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少女】北領地 | 在世界中心,與愛無關
#迎著 朝陽 喝一杯烏魯魯#
曾經我也是想去“世界中心呼喚愛”的。
但看到每個人都去呼喚愛,就不那麼想去了。
這麼說有點傲嬌,事情真相是:我完全忘了這件事。
我給自己的旅行擬好了一個標題,預設了一個模板,準備了一種心情,卻被眼前所見深深吸引,把那些拋之腦後。
我常說,烏魯魯是我在澳洲的終點,是TO DO LIST上打了星標的一項。
想象里,會激動、興奮、感動到甚至落淚,就像交響曲的終章震撼人心。
現實卻有點不同。
我遇到了很多不那麼美好的意外,遇到了更多美好的意外。
意外與旅行相伴
從西澳的最後一站Broome離開,往東駛向內陸。 #Broome是當之無愧的神仙地方#
之前就有問題的空調終於徹底罷工,在接近40℃的地表溫度下,被太陽炙烤著。
然而這隻是開始。
連續經過幾個加油站,汽油都售空了,最快的補給也要在3,4天之後。距離下一個小鎮Kununurra還有100多公里,而油箱里的油根本撐不到。所幸的是,一同旅行的有兩輛車。考慮再三,我們決定先上路,儘量往前走一段距離,另一輛車開到下一個小鎮買汽油過來。感謝同伴的幫忙,我們在路邊的樹林經過漫長卻不著急的等待,從此也備了一桶汽油。 #在這麼美的地方休息好像也沒什麼委屈的#
過了西澳和 北領地 的邊界,為了儘量在天黑前到達下一個營地,我們加快了車速。中途停下休息片刻後,發現車子加不了速。狠踩油門,發動機發出慘叫,卻無法提速至40km/h,很艱難才能爬坡到馬路上。沒有人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只能停車在路邊休息,期待發動機冷卻後好轉。夕陽徹底沉了下去,四周安靜而黑暗,很久都不見一輛車經過。新月爬了上來,銀河灑在夜空。還真是諷刺啊,在最慘的情況下看到了最燦爛的銀河。等待後情況並沒有好轉,我們拖著不超過50km/h的速度,開了2個小時到達下一個小鎮的唯一修車店,筋疲力盡。可憐巴巴地停在修車店門口,在車裡過了一夜。好在第二天修車店比預期還要早開門,沒有花很多時間檢測,給變速箱加了油後又可以重新上路。 #從西澳到 北領地 的路太艱難#
接下來一天,毫無預兆地,冷卻劑的警示燈亮了。加了冷卻劑繼續上路,不多久又見底,卻沒有人能檢查出哪裡出了問題。能做的只有備好冷卻劑和水,定時檢查和補充。直到旅程結束依然如此。
出發前設想了各種可怕的情況,包括車子問題無法繼續上路。雖然遇到一連串的糟心事,都化險為夷。
交叉的文化#原來大家都是搬好小板凳喝著酒看夕陽下石頭顏色的變化#
要不要爬烏魯魯一直是一件有爭議的事。
雖然是衝著“永久禁止攀爬”之前(2019年10月26日)過來,但我對攀爬並沒有執念,結果是完成了繞著巨石的10km徒步。 #10KM也不是很難嘛#
官方手冊、網站都建議游客不要爬,說法有很多:對當地土著(阿南格族)人來說,烏魯魯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攀爬有特殊的含義,對他們的文化是一種冒犯;除開文化原因,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因為經常有人在攀爬過程中發生意外甚至死亡,土著人們歡迎大家來參觀,但不希望有人在“自己家”發生意外。
尊重有別於自己的文化是理所當然,但我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在Broome的時候參觀了一個很美的畫廊(Black Stump Gallery,強烈推薦),這個畫廊由一對夫妻經營,妻子是一位藝術家,有很多以土著女孩和動物為主題的作品。有幸和在店里的丈夫聊天,聊到了即將要去的烏魯魯,他說他很遺憾烏魯魯從此以後不能再爬了。那是他從小的回憶,它已經不只是土著的獨有,也成了他的血液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澳洲,你對Aboriginal Art不會陌生,或多或少肯定也感覺過Aboriginal People和Whitefellas的隔閡。 