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國,他山,他人一一尼泊爾游記之加德滿都
加德滿都 自由行的第二天, 北京
戶外團隊的隊友已陸續到達。去年秋天第一次參加該團隊活動時結識的好友紫藤,也於當天凌晨降臨在我住的房間,她是看我報名後,毫不猶豫、當即立斷加入的。久別重逢,高興自不必說。天一亮,便隨著大伙一起步行向南,前往
加德滿都 杜巴廣場。加德滿都 杜巴廣場,是 尼泊爾 世界文化遺產中三個杜巴廣場之一。(另兩個位於巴德岡和 帕坦
古城)。曾經是城邦國王加冕登基以及號令天下的地方,“杜巴”即“王宮”之意。各朝君主陸續在此 大興
土木,每座建築都能顯現當時的建築技術與裝飾工藝的精湛。除了王宮主體,周邊還建有許多神廟,數十座神廟和宮殿共同組成了壯觀的建築群。現存古跡建築群大多建於17~18世紀,但在1934年和2015的大地震中,許多建築遭到毀損,複原整修工作一直在進行。
步行不到半小時,仍然是領隊開著導航,且邊走邊問路人,好在有兩位英語更熟練的隊友,很順利到達目的地。
沒想到有幾位隊友不感興趣,紫藤也在其中。想著我已游覽最具代表性的巴德岡杜巴廣場,也想和紫藤一起閑逛,便拍了兩張外圍照片,隨幾個隊友在 加德滿都
迷宮般的背街小巷中漫步走回泰米爾區。後知後覺,才發現紫藤這個購物狂的心早已被泰米爾琳琅滿目的、五花八門的、異域風情的服飾勾去了。陪她和另一隊友換了尼幣後,便開啟買買買模式,而我卻只有羡慕的份,因為後面有八天我必須背包徒步,不敢增添任何東西。買得差不多了,美食家紫藤再現(去年在
香格裡拉 領教過),她提議我們三人去吃手抓羊肉,這一頓 中國
美食吃得我們心滿意足。臨近客棧,她又開創性地去路邊小店尋找美食,結果發現牛奶物美價廉,500毫升一大袋,合人民幣3元左右,而且不添加任何科技狠活,是百分百的純牛奶,味道就不用說了,誰喝誰知道。下午隨領隊及隊友搭車前往博達哈大佛塔。
博達哈大佛塔,簡稱“大白塔”,位於 加德滿都 市區 東北 方向約5公里處,是 尼泊爾
境內最大的佛塔建築,也是全球最大的佛塔建築之一。關於該佛塔建於何時、何人所建,眾說紛紜。通過歷史學者的考證,佛塔最早於李查維時期建造,日後陸續增建,從而形成如今的面貌。佛塔的長與寬各約82米,高約36米,由泥土、磚、石灰岩、金屬與木頭等材料建成。佛塔三層交錯相迭的白色基座是曼陀羅形式。佛塔的主體建築與猴廟的佛塔相似,最大的差異,除了規模,就是佛眼上方以13層立方體堆疊而成,與猴廟的螺旋圓錐不同。博達哈大佛塔外形優美、線條簡潔。位於中央的矩形塔上畫有佛祖的全視之眼,下方看起來好像人的鼻子一樣的造型其實代表梵文中的數字“1”,它象徵佛祖的至高地位。
佛塔具有很強的象徵性,佛塔底座代表土,圓頂代表水,四方塔代表火,尖塔代表氣,華蓋代表空。尖塔上的13級臺階則代表了人類通往涅槃的13個階段。
環繞佛塔外圍的牆身上共有147個壁龕,每個壁龕里各有5個轉經輪,經輪上有尼瓦文字刻著佛教的六字真言。有很多當地人及游客以順時針方向環繞佛塔祈福。
博達哈大佛塔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及其在宗教上的重要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 加德滿都 市區東邊約5公里的帕 斯帕 提納神廟,(即 中國 人俗稱的“燒屍廟”),是 尼泊爾 境內最重要的 印度 教聖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建於1696年的神廟不允許非 印度 教徒入內,游客只能從外圍觀看。我們便從博達哈佛塔步行至神廟東側的巴格馬帝河邊高地平臺。這裡有絕佳的視野,可以展望對岸帕
斯帕 提納神廟的雙層銅製屋頂,以及屋頂的金色三叉戟裝飾。
巴格馬帝河流出 尼泊爾 境內後,匯流至 印度 恆河,正如恆河之於 印度 的神聖,巴格馬帝河被視為 尼泊爾 境內的聖河,具有沐浴、祭禱、露天火葬的功用。尼泊爾 人相信,在巴格馬帝河邊火葬,神聖的河水會將死者送到恆河,讓死者得到救贖與解脫。
河的西側共有6座火葬河壇,其中最北側、也是最上游的那座,是王室專用,其餘則為一般百姓所用。這裡幾乎每天都有火葬儀式進行,河壇平臺上堆著木材,死者遺體被放上柴堆,死者的兒子用河水沐浴後,在其身上裹上白布,用火把點燃柴堆,最後燒成的灰燼則撒至河中。
