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還在那座城市——佛羅倫薩。





深綠色的,高聳的,整齊排列的是 托斯卡納 的標誌,龍柏。
淺綠色的,漫山遍野,好像有點發白,那是 南歐 的象徵,橄欖樹。
橘黃色的、紅色的,樹冠是那麼的飽滿的,是 歐洲 最常見的,橡樹。
而那些掩映在中間的紅屋頂,有白色的,更多的是黃色的,沒有很多的裝飾,三層到四層的高度,就是 意大利 民居最廣泛的樣子了。城市中央的房子也不外如此,城市郊外的莊園更見其格調。








本來並不窄的道路,被兩邊高大的柏樹擠到好像只是一條縫,樹下麵雖然寬了一些,但是被樹落下的陰影遮的很嚴實,壓抑和單調中,雕塑的形態就更加凸顯。道路兩旁形態各異的雕塑,就是露天的博物館,過了這許多許多年,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的游客,而在那還輝煌沒有游客到來的年代,又是怎樣的孤寂。 從花園的東南側一直走到花園的西南側,南邊的波波利花園,看點很少,集中在這一座跨在花園橫軸的水 池上 面。
是不是因為是秋天的緣故,水池中間的綠植是那麼的荒蕪雜亂,水面上面漂浮的都是落葉,偶爾三兩野鴨划過一條優美的漣漪。池邊是一圈魚形的雕塑,中間的雕塑不再流水使得水面特別的平靜,平靜地有些落寞,也許還有是陰天的緣故,倒映在水面上的風景更加的灰暗,陰沉,用英語裡面的“doll”應該更能貼切我當時的心情。

高大的柏樹被高大的桉樹代替,深綠色茂密的樹叢變成了灰白色粗壯的樹幹,之前難以看到的天空,在這邊交織的都是掛滿紅紅葉片的細枝,秋風吹拂,落葉搖曳,逐漸乾枯的葉片在風中清脆地擺動,伴隨著嘩嘩聲響,飄散的是沒能抓住枝幹的幾片。
一搖又一擺,無所依憑,也漫無目的,最終有的落在樹籬上,有的落在水池裡,更多的是落在地面上,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是剛纔飄落的那一片,走近卻又不能肯定,因為它們太多了,也都太平常了。身在客鄉的人,總感覺像這落葉,沒有定所,任憑風吹而落,任憑風吹,不知最後的目的地,但是落葉歸根,不論身在何處,第二年都會成為大地肥沃的滋養。




行走中,逛的不是花園,逛的也不是寂寞,因為在風景里,人就不會是寂寞的。行走中,很難不感性,很容易被眼睛看到的牽動心中所想的,風景開敞了心情就開朗了,風景閉塞了心情也跟著關閉了。花園有一種攝人心魂的魔力,尤其是秋天人心更容易脆弱。


巴爾蒂尼花園的入口也隱藏在這高牆上面,很不起眼,不知道會以為還是另一座的別墅住宅。
說巴爾蒂尼花園是 佛羅倫薩 的另一座觀景台,是因為大多數的游客只知道米開朗基羅廣場那座視野極佳的觀景台。花園在米開朗基羅廣場的西側,另一座小山丘上,制高點似乎比廣場還要高一些,沒做過調查。這裡眺望佛羅倫薩城市全景的視野不亞於米開朗基羅廣場,並且花園的本身也很具有觀賞性,雖不如波波利花園的大氣,卻更具有私家花園的溫馨小巧。


巴爾蒂尼花園更偏向於意式風景園,種植比波波利似乎來得更加講究,看似奔放卻別具匠心,每一種植物的搭配、每一個層次的襯托、每一道色彩的應用,其實都在設計師的掌控之中,時而聚集,時而開放,細緻的手法可能是受過中式園林的影響,頗有東方之風。
從波波利花園這邊過來,穿過一小片叢林花園,小溪流水,直接就到達了巴爾蒂尼花園的制高點。花園的小景設計固然巧妙,也很耐人尋味,怎奈我更想到那觀景台去一睹 佛羅倫薩 全景,心不在此,視若惘然。


巴爾蒂尼花園是一座以種植造景為主的花園,花田、花廊和花叢才是花園裡面的主景,其它的一切都是配角。由於我是直接到了花園的制高點,所以相對於平常的游覽路線,我是反其道行之了,一路向下。
下坡的道路是賞心悅目的,它沿著一條花的廊道,季節的變更讓廊道顯得沒有那麼豐滿,但是露出的空隙反而成為了道路上面的窗口,可以時不時望見遠處那完美的弧頂和高聳的塔樓。



難得,在巴爾蒂尼華園的廊道裡面,還能見到粉色的八仙花,有些還依舊鮮亮,有些顏色正在消逝,變化中的色彩,有深有淺,倒豐富了整條花叢。
能在這樣的時節,見到這樣看似柔美,卻頑強的美麗,讓人不禁有幾分感動。
構圖中,這樣的景象已經像一首小詩,勾動心弦。 從 阿諾河 北岸,穿過秘道,到阿諾 河南 岸,進入皮提宮來到波波利花園,從最高點到了巴爾蒂尼花園的觀景台。這並不是一條游覽 佛羅倫薩 的常規路線,但是如果有那麼兩三天在佛羅倫薩的空閑,一定要站在河岸看看 老橋 上面的秘道,看看不曾停留的河水,走走波波利花園,再到巴爾蒂尼花園體會一次不一樣的眺望,順著綴滿鮮花的廊道,回到城市裡。佛羅倫薩還隱藏這多少的秘密,等待人們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