比如 被告知不要和他們有眼神接觸;幾乎每個美術館都會有Aboriginal Art;5月26日是National Sorry Day,紀念曾經對原著民的迫害;在旅行中遇到的 新西蘭 人說,和毛利人不同,澳洲的原著 民和 社會是有很大隔閡的;在Broome的集市上看到原著民現場畫畫,熱情地跟我們講述畫里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意思,講述他們的世界;有天傍晚,我獨自在小鎮閑逛,馬路對面十多個似乎喝醉了盯著我的原著民,為和他們拉開距離,我循著音樂聲匆匆趕路,看到土著小孩和游客在一起演奏音樂。 #但10個醉漢向著你走來還一直跟在後面還是很害怕#
線索一條一條交叉在一起,還無法找到語言來歸納,我希望能記下,等待以後可以梳理。時常覺得,那仿佛是另一種“文明”而不只是“文化”。去理解和尊重,積極地面對不可避免的衝突,是需要學習探索的。對一個群體如此,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自然和藝術還沒來澳洲前,我對澳洲的印象來自《荊棘鳥》。
在梅吉一家從 新西蘭 搬來澳洲的時候,書里這樣寫到:“一切都是灰濛蒙、黯蒼蒼的,甚至連樹也是這樣!強烈的陽光已經使冬小麥變成了一片銀褐色,越陌連阡的麥田迎風起伏,唯有那一片片稀疏而修長的藍葉樹木和令人生厭的灰濛蒙的灌木叢隔斷了這一望無際的景色。”“這是一片可怖的、毫無遮擋而又廣漠無垠的土地,沒有一絲毫的綠色。”“看來除了地獄以外,在冬季再沒有比這兒更熱的地方了。”
在去“世界中心”的途中,我覺得再沒有比這個更貼切的描述了。 “這是一片可怖的、毫無遮擋而又廣漠無垠的土地”
澳洲的內陸有我見過最荒涼的景色:紅土地上稀疏低矮的灌木叢。有時候只看到與天相接的平原,有時候會有一片枯黃的樹林,有時候,路邊大片燒焦的黑土還冒著煙,龍卷風不時捲起灰燼,在平原上掃蕩。
在荒漠中沿著唯一的一條路行駛,我開始想,這不是人類的世界。人類世界里有水泥柏油磚塊或是整齊的草坪,但這些地方與人無關。我們不過是在白天借道經過,說聲“打擾了”;到了晚上,遵守著古老的禁令,不會踏足。在夜晚開車的時候,道路旁邊的樹仿佛是故意裝作靜止的生物,等待燈光一過,就騷動起來。
這本來就不算是人類的世界。對於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我們自然會產生敬畏之心。當我站在烏魯魯底部,抬起頭,還是看不到垂直岩壁的頂端,不由得開始崇拜。 #是巨人的圍牆還是絕境長城啊#
如果說有東西超出種族、文化,除了自然風景,大概是藝術了(當然,愛也是)。
如果沒來澳洲,我大概不會接觸到Aboriginal Art,如果沒到澳洲內陸,大概不會看到這麼美Aboriginal Art。在Broome的時候,被這裡多文化的環境深深吸引,它比澳洲其他地方都更生動、熱情、帶著浪漫和幻想、生命和可能性。在Alice Springs的Araluen Cultural Precinct看到的作品讓我徹底震驚了。我們從小就熟悉 歐洲 經典的藝術形式,看過一些不明所以的現代藝術,甚至對Aboriginal Art的圈圈點點也不陌生,但沒有一種像這裡的作品,僅僅是看起來信手捏來的色彩和圖形的搭配,就能讓人流連。有些作品講述的是他們的傳說,某些故事讓人想起 中國 的牛郎織女;還有些作品是對現代西方文明的調侃,真是太可愛了。 #這個美術館可以逛3天#
和你一起探索這個星球,直到生命盡頭Road Trip途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走在路上的大部分並非“看看這個世界”的文藝青年,反而是老年夫妻。他們開著讓我們眼紅的豪華房車,不緊不慢,休息的時候,在車前支起桌椅,喝一杯咖啡;晚上住營地的時候,在廚房煎牛排配紅酒。他們會像小孩子一樣跟你興奮地講述沿途看到的各種野生動物,對每個城市值得探索的地方如數家珍,推薦你去偏遠的澳洲TOP5披薩店,講他們的旅行故事,揶揄對方。
