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行作品||一家人的夏天——2015法瑞自駕12天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為了慶祝 法國 革命勝利0周年而建,是代表法國榮譽的紀念碑。
它成為當時席卷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它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它成為 法國 和 巴黎 的一個重要景點,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埃菲爾鐵塔 鐵塔夜景。夜晚的鐵 塔下 依然游人如織。
站在 塔下 才能真正感受到塔的高大雄偉,廣角也很難將它完全收入畫面。
登塔的人還在排隊,可以看到電梯正在忙碌的上上下下。 ↑埃菲爾鐵塔 走在 塔下 ,整齊而有規律的鋼筋密密匝匝在頭頂,精密得令人震撼。燈光照耀下,鐵塔發出金黃色的光芒,上千個彩燈一陣陣閃爍,如水波輕輕蕩漾而過,婀娜多姿。 ↑埃菲爾鐵塔 夜晚的埃菲爾鐵塔如一個濃妝艷抹,風情萬種的貴婦,渾身散髮著攝人心魄的光芒。 ↑埃菲爾鐵塔 而白天的埃菲爾鐵塔仿佛一個卸了妝的姑娘,一身清素,靜靜的站在穿梭的城市車流中。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所在的廣場叫戰神廣場,從戰神廣場坐地鐵,可以到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等其他景點,交通還是非常方便的。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位於 巴黎 市中心,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巴黎聖母院 它建造全部採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築莊嚴和諧。雨果在《 巴黎聖母院 》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站在塞納河畔,遠眺高高矗立的聖母院,巨大的門四周佈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 ↑巴黎聖母院 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大教堂並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棟宗教性建築,根據教堂地底下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該地點被作為宗教用途的歷史,可以回溯到 羅馬 的提庇留大帝時代,在西堤島的東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
至於在此地址上所修築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則眾說紛紜,聖母院的舊址有著曲折的歷史,4世紀時是一座用來祭拜聖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紀時又成為一座 羅馬 式教堂,而這座教堂有12塊基石取自原先羅馬神殿的遺址。也有說法認為大教堂是在墨洛溫王朝的希爾德貝爾特一世在528年時,以先前已經存在的教堂為基礎進一步改建。 ↑巴黎聖母院 這是教堂的微縮模型。
↑巴黎聖母院 到了12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 羅馬 式教堂已經毀損不堪。在1160年,被選任為 巴黎 主教的莫裡斯·德·蘇利決定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聖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偉教堂。 ↑巴黎聖母院 現在的 巴黎聖母院 始建於1163年,在1345年建成。該教堂曾經是全 歐洲 工匠組織和教育組織集會的地方。因為這些歷史淵源, 巴黎 最著名的索邦大學(Sorbonne),便坐落於此。 ↑巴黎聖母院 1160年時, 巴黎 主教昴熙斯·德·蘇利發起教堂的重建計劃,教皇 亞歷山大 三世在1163年親自奠基(也有說是主教蘇利奠基),開啟了這座 法國 哥特式建築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1182年從唱詩堂開始建設,開工後教堂的修築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獻出了新的祭壇之後,聖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
接著1208年建造了中殿。在1225-1250年間,建好了聖母院西側立面和後面尖塔。 ↑巴黎聖母院 在1235年到1250年期間在中殿內陸續增加很多禮拜堂。
1250-67擴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
在1296年-1330年,完成了半圓形後殿,其中門龕改為現今看到的模樣,完成了唱詩班屏風。
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進入13世紀以後、在第三任建築師尚·哈維的手上才動工,併在1220年代時,由第四位建築師維優雷·勒·杜克與艙頂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經由 法國 幾代各式各樣手工藝師傅們:石匠師、木匠師、鐵匠師、雕刻師、玻璃雕切師們等等的前赴後繼,聖母院最後在1345年完工,耗時近兩個世紀。 ↑巴黎聖母院 18世紀末的 法國 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唯一的大鐘幸免沒有被熔毀,此時聖母院已是千瘡百孔了。之後教堂改為理性聖殿,後來又變成藏酒倉庫,直到1804年拿破侖執政時,才將其還為宗教之用。 ↑巴黎聖母院 法國 著名作家 維克 多·雨果曾在他的小說《 巴黎聖母院 》中對聖母院作過最充滿詩意的描繪。這本小說寫成於法國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時代。1831 年書出版後,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也引起當時的政府當局對聖母院建築慘狀的關註。
