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6日深度游→比想象中更美的水上之都

藍色大廳並不大,據說諾貝爾晚宴時,每個人活動的空間寬度只有40釐米,被稱為”世界上最擁擠的晚宴”。如果你願意,可以在市政廳的Stadshuskällaren餐廳享用過去任何一年的諾貝爾頒獎晚宴菜餚,想象一下那種氛圍一定很迷人。我們很願意!但我們沒有錢!(後來查了一下,一頓諾貝爾set大概一個人5000SEK。。。)
官網: ******
二層的議會廳,最美的是船形屋頂。據說本來是要封頂,但設計師看到豎起的支架很像維京時代的船架就保留了下來。








然而二戰一來, 友誼 的小船說翻就翻。 丹麥 被德軍一夜攻占,火速投降, 挪威 也無力抵抗,淪為傀儡。 瑞典 全程打醬油,拒絕向 挪威 出售武器,替 德國 運輸物資和士兵,頂著盟軍的壓力向 德國 出口鐵礦石,同時收集情報,收留戰俘,後期又根據戰況從軸心國轉向同盟國, 成功 免於被戰火荼毒。
目睹這一切的皇冠表示:我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 友誼 就是。。。讓市政廳的塔尖更好看!

從市政廳到騎士島教堂,步行距離大概1公里。從市政廳出來的時候剛好公交馬上到站,還是坐bus省力氣,Hop on Hop top巴士的站點也在這裡。





我心想~不對啊, 瑞典 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王克裡斯蒂娜,那位建造了瓦薩號的古斯塔夫大帝的女兒,難道不是葬在了 羅馬 ?(這對父女的故事,真是各有各的彪悍)
果然,用Wikipedia一查,這一段還有一句話,” with only one exception: Queen Christina who is buried within St. Peter's Basilica in Rome”
後來到了騎士島教堂和T先生說起這件事,他裝作贊賞得表揚我懂得真多(我知道可憐的T先生對誰葬在這裡毫無興趣!)
其實我對 北歐 歷史也沒什麼瞭解,對於 瑞典 的最初認知,除了宜家的 瑞典 肉丸,也就是葛麗泰•嘉寶主演的 瑞典 女王了






多虧了 瑞典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明哲保身,建於13世紀的老城沒有經歷戰火,中世紀的圓石小巷完美得保存了古典氣韻。



最窄的小巷mårten trotzigs gränd只有不到1米。
在這裡看到一對新人,第一反應就是偷拍人家。想起在 希腊 拍婚紗照的時候,路過的游客也喜歡對著我們拍拍拍,還有不少人主動求合影,大概是~~~美景配上婚紗格外美。

1954年 瑞典 雕塑Liss Eriksson創造了這個小男孩,雖然照片已經看了很多,但真的走近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摸摸頭。
人們把硬幣、糖果放在他周圍,天氣冷的時候還有人為它量身定做各種帽子圍脖,好像讓人瞬間找回童真,就是這麼神奇。
據說月光男孩叫“奧利”,帶著我的雪寶Olaf來了一張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