是人人都羡慕的老年生活,是最理想的人生伴侶。
#老閨蜜也要一起去旅行呀#
有對couple說,他們有一個bucket list,完成一項就勾去一項,其中有一項是去 南非 看動物;
有對couple把房車從 新西蘭 運過來,計劃花一年時間探索澳洲的內陸,在旅行軟件上更新動態,介紹值得玩的地方;
有對couple拿著iPad,一一介紹非常值得去玩的、但並不那麼出名的國家公園的名字,輕鬆地說“你要做好總是會留遺憾”的心理準備…… #穿上和三角梅一樣色號的襯衫#
他們買厚厚的旅行手冊,看地圖和Google Map,靈活地用App,不斷發現有趣的東西,不斷探索世界。
世界很大,時間很寬,生命很長。
沒有什麼來不及的事,沒有30歲之前必須知道的道理,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
探索世界的人生,可以持續到90歲啊。而你,是我做這件事的最佳伴侶。
(所以,哪怕現在在格子間寫文案,也沒關係啊,請別忘了對世界的熱情。)
你不知道的事
有些地方、有些心情,如果不是親眼見過、親自體驗,也許一直都不會知道。
不會知道烏魯魯還有猙獰的面孔,它的另一邊,寫了一個關於藍色舌頭的蜥蜴人的故事; #Kata Tjuta的夕陽#
不會知道在成片燒焦的還冒著煙的樹和土地之間行駛,大火正在吞噬枯草,想到的詞會是“地獄”;
不會知道龍卷風會平地而起,捲起黃色的紅色的沙土,霸道地掃過馬路,然後漸漸消散; 不會知道荒漠里到處是乾枯的河床,河邊的樹仍然茂盛,站在河床向上望去,有多失落; #麵包樹讓人想起 非洲 #
不會知道黎明前,銀河的盡頭與地平線相連,地面的五彩燈光呼應著,有多壯美; #The Field of Light#
不會知道溫泉可能不是冷的也不是燙的,有清澈的泉水,完美的溫度; #在Katherine和Mataranka的溫泉游泳和泡澡#
不會知道營地的帳篷外,兩隻灰色的野兔嗅來嗅去,像極了童話;
不會知道營地旁的河邊,淺水潭裡趴著鱷魚,樹上掛滿了蝙蝠,像極了恐怖故事; 不會知道滿月下,袋鼠從升起霧氣的樹林里跳過,蟲鳥在頭頂的枝頭說話,野外的夜晚其實很喧鬧;
不會知道路邊有很多野兔、袋鼠、牛的屍體,禿鷹和烏鴉在搶食的場景多麼常見;
不會知道有些地方自然環境的殘酷,會讓人充滿幽默又真誠地在路牌寫 “please arrive alive”; 不會知道在空曠的平原上,地平線和天空離得很近,並且在不斷壓縮,除了遼闊,也許還會感到壓抑的窒息; #匆匆來過Kata Tjuta#
不會知道澳洲的內陸曾經是大海,現在怎麼看都是荒漠的地方,曾生活了很多神奇的海洋生物;
……
記錄和講述自從有了紙筆,我們可以記錄下很多信息;有了書,可以知道很多東西;但也有些東西靠這些來傳遞還不夠。
澳洲很多博物館、美術館、景點解說的工作人員是志願者,他們對這件事充滿了熱情,我常常被感染到,哪怕並不能聽懂全部內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重新變得喜歡“聽故事”,重新體會到了講述的魅力,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小孩子總要聽床邊故事。 #Alice Springs Anzac Hills的落日#
一直以來都太依賴紙和文字,書和網絡,忘記了講故事也是文化傳遞的古老形式,在傳遞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媒介。
我突然也明白了記錄的力量。
旅行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寫日記,一開始只是記錄經過了哪些地方,後來,寫下看到了些什麼,再後來,寫下感想。回過頭來發現,原來我看到了很多不希望忘記的東西,想到了很多無聊和有趣的事。現在,我把這些寫下來,仿佛在講述一樣,不管有怎樣的價值,都活了起來。
