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秋冀東長城行
灌木也比剛剛走過的大羅漢洞那段長城茂密多了。向前走了一公里時間已經到了兩點,算上返回再加上還要到九門口去接那幾位怎麼也得快4點了,因為從石碑溝到青山口這段還要再來,所以這一小段就留著下次再補,於是便開始往回走,回到車邊看到又有不少人正在準備上山,看來來這段長城也是名氣不小。
下午4點來到九門口關城。關城在長城內(西)側, 九江 河北 岸,由三座圍城構成,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東圍城以長城主線為東垣,城圍長603米,南垣臨河有一拱券水門,西垣與西圍城共用。西圍城呈長方形,圍長98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與東城相通。東城門有石刻門額,上書“灤東首關”,今已不存。東西兩圍城南垣臨河,北垣緊倚山腳。北圍城規模較大,周長1796米,牆垣上建有敵台烽火臺,城內皆陡坡,無設施,僅為東、西兩圍城的防護工事。關城是指揮機關和軍隊的駐地,也是儲存糧草、武器彈葯的場所,是九門口駐防的軍事大本營。 關城東面的牆體與長城主體相接 關城內的殘存牆體 從關城上遠眺遠處的長城 傍晚六點,老路等三人終於來到了車邊,即使如此三人還覺得尚未盡興,說這個沒瞧那個沒看,全然不顧我在此兩個小時的苦等,也讓我明白了原來全都是一些重牆輕友的貨色呀!
上圖:錐山尖到無名口
到三龍聚首到錐尖山環穿軌跡
於 2018-09-23 08:02 出發,歷時 4 小時, 48 分鐘
遼寧 葫蘆島 綏中 縣 - 遼寧 葫蘆島 綏中 縣 登山 ,全程 8.2 公里
難度級別:一般
累計上升:446米,累計下降:443米 (詳細)
海拔最低: 157米,最高: 531米,
最高速度:29公里每小時
次日,倆車先一同來到錐山尖,七人在此下車。另外一車四人等繼續前行到小河口,與這邊開始對穿。錐尖 山東 側的村莊就是杜城子,舊稱無名口。由杜城子往南到九門口都已經走過。而從錐子山向西一直到西溝也曾到訪,只差從無名口到錐子山這段了。同行的美女 大安 也與我的經歷相同,於是決定走到錐子山三龍聚首就返回錐尖山村的停車地。 無名口牆體上的暗門 遠處就是錐子山頂,也是今天要去的地方 傳說中的五連台。走過後也不過如此。 離三龍聚首約一公里左右有兩座雕花樓,前後券門都有雕花,圖案精美清晰。 北面券門右側的門柱的雕花貌似一張少女的臉 在錐子山頂俯瞰遠處的長城
在山頂與同行的於哥等分手,便與 大安 沿牆體向東來到那條無名的水泥路上,穿過水泥路向 東北 方向就是 遼寧 的 綏中 長城,椴木沖、蔓枝草、金牛洞等都是我以後還要再去的。
12點剛過便回了到錐山尖。時間還有於是決定到九門口景區看看。在景區售票處差點遇到麻煩,因為只帶了手機未帶現金,結果這裡卻不能走微信,多虧之前 大安 從車上拿了80元現金,正好全都給花掉了。
九門口長城,座落於 綏中 縣李家堡鄉新堡子村附近,東距 綏中 縣城 62.5公里,南距 山海關 15公里,古稱“一片石關”,號稱“京東首關”,是明代的重要關隘之一。明洪武十三年,以徐達為代表的將軍率民兵營在燕山前衛等地屯兵1萬5千餘人,修築了 康平 縣嶺三十二關的始建長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八一年,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建成了九門口;代宗 景泰 和神宗萬曆年間又進行重修。 九門口的修建,應該與薊鎮長城的修建過程一致,但又因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又與其有所不同。根據現場勘查和出土碑刻文字等考證,城橋原來位置,本來是在現址上游數十米處。長城自老牛山背下來,經 九江 河南 岸斷崖越河,直抵關城東南角。過河城橋建有6孔水門,由於河道狹窄,水勢湍急,加之水門太少,山洪難以順暢宣泄,所以城橋屢建屢圮。有鑒於此,萬曆末年將城橋移至現址,河床開闊,增水門為9孔。到天啟6年,即:1626年,橋端兩座小圍城建成,九門口長城修建工程才算最後完成。從此,九門口的原名“一片石關”,才逐漸被“九門口”所取代。
下午4點來到九門口關城。關城在長城內(西)側, 九江 河北 岸,由三座圍城構成,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東圍城以長城主線為東垣,城圍長603米,南垣臨河有一拱券水門,西垣與西圍城共用。西圍城呈長方形,圍長980米,有東西二門,東門與東城相通。東城門有石刻門額,上書“灤東首關”,今已不存。東西兩圍城南垣臨河,北垣緊倚山腳。北圍城規模較大,周長1796米,牆垣上建有敵台烽火臺,城內皆陡坡,無設施,僅為東、西兩圍城的防護工事。關城是指揮機關和軍隊的駐地,也是儲存糧草、武器彈葯的場所,是九門口駐防的軍事大本營。 關城東面的牆體與長城主體相接 關城內的殘存牆體 從關城上遠眺遠處的長城 傍晚六點,老路等三人終於來到了車邊,即使如此三人還覺得尚未盡興,說這個沒瞧那個沒看,全然不顧我在此兩個小時的苦等,也讓我明白了原來全都是一些重牆輕友的貨色呀!
