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上佛國:普陀山
↑佛頂山景區 ↑佛頂山景區 ↑佛頂山景區 慧濟寺 ↑佛頂山景區 普陀鵝耳櫪, 中國 特有,自然生長情況下僅存一株而且僅存 普陀山 一地, 中國 的一寶;據說這一棵是 印度 僧人於200年前來此朝拜時帶來的,雌雄同株,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 ↑佛頂山景區 ↑佛頂山景區 ↑佛頂山景區 這是塊崩塌的巨石,中間的一條裂縫是明顯的節理裂痕; ↑佛頂山景區 我在佛頂山上拿著一張地圖想找“海天佛國”字樣的巨石,問了好些人,最後得到結果:要走三百多米的香雲路並且要一路走下去,那我還要乘纜車下山呢?但看石塊還是要看的,只不過走下去就一直走下去吧,直到法雨寺,既省了體力不要返回走上山乘纜車了,又可以省掉10元乘車費;就這樣一直走到”海天佛國“那塊巨石;至於那個下山纜車票浪費就浪費吧!
“海天佛國 ”題刻於 普陀山 從佛頂山法雨寺的香雲路旁巨石上,每字一米見方,書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因題得名,“海天佛國”四個字系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所書,後來便成了 普陀山 的代稱; ↑佛頂山景區 “雲扶石”是疊在“海天佛國”石上,高插雲海,險而且玄;“雲扶石”與另外二塊石----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合稱普陀三奇石; ↑佛頂山景區 在一直走在香雲路上朝法雨寺前進時,路上不斷碰到乞討者,對於這類人我是不屑一顧的,畢竟現在有人民政府,乞討者也有收容所;在山路的一拐彎處,正好有一小攤,攤上放著黃瓜之類的水果,口上振振有詞地說票子有伐?票子有伐?問他是什麼票?他說纜車票!這個小販是專門回收纜車票的!正好手裡有一張下山票,問:怎麼換?10元或者兩根黃瓜換一張票;我這張票如果不給他也作廢了,何不將票子給他,至少這張票子發揮了它的剩餘價值;換就換吧,是換10元還是換黃瓜,起先還是對10元有點留戀但轉而一想現在正是吃黃瓜的時候,就這樣一張纜車票換成了兩根黃瓜; 普濟寺景區走到法雨寺再花上5元乘上到普濟寺的旅游公交,到了普濟寺離西山二區就不遠了;
普濟寺的多寶塔也稱太子塔,建於元朝元統二年,塔高32米,四面五層,有台無檐,是 普陀山 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築物,是 浙江 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它與法雨寺中明朝 南京 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築 九龍 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 ↑普濟寺景區 走過多寶塔即來到了海印池邊;海印池建於明代,池水為山泉所積,夏天的時候,這裡普種荷花,景色迷人,因為海印池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
這裡~海印池旁依稀地記得三十多年前曾經在這裡拍了照,留下了影; ↑海印池 ↑海印池 御碑亭、八角亭、普濟寺古剎建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將海印池一分為二,隔為東西二池;而中軸線上八角亭內有一御碑亭,碑高5.2米、寬1.32米、厚0.32米,上鐫雍正皇帝所書記載普濟寺興建和 普陀山 歷史的御書; ↑普濟寺景區 正前方是普濟嬋寺; ↑普濟寺景區 晚上就在普濟寺裡邊用了素齋,10元,只有一個素菜,與中午的8元素齋不能相比; ↑普濟寺景區 靠近普濟寺的不遠處有個郵局,裡邊有明信片之類出售的,但價格還是比較貴的;我因為自己帶了明信片就沒有購買;這次來之前特地在 上海 購買了 普陀山 的郵票,再加上原來收藏多年的 普陀山 明信片想在 普陀山 製作成極限明信片,所以到了這裡自己帖上郵票,蓋上郵戳,完成了極限明信片的製作;在製作極限片的過程中不斷有年輕人來光顧,可見此郵局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因為郵局的外面有一郵筒,設計還是比較新穎的; ↑普陀山 以下這些照片都是在回西山二區住宿時路過而拍; ↑普陀山 ↑普陀山 ↑普陀山 西天景區我的住宿對面有一家“西山香客食堂,裡邊都是供應素食的,自助餐;我出入西山二區時曾經看到這食堂進出食客還不少,老闆也說裡邊的價格還算便宜的,早上10元,中午和晚上都是20元的自助餐,都是素食;第二天一早7點到了這家自助食堂,自己拿喜歡吃的東西;但中午再來的時候還是早上的吃剩下的,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與它拜拜了; ↑西天景區 ↑西天景區 吃好早餐就朝西天景區走去,到了“觀音古洞”,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 石柱 懸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觀音像; ↑觀音古洞 到了西 天山 頂近看能看到一部隊的宿舍和操場,遠看則是近乎白茫茫; ↑西天景區 再走一段路就看到了這一景: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迴首顧盼,似有等候之意;另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一副著急相;兩龜的形態極為傳神,令游人嘆為觀止; ↑二龜聽法石 不遠處的磐陀石下,一幫燒香客正在二個和尚帶領下振振有詞地說著什麼; ↑磐陀石 上面這塊石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狀,上下二塊巨石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另一石之上,兩石永遠是這樣相累相依,這又是 普陀山 上的一大奇觀; ↑磐陀石 ↑磐陀石 ↑磐陀石 ↑西天景區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圓通嬋林,1919年,康有為曾在這裡小住,有感於佛國秀色,便乘興寫下了“海天第一庵”的匾額;