去旅行吧在烏魯魯參加了Mala Walk,徒步的導游講到一個很美的比喻,土著人們沒有可以記錄信息的紙筆,所以他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旅行,訪問當地的人,獲取和傳遞信息,就像是翻開一頁書。
我不是旅行狂熱者。
我不那麼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是“沒有計劃”的旅行,不覺得人生一定要去哪個地方。
更多的時候,我寧願宅著曬太陽喝咖啡看書。
正因為如此,我更加感謝每一次的出走。
內心仿佛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說,出去看看吧。
而我從未失望過。
Road Trip中,我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憤怒的葡萄》,講述 美國 經濟大蕭條時期,沙塵肆虐的 俄克拉荷馬 州的一家人變賣家產,換來一輛破舊的汽車,前往 加利福尼亞州 的艱難經歷。還有什麼和現在的遭遇很像呢?看著車窗外的乾旱風沙,就看到了 俄克拉荷馬 州的玉米地;拖著重重行李喘氣的車,也好像和他們一樣破;而旅途盡頭的工作,居然可能也是摘水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法互相替代呢。 “以後我們買這一輛”
不知是不是距離產生的錯覺,我對自己的國家變得更感興趣了。想好好重新認識它,那裡肯定有我從未發現過的東西,因為觸手可及而沒有重視的東西,那裡的山川河流、水墨畫、歌曲、舞蹈,自以為很熟悉,而沒有問過“是什麼”和“為什麼”。
接近30天從西澳的 珀斯 ,到 北領地 的烏魯魯,再到南澳 阿德萊德 ,我曾以為會很艱難,卻在不知不覺中把它當做了日常生活。經過寒冷的夜晚,經過熾熱的白天,經過深藍大海,經過荒蕪荒漠,嚴重曬傷了臉,學會了迅速搭帳篷,習慣了在清晨的鳥叫聲中起床,習慣了扶著方向盤飛馳。
在“世界中心”,感謝相遇這些與愛無關的事。 #每天都看幾個小時直到愛上的景色#
【微信公眾號:一米八少女】
曾經我也是想去“世界中心呼喚愛”的。
但看到每個人都去呼喚愛,就不那麼想去了。
這麼說有點傲嬌,事情真相是:我完全忘了這件事。
我給自己的旅行擬好了一個標題,預設了一個模板,準備了一種心情,卻被眼前所見深深吸引,把那些拋之腦後。
我常說,烏魯魯是我在澳洲的終點,是TO DO LIST上打了星標的一項。
想象里,會激動、興奮、感動到甚至落淚,就像交響曲的終章震撼人心。
現實卻有點不同。
我遇到了很多不那麼美好的意外,遇到了更多美好的意外。
意外與旅行相伴
從西澳的最後一站Broome離開,往東駛向內陸。 #Broome是當之無愧的神仙地方#
之前就有問題的空調終於徹底罷工,在接近40℃的地表溫度下,被太陽炙烤著。
然而這隻是開始。
連續經過幾個加油站,汽油都售空了,最快的補給也要在3,4天之後。距離下一個小鎮Kununurra還有100多公里,而油箱里的油根本撐不到。所幸的是,一同旅行的有兩輛車。考慮再三,我們決定先上路,儘量往前走一段距離,另一輛車開到下一個小鎮買汽油過來。感謝同伴的幫忙,我們在路邊的樹林經過漫長卻不著急的等待,從此也備了一桶汽油。 #在這麼美的地方休息好像也沒什麼委屈的#
過了西澳和 北領地 的邊界,為了儘量在天黑前到達下一個營地,我們加快了車速。中途停下休息片刻後,發現車子加不了速。狠踩油門,發動機發出慘叫,卻無法提速至40km/h,很艱難才能爬坡到馬路上。沒有人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只能停車在路邊休息,期待發動機冷卻後好轉。夕陽徹底沉了下去,四周安靜而黑暗,很久都不見一輛車經過。新月爬了上來,銀河灑在夜空。還真是諷刺啊,在最慘的情況下看到了最燦爛的銀河。等待後情況並沒有好轉,我們拖著不超過50km/h的速度,開了2個小時到達下一個小鎮的唯一修車店,筋疲力盡。可憐巴巴地停在修車店門口,在車裡過了一夜。好在第二天修車店比預期還要早開門,沒有花很多時間檢測,給變速箱加了油後又可以重新上路。 #從西澳到 北領地 的路太艱難#
