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之旅·羅馬篇
“ 羅馬 不是一天建成的”。 希腊 戰神馬瑞斯的雙胞胎兒子 羅馬 路斯和萊謨斯,受特洛亞國王所害,被裝進籃筐扔落台伯爾河,幸得一母狼營救。狼乳哺育的兄弟倆天賦異稟,長大後殺死國王,併在一夜間建起了 羅馬 城。此諺語告誡,一天建成 羅馬 ,神話可以,現實不行。古 羅馬 的建築技術和物質文明,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與夢幻 威尼斯 不同, 羅馬 像個超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到處是殘垣斷壁的古遺,還有沉重的典故。如果你的歷史課是數學老師教的,不建議來 羅馬 。
古 羅馬 廢墟廣場 6月15日9:15出發 羅馬 ,因郊外嚴重塞車,中午12點才抵達。2800年曆史的古 羅馬 文明發祥地,曾經的古 羅馬 帝國廣場,現在一片廢墟。 羅馬 至今還稱“永恆之城”,還拜托眼前尚未廢成土的遺址,萬一哪天渣都沒了, 羅馬 的GDP 至少減半。
古 羅馬 廣場還原圖 廢墟廣場包括薩 圖爾 諾農神廟、凱旋門、元老院等。 羅馬 當年是遠古世界的核心,各國城 邦都 有主幹道直通,而且怎麼走都不會迷路,故有“條條大路通 羅馬 ”之說。
薩 圖爾 諾農神廟遺址 年齡最大的薩 圖爾 諾農神廟位於廢墟西端,公元前501年為祭祀農業神而建,期間倒塌了兩次,公元283年終於修結實了,用到現在還剩1樑8柱。農神廟曾臨時充為國庫,愷撒大帝主政時,曾貯有13噸黃金、114噸 白銀 和3000萬枚銀幣。
薩 圖爾 諾農神廟還原圖 農業神很牛?要專門為祂立個廟?古 羅馬 沒有工業、商業,更沒有旅游業,農老大當之無愧,其廟宇也被奉為至高殿堂。每年12月下旬祭祀農神,是帝國最重要的日子,不惜破例允許奴隸與主人共樂,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現在的西方聖誕節。
農神廟殘骸的奧秘 農神廟殘骸存有奧秘,橫梁上的拉丁文(古 羅馬 發明的語言),意為“元老院與 羅馬 人民”,古 羅馬 帝國的名稱是拉丁文“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縮寫是“SPQR”,紋飾在 羅馬 軍團鷹旗和公共場所,象徵古 羅馬 的靈魂。當今世界第一通用語言英語,就是從拉丁文過來的。(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一)
農神廟橫樑的拉丁文 羅馬 軍團鷹旗 農神廟的 大理 石 羅馬 柱高11米,底座+頂樑約7米,標準的黃金分割比例,既有儀式感,又不易倒塌。兩千多年了,看不厭眸終遠,散不了骨還在。 意大利 先祖把斷臂維納斯的黃金分割比,移植到建築業。能與之媲美的,只有 中國 唐朝的“天圓地方”建築法( 山西 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但也滯後了1300多年。現代的宏偉建築,使用 羅馬 柱和黃金分割法的,數不勝數,人民大會堂正門就有10根 羅馬 柱。(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二、三)
賽維努凱旋門 公元195年建造的賽維努凱旋門,與農神廟相隔100米,紀念賽維努皇帝征伐帕提亞帝國( 伊朗 )的勝利。4圓柱+3拱門屬 羅馬 凱旋門中最繁雜的一種,目前在廢墟廣場存留尚可。
賽維努凱旋門浮雕 賽維努凱旋門是 羅馬 僅存的三座凱旋門之一,同樣按黃金分割比建造,重點是浮雕,古 羅馬 人喜歡用浮雕表述文明,越複雜越高深。大拱門頂是勝利女神;倆小拱門側各有2個河神,象徵著四季;小拱門上方區域的內容,是表彰皇帝功績及其偉大事件,即文治武功的場景;最具感染力是基座的戰俘浮雕,把敵人踩腳下那種豪邁。