上圖:錐山尖到無名口
到三龍聚首到錐尖山環穿軌跡
於 2018-09-23 08:02 出發,歷時 4 小時, 48 分鐘
遼寧 葫蘆島 綏中 縣 - 遼寧 葫蘆島 綏中 縣 登山 ,全程 8.2 公里
難度級別:一般
累計上升:446米,累計下降:443米 (詳細)
海拔最低: 157米,最高: 531米,
最高速度:29公里每小時
次日,倆車先一同來到錐山尖,七人在此下車。另外一車四人等繼續前行到小河口,與這邊開始對穿。錐尖 山東 側的村莊就是杜城子,舊稱無名口。由杜城子往南到九門口都已經走過。而從錐子山向西一直到西溝也曾到訪,只差從無名口到錐子山這段了。同行的美女 大安 也與我的經歷相同,於是決定走到錐子山三龍聚首就返回錐尖山村的停車地。 無名口牆體上的暗門 遠處就是錐子山頂,也是今天要去的地方 傳說中的五連台。走過後也不過如此。 離三龍聚首約一公里左右有兩座雕花樓,前後券門都有雕花,圖案精美清晰。 北面券門右側的門柱的雕花貌似一張少女的臉 在錐子山頂俯瞰遠處的長城
在山頂與同行的於哥等分手,便與 大安 沿牆體向東來到那條無名的水泥路上,穿過水泥路向 東北 方向就是 遼寧 的 綏中 長城,椴木沖、蔓枝草、金牛洞等都是我以後還要再去的。
12點剛過便回了到錐山尖。時間還有於是決定到九門口景區看看。在景區售票處差點遇到麻煩,因為只帶了手機未帶現金,結果這裡卻不能走微信,多虧之前 大安 從車上拿了80元現金,正好全都給花掉了。
九門口長城,座落於 綏中 縣李家堡鄉新堡子村附近,東距 綏中 縣城 62.5公里,南距 山海關 15公里,古稱“一片石關”,號稱“京東首關”,是明代的重要關隘之一。明洪武十三年,以徐達為代表的將軍率民兵營在燕山前衛等地屯兵1萬5千餘人,修築了 康平 縣嶺三十二關的始建長城。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八一年,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建成了九門口;代宗 景泰 和神宗萬曆年間又進行重修。 九門口的修建,應該與薊鎮長城的修建過程一致,但又因其存在特殊性,所以又與其有所不同。根據現場勘查和出土碑刻文字等考證,城橋原來位置,本來是在現址上游數十米處。長城自老牛山背下來,經 九江 河南 岸斷崖越河,直抵關城東南角。過河城橋建有6孔水門,由於河道狹窄,水勢湍急,加之水門太少,山洪難以順暢宣泄,所以城橋屢建屢圮。有鑒於此,萬曆末年將城橋移至現址,河床開闊,增水門為9孔。到天啟6年,即:1626年,橋端兩座小圍城建成,九門口長城修建工程才算最後完成。從此,九門口的原名“一片石關”,才逐漸被“九門口”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