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十日游——龍脊梯田詳解
龍脊梯田 是我們行程中間的景點,放在第一個來寫,是因為它是新奇的、令人回味和遐想的地方。
雖然是第一次到 龍脊梯田 ,但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那是攝影愛好者創作的勝地,多年前就在網絡和攝影雜誌上頻見它的萬千姿態,但大多數照片都是攝於4-6月梯田灌水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影變幻莫測,既富有色彩斑斕之美,又有跌宕有致的韻律之美。8月初,正值稻田一片翠綠,因觀梯田不是最佳時間,我以為是旅游淡季,想著寂靜的大山裡只有寥寥數人,我們可以獨享寧靜。然而,我錯了,如果想坐索道去三號觀景台的話,排隊要1-2個小時,客棧老闆說,已經連續4個月滿房了。這是對 龍脊梯田 的誤解之一。
我們住在金坑紅瑤(又叫大寨)梯田,從景區入口需要再沿著蜿蜒的 盤山 公路行駛20多公里,我表姐說每個彎道她都心驚膽戰,不敢再來了。實際上,彎道是有些急,但道路並沒那麼險要,之所以害怕是因為總有大巴突然出現,從對面呼嘯而來,沒有鳴笛,加上並不是所有的彎道都有鏡子,這時駕駛經驗和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些大巴都是旅行團過來的,大部分應該是一日游。但 龍脊梯田 還是至少住一晚,爬到梯田的最高處,才能心有所觸。我們也是看了門票背面的地圖,才知道 龍脊梯田 分為幾部分,有龍脊古壯寨梯田、平安壯族梯田、金坑紅瑤梯田和小寨紅瑤梯田,得沿著主道進入不同的岔路口,再 盤山 而上,才能到達各個景區。在主道行駛的時候,看不到梯田,到了大寨主停車場,能望見一部分梯田了,但並沒有那麼震撼,我們有些失望,這是對 龍脊梯田 的誤解之二。
龍脊梯田 為4A級景區,壯觀是無疑的,在位置絕佳的半山腰客棧陽臺上,我們方纔一睹它的全景,原本的山脊,變為級級向上如扇面般展開的梯田,頗為震撼,又確有心曠神怡之感。而這個能夠對梯田一覽無餘的位置,只有三家客棧,是三個堂兄弟分別開的,他們的太爺爺留下了這塊寶地。
根據時間,老闆建議我們先登3號觀景台,第二天再去1、2號觀景台。老闆口中一小時的路程,我們用了將近2個小時才登上3號觀景台的金佛頂,並且在中途的時候,我們六人就已經放棄了第二天再登1、2號觀景台的想法。雖已是夏末,但艷陽天下,汗水還是很快就浸濕了衣服,盼的就是能在陰涼處,短暫的享受那絲微風拂過時汗水蒸髮帶來的清涼。越走越高,看到的梯田範圍也越大,僅僅是登山就讓人如此疲憊,在此勞作無疑要比平地上的耕種付出更多的體力,一路上想的最多就是農民的辛勤和偉大,更想不通的是,二千多年前,第一批到達這裡的壯民瑤民,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深山老林,又是哪來的勇氣依山開墾。
金佛頂也可以坐索道上來,但要排2個小時的隊,倒不如這樣走走,雖然累些,樂趣卻也不少。 田中 清水盈盈,水中禾苗鬱郁蔥蔥,仔細觀察,大致也看明白了水渠的佈置方式,這對於北方人來說,顯然是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許多壯宅都在修葺或者 新建 ,為的是改造成飯館或客棧。但也有些宅子毫無商業氣息,保持著原本的模樣,從外表看上去好像廢棄了一樣,但透過窗戶,又能看見剛用過的爐竈和生活痕跡。登梯田有臺階路可選,但我們沒有發現,走的是用碎石隨便鋪著的 盤山 路,意外的驚喜是發現這些碎石竟然都是植物化石,我們撿了幾塊紋理相對清晰的。在金佛頂上碰到一人,見我們拿著化石,便把他撿到的又大紋理又清楚的化石拿出來炫耀,令我們羡慕不已。