基座的戰俘浮雕 與古 希腊 人相悖,古 羅馬 人更註重現實,首創真人真事的浮雕或塑像,紀念對應的驚天不凡和豐功偉績。這種世俗化的浮雕作品,很快影響到社會生活,各種大型的公共標誌性建築率先採納,陸續促進了中遠古建築文化的發展,直至當代。 中國 木雕藝術與之不相上下,但作品卻難留兩千多年之久。(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四)
元老院遺址 1937年重建的元老院舊址保留得最好。 共和 制是當代社會主流,但在中遠古時代興君主制,但 羅馬 早在2500多年前已經是 共和 國。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元老院有權批准及認可法律;通過執政官掌管財政外交;統轄行省和實施重大宗教措施等。雖在479年後被覆闢為 羅馬 帝國,但這段寶貴的 共和 國曆史經驗與代價,成為日後各 共和 國的借鑒。(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五)。
凱撒青銅像 上圖的尤利烏斯•愷撒, 羅馬 共和 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羅馬 君主制復辟的第一個王級犧牲品。他曾受元老院推舉扶持,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居功自傲,如同三國演義中的魏然(腦後有反骨),野心膨脹復辟帝制,終於觸犯眾怒。
凱撒被刺殺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在元老院參會,被60名精英議員連刺23刀身亡。主謀者之一是凱撒私生子布魯圖,致命一刀也拜他所賜。凱撒死後,他的甥孫兼養子屋大維繼承凱撒遺志,擊敗所有對手,終在公元前27年 成功 首登帝位, 羅馬 共和 國也復辟為 羅馬 帝國。屋大維謙虛地說,凱撒才是第一大帝。我們先輩為 共和 拋頭顱灑熱血, 羅馬 先祖卻把版本倒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 共和 換帝制。
凱撒廣場遺址 上圖是公元前46年始建的凱撒廣場遺址,又稱朱里亞聖殿,是凱撒大帝為日後慶祝凱旋之用,誰知工未完己歸西,聖殿擱淺。屋大維繼位後,重啟建築工程,於公元前2年正式落成,幫義父如願以償。凱撒廣場從前是這樣的(史學家還原圖):
凱撒廣場還原圖 凱撒大帝對人類社會文明有推進嗎?有。他睿智地洞察出 羅馬 共和 制的死穴:民主與平等只對貴族而言,平 民和 奴隸沒有選舉權,根本不是自下而上授權的 共和 體制。但一己之力無法修正現狀,乾脆以獨裁者身份掌握終極權力,由上而下,層層授權管理,以一帝號天下。凱撒理想被實現後,古 羅馬 領土擴張3倍,統治了中遠古世界1436年。我們不評價凱撒所為,只關心他對 共和 制弊端的提醒。
圖拉 真廣場 圖拉 真廣場紀念 羅馬 帝國第十三任皇帝---- 圖拉 真大帝。就是他把古 羅馬 帝國版圖畫至最大:5900000平方公里,裹括全 歐洲 ; 亞洲 ( 黎巴嫩 、 敘利亞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全境, 土耳其 大部, 約旦 ); 非洲 ( 突尼斯 全境, 埃及 、 利比亞 、 摩洛哥 )。由於功績卓著,歷史上評為 羅馬 “最佳元首”。
維納斯神廟遺址 維納斯女神是古 羅馬 人最膜拜的偶像,祂的廟宇位於廢墟廣場的最東端,靠近 羅馬 鬥獸場,超越薩 圖爾 諾農神廟,全城最大。1883歲的維納斯神廟,竟然由第十四任皇帝哈德良親自設計及監製(他是建築師出身),對女神的崇敬程度可想而知。但如今只剩7根禿柱,哈德良泉下有知,也徒嘆悲哀。
維納斯神廟還原圖 經過維納斯神廟,到了建於公元72年的 羅馬 鬥獸場(角鬥場、競技場)遺址,一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場所。我受的文明教育是不打架,為何這個充滿血腥味的地方,卻被譽為古 羅馬 文明象徵?原來,除了打架還有賽馬、競技、閱兵、歌舞等不殘忍的節目。況且,血性(腥)自古千秋在,勇士精神代代傳。