↑巴黎聖母院 修複計劃於1844年開始,由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奧萊·勒·迪克主持,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和維優雷·勒·杜克負責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續了23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因此今日我們見到的 巴黎聖母院 ,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們來重新詮釋的 ↑巴黎聖母院 教堂內部極為朴素,嚴謹肅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於是,教堂就成‘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它是 歐洲 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巴黎聖母院 主殿翼部的兩端都有玫瑰花狀的大圓窗,上面滿是13世紀時製作的富麗堂皇的彩繪玻璃書。其色彩之絢爛、玻璃鑲嵌之細密,給人一種似乎一顆燦爛星星在閃爍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斕的光線射向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巴黎聖母院 院內擺置很多的壁畫、雕塑、聖像,前來觀覽的游客絡繹不絕。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內右側安放一排排燭臺,數十枝白燭輝映使院內洋溢著柔和的氣氛。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坐席前設有講臺,講臺後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國王路易十三及
路易十四,兩人目光齊望向中央聖母哀子像(Pieta),耶穌橫卧於聖母膝上,聖母神情十分哀傷。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第三層樓,也就是最頂層,雨果筆下的鐘樓。教堂正廳頂部的南鐘樓有一口重達13噸的大鐘,敲擊時鐘聲洪亮,全城可聞。據說在這座鐘鑄造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銀均來自 巴黎 虔誠的女信徒的奉獻。
北側鐘樓則有一個387級的階梯。可以登鐘樓,從鐘樓可以俯瞰 巴黎 如詩畫般的美景,有 歐洲 古典及現代感的建築物,還可以欣賞塞納河上風光。參觀聖母院不用買票,登鐘樓需要排隊買票,時間關係,我們沒有登樓。
↑巴黎聖母院 彩色玻璃窗近景,每扇小窗上都繪製著一個個宗教故事。 ↑巴黎聖母院 從外面看 巴黎聖母院 ,它矗立在塞納河邊,仿佛一艘行駛的船。它不大卻顯得莊嚴肅穆,沉重卻不失細巧精緻,的確是一件藝術珍品。 ↑巴黎聖母院 接下來參觀的是盧浮宮,關於盧浮宮就不用多說了,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來 法國 必須參觀的景點,沒有之一。
不過盧浮宮對 中國 游客來說不算太友善。沒有中文的語音講解。英文的做的也不好,語言晦澀難懂,線路設計也不合理。這麼大的盧浮宮即使三天也是參觀不完的,所以,對我們來說,只能是選喜歡的,儘量多看一下罷了。 ↑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是當時 法國 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
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盧浮宮 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裡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
它成為當時席卷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它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
它成為 法國 和 巴黎 的一個重要景點,是現代巴黎的標誌。
鐵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無線電通訊聯絡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埃菲爾鐵塔 鐵塔夜景。夜晚的鐵 塔下 依然游人如織。
站在 塔下 才能真正感受到塔的高大雄偉,廣角也很難將它完全收入畫面。
登塔的人還在排隊,可以看到電梯正在忙碌的上上下下。 ↑埃菲爾鐵塔 走在 塔下 ,整齊而有規律的鋼筋密密匝匝在頭頂,精密得令人震撼。燈光照耀下,鐵塔發出金黃色的光芒,上千個彩燈一陣陣閃爍,如水波輕輕蕩漾而過,婀娜多姿。 ↑埃菲爾鐵塔 夜晚的埃菲爾鐵塔如一個濃妝艷抹,風情萬種的貴婦,渾身散髮著攝人心魄的光芒。 ↑埃菲爾鐵塔 而白天的埃菲爾鐵塔仿佛一個卸了妝的姑娘,一身清素,靜靜的站在穿梭的城市車流中。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所在的廣場叫戰神廣場,從戰神廣場坐地鐵,可以到 巴黎聖母院 ,盧浮宮等其他景點,交通還是非常方便的。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位於 巴黎 市中心,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巴黎聖母院 它建造全部採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築莊嚴和諧。雨果在《 巴黎聖母院 》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站在塞納河畔,遠眺高高矗立的聖母院,巨大的門四周佈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裡層越小。 ↑巴黎聖母院 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大教堂並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棟宗教性建築,根據教堂地底下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該地點被作為宗教用途的歷史,可以回溯到 羅馬 的提庇留大帝時代,在西堤島的東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
至於在此地址上所修築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則眾說紛紜,聖母院的舊址有著曲折的歷史,4世紀時是一座用來祭拜聖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紀時又成為一座 羅馬 式教堂,而這座教堂有12塊基石取自原先羅馬神殿的遺址。也有說法認為大教堂是在墨洛溫王朝的希爾德貝爾特一世在528年時,以先前已經存在的教堂為基礎進一步改建。 ↑巴黎聖母院 這是教堂的微縮模型。
