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線以上的思念——以色列之旅
#萬國教堂#
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教堂,建於1919年到1924年,因得到許多不同國家的資助而就此得名。教堂參觀免費,祭台前的石塊據說耶穌被抓前曾停留在這裡。
↑萬國教堂 ↑萬國教堂 ↑萬國教堂 教堂門口挑空的柱子很高很壯觀,給人以肅穆的感覺 ↑萬國教堂 #聖母 瑪利亞 之墓#
很有特色的建築,是地下“洞穴”,像石窟一樣的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時期。需要沿著一條又長又寬的樓梯走到“洞穴”底部。據說 瑪利亞 被埋在這裡,牆上掛滿了 瑪利亞 或者耶穌的畫像上,銀質燈飾裝佈滿了洞穴的頂部,一些信徒會在此做禱告。 ⑤以色列-耶路撒冷(古城一帶)古城內的景點一路游覽起來會有些小尷尬,由於非教徒,對很多宗教的歷史,典故都不熟悉,一天瀏覽下來,很後悔沒有多讀書多做功課,或者請一個地陪進行瀏覽。大部分是走馬觀花似的,欣賞建築之宏偉,游覽當地風土人情。
耶路撒冷 老城是有著實體城牆包圍起來的一塊區域,面積不大,從老城的這頭很快就能穿到另一頭,但就是這塊小小的區域,是聖城的靈魂所在。古城分成四個宗教區域,分別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 亞美尼亞 區。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大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
一條長4.5公里的城牆將老城和外界分開,城牆上共有8座城門,七開一閉,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最主要的城門有4個,即雅法門、大馬士革門、錫安門和 獅子 門,它們按羅盤針所指的四個方位建造,分別通向國內的四座主要城市。 建議: 耶路撒冷 舊城面積很小,但由於無數的小巷和狹窄的街道,游客可能會容易失去方向感。除非是有時間表的旅游團的成員,否則很難在一天之內瀏覽舊城區並經歷所有的事情。如果只有一天時間參觀 耶路撒冷 古城,則應認真考慮雇用導游,避免錯過任何迷人的建築和神廟。
由於沒法對景點的故事做很深入的介紹,重點介紹一些我覺得觀賞價值不錯的點~
#哭牆#
一大早我們出發,坐公交直達哭牆。
哭牆,又稱西牆,猶太教最重要的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 耶路撒冷 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牆”。牆縫密密麻麻的塞滿了大家祈禱的願望,既虔誠又真切。
祈禱時男女有別。男士進入廣場前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入口處備有紙帽可借。女士無需蒙頭,但在禱告後需面向哭牆一步步退出禱告區域,謹表恭敬。站在牆邊遙望對岸的男士區域,猶太人傳統的穿著十分醒目,男性猶太人不能剃臉頰邊的鬚髮,包括鬢角的頭髮。所以正統猶太人男孩子鬢角兩邊的頭髮都很長。除了黑色和鬍子,還有一樣的必不可少的就是他們的帽子:小氈帽(Kippah),另一種是有邊的大黑禮帽,還有一種是大的帶毛的圓帽(毛帽),帶後兩者帽子的一般是較為傳統的宗教人士,他們的帽子在宗教里的解釋是對上帝的敬畏。
↑西牆 ↑西牆 ↑西牆 ↑西牆 #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 特別之處在於,作為聖城,其兼容性很強。不僅猶太人,穆斯林等各教派,都在聖城占有一席之地。既矛盾,又和諧;既緊張,又平靜。
在 耶路撒冷 ,無論站在橄欖山,還是聖殿山,最顯眼的就是圓頂清真寺了。位於 耶路撒冷 老城東部,就在哭牆的不遠處,是僅次於 麥加 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第三聖寺。開放時間有限制,並且要註意穿著,不要穿無袖和短褲。清真寺不對非教徒開放,外面可以參觀。女性進入需要包著頭,不可露手臂及穿短於膝蓋的服飾,所以最好帶著披肩或頭巾。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大衛墓#
經過錫安門,大衛墓就在錫安山內,旁邊連著“最後晚餐室”,可以順帶去看。
以色列 王大衛的墓, 以色列 第二位君王,建立了統一而強盛的 以色列 聯合王國, 耶路撒冷 聖城的締造者,被譽為希伯來的統一者和奠基人。所以這個國家也叫大衛國。在 以色列 所有國王中,大衛王被描述為最正義的國王,因此大衛王墓是僅次於西牆的猶太教聖地。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又稱“複活大堂”,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 耶路撒冷 基督教大教堂之一,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複活的地方。傳說耶穌被害前,就是沿著“受難之路”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刑場的。
在這裡,是我們游覽時間最長的一個教堂,一來是因為來此朝聖其教徒之多,穿行起來不通暢。二來是因為其面積之大,和一般的教堂不一樣,因基督教教派之多,每一個角落,都有不一風景。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 塗膏禮之石
從正門進入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塗膏禮之石。一塊厚重的方石,已經被歲月打磨的發出 光澤 ,絡繹不絕的游客和信眾都會在這裡拜謁一番。相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去世之後,就是在這塊石頭上接受了神父的膏禮,以便送入墳棺的。於是人們相信這塊石頭浸過耶穌的鮮血,從而對它更加崇敬。百年來,來此朝聖的基督徒都會帶上一塊方巾,將油倒在石頭上之後再慢慢擦拭,最後把浸過油的方巾珍藏,視為自己的信物。