我在 高臺 的木櫈上靜靜地坐了一段時間,觸景生情,思考了一下生與死的哲學問題。個人認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為什麼絕大多數 中國
人那麼忌諱、害怕一個必然的到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好好地生活過,沒有好好地愛過,也沒有好好地被愛過。‘‘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卻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不是仿佛,絕大多數
中國 人是真的從未活過……
正當我陷入沉思時,只聽紫藤說想回客棧了,時間已不早,也不知當天能否看到火葬儀式,便和幾個隊友過河、穿過神廟外圍回泰米爾了。晚餐我和紫藤找了一家更地道的尼餐店,點了幾種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兩種濃湯,也就是沾餡餅吃的醬料也不知是什麼原料做的,還有土豆、豆腐,味道都不錯,尤其是餡餅,那叫一個麥味的純香。配的幾片白羅卜和黃瓜,算是開胃水果,沒想到當地白羅卜真是可以當水果吃。因為店里沒有冰啤,老闆便讓我們自己去斜對面的小店買來一瓶價格中等的
尼泊爾 啤酒(合人民幣近20元),價格不便宜,但味道是真的好,連我這個不會喝酒的人都感覺特別好喝,只是後勁不小,我們也不敢再多喝一瓶了。
受那開胃水果的啟發,我們在路邊攤上買了聖女果,我還買了紅羅卜,因為前一天在巴德岡就看到當地人生吃紅羅卜。紫藤則買了長長的白羅卜。聖女果好吃倒不意外,紅羅卜也出奇地好吃。想來應該是不用激素和農藥,原生態的吧。吃過晚餐,我們又開啟逛街模式。 尼泊爾
人開店,晚上九點便關門休息,哪怕是泰米爾這樣游客眾多的地方也不例外。為提高效率,我和紫藤只好分開行動,因為第三天,我們要前往 博卡拉 。
短短的兩天自由行,我分別游覽了巴德岡杜巴廣場及古城,帕 斯帕 提納 印度 教寺廟,博達哈佛塔,算是對 尼泊爾
的文化、建築、歷史有了一點感知。昨天的巴德岡之行,已經讓我喜歡上了這個國家熱情友好、朴素善良的人民。
戶外團隊的隊友已陸續到達。去年秋天第一次參加該團隊活動時結識的好友紫藤,也於當天凌晨降臨在我住的房間,她是看我報名後,毫不猶豫、當即立斷加入的。久別重逢,高興自不必說。天一亮,便隨著大伙一起步行向南,前往
加德滿都 杜巴廣場。加德滿都 杜巴廣場,是 尼泊爾 世界文化遺產中三個杜巴廣場之一。(另兩個位於巴德岡和 帕坦
古城)。曾經是城邦國王加冕登基以及號令天下的地方,“杜巴”即“王宮”之意。各朝君主陸續在此 大興
土木,每座建築都能顯現當時的建築技術與裝飾工藝的精湛。除了王宮主體,周邊還建有許多神廟,數十座神廟和宮殿共同組成了壯觀的建築群。現存古跡建築群大多建於17~18世紀,但在1934年和2015的大地震中,許多建築遭到毀損,複原整修工作一直在進行。
步行不到半小時,仍然是領隊開著導航,且邊走邊問路人,好在有兩位英語更熟練的隊友,很順利到達目的地。
沒想到有幾位隊友不感興趣,紫藤也在其中。想著我已游覽最具代表性的巴德岡杜巴廣場,也想和紫藤一起閑逛,便拍了兩張外圍照片,隨幾個隊友在 加德滿都
迷宮般的背街小巷中漫步走回泰米爾區。後知後覺,才發現紫藤這個購物狂的心早已被泰米爾琳琅滿目的、五花八門的、異域風情的服飾勾去了。陪她和另一隊友換了尼幣後,便開啟買買買模式,而我卻只有羡慕的份,因為後面有八天我必須背包徒步,不敢增添任何東西。買得差不多了,美食家紫藤再現(去年在
香格裡拉 領教過),她提議我們三人去吃手抓羊肉,這一頓 中國
美食吃得我們心滿意足。臨近客棧,她又開創性地去路邊小店尋找美食,結果發現牛奶物美價廉,500毫升一大袋,合人民幣3元左右,而且不添加任何科技狠活,是百分百的純牛奶,味道就不用說了,誰喝誰知道。下午隨領隊及隊友搭車前往博達哈大佛塔。
博達哈大佛塔,簡稱“大白塔”,位於 加德滿都 市區 東北 方向約5公里處,是 尼泊爾
