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的中原大地怒刷三大世遺之行(洛陽龍門、登封嵩山、安陽殷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師傅也來一張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終見盧舍那 至今還深深記得第一眼的感覺 太震撼了 ↑龍門石窟 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裡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龍門石窟 奉先寺是 龍門石窟 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餘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 菩薩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 ↑龍門石窟 集體來一張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 中國 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 中國 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 ↑龍門石窟 繼續前往 途中也會出現不知名的小石窟 ↑龍門石窟 藥方洞 ↑龍門石窟 到了我師傅最期待的 龍門 二十品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憨態可掬的唐朝美女陶像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逛完西山石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經典的 龍門 二十品 師傅最愛的魏碑 剛勁有力
“ 龍門 二十品”指選自 龍門石窟 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 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於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內容一般是表達造像者祈福消災的。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 大方 、剛健質朴、既兼隸書格調,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格,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龍門石窟 站橋上遠眺西山石窟 ↑龍門石窟 我也來一張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遠處一個個洞窟 密集恐懼症請掠過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經幢
“ 龍門 二十品”指選自 龍門石窟 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 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於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內容一般是表達造像者祈福消災的。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 大方 、剛健質朴、既兼隸書格調,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格,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龍門石窟 站橋上遠眺西山石窟 ↑龍門石窟 我也來一張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遠處一個個洞窟 密集恐懼症請掠過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經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