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樓臺浸遠空”——高雄西子灣畔糊塗行
大英 帝國陸軍皇家工程部設計監造,是當時 英國 領事館官邸,是領事居住及接待使節賓客的重要場所。領事館內部陳列珍貴的 高雄
歷史資料、圖片、實物及模型,故又名 高雄 史跡文物館。



市區和港口;南面隔著港口,對面是如同一條巨龍蜷卧在 臺灣 海峽碧波中的旗津島,一道為 高雄 港遮風避浪的天然防波堤。 高雄
舊名“打狗”,最早指的就是今天的旗津地區。早在四百年前,這裡住著本地土著平埔族的一個分支馬卡道族,關於 高雄 為什麼舊名“打狗”,跟他們還有很 大關 系呢。


人下午和夜晚休閑的首選之地。再說說本地土著平埔族的一支馬卡道族吧,幾百年前他們為了抵抗海盜及倭寇的入侵,在家園四周種植了竹林作為防禦敵人的籬笆,平埔族語中的竹林叫「Takau」,漢人於是就將此處音譯為打狗,
英國 領事館既然建在這個地方,當然就稱“打狗領事館”了,沒有半點侮辱的意思。




”。日人建設 高雄 港,積極推動海事,將原本的打狗領事館改作 高雄 海洋觀測所,在二戰中遭 美國
飛機轟炸受損,加之屢遭風災,使得這座建築成了斷壁殘垣,至1985年才開始進行修複,於1987年列入二級古董,規劃成 高雄
史跡博物館。周邊還建了些道觀、廟宇、寺院等,成了 高雄 人懷古觀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市政府開發成一個完善的風景區,“西子夕照”列 臺灣
八景之一。人們涌向海邊,憑欄觀賞大海藍天構成的美麗畫捲,水波微涌,海面平靜。右側似一頂草帽扣下的叫萬壽山,半山腰蓋幾幢樓房,點綴在萬綠叢中,顯得美麗和諧。左側也有座小山,遠眺仿佛是只大海龜,頭探到了海裡,龜身上馱一座引導航船的紅頂白身
燈塔 。



大學,1980年復建,蔣介石紀念館坐落於此,海水浴場也在裡邊。向裡邊望去,近處水石相擊,砰然有聲,岸邊白色圍欄護著的海濱大道直通到校園深處,遠處看到的建築是校園網球場,最遠處的萬壽山把
中山 大學攬在懷中。作為全台僅有的一所海濱大學,給西子灣平添了幾許文化氣息,能來此讀書的學子是何等幸運!







下,該去欣賞“西子夕照”了。長長的兩道防波堤是西子灣的標誌,中間就是 高雄
港第一港口船隻進出的水道,大小船隻星星點點地點綴在海面上,非常引人矚目,再往遠處是 臺灣 海峽的南大門,黃海海域,看不到的對岸就是 福建
省了。這時海上霧氣蒸騰,太陽隱沒在雲霧中,看不到太陽入海的景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