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烏鎮】從前慢




有著“ 江南 第一民宅”之稱的, 江南 最大的具有中西建築風轄的私家民宅。是四象之一張頌賢的孫子張均衡(字石銘)在光緒年間所建(1889-1906)。張石銘也是 南潯 清末民初四大藏書家之一。
\-----

建於清末民初,是 南潯 首富劉墉的三兒子劉青梯建的一座以磚紅色為底色的西式建築,俗稱“紅房子"。
這座即使現在看來仍然富麗堂皇的建築,底下卻埋藏著三百多年前的清初第一大案,也是清代有名的文字獄案-莊氏史案。

三百多年前這裡正是莊家的宅院,案發後被夷為平地,拿來官賣也無人問津,直至清末民初,劉鏞的三兒子劉青梯,才在這地基上建起了這座建築。
(以上文字整理、參考於網絡,侵刪。)



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5—1068年),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曾三毀三建。現在看到的廣惠宮是政府按歷史資料重新修建出的廣惠宮原貌。如今在廣惠宮內供奉有黃大仙等神像。
\-----

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古典園林建築,隱藏在景區的南端,為晚清 南潯 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築的私家花園,占地27畝,因慕元末 湖州 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內園以荷花池為中心,園外為鷓鴣溪。
\--摘自 南潯 政府網 [ http://www.nanxun.gov.cn/col/col881/index.html ]









就在小蓮莊出來旁邊的一小塊地方,裡面擺放著一些民國特色的物件。

\-----

大廳稱為“端義堂”,建成於1912年,是 南潯 最早的同業公會。外面看起來沒那麼起眼,路過的時候被陣陣琵琶聲吸引過來,便找了個空位靜靜坐下來,欣賞一曲 蘇州 評彈。




明時禮部尚書董份所建,是 江南 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時期沿河民居建築群,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曆史,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稱 “百間樓”。既保持了明代建築風格,又具有清代建築遺韻,依河立樓,捲洞門將整個百間樓串聯成一條騎樓式長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