↑巴黎聖母院 到了12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 羅馬 式教堂已經毀損不堪。在1160年,被選任為 巴黎 主教的莫裡斯·德·蘇利決定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聖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偉教堂。 ↑巴黎聖母院 現在的 巴黎聖母院 始建於1163年,在1345年建成。該教堂曾經是全 歐洲 工匠組織和教育組織集會的地方。因為這些歷史淵源, 巴黎 最著名的索邦大學(Sorbonne),便坐落於此。 ↑巴黎聖母院 1160年時, 巴黎 主教昴熙斯·德·蘇利發起教堂的重建計劃,教皇 亞歷山大 三世在1163年親自奠基(也有說是主教蘇利奠基),開啟了這座 法國 哥特式建築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1182年從唱詩堂開始建設,開工後教堂的修築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獻出了新的祭壇之後,聖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
接著1208年建造了中殿。在1225-1250年間,建好了聖母院西側立面和後面尖塔。 ↑巴黎聖母院 在1235年到1250年期間在中殿內陸續增加很多禮拜堂。
1250-67擴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
在1296年-1330年,完成了半圓形後殿,其中門龕改為現今看到的模樣,完成了唱詩班屏風。
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進入13世紀以後、在第三任建築師尚·哈維的手上才動工,併在1220年代時,由第四位建築師維優雷·勒·杜克與艙頂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經由 法國 幾代各式各樣手工藝師傅們:石匠師、木匠師、鐵匠師、雕刻師、玻璃雕切師們等等的前赴後繼,聖母院最後在1345年完工,耗時近兩個世紀。 ↑巴黎聖母院 18世紀末的 法國 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處處可見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頭的塑像,唯一的大鐘幸免沒有被熔毀,此時聖母院已是千瘡百孔了。之後教堂改為理性聖殿,後來又變成藏酒倉庫,直到1804年拿破侖執政時,才將其還為宗教之用。 ↑巴黎聖母院 法國 著名作家 維克 多·雨果曾在他的小說《 巴黎聖母院 》中對聖母院作過最充滿詩意的描繪。這本小說寫成於法國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時代。1831 年書出版後,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人都希望修建當時殘舊不堪的聖母院,並且發起募捐計劃。也引起當時的政府當局對聖母院建築慘狀的關註。
↑巴黎聖母院 修複計劃於1844年開始,由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奧萊·勒·迪克主持,重現了聖母院久違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和維優雷·勒·杜克負責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續了23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因此今日我們見到的 巴黎聖母院 ,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們來重新詮釋的 ↑巴黎聖母院 教堂內部極為朴素,嚴謹肅穆,幾乎沒有什麼裝飾。進入教堂的內部,無數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於是,教堂就成‘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它是 歐洲 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巴黎聖母院 主殿翼部的兩端都有玫瑰花狀的大圓窗,上面滿是13世紀時製作的富麗堂皇的彩繪玻璃書。其色彩之絢爛、玻璃鑲嵌之細密,給人一種似乎一顆燦爛星星在閃爍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斕的光線射向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巴黎聖母院 院內擺置很多的壁畫、雕塑、聖像,前來觀覽的游客絡繹不絕。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內右側安放一排排燭臺,數十枝白燭輝映使院內洋溢著柔和的氣氛。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坐席前設有講臺,講臺後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國王路易十三及
路易十四,兩人目光齊望向中央聖母哀子像(Pieta),耶穌橫卧於聖母膝上,聖母神情十分哀傷。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第三層樓,也就是最頂層,雨果筆下的鐘樓。教堂正廳頂部的南鐘樓有一口重達13噸的大鐘,敲擊時鐘聲洪亮,全城可聞。據說在這座鐘鑄造的材料中加入的金銀均來自 巴黎 虔誠的女信徒的奉獻。
北側鐘樓則有一個387級的階梯。可以登鐘樓,從鐘樓可以俯瞰 巴黎 如詩畫般的美景,有 歐洲 古典及現代感的建築物,還可以欣賞塞納河上風光。參觀聖母院不用買票,登鐘樓需要排隊買票,時間關係,我們沒有登樓。
↑巴黎聖母院 彩色玻璃窗近景,每扇小窗上都繪製著一個個宗教故事。 ↑巴黎聖母院 從外面看 巴黎聖母院 ,它矗立在塞納河邊,仿佛一艘行駛的船。它不大卻顯得莊嚴肅穆,沉重卻不失細巧精緻,的確是一件藝術珍品。 ↑巴黎聖母院 接下來參觀的是盧浮宮,關於盧浮宮就不用多說了,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來 法國 必須參觀的景點,沒有之一。
不過盧浮宮對 中國 游客來說不算太友善。沒有中文的語音講解。英文的做的也不好,語言晦澀難懂,線路設計也不合理。這麼大的盧浮宮即使三天也是參觀不完的,所以,對我們來說,只能是選喜歡的,儘量多看一下罷了。 ↑盧浮宮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是當時 法國 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
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盧浮宮 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裡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