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與歐羅巴的初次約會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 巴黎 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後,給交通帶來了不便,於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凱旋門就位於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後賴蒙辭去,於是凱旋門最後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













傳說距 河源 不遠的地方有個村鎮,鎮內有個小教堂,裡面牆壁上記載說:這裡曾有個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為神父的虔誠所感動,終於降雨人間,創造一條河流,以保永無旱災。這個神父是布爾高尼人,他名字在布爾高尼語中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納”,於是這個村鎮和教堂教名為“聖·塞涅”,故有人認為,塞納河名來源於這個神父。 新橋則是最有名的橋,它名叫新橋,實際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開始動工,工程因內戰中斷,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時代了。橋長238米,寬20米,是 巴黎 塞納河上最長的橋。橋有12個拱,每個拱上塑了壯士的頭顱,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閉目靜思。新橋橫跨西岱島,橋下的島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納河,將河一劈為二。新橋建成後整整兩個世紀,一直是 巴黎 的商業中心,橋上熱熱鬧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拔牙者。直到今天,新橋仍激發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從橋上走過,見橋兩邊的人行道還建有半圓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記載著歲月滄桑。這座 巴黎 最古老的橋卻叫新橋,已有近400年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