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未完成的旅行
↑馬六甲同行四人,經過一下午在烈日下的步行,悠哉游哉的坐在 馬六甲
河畔,等待華燈初上,河邊烏鴉盤旋鳴叫,讓這座白天充斥著各式人群熙熙攘攘的喧鬧,終於回歸了本來應該有的面貌,就這樣我們在那裡獃了約莫1個小時。
↑馬六甲不遠處,河畔餐廳,餐桌旁的兩位外國朋友,突然在我們經過時起身手足舞蹈,大概是旅程帶來的喜悅,讓他們此時此刻,只有用手拉手歡呼雀躍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欣喜之情。 佳必多沙爹沒能吃上佳必多沙爹算是本次旅行另一遺憾,因為同行的一位朋友是穆斯林,佳必多又都是會有豬肉,最終還是沒有吃就回青旅了。雖說小店其貌不揚,前來用餐的游人是陸陸續續的,需要等位。
↑佳必多沙爹
↑雞場街隨便買了一串彌補了一下 藝術家長廊因為錯過了最早一趟的baba&Nyonya 博物館的講解,只有等12點的那一趟,就閑逛來到Art
Gallery,人不是很多,畫家譚家三兄弟,三人各有所長,當看到他們的繪畫作品時,色彩搭配讓人看著很舒服。要我說,整個藝術家長廊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繪畫作品的擺設和建築物牆面結合毫無違和感,陽光照射在天井蔓延而下的盆栽枝條,那種看似無意,卻有意為之的景緻,確實是讓小編印象深刻。 峇峇和娘惹博物館(Baba&Nyonya Museum)參加的是12點那趟的講解,16馬幣剛剛開始是心不甘情不願給的,如果是當地的學生,有學生證可以少給6馬幣。這座博物館可以說是全大馬為數不多的baba&Nyonya
博物館之一,另外一座在 檳城 ,其他的就不知曉了。
↑峇峇娘惹博物館
↑峇峇娘惹博物館小編更傾向於這種私人博物館, 檳城 的峇峇娘惹博物館是可以拍照的,而這座位於 馬六甲
的峇峇娘惹博物館是近幾年才開放的,不允許拍照(開始很不開心,不讓拍照),但是一小時的幽默講解算是消去了我心中的不爽。
↑峇峇娘惹博物館華人與當地婦女通婚生下的子女,男性叫峇峇,女性叫娘惹,幾年前 新加坡 電視劇《小娘惹》的取景地就在 馬六甲 的這座博物館。
馬來西亞 的殖民史可謂坎坷,先是清代 中國 廣東 福建 一帶“下南洋”做生意,1511年淪為 葡萄牙 殖民地,1641年 荷蘭 殖民地,1826年 英國
殖民地。直到1956年 馬來西亞 取得民族獨立。
如此一座舊時留下的民宅,見證了國家和家族的變遷。
來自 英國 維多利亞 時期的銀質錫質餐具,
來自清代的蠶絲刺繡,
來自 中國 頂級工匠雕刻和製作的 大理 石加上等木材木刻的桌椅和屏風,
還有來自 馬來西亞 傳統的娘惹布藝服裝。
跨文化融合相輝相映、相得益彰,如果沒有嚮導有聲有色的講解,自己參觀,相信會少了很多樂趣。
一樓,有整個家族從初代到最近一代家族成員的肖像照和合照。博物館曾經也是自己先輩居住的場所,最終向公眾開放,想必繼承者們是做了一系列思想鬥爭的。
家族史也是國家史,這樣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還是很感謝這些家族繼承者們,讓我們這些可能早已淡忘自家歷史的游客,用如此之角度重新看待歷史。
↑峇峇娘惹博物館博物館旁邊的1511咖啡館 讓人垂涎的美食 一級棒雞飯粒跟著大部隊走,省了自己搗騰去哪吃飯的煩惱,感謝Karen 妹子做的功課。一級棒雞飯粒,不在中心地帶,離紅屋和 馬六甲
河還有一段距離。前去就餐的客人,大多是來自 新加坡 或本地的食客。管不上飯為什麼會是圓形的,等菜一上就迫不及待開吃了,實在是太餓了。四人平分18.25rm。 雞場街夜市的市井小吃(Night market)
↑雞場街
↑雞場街其實跟國內的小吃夜市差不多,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豬肉,試了幾個不同樣式的蒸燒賣,邊走邊看。買了一杯星空雨露,一天都是在逛吃逛吃中度過的。
↑雞場街臺灣 小吃車輪餅、章魚燒、海鮮扇貝、韓式烤鳥蛋、cendol(珍多)、鍋貼……
實在是吃不下去了。
↑雞場街
↑雞場街
↑雞場街
↑雞場街
↑雞場街
↑雞場街 Jonker 88也就是大寶小食,就在雞場街世遺公園旁邊,無論什麼時候經過都是塞滿了游客,峇峇辣沙、娘惹辣沙7馬幣左右,分量對於女生來說都挺大的。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辣,所以沒吃多少,加了椰糖的cendol
冰花才是我的最愛,還有芒果冰花和紅豆冰任君選擇。賣冰花的櫃臺是和賣辣沙的櫃臺分開的,註意用餐時間,午餐時間的辣沙都是只提供大碗的。
↑大寶小食
↑大寶小食
↑大寶小食 迦南藝術咖啡館早起在 馬六甲 吃早餐,沒有太多的選擇,辣沙吃膩了,烤吐司和咖啡又太單調。
迦南藝術咖啡館是個好去處,不過物價有點偏高。這裡之所以特別是,迦南藝術咖啡館匯聚大馬13州的咖啡,早餐的選擇樣式不算少,招牌餐點在菜單中一目瞭然,只是我點的那份真的又貴又不好吃,英式紅茶泡的也是茶包,一杯冰水賣5馬幣,真的賺的是游客錢,用餐經歷不算很愉快,當時店外下起了小雨,用餐環境還是很有詩意的。
↑迦南地咖啡藝術館
↑迦南地咖啡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