羅馬 鬥獸場西邊 全石質、四層高、環形拱廊式的 羅馬 鬥獸場,外圓內橢,占地2萬平方米;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可以容納近九萬人。圍牆前三層依次由古 希腊 3種柱式(多立克、愛奧尼、 科林斯 )裝飾,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及半露方柱構成。
羅馬 鬥獸場北邊 鬥獸場的圍牆(上圖),左側本色尚在,但右側立柱面已全部崩塌,只餘殘缺拱券,所見之規整是人為修複。由於地球氣候異變,僅存的立柱也逐漸風化,風燭殘年的柱身破洞與日俱增(下圖)。老婆那“V”手勢,是慶幸自己有生之年,還可目睹或將漸失的震撼史遺。
被風化的圍牆立柱 鬥獸場有3層座位,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遮陽擋雨,並由專人操控通風。首層坐皇室成員和貴族;二層坐騎士、富商和高職位者;三層坐普通平民百姓。場內另設頂層站席,供社會底層的女人、奴隸和窮人。
羅馬 鬥獸場內部 電視里的角鬥場地都很寬闊,為何眼前卻是一排排坑窪(上圖),怎麼打啊?原來,廣場地面陸續倒塌,只剩一間間人獸候命的地下室。圖中最前方的小空地,是官方搭建的,模擬曾經的角鬥廣場一角。全場各層共有80個入口和160個出口,10分鐘可散盡9萬觀眾,據載從未發生過擁堵或混亂。當世各國的大型體育場,依然遵循 羅馬 鬥獸場的進退設計理念。(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六)。
君士但丁凱旋門 緊鄰 羅馬 鬥獸場西側的君士但丁凱旋門,也是 羅馬 僅存3座凱旋門之一。建於公元315年,慶祝 羅馬 帝國統一,紀念君士但丁大帝。自公元前27年 羅馬 復辟帝制後,帝國內戰延續了300多年,直至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擊敗最後一個對手馬克森提,才真正結束帝國分裂,一統天下。本凱旋門還紀念君士但丁第一個在 歐洲 公開信仰基督教的君王(當年基督教在 歐洲 舉步維艱)。
君士但丁凱旋門頂部 君士但丁凱旋門很另類,一是摒棄石頭傳統,用水泥砌造。現代水泥壽命只有70年,為何 羅馬 水泥如此耐用(1700多年)?二是幾乎所有浮雕及塑像,都不是原創,是“順”來的。例如上圖的君士但丁塑像(共8個),原型是第十六任皇帝 馬庫 斯的塑像,把頭部改成君士但丁的樣子,就擺上去了。中間的矩形浮雕鑲板(共8塊),也是從 馬庫 斯皇帝紀念碑“強拆”過來的。
拱門頂上盾形浮雕 倆小拱門頂上各有2面盾形浮雕,前後共8面,是從哈德良廣場“淘”的。此外,八根立柱頂上的橫飾帶,也是問 圖拉 真廣場“借”的。如此拼湊組裝的“三無產品”,氣派大很雜燴,缺乏整體感。但卻偏偏被拿破侖皇帝相中,認為它集匯與平衡了不同時代的 羅馬 雕塑風格,呈現獨一的恢宏氣質,故取其為 法國 巴黎 凱旋門的建設藍本。
威尼斯 廣場 走出沉重的古 羅馬 史遺,仿佛自己老邁滄桑了。忽見 羅馬 最大的 威尼斯 廣場中,有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白色的埃馬努埃爾紀念堂,綽號叫“結婚蛋糕”,是1870年為慶祝 意大利 共和 國成立而建的。
意大利 共和 國始祖 紀念堂上側的16根圓柱構成弧形立面,正中騎馬的青銅像,是 意大利 共和 國始祖埃馬努埃爾二世( 威尼斯 游記提到的那個沒啥本事,但很會用人的皇帝)。最前方的倆青銅組雕分別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右)和“勞動的勝利”(左)。臺階下的噴泉右邊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象徵亞得里亞海。
勝利女神駕馭戰車 頂部兩端各有一組四馬雙輪戰車上的勝利女神像,意喻獨立戰爭最終勝利, 意大利 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臺階兩邊走廊各有2座石雕,下圖刻畫壯士以身殉國,戰友扛遺還鄉,妻子痛吻欲絕,女兒垂首苦泣。