“海天佛國 ”題刻於 普陀山 從佛頂山法雨寺的香雲路旁巨石上,每字一米見方,書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因題得名,“海天佛國”四個字系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所書,後來便成了 普陀山 的代稱; ↑佛頂山景區 “雲扶石”是疊在“海天佛國”石上,高插雲海,險而且玄;“雲扶石”與另外二塊石----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合稱普陀三奇石; ↑佛頂山景區 在一直走在香雲路上朝法雨寺前進時,路上不斷碰到乞討者,對於這類人我是不屑一顧的,畢竟現在有人民政府,乞討者也有收容所;在山路的一拐彎處,正好有一小攤,攤上放著黃瓜之類的水果,口上振振有詞地說票子有伐?票子有伐?問他是什麼票?他說纜車票!這個小販是專門回收纜車票的!正好手裡有一張下山票,問:怎麼換?10元或者兩根黃瓜換一張票;我這張票如果不給他也作廢了,何不將票子給他,至少這張票子發揮了它的剩餘價值;換就換吧,是換10元還是換黃瓜,起先還是對10元有點留戀但轉而一想現在正是吃黃瓜的時候,就這樣一張纜車票換成了兩根黃瓜; 普濟寺景區走到法雨寺再花上5元乘上到普濟寺的旅游公交,到了普濟寺離西山二區就不遠了;
普濟寺的多寶塔也稱太子塔,建於元朝元統二年,塔高32米,四面五層,有台無檐,是 普陀山 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築物,是 浙江 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它與法雨寺中明朝 南京 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築 九龍 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 ↑普濟寺景區 走過多寶塔即來到了海印池邊;海印池建於明代,池水為山泉所積,夏天的時候,這裡普種荷花,景色迷人,因為海印池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
這裡~海印池旁依稀地記得三十多年前曾經在這裡拍了照,留下了影; ↑海印池 ↑海印池 御碑亭、八角亭、普濟寺古剎建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將海印池一分為二,隔為東西二池;而中軸線上八角亭內有一御碑亭,碑高5.2米、寬1.32米、厚0.32米,上鐫雍正皇帝所書記載普濟寺興建和 普陀山 歷史的御書; ↑普濟寺景區 正前方是普濟嬋寺; ↑普濟寺景區 晚上就在普濟寺裡邊用了素齋,10元,只有一個素菜,與中午的8元素齋不能相比; ↑普濟寺景區 靠近普濟寺的不遠處有個郵局,裡邊有明信片之類出售的,但價格還是比較貴的;我因為自己帶了明信片就沒有購買;這次來之前特地在 上海 購買了 普陀山 的郵票,再加上原來收藏多年的 普陀山 明信片想在 普陀山 製作成極限明信片,所以到了這裡自己帖上郵票,蓋上郵戳,完成了極限明信片的製作;在製作極限片的過程中不斷有年輕人來光顧,可見此郵局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因為郵局的外面有一郵筒,設計還是比較新穎的; ↑普陀山 以下這些照片都是在回西山二區住宿時路過而拍; ↑普陀山 ↑普陀山 ↑普陀山 西天景區我的住宿對面有一家“西山香客食堂,裡邊都是供應素食的,自助餐;我出入西山二區時曾經看到這食堂進出食客還不少,老闆也說裡邊的價格還算便宜的,早上10元,中午和晚上都是20元的自助餐,都是素食;第二天一早7點到了這家自助食堂,自己拿喜歡吃的東西;但中午再來的時候還是早上的吃剩下的,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與它拜拜了; ↑西天景區 ↑西天景區 吃好早餐就朝西天景區走去,到了“觀音古洞”,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 石柱 懸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觀音像; ↑觀音古洞 到了西 天山 頂近看能看到一部隊的宿舍和操場,遠看則是近乎白茫茫; ↑西天景區 再走一段路就看到了這一景: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迴首顧盼,似有等候之意;另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一副著急相;兩龜的形態極為傳神,令游人嘆為觀止; ↑二龜聽法石 不遠處的磐陀石下,一幫燒香客正在二個和尚帶領下振振有詞地說著什麼; ↑磐陀石 上面這塊石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狀,上下二塊巨石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另一石之上,兩石永遠是這樣相累相依,這又是 普陀山 上的一大奇觀; ↑磐陀石 ↑磐陀石 ↑磐陀石 ↑西天景區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圓通嬋林,1919年,康有為曾在這裡小住,有感於佛國秀色,便乘興寫下了“海天第一庵”的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