接下來一天,毫無預兆地,冷卻劑的警示燈亮了。加了冷卻劑繼續上路,不多久又見底,卻沒有人能檢查出哪裡出了問題。能做的只有備好冷卻劑和水,定時檢查和補充。直到旅程結束依然如此。
出發前設想了各種可怕的情況,包括車子問題無法繼續上路。雖然遇到一連串的糟心事,都化險為夷。
交叉的文化#原來大家都是搬好小板凳喝著酒看夕陽下石頭顏色的變化#
要不要爬烏魯魯一直是一件有爭議的事。
雖然是衝著“永久禁止攀爬”之前(2019年10月26日)過來,但我對攀爬並沒有執念,結果是完成了繞著巨石的10km徒步。 #10KM也不是很難嘛#
官方手冊、網站都建議游客不要爬,說法有很多:對當地土著(阿南格族)人來說,烏魯魯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攀爬有特殊的含義,對他們的文化是一種冒犯;除開文化原因,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因為經常有人在攀爬過程中發生意外甚至死亡,土著人們歡迎大家來參觀,但不希望有人在“自己家”發生意外。
尊重有別於自己的文化是理所當然,但我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在Broome的時候參觀了一個很美的畫廊(Black Stump Gallery,強烈推薦),這個畫廊由一對夫妻經營,妻子是一位藝術家,有很多以土著女孩和動物為主題的作品。有幸和在店里的丈夫聊天,聊到了即將要去的烏魯魯,他說他很遺憾烏魯魯從此以後不能再爬了。那是他從小的回憶,它已經不只是土著的獨有,也成了他的血液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澳洲,你對Aboriginal Art不會陌生,或多或少肯定也感覺過Aboriginal People和Whitefellas的隔閡。 比如 被告知不要和他們有眼神接觸;幾乎每個美術館都會有Aboriginal Art;5月26日是National Sorry Day,紀念曾經對原著民的迫害;在旅行中遇到的 新西蘭 人說,和毛利人不同,澳洲的原著 民和 社會是有很大隔閡的;在Broome的集市上看到原著民現場畫畫,熱情地跟我們講述畫里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意思,講述他們的世界;有天傍晚,我獨自在小鎮閑逛,馬路對面十多個似乎喝醉了盯著我的原著民,為和他們拉開距離,我循著音樂聲匆匆趕路,看到土著小孩和游客在一起演奏音樂。 #但10個醉漢向著你走來還一直跟在後面還是很害怕#
線索一條一條交叉在一起,還無法找到語言來歸納,我希望能記下,等待以後可以梳理。時常覺得,那仿佛是另一種“文明”而不只是“文化”。去理解和尊重,積極地面對不可避免的衝突,是需要學習探索的。對一個群體如此,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自然和藝術還沒來澳洲前,我對澳洲的印象來自《荊棘鳥》。
在梅吉一家從 新西蘭 搬來澳洲的時候,書里這樣寫到:“一切都是灰濛蒙、黯蒼蒼的,甚至連樹也是這樣!強烈的陽光已經使冬小麥變成了一片銀褐色,越陌連阡的麥田迎風起伏,唯有那一片片稀疏而修長的藍葉樹木和令人生厭的灰濛蒙的灌木叢隔斷了這一望無際的景色。”“這是一片可怖的、毫無遮擋而又廣漠無垠的土地,沒有一絲毫的綠色。”“看來除了地獄以外,在冬季再沒有比這兒更熱的地方了。”
在去“世界中心”的途中,我覺得再沒有比這個更貼切的描述了。 “這是一片可怖的、毫無遮擋而又廣漠無垠的土地”
澳洲的內陸有我見過最荒涼的景色:紅土地上稀疏低矮的灌木叢。有時候只看到與天相接的平原,有時候會有一片枯黃的樹林,有時候,路邊大片燒焦的黑土還冒著煙,龍卷風不時捲起灰燼,在平原上掃蕩。