殉國壯士還鄉 威尼斯 廣場匯聚 羅馬 五條大街,長130米寬75米,是全城的交通樞紐。1911年改建的保險總公司大樓(下圖),模仿西側的 威尼斯 大廈,其建築風格混搭古 羅馬 、文藝復 興和 巴 洛克 。樓下洛澤不絕的人潮,不是來買保險,而是尋找大樓右邊的24號門牌,皆因藝術聖師米開朗基羅曾在此居住過。
保險總公司大樓
古 羅馬 廢墟廣場 6月15日9:15出發 羅馬 ,因郊外嚴重塞車,中午12點才抵達。2800年曆史的古 羅馬 文明發祥地,曾經的古 羅馬 帝國廣場,現在一片廢墟。 羅馬 至今還稱“永恆之城”,還拜托眼前尚未廢成土的遺址,萬一哪天渣都沒了, 羅馬 的GDP 至少減半。
古 羅馬 廣場還原圖 廢墟廣場包括薩 圖爾 諾農神廟、凱旋門、元老院等。 羅馬 當年是遠古世界的核心,各國城 邦都 有主幹道直通,而且怎麼走都不會迷路,故有“條條大路通 羅馬 ”之說。
薩 圖爾 諾農神廟遺址 年齡最大的薩 圖爾 諾農神廟位於廢墟西端,公元前501年為祭祀農業神而建,期間倒塌了兩次,公元283年終於修結實了,用到現在還剩1樑8柱。農神廟曾臨時充為國庫,愷撒大帝主政時,曾貯有13噸黃金、114噸 白銀 和3000萬枚銀幣。
薩 圖爾 諾農神廟還原圖 農業神很牛?要專門為祂立個廟?古 羅馬 沒有工業、商業,更沒有旅游業,農老大當之無愧,其廟宇也被奉為至高殿堂。每年12月下旬祭祀農神,是帝國最重要的日子,不惜破例允許奴隸與主人共樂,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現在的西方聖誕節。
農神廟殘骸的奧秘 農神廟殘骸存有奧秘,橫梁上的拉丁文(古 羅馬 發明的語言),意為“元老院與 羅馬 人民”,古 羅馬 帝國的名稱是拉丁文“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縮寫是“SPQR”,紋飾在 羅馬 軍團鷹旗和公共場所,象徵古 羅馬 的靈魂。當今世界第一通用語言英語,就是從拉丁文過來的。(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一)
農神廟橫樑的拉丁文 羅馬 軍團鷹旗 農神廟的 大理 石 羅馬 柱高11米,底座+頂樑約7米,標準的黃金分割比例,既有儀式感,又不易倒塌。兩千多年了,看不厭眸終遠,散不了骨還在。 意大利 先祖把斷臂維納斯的黃金分割比,移植到建築業。能與之媲美的,只有 中國 唐朝的“天圓地方”建築法( 山西 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但也滯後了1300多年。現代的宏偉建築,使用 羅馬 柱和黃金分割法的,數不勝數,人民大會堂正門就有10根 羅馬 柱。(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二、三)
賽維努凱旋門 公元195年建造的賽維努凱旋門,與農神廟相隔100米,紀念賽維努皇帝征伐帕提亞帝國( 伊朗 )的勝利。4圓柱+3拱門屬 羅馬 凱旋門中最繁雜的一種,目前在廢墟廣場存留尚可。
賽維努凱旋門浮雕 賽維努凱旋門是 羅馬 僅存的三座凱旋門之一,同樣按黃金分割比建造,重點是浮雕,古 羅馬 人喜歡用浮雕表述文明,越複雜越高深。大拱門頂是勝利女神;倆小拱門側各有2個河神,象徵著四季;小拱門上方區域的內容,是表彰皇帝功績及其偉大事件,即文治武功的場景;最具感染力是基座的戰俘浮雕,把敵人踩腳下那種豪邁。
基座的戰俘浮雕 與古 希腊 人相悖,古 羅馬 人更註重現實,首創真人真事的浮雕或塑像,紀念對應的驚天不凡和豐功偉績。這種世俗化的浮雕作品,很快影響到社會生活,各種大型的公共標誌性建築率先採納,陸續促進了中遠古建築文化的發展,直至當代。 中國 木雕藝術與之不相上下,但作品卻難留兩千多年之久。(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四)