夜幕來臨,大寨內的商業區載歌載舞,在沸沸揚揚的喧鬧聲沉寂下來之後,大山裡迴蕩的只有蛙聲一片。再仔細觀察客棧房間內的陳設,完全不像建在半山腰的客棧(交通不便,有幾百米的石子路,底盤低的車開不上來),細節講究,頗有幾分小資的感覺。很難相信老闆娘口中所說的,他們哪裡都沒去過,也不知道外面的酒店都是什麼樣子,這客棧是自己邊想邊建的,或許壯族人民天生藝術審美就好,正如這梯田,不就是大山雕刻成的藝術品嘛。
第二天我們去的是平安壯族梯田,規模似乎沒有金坑大寨那麼大,但線條更好看,很多攝影作品就是出自這裡,包括著名的七星伴月。不過,上山途中遇到了一個小坑,快到頂的時候,有個停車場,會讓所有人誤以為車只能開到這裡,此時會有很多攬客的人告訴你步行到景區要40分鐘,坐觀光車每人50元。經過昨天的登頂,我們已經沒勇氣再走路了,坐上觀光車之後,才發現回頭就是 盤山 公路,自駕車應該也能開,經詢問,觀光車司機也很實在地告訴我們,可以開上來!但幾乎所有的車都中招了,山頂只有三輛車。不過這段路更為陡峭一些,駕駛技術不好的話,坐觀光車倒也省心,還能吹吹山風,也是自在。
雖然表姐說不敢再來,我倒是奢望還能來一次,在芒種的時候,小住幾日,看雲霧瀰漫,用我的鏡頭捕捉如鏈似帶的水面光影之美,不過這個時間也只能想想罷了。客棧老闆說,2003年開發之前,山裡是沒有電的,大山裡的人不曾出去過,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最遠也就到景區門口那裡,挑些生活用品進來。孩子們上學也是在寨子裡面,但景區開放以來,這裡只有一二年級了,再大點的孩子都去外面上學了,每周回來一次。等這些孩子長大,不知道看慣了外面等世界之後,是否還願意回來種田,這樣景象會不會不復存在了。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登頂的途中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金佛頂觀景點
↑金佛頂觀景點
↑金佛頂觀景點
↑平安壯族梯田
↑平安壯族梯田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客棧陽臺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金佛頂觀景點
↑龍脊大瑤寨梯田觀景區 👆路上撿到的化石
更多游記請關註個人公眾號:youmaijia
雖然是第一次到 龍脊梯田 ,但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那是攝影愛好者創作的勝地,多年前就在網絡和攝影雜誌上頻見它的萬千姿態,但大多數照片都是攝於4-6月梯田灌水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光影變幻莫測,既富有色彩斑斕之美,又有跌宕有致的韻律之美。8月初,正值稻田一片翠綠,因觀梯田不是最佳時間,我以為是旅游淡季,想著寂靜的大山裡只有寥寥數人,我們可以獨享寧靜。然而,我錯了,如果想坐索道去三號觀景台的話,排隊要1-2個小時,客棧老闆說,已經連續4個月滿房了。這是對 龍脊梯田 的誤解之一。
我們住在金坑紅瑤(又叫大寨)梯田,從景區入口需要再沿著蜿蜒的 盤山 公路行駛20多公里,我表姐說每個彎道她都心驚膽戰,不敢再來了。實際上,彎道是有些急,但道路並沒那麼險要,之所以害怕是因為總有大巴突然出現,從對面呼嘯而來,沒有鳴笛,加上並不是所有的彎道都有鏡子,這時駕駛經驗和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些大巴都是旅行團過來的,大部分應該是一日游。但 龍脊梯田 還是至少住一晚,爬到梯田的最高處,才能心有所觸。我們也是看了門票背面的地圖,才知道 龍脊梯田 分為幾部分,有龍脊古壯寨梯田、平安壯族梯田、金坑紅瑤梯田和小寨紅瑤梯田,得沿著主道進入不同的岔路口,再 盤山 而上,才能到達各個景區。在主道行駛的時候,看不到梯田,到了大寨主停車場,能望見一部分梯田了,但並沒有那麼震撼,我們有些失望,這是對 龍脊梯田 的誤解之二。