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教堂,建於1919年到1924年,因得到許多不同國家的資助而就此得名。教堂參觀免費,祭台前的石塊據說耶穌被抓前曾停留在這裡。
↑萬國教堂 ↑萬國教堂 ↑萬國教堂 教堂門口挑空的柱子很高很壯觀,給人以肅穆的感覺 ↑萬國教堂 #聖母 瑪利亞 之墓#
很有特色的建築,是地下“洞穴”,像石窟一樣的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十字軍東征時期。需要沿著一條又長又寬的樓梯走到“洞穴”底部。據說 瑪利亞 被埋在這裡,牆上掛滿了 瑪利亞 或者耶穌的畫像上,銀質燈飾裝佈滿了洞穴的頂部,一些信徒會在此做禱告。 ⑤以色列-耶路撒冷(古城一帶)古城內的景點一路游覽起來會有些小尷尬,由於非教徒,對很多宗教的歷史,典故都不熟悉,一天瀏覽下來,很後悔沒有多讀書多做功課,或者請一個地陪進行瀏覽。大部分是走馬觀花似的,欣賞建築之宏偉,游覽當地風土人情。
耶路撒冷 老城是有著實體城牆包圍起來的一塊區域,面積不大,從老城的這頭很快就能穿到另一頭,但就是這塊小小的區域,是聖城的靈魂所在。古城分成四個宗教區域,分別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 亞美尼亞 區。哭牆分隔出代表三種不同宗教的部分,聖墓大教堂庇護著耶穌的墓地。
一條長4.5公里的城牆將老城和外界分開,城牆上共有8座城門,七開一閉,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最主要的城門有4個,即雅法門、大馬士革門、錫安門和 獅子 門,它們按羅盤針所指的四個方位建造,分別通向國內的四座主要城市。 建議: 耶路撒冷 舊城面積很小,但由於無數的小巷和狹窄的街道,游客可能會容易失去方向感。除非是有時間表的旅游團的成員,否則很難在一天之內瀏覽舊城區並經歷所有的事情。如果只有一天時間參觀 耶路撒冷 古城,則應認真考慮雇用導游,避免錯過任何迷人的建築和神廟。
由於沒法對景點的故事做很深入的介紹,重點介紹一些我覺得觀賞價值不錯的點~
#哭牆#
一大早我們出發,坐公交直達哭牆。
哭牆,又稱西牆,猶太教最重要的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 耶路撒冷 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牆”。牆縫密密麻麻的塞滿了大家祈禱的願望,既虔誠又真切。
祈禱時男女有別。男士進入廣場前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入口處備有紙帽可借。女士無需蒙頭,但在禱告後需面向哭牆一步步退出禱告區域,謹表恭敬。站在牆邊遙望對岸的男士區域,猶太人傳統的穿著十分醒目,男性猶太人不能剃臉頰邊的鬚髮,包括鬢角的頭髮。所以正統猶太人男孩子鬢角兩邊的頭髮都很長。除了黑色和鬍子,還有一樣的必不可少的就是他們的帽子:小氈帽(Kippah),另一種是有邊的大黑禮帽,還有一種是大的帶毛的圓帽(毛帽),帶後兩者帽子的一般是較為傳統的宗教人士,他們的帽子在宗教里的解釋是對上帝的敬畏。
↑西牆 ↑西牆 ↑西牆 ↑西牆 #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 特別之處在於,作為聖城,其兼容性很強。不僅猶太人,穆斯林等各教派,都在聖城占有一席之地。既矛盾,又和諧;既緊張,又平靜。
在 耶路撒冷 ,無論站在橄欖山,還是聖殿山,最顯眼的就是圓頂清真寺了。位於 耶路撒冷 老城東部,就在哭牆的不遠處,是僅次於 麥加 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的第三聖寺。開放時間有限制,並且要註意穿著,不要穿無袖和短褲。清真寺不對非教徒開放,外面可以參觀。女性進入需要包著頭,不可露手臂及穿短於膝蓋的服飾,所以最好帶著披肩或頭巾。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圓頂清真寺 #大衛墓#
經過錫安門,大衛墓就在錫安山內,旁邊連著“最後晚餐室”,可以順帶去看。
以色列 王大衛的墓, 以色列 第二位君王,建立了統一而強盛的 以色列 聯合王國, 耶路撒冷 聖城的締造者,被譽為希伯來的統一者和奠基人。所以這個國家也叫大衛國。在 以色列 所有國王中,大衛王被描述為最正義的國王,因此大衛王墓是僅次於西牆的猶太教聖地。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又稱“複活大堂”,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聖地, 耶路撒冷 基督教大教堂之一,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複活的地方。傳說耶穌被害前,就是沿著“受難之路”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刑場的。
在這裡,是我們游覽時間最長的一個教堂,一來是因為來此朝聖其教徒之多,穿行起來不通暢。二來是因為其面積之大,和一般的教堂不一樣,因基督教教派之多,每一個角落,都有不一風景。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 塗膏禮之石
從正門進入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塗膏禮之石。一塊厚重的方石,已經被歲月打磨的發出 光澤 ,絡繹不絕的游客和信眾都會在這裡拜謁一番。相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去世之後,就是在這塊石頭上接受了神父的膏禮,以便送入墳棺的。於是人們相信這塊石頭浸過耶穌的鮮血,從而對它更加崇敬。百年來,來此朝聖的基督徒都會帶上一塊方巾,將油倒在石頭上之後再慢慢擦拭,最後把浸過油的方巾珍藏,視為自己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