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都江堰之十七 ——川西名剎普照寺
穿過天王殿,便來到寺院建築群的第一層平臺。左右分置對稱建築。
鎣華祖師殿在平臺右側,內供普照寺開山之祖鎣華神像。殿內原有清朝同治七年三月由時任灌縣知事的錢璋撰文的《重修普照寺增建藏經樓記》碑,記載建寺本末,遺憾的是石碑已在"5·12"地震中損毀。
鎣華祖師殿兩側分別是龍王堂和 文昌 閣,供奉龍王和 文昌 帝君。 鎣華祖師殿旁有石梯下通禪茶堂,可飲寺院禪茶,有園林可小憩片刻,感受自然之靈氣。 鎣華祖師殿左側有數幅大型石刻壁畫,名為"古佛畫圖",栩栩如生,饒有趣味。
燃燈佛殿在平臺左側, 內供燃燈古佛一尊,為明代整石雕刻,原系雪山寺供物,後由宗教管理部門移交普照寺。燃燈古佛左右各供玉雕文殊 菩薩 、普賢 菩薩 。
天王殿後左側遺有原山門浮雕屏《飛馬靈官圖》,此系清乾隆五十六年建造的 石屏 ,屬國家級文物。 石屏 為四柱三間仿樓閣式建築,明間通高4.33米,次間通高3.9米,缺左次間。 石屏 上部為鏤空花窗,花窗下刻佛教人物故事浮雕。屏陽浮雕"靈官驅馬圖",高一丈、寬兩丈,雕刻精美。 石屏 上方書《普照金蓮》,左右鎦普照寺有名的楹聯:“到這裡是銅肝鐵膽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門任隨紫袍金帶須合掌皈依。”屏陰載有《普照庵來脈勝景》及浮雕佛教故事。刻二 龍游 於雲水間。現石壁錶面風化嚴重。次間刻仙鶴浮雕。
《飛馬靈官圖》 石屏 後4米處,是通高13米的石制龍燈桿,石燈桿建於 清道 光五年(公元1826年),由兩塊整石琢就,通體為四方圓角形,竿體浮雕五條繞柱游龍,豎立在須彌座基礎之上,竿腳以四撐腳支撐,頂部有石質傘蓋,天燈頂部鏤空,可放香油燈。並設石制滑輪,可上下油燈。須彌座高1.5米,座間刻四力士,四魚形獸化。石燈桿工藝精諶,令人稱絕。
突然一陣飛騰撲楞聲傳來,凌空落下一隻孔雀, 十分淡定地在壩中行走,旁若無人地躍上 白玉 欄桿,雙翅一抖,昂起脛子, 美目顧盼。一時間,引得游人紛紛拍照留影。
鎣華祖師殿在平臺右側,內供普照寺開山之祖鎣華神像。殿內原有清朝同治七年三月由時任灌縣知事的錢璋撰文的《重修普照寺增建藏經樓記》碑,記載建寺本末,遺憾的是石碑已在"5·12"地震中損毀。
鎣華祖師殿兩側分別是龍王堂和 文昌 閣,供奉龍王和 文昌 帝君。 鎣華祖師殿旁有石梯下通禪茶堂,可飲寺院禪茶,有園林可小憩片刻,感受自然之靈氣。 鎣華祖師殿左側有數幅大型石刻壁畫,名為"古佛畫圖",栩栩如生,饒有趣味。
燃燈佛殿在平臺左側, 內供燃燈古佛一尊,為明代整石雕刻,原系雪山寺供物,後由宗教管理部門移交普照寺。燃燈古佛左右各供玉雕文殊 菩薩 、普賢 菩薩 。
天王殿後左側遺有原山門浮雕屏《飛馬靈官圖》,此系清乾隆五十六年建造的 石屏 ,屬國家級文物。 石屏 為四柱三間仿樓閣式建築,明間通高4.33米,次間通高3.9米,缺左次間。 石屏 上部為鏤空花窗,花窗下刻佛教人物故事浮雕。屏陽浮雕"靈官驅馬圖",高一丈、寬兩丈,雕刻精美。 石屏 上方書《普照金蓮》,左右鎦普照寺有名的楹聯:“到這裡是銅肝鐵膽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門任隨紫袍金帶須合掌皈依。”屏陰載有《普照庵來脈勝景》及浮雕佛教故事。刻二 龍游 於雲水間。現石壁錶面風化嚴重。次間刻仙鶴浮雕。
《飛馬靈官圖》 石屏 後4米處,是通高13米的石制龍燈桿,石燈桿建於 清道 光五年(公元1826年),由兩塊整石琢就,通體為四方圓角形,竿體浮雕五條繞柱游龍,豎立在須彌座基礎之上,竿腳以四撐腳支撐,頂部有石質傘蓋,天燈頂部鏤空,可放香油燈。並設石制滑輪,可上下油燈。須彌座高1.5米,座間刻四力士,四魚形獸化。石燈桿工藝精諶,令人稱絕。
突然一陣飛騰撲楞聲傳來,凌空落下一隻孔雀, 十分淡定地在壩中行走,旁若無人地躍上 白玉 欄桿,雙翅一抖,昂起脛子, 美目顧盼。一時間,引得游人紛紛拍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