根據時間,老闆建議我們先登3號觀景台,第二天再去1、2號觀景台。老闆口中一小時的路程,我們用了將近2個小時才登上3號觀景台的金佛頂,並且在中途的時候,我們六人就已經放棄了第二天再登1、2號觀景台的想法。雖已是夏末,但艷陽天下,汗水還是很快就浸濕了衣服,盼的就是能在陰涼處,短暫的享受那絲微風拂過時汗水蒸髮帶來的清涼。越走越高,看到的梯田範圍也越大,僅僅是登山就讓人如此疲憊,在此勞作無疑要比平地上的耕種付出更多的體力,一路上想的最多就是農民的辛勤和偉大,更想不通的是,二千多年前,第一批到達這裡的壯民瑤民,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深山老林,又是哪來的勇氣依山開墾。
金佛頂也可以坐索道上來,但要排2個小時的隊,倒不如這樣走走,雖然累些,樂趣卻也不少。 田中 清水盈盈,水中禾苗鬱郁蔥蔥,仔細觀察,大致也看明白了水渠的佈置方式,這對於北方人來說,顯然是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許多壯宅都在修葺或者 新建 ,為的是改造成飯館或客棧。但也有些宅子毫無商業氣息,保持著原本的模樣,從外表看上去好像廢棄了一樣,但透過窗戶,又能看見剛用過的爐竈和生活痕跡。登梯田有臺階路可選,但我們沒有發現,走的是用碎石隨便鋪著的 盤山 路,意外的驚喜是發現這些碎石竟然都是植物化石,我們撿了幾塊紋理相對清晰的。在金佛頂上碰到一人,見我們拿著化石,便把他撿到的又大紋理又清楚的化石拿出來炫耀,令我們羡慕不已。
夜幕來臨,大寨內的商業區載歌載舞,在沸沸揚揚的喧鬧聲沉寂下來之後,大山裡迴蕩的只有蛙聲一片。再仔細觀察客棧房間內的陳設,完全不像建在半山腰的客棧(交通不便,有幾百米的石子路,底盤低的車開不上來),細節講究,頗有幾分小資的感覺。很難相信老闆娘口中所說的,他們哪裡都沒去過,也不知道外面的酒店都是什麼樣子,這客棧是自己邊想邊建的,或許壯族人民天生藝術審美就好,正如這梯田,不就是大山雕刻成的藝術品嘛。
第二天我們去的是平安壯族梯田,規模似乎沒有金坑大寨那麼大,但線條更好看,很多攝影作品就是出自這裡,包括著名的七星伴月。不過,上山途中遇到了一個小坑,快到頂的時候,有個停車場,會讓所有人誤以為車只能開到這裡,此時會有很多攬客的人告訴你步行到景區要40分鐘,坐觀光車每人50元。經過昨天的登頂,我們已經沒勇氣再走路了,坐上觀光車之後,才發現回頭就是 盤山 公路,自駕車應該也能開,經詢問,觀光車司機也很實在地告訴我們,可以開上來!但幾乎所有的車都中招了,山頂只有三輛車。不過這段路更為陡峭一些,駕駛技術不好的話,坐觀光車倒也省心,還能吹吹山風,也是自在。
雖然表姐說不敢再來,我倒是奢望還能來一次,在芒種的時候,小住幾日,看雲霧瀰漫,用我的鏡頭捕捉如鏈似帶的水面光影之美,不過這個時間也只能想想罷了。客棧老闆說,2003年開發之前,山裡是沒有電的,大山裡的人不曾出去過,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最遠也就到景區門口那裡,挑些生活用品進來。孩子們上學也是在寨子裡面,但景區開放以來,這裡只有一二年級了,再大點的孩子都去外面上學了,每周回來一次。等這些孩子長大,不知道看慣了外面等世界之後,是否還願意回來種田,這樣景象會不會不復存在了。












更多游記請關註個人公眾號:youma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