境內最大的佛塔建築,也是全球最大的佛塔建築之一。關於該佛塔建於何時、何人所建,眾說紛紜。通過歷史學者的考證,佛塔最早於李查維時期建造,日後陸續增建,從而形成如今的面貌。佛塔的長與寬各約82米,高約36米,由泥土、磚、石灰岩、金屬與木頭等材料建成。佛塔三層交錯相迭的白色基座是曼陀羅形式。佛塔的主體建築與猴廟的佛塔相似,最大的差異,除了規模,就是佛眼上方以13層立方體堆疊而成,與猴廟的螺旋圓錐不同。博達哈大佛塔外形優美、線條簡潔。位於中央的矩形塔上畫有佛祖的全視之眼,下方看起來好像人的鼻子一樣的造型其實代表梵文中的數字“1”,它象徵佛祖的至高地位。
佛塔具有很強的象徵性,佛塔底座代表土,圓頂代表水,四方塔代表火,尖塔代表氣,華蓋代表空。尖塔上的13級臺階則代表了人類通往涅槃的13個階段。
環繞佛塔外圍的牆身上共有147個壁龕,每個壁龕里各有5個轉經輪,經輪上有尼瓦文字刻著佛教的六字真言。有很多當地人及游客以順時針方向環繞佛塔祈福。
博達哈大佛塔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及其在宗教上的重要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 加德滿都 市區東邊約5公里的帕 斯帕 提納神廟,(即 中國 人俗稱的“燒屍廟”),是 尼泊爾 境內最重要的 印度 教聖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建於1696年的神廟不允許非 印度 教徒入內,游客只能從外圍觀看。我們便從博達哈佛塔步行至神廟東側的巴格馬帝河邊高地平臺。這裡有絕佳的視野,可以展望對岸帕
斯帕 提納神廟的雙層銅製屋頂,以及屋頂的金色三叉戟裝飾。
巴格馬帝河流出 尼泊爾 境內後,匯流至 印度 恆河,正如恆河之於 印度 的神聖,巴格馬帝河被視為 尼泊爾 境內的聖河,具有沐浴、祭禱、露天火葬的功用。尼泊爾 人相信,在巴格馬帝河邊火葬,神聖的河水會將死者送到恆河,讓死者得到救贖與解脫。
河的西側共有6座火葬河壇,其中最北側、也是最上游的那座,是王室專用,其餘則為一般百姓所用。這裡幾乎每天都有火葬儀式進行,河壇平臺上堆著木材,死者遺體被放上柴堆,死者的兒子用河水沐浴後,在其身上裹上白布,用火把點燃柴堆,最後燒成的灰燼則撒至河中。
我在 高臺 的木櫈上靜靜地坐了一段時間,觸景生情,思考了一下生與死的哲學問題。個人認為: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為什麼絕大多數 中國
人那麼忌諱、害怕一個必然的到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好好地生活過,沒有好好地愛過,也沒有好好地被愛過。‘‘他們活著仿佛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卻又仿佛他們從未活過。”不是仿佛,絕大多數
中國 人是真的從未活過……
正當我陷入沉思時,只聽紫藤說想回客棧了,時間已不早,也不知當天能否看到火葬儀式,便和幾個隊友過河、穿過神廟外圍回泰米爾了。晚餐我和紫藤找了一家更地道的尼餐店,點了幾種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兩種濃湯,也就是沾餡餅吃的醬料也不知是什麼原料做的,還有土豆、豆腐,味道都不錯,尤其是餡餅,那叫一個麥味的純香。配的幾片白羅卜和黃瓜,算是開胃水果,沒想到當地白羅卜真是可以當水果吃。因為店里沒有冰啤,老闆便讓我們自己去斜對面的小店買來一瓶價格中等的
尼泊爾 啤酒(合人民幣近20元),價格不便宜,但味道是真的好,連我這個不會喝酒的人都感覺特別好喝,只是後勁不小,我們也不敢再多喝一瓶了。
受那開胃水果的啟發,我們在路邊攤上買了聖女果,我還買了紅羅卜,因為前一天在巴德岡就看到當地人生吃紅羅卜。紫藤則買了長長的白羅卜。聖女果好吃倒不意外,紅羅卜也出奇地好吃。想來應該是不用激素和農藥,原生態的吧。吃過晚餐,我們又開啟逛街模式。 尼泊爾
人開店,晚上九點便關門休息,哪怕是泰米爾這樣游客眾多的地方也不例外。為提高效率,我和紫藤只好分開行動,因為第三天,我們要前往 博卡拉 。
短短的兩天自由行,我分別游覽了巴德岡杜巴廣場及古城,帕 斯帕 提納 印度 教寺廟,博達哈佛塔,算是對 尼泊爾
的文化、建築、歷史有了一點感知。昨天的巴德岡之行,已經讓我喜歡上了這個國家熱情友好、朴素善良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