元老院遺址 1937年重建的元老院舊址保留得最好。 共和 制是當代社會主流,但在中遠古時代興君主制,但 羅馬 早在2500多年前已經是 共和 國。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元老院有權批准及認可法律;通過執政官掌管財政外交;統轄行省和實施重大宗教措施等。雖在479年後被覆闢為 羅馬 帝國,但這段寶貴的 共和 國曆史經驗與代價,成為日後各 共和 國的借鑒。(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五)。
凱撒青銅像 上圖的尤利烏斯•愷撒, 羅馬 共和 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 羅馬 君主制復辟的第一個王級犧牲品。他曾受元老院推舉扶持,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但他居功自傲,如同三國演義中的魏然(腦後有反骨),野心膨脹復辟帝制,終於觸犯眾怒。
凱撒被刺殺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在元老院參會,被60名精英議員連刺23刀身亡。主謀者之一是凱撒私生子布魯圖,致命一刀也拜他所賜。凱撒死後,他的甥孫兼養子屋大維繼承凱撒遺志,擊敗所有對手,終在公元前27年 成功 首登帝位, 羅馬 共和 國也復辟為 羅馬 帝國。屋大維謙虛地說,凱撒才是第一大帝。我們先輩為 共和 拋頭顱灑熱血, 羅馬 先祖卻把版本倒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 共和 換帝制。
凱撒廣場遺址 上圖是公元前46年始建的凱撒廣場遺址,又稱朱里亞聖殿,是凱撒大帝為日後慶祝凱旋之用,誰知工未完己歸西,聖殿擱淺。屋大維繼位後,重啟建築工程,於公元前2年正式落成,幫義父如願以償。凱撒廣場從前是這樣的(史學家還原圖):
凱撒廣場還原圖 凱撒大帝對人類社會文明有推進嗎?有。他睿智地洞察出 羅馬 共和 制的死穴:民主與平等只對貴族而言,平 民和 奴隸沒有選舉權,根本不是自下而上授權的 共和 體制。但一己之力無法修正現狀,乾脆以獨裁者身份掌握終極權力,由上而下,層層授權管理,以一帝號天下。凱撒理想被實現後,古 羅馬 領土擴張3倍,統治了中遠古世界1436年。我們不評價凱撒所為,只關心他對 共和 制弊端的提醒。
圖拉 真廣場 圖拉 真廣場紀念 羅馬 帝國第十三任皇帝---- 圖拉 真大帝。就是他把古 羅馬 帝國版圖畫至最大:5900000平方公里,裹括全 歐洲 ; 亞洲 ( 黎巴嫩 、 敘利亞 、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全境, 土耳其 大部, 約旦 ); 非洲 ( 突尼斯 全境, 埃及 、 利比亞 、 摩洛哥 )。由於功績卓著,歷史上評為 羅馬 “最佳元首”。
維納斯神廟遺址 維納斯女神是古 羅馬 人最膜拜的偶像,祂的廟宇位於廢墟廣場的最東端,靠近 羅馬 鬥獸場,超越薩 圖爾 諾農神廟,全城最大。1883歲的維納斯神廟,竟然由第十四任皇帝哈德良親自設計及監製(他是建築師出身),對女神的崇敬程度可想而知。但如今只剩7根禿柱,哈德良泉下有知,也徒嘆悲哀。
維納斯神廟還原圖 經過維納斯神廟,到了建於公元72年的 羅馬 鬥獸場(角鬥場、競技場)遺址,一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場所。我受的文明教育是不打架,為何這個充滿血腥味的地方,卻被譽為古 羅馬 文明象徵?原來,除了打架還有賽馬、競技、閱兵、歌舞等不殘忍的節目。況且,血性(腥)自古千秋在,勇士精神代代傳。
羅馬 鬥獸場西邊 全石質、四層高、環形拱廊式的 羅馬 鬥獸場,外圓內橢,占地2萬平方米;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可以容納近九萬人。圍牆前三層依次由古 希腊 3種柱式(多立克、愛奧尼、 科林斯 )裝飾,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及半露方柱構成。