在荒漠中沿著唯一的一條路行駛,我開始想,這不是人類的世界。人類世界里有水泥柏油磚塊或是整齊的草坪,但這些地方與人無關。我們不過是在白天借道經過,說聲“打擾了”;到了晚上,遵守著古老的禁令,不會踏足。在夜晚開車的時候,道路旁邊的樹仿佛是故意裝作靜止的生物,等待燈光一過,就騷動起來。
這本來就不算是人類的世界。對於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我們自然會產生敬畏之心。當我站在烏魯魯底部,抬起頭,還是看不到垂直岩壁的頂端,不由得開始崇拜。 #是巨人的圍牆還是絕境長城啊#
如果說有東西超出種族、文化,除了自然風景,大概是藝術了(當然,愛也是)。
如果沒來澳洲,我大概不會接觸到Aboriginal Art,如果沒到澳洲內陸,大概不會看到這麼美Aboriginal Art。在Broome的時候,被這裡多文化的環境深深吸引,它比澳洲其他地方都更生動、熱情、帶著浪漫和幻想、生命和可能性。在Alice Springs的Araluen Cultural Precinct看到的作品讓我徹底震驚了。我們從小就熟悉 歐洲 經典的藝術形式,看過一些不明所以的現代藝術,甚至對Aboriginal Art的圈圈點點也不陌生,但沒有一種像這裡的作品,僅僅是看起來信手捏來的色彩和圖形的搭配,就能讓人流連。有些作品講述的是他們的傳說,某些故事讓人想起 中國 的牛郎織女;還有些作品是對現代西方文明的調侃,真是太可愛了。 #這個美術館可以逛3天#
和你一起探索這個星球,直到生命盡頭Road Trip途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走在路上的大部分並非“看看這個世界”的文藝青年,反而是老年夫妻。他們開著讓我們眼紅的豪華房車,不緊不慢,休息的時候,在車前支起桌椅,喝一杯咖啡;晚上住營地的時候,在廚房煎牛排配紅酒。他們會像小孩子一樣跟你興奮地講述沿途看到的各種野生動物,對每個城市值得探索的地方如數家珍,推薦你去偏遠的澳洲TOP5披薩店,講他們的旅行故事,揶揄對方。
是人人都羡慕的老年生活,是最理想的人生伴侶。
#老閨蜜也要一起去旅行呀#
有對couple說,他們有一個bucket list,完成一項就勾去一項,其中有一項是去 南非 看動物;
有對couple把房車從 新西蘭 運過來,計劃花一年時間探索澳洲的內陸,在旅行軟件上更新動態,介紹值得玩的地方;
有對couple拿著iPad,一一介紹非常值得去玩的、但並不那麼出名的國家公園的名字,輕鬆地說“你要做好總是會留遺憾”的心理準備…… #穿上和三角梅一樣色號的襯衫#
他們買厚厚的旅行手冊,看地圖和Google Map,靈活地用App,不斷發現有趣的東西,不斷探索世界。
世界很大,時間很寬,生命很長。
沒有什麼來不及的事,沒有30歲之前必須知道的道理,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
探索世界的人生,可以持續到90歲啊。而你,是我做這件事的最佳伴侶。
(所以,哪怕現在在格子間寫文案,也沒關係啊,請別忘了對世界的熱情。)
你不知道的事
有些地方、有些心情,如果不是親眼見過、親自體驗,也許一直都不會知道。
不會知道烏魯魯還有猙獰的面孔,它的另一邊,寫了一個關於藍色舌頭的蜥蜴人的故事; #Kata Tjuta的夕陽#
不會知道在成片燒焦的還冒著煙的樹和土地之間行駛,大火正在吞噬枯草,想到的詞會是“地獄”;
不會知道龍卷風會平地而起,捲起黃色的紅色的沙土,霸道地掃過馬路,然後漸漸消散; 不會知道荒漠里到處是乾枯的河床,河邊的樹仍然茂盛,站在河床向上望去,有多失落; #麵包樹讓人想起 非洲 #
不會知道黎明前,銀河的盡頭與地平線相連,地面的五彩燈光呼應著,有多壯美; #The Field of Light#
不會知道溫泉可能不是冷的也不是燙的,有清澈的泉水,完美的溫度; #在Katherine和Mataranka的溫泉游泳和泡澡#
不會知道營地的帳篷外,兩隻灰色的野兔嗅來嗅去,像極了童話;
不會知道營地旁的河邊,淺水潭裡趴著鱷魚,樹上掛滿了蝙蝠,像極了恐怖故事; 不會知道滿月下,袋鼠從升起霧氣的樹林里跳過,蟲鳥在頭頂的枝頭說話,野外的夜晚其實很喧鬧;
