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自駕游
苦路Via Dolorosar苦路是指耶穌被判死刑後背著十字架走到刑場的那段路,也稱為十字架之路。對此不同教派曾經有各自的路徑,大約是在15世紀時被定義為現在為大家所認同的十四處或稱十四站,每一站都有傳說。路旁石牆上的14幅圖,刻著聖經新約中這一哀傷的故事,記錄了耶穌遇難的歷程。 第一站是古代 安東 尼城堡內的 羅馬 總督府的法庭,耶穌被 羅馬 派駐猶太的總督本丟•彼拉多判處死刑的地方。如今是一所小學的校園。
第二站是耶穌被鞭打,披上荊棘冠,背上十字架的地方,此地後來建成了兩個小教堂。
鞭笞教堂
定罪教堂的內部 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耶穌在這裡遇見母親。這座 亞美尼亞 小教堂入口處上方的浮雕表現的是聖母 瑪利亞 很悲傷,撫摸著耶穌的臉。
每站的牆上都釘著青銅雕刻的 羅馬 數字,標志著悲苦之路的歷程。
第五站,耶穌支持不住,用手撐著石牆,西門被迫協助耶穌背負十字架。
這塊古老的石塊傳說是耶穌撐在牆上的掌印,數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撫摸過。
第六站:傳說這是維洛尼卡的家,她拿面巾為耶穌擦拭臉上的血和汗,神奇的是耶穌的紅色面容圖像清晰地印在了還給她的面巾上。12世紀時在此以其名建維洛尼卡教堂,面巾則保存在 聖彼得 大教堂。
第七站,古老城牆的正義之門坐落於此,耶穌通過這裡被帶出城。十字架的沉重負荷使他再次跌倒。
第八站:耶穌在此安慰跟隨著他的哭泣的 耶路撒冷 的女人,並感嘆自己的命運。
第九站,耶穌在古時的各各他山上第三次跌倒,所處的位置在教堂和修道院入口的地方。
第十站,耶穌被剝去衣袍,地點就在聖墓教堂外右側的小教堂樓梯頂部。
第十一站,耶穌被釘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這裡代表十字架豎立和耶穌受難死亡的地方。祭壇下是一個壓痕銀盤,代表著十字架的確切位置。兩邊的玻璃是為保留各各他地的原貌。
第十三站:耶穌從十字架上被撤下,屍體放在塗抹著藥和油的混合物的石板上,悲傷的 瑪利亞 抱著他的屍體, 大理 石上沾染了耶穌的血跡。牆壁上的巨幅 馬賽 克畫表現了這一場景。虔誠的信徒們跪拜在塗油石前禱告。石板上方的燈分別由 羅馬 天主教、 希腊 東正教、 亞美尼亞 東儀天主教和科普特教會等教派敬獻。 第十四站,埋葬耶穌的聖墓。位於教堂的中心。我們排著長隊依次進入墓室,內有43盞燈日夜燃燒。 七月十四號
九點鐘退房直奔 特拉維夫 機場,我和Thomas去還車,Vivace帶著孩子們去辦還車手續,結果漏了讓我在護照上貼安檢標簽,結果後來過安檢用了很長時間,詳細解釋之後勉強放行,差點誤機。
七月十五號
凌晨五點飛機提前到達,難忘的旅程結束
第二站是耶穌被鞭打,披上荊棘冠,背上十字架的地方,此地後來建成了兩個小教堂。
鞭笞教堂
定罪教堂的內部 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第四站,耶穌在這裡遇見母親。這座 亞美尼亞 小教堂入口處上方的浮雕表現的是聖母 瑪利亞 很悲傷,撫摸著耶穌的臉。
每站的牆上都釘著青銅雕刻的 羅馬 數字,標志著悲苦之路的歷程。
第五站,耶穌支持不住,用手撐著石牆,西門被迫協助耶穌背負十字架。
這塊古老的石塊傳說是耶穌撐在牆上的掌印,數百年來不知被多少人撫摸過。
第六站:傳說這是維洛尼卡的家,她拿面巾為耶穌擦拭臉上的血和汗,神奇的是耶穌的紅色面容圖像清晰地印在了還給她的面巾上。12世紀時在此以其名建維洛尼卡教堂,面巾則保存在 聖彼得 大教堂。
第七站,古老城牆的正義之門坐落於此,耶穌通過這裡被帶出城。十字架的沉重負荷使他再次跌倒。
第八站:耶穌在此安慰跟隨著他的哭泣的 耶路撒冷 的女人,並感嘆自己的命運。
第九站,耶穌在古時的各各他山上第三次跌倒,所處的位置在教堂和修道院入口的地方。
第十站,耶穌被剝去衣袍,地點就在聖墓教堂外右側的小教堂樓梯頂部。
第十一站,耶穌被釘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這裡代表十字架豎立和耶穌受難死亡的地方。祭壇下是一個壓痕銀盤,代表著十字架的確切位置。兩邊的玻璃是為保留各各他地的原貌。
第十三站:耶穌從十字架上被撤下,屍體放在塗抹著藥和油的混合物的石板上,悲傷的 瑪利亞 抱著他的屍體, 大理 石上沾染了耶穌的血跡。牆壁上的巨幅 馬賽 克畫表現了這一場景。虔誠的信徒們跪拜在塗油石前禱告。石板上方的燈分別由 羅馬 天主教、 希腊 東正教、 亞美尼亞 東儀天主教和科普特教會等教派敬獻。 第十四站,埋葬耶穌的聖墓。位於教堂的中心。我們排著長隊依次進入墓室,內有43盞燈日夜燃燒。 七月十四號
九點鐘退房直奔 特拉維夫 機場,我和Thomas去還車,Vivace帶著孩子們去辦還車手續,結果漏了讓我在護照上貼安檢標簽,結果後來過安檢用了很長時間,詳細解釋之後勉強放行,差點誤機。
七月十五號
凌晨五點飛機提前到達,難忘的旅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