羅馬 鬥獸場北邊 鬥獸場的圍牆(上圖),左側本色尚在,但右側立柱面已全部崩塌,只餘殘缺拱券,所見之規整是人為修複。由於地球氣候異變,僅存的立柱也逐漸風化,風燭殘年的柱身破洞與日俱增(下圖)。老婆那“V”手勢,是慶幸自己有生之年,還可目睹或將漸失的震撼史遺。
被風化的圍牆立柱 鬥獸場有3層座位,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遮陽擋雨,並由專人操控通風。首層坐皇室成員和貴族;二層坐騎士、富商和高職位者;三層坐普通平民百姓。場內另設頂層站席,供社會底層的女人、奴隸和窮人。
羅馬 鬥獸場內部 電視里的角鬥場地都很寬闊,為何眼前卻是一排排坑窪(上圖),怎麼打啊?原來,廣場地面陸續倒塌,只剩一間間人獸候命的地下室。圖中最前方的小空地,是官方搭建的,模擬曾經的角鬥廣場一角。全場各層共有80個入口和160個出口,10分鐘可散盡9萬觀眾,據載從未發生過擁堵或混亂。當世各國的大型體育場,依然遵循 羅馬 鬥獸場的進退設計理念。(古 羅馬 推動人類社會文明之六)。
君士但丁凱旋門 緊鄰 羅馬 鬥獸場西側的君士但丁凱旋門,也是 羅馬 僅存3座凱旋門之一。建於公元315年,慶祝 羅馬 帝國統一,紀念君士但丁大帝。自公元前27年 羅馬 復辟帝制後,帝國內戰延續了300多年,直至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擊敗最後一個對手馬克森提,才真正結束帝國分裂,一統天下。本凱旋門還紀念君士但丁第一個在 歐洲 公開信仰基督教的君王(當年基督教在 歐洲 舉步維艱)。
君士但丁凱旋門頂部 君士但丁凱旋門很另類,一是摒棄石頭傳統,用水泥砌造。現代水泥壽命只有70年,為何 羅馬 水泥如此耐用(1700多年)?二是幾乎所有浮雕及塑像,都不是原創,是“順”來的。例如上圖的君士但丁塑像(共8個),原型是第十六任皇帝 馬庫 斯的塑像,把頭部改成君士但丁的樣子,就擺上去了。中間的矩形浮雕鑲板(共8塊),也是從 馬庫 斯皇帝紀念碑“強拆”過來的。
拱門頂上盾形浮雕 倆小拱門頂上各有2面盾形浮雕,前後共8面,是從哈德良廣場“淘”的。此外,八根立柱頂上的橫飾帶,也是問 圖拉 真廣場“借”的。如此拼湊組裝的“三無產品”,氣派大很雜燴,缺乏整體感。但卻偏偏被拿破侖皇帝相中,認為它集匯與平衡了不同時代的 羅馬 雕塑風格,呈現獨一的恢宏氣質,故取其為 法國 巴黎 凱旋門的建設藍本。
威尼斯 廣場 走出沉重的古 羅馬 史遺,仿佛自己老邁滄桑了。忽見 羅馬 最大的 威尼斯 廣場中,有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白色的埃馬努埃爾紀念堂,綽號叫“結婚蛋糕”,是1870年為慶祝 意大利 共和 國成立而建的。
意大利 共和 國始祖 紀念堂上側的16根圓柱構成弧形立面,正中騎馬的青銅像,是 意大利 共和 國始祖埃馬努埃爾二世( 威尼斯 游記提到的那個沒啥本事,但很會用人的皇帝)。最前方的倆青銅組雕分別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右)和“勞動的勝利”(左)。臺階下的噴泉右邊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象徵亞得里亞海。
勝利女神駕馭戰車 頂部兩端各有一組四馬雙輪戰車上的勝利女神像,意喻獨立戰爭最終勝利, 意大利 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臺階兩邊走廊各有2座石雕,下圖刻畫壯士以身殉國,戰友扛遺還鄉,妻子痛吻欲絕,女兒垂首苦泣。
殉國壯士還鄉 威尼斯 廣場匯聚 羅馬 五條大街,長130米寬75米,是全城的交通樞紐。1911年改建的保險總公司大樓(下圖),模仿西側的 威尼斯 大廈,其建築風格混搭古 羅馬 、文藝復 興和 巴 洛克 。樓下洛澤不絕的人潮,不是來買保險,而是尋找大樓右邊的24號門牌,皆因藝術聖師米開朗基羅曾在此居住過。
保險總公司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