不會知道路邊有很多野兔、袋鼠、牛的屍體,禿鷹和烏鴉在搶食的場景多麼常見;
不會知道有些地方自然環境的殘酷,會讓人充滿幽默又真誠地在路牌寫 “please arrive alive”; 不會知道在空曠的平原上,地平線和天空離得很近,並且在不斷壓縮,除了遼闊,也許還會感到壓抑的窒息; #匆匆來過Kata Tjuta#
不會知道澳洲的內陸曾經是大海,現在怎麼看都是荒漠的地方,曾生活了很多神奇的海洋生物;
……
記錄和講述自從有了紙筆,我們可以記錄下很多信息;有了書,可以知道很多東西;但也有些東西靠這些來傳遞還不夠。
澳洲很多博物館、美術館、景點解說的工作人員是志願者,他們對這件事充滿了熱情,我常常被感染到,哪怕並不能聽懂全部內容。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重新變得喜歡“聽故事”,重新體會到了講述的魅力,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小孩子總要聽床邊故事。 #Alice Springs Anzac Hills的落日#
一直以來都太依賴紙和文字,書和網絡,忘記了講故事也是文化傳遞的古老形式,在傳遞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媒介。
我突然也明白了記錄的力量。
旅行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寫日記,一開始只是記錄經過了哪些地方,後來,寫下看到了些什麼,再後來,寫下感想。回過頭來發現,原來我看到了很多不希望忘記的東西,想到了很多無聊和有趣的事。現在,我把這些寫下來,仿佛在講述一樣,不管有怎樣的價值,都活了起來。
去旅行吧在烏魯魯參加了Mala Walk,徒步的導游講到一個很美的比喻,土著人們沒有可以記錄信息的紙筆,所以他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旅行,訪問當地的人,獲取和傳遞信息,就像是翻開一頁書。
我不是旅行狂熱者。
我不那麼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或是“沒有計劃”的旅行,不覺得人生一定要去哪個地方。
更多的時候,我寧願宅著曬太陽喝咖啡看書。
正因為如此,我更加感謝每一次的出走。
內心仿佛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我,說,出去看看吧。
而我從未失望過。
Road Trip中,我看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憤怒的葡萄》,講述 美國 經濟大蕭條時期,沙塵肆虐的 俄克拉荷馬 州的一家人變賣家產,換來一輛破舊的汽車,前往 加利福尼亞州 的艱難經歷。還有什麼和現在的遭遇很像呢?看著車窗外的乾旱風沙,就看到了 俄克拉荷馬 州的玉米地;拖著重重行李喘氣的車,也好像和他們一樣破;而旅途盡頭的工作,居然可能也是摘水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法互相替代呢。 “以後我們買這一輛”
不知是不是距離產生的錯覺,我對自己的國家變得更感興趣了。想好好重新認識它,那裡肯定有我從未發現過的東西,因為觸手可及而沒有重視的東西,那裡的山川河流、水墨畫、歌曲、舞蹈,自以為很熟悉,而沒有問過“是什麼”和“為什麼”。
接近30天從西澳的 珀斯 ,到 北領地 的烏魯魯,再到南澳 阿德萊德 ,我曾以為會很艱難,卻在不知不覺中把它當做了日常生活。經過寒冷的夜晚,經過熾熱的白天,經過深藍大海,經過荒蕪荒漠,嚴重曬傷了臉,學會了迅速搭帳篷,習慣了在清晨的鳥叫聲中起床,習慣了扶著方向盤飛馳。
在“世界中心”,感謝相遇這些與愛無關的事。 #每天都看幾個小時直到愛上的景色#
【微信公眾號:一米八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