厚10多米,橋孔寬20多米,
順著石板路面繼續穿行於山水間, 河水靜靜的流淌,兩岸枝繁葉茂,綠樹成蔭,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寧靜…… 漸漸的,這份寧靜就被咆哮的水聲打破 。高近40米的飛雲瀑布仿佛從天而降,遠遠望去,乳白色水花飛濺,氣勢雄渾而磅礴, 瀑布垂直下泄,砸落在突出的岩石上,瓊漿飛進,碧玉粉碎, 濺出的水花形成大片噴霧,宛若一團乳白色的輕煙薄 雲浮 現。 第七站 68級跌水瀑布
精彩這才剛剛開始,1.6公里的狹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跌水瀑布。
一定要記住這座橋, 從這裡分出的左右兩道,一條與公路相鄰,一條依山而建。以為遠離喧囂就一定會有好風景,不曾想山路深入林間,只聽到湍急的流水聲,不見其祥,最後只能打道回府,白白走了好些冤枉路。 重回起點,68級跌水瀑布層層疊疊,淙淙嘩嘩順山勢傾瀉而下,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有的似銀河瀉地, 有的如傾珠撒玉, 有的地方落差不大且斷口很長,雖流水比較緩慢,但因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成跌水,匹練飄逸,蔚為壯觀。 彙集的溪水在平緩之處形成碧綠的水潭,猶如鑲嵌在山水間的翡翠,晶瑩剔透,蒼翠欲滴, 拉雅瀑布位於68級跌水瀑布的最下游,落差30多米的瀑布,勢如山倒,吼聲狀雷,自林間騰空噴瀉,橫向再分流墜落,構成一幅絕妙的立體交叉瀑佈景觀。 瀑在路側,人在瀑下,浪花飛濺,水霧飄飄灑灑,撲面而來的涼爽伴隨著氣勢如虹的嘶吼聲,讓人的精神也為之振奮。 第八站 小七孔古橋
與拉雅瀑布相距不足百米就是最後一個景點,小七孔古橋。此橋建於道光15(1836)年,景區由此得名。
此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遠古有一個名叫阿吉的瑤族小伙子,雖右手只有一個指頭,卻有著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寨子七位天仙般的姑娘和阿吉為解鄉親被潭水阻隔之憂,合力用七七四十九天,堆捏成了今天的七孔石橋。又因這座橋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
此橋看似單薄,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衝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築工藝的精妙。 兩岸古木參天,林木鬱郁蔥蔥, 小七孔橋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古色古香,令人心醉。群山、古樹、橋景、綠蔭映入清澈如鏡的涵碧潭中,倒影鱗鱗,波光爍爍,山光潭景,分外迷人。 想著已結束了這裡的行程,便按著標識走向換乘點,準備向大七孔進發。
無意間回頭一撇,遠遠只見樟江河上一橋橫跨兩岸,兩邊分立的大鼓異常醒目。想著大七孔還有路要走,折返還需要大量的氣力,便選擇放棄。
後查資料方知,此橋橋長126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採用瑤山 銅鼓 造型,故稱“ 銅鼓 橋”。瑤山瑤族視 銅鼓 為神賜之物,鎮寨之寶,權力的象徵,橋頭的圖騰柱象徵著對祖先、神靈的崇敬,而柱身浮雕圖案所展示瑤族濃郁、獨特古老的傳統文化。原橋遇大洪水沖毀,此為2001年重 新建 的。這是一張我在網絡上下栽的圖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近乘車點位置,還有一處景色絕佳,養心谷。 石制建造的橋面,在碧綠如玉的水面上給人以眼光一亮的衝擊,走過石橋就有賓館,在這個地方入住優美而靜謐,完全可以錯開人流高峰欣賞美景,但價格想必也很刺激。 客車直接到達小七孔景區東門入口,大七孔與之相鄰,進景區沒有游覽車,只能步行或是乘船一段路程。 選擇乘船駛入,早晨見到的風景再現,只是山頂迷霧已散盡,兩岸山勢挺拔俊秀,碧波蕩漾,微風拂面,好一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下船後,狹窄的步行棧道依山傍水而建,就地取材的木製圍欄與山水融為一體,古樸而典雅。 峰迴路轉,站立淺灘碎石之上,天生橋赫然立於眼前。跨江而過的天生橋宛若一道“凱旋門”,令人肅然起敬,也因此被譽為“大自然神力所塑的東方凱旋門”。 這座天然巨岩,是喀斯特奇觀之一,高60米,厚10多米,橋孔寬2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