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 不知如何和你說再見。
說起 巴黎 ,即便問一個從未去過的人也能給你道出個大概來。要是問我 巴黎 怎麼樣,我竟一下子說不出話來,因為 巴黎 實在太迷人,但你不能用“迷人”來形容它,因為不夠強烈;也不能用浪漫來形容它,因為“浪漫”不是它的全部;你也不能用“紙醉金迷”來形容它,因為“紙醉金迷”太過膚淺。最好的答案莫過是:你去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停留 巴黎 ,那麼你的餘生無論去往哪裡, 巴黎 永遠會與你在一起,因為它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不知道當年的海明威在 巴黎 經歷了什麼, 巴黎 又給海明威留下了什麼。但我相信對於所有在 巴黎 旅行過或生活過的人來說, 巴黎 會在生命中留下一則信條:當你絕望時,訂一張前往 巴黎 的機票,這裡會是你靈魂的避難所。
曾經聽身邊一個很喜歡 歐洲 的朋友說過,對她而言 歐洲 的旅行就是“ 巴黎 +X”模式,每次來 歐洲 都會以各種理由在這裡停留。這座誕生於公元前三世紀,在塞納河畔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城市,有藝術寶庫般的三大博物館,有縱橫交錯的公路,有鐵塔有拱門,有教堂有書店,“垮掉的一代”也曾在這裡徘徊,莫奈的睡蓮在這裡長眠。
↑巴黎凱旋門 回想起 巴黎 的日子,要從黃昏的凱旋門說起。臨行前,去過 巴黎 的人都說登頂凱旋門是欣賞 巴黎 最好的地方。五月的 巴黎 是雨季,淅淅瀝瀝的雨沒有停歇過。偶然的一個黃昏天空放了晴,毫不猶豫地飛奔去了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拿破侖為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裡茨的勝利而修建的凱旋門成為了 巴黎 唯一能和埃菲爾鐵塔媲美的地標建築。凱旋門位於 巴黎 的星形廣場,十二條街道在這裡匯合,又從這裡延伸四方,香榭麗舍大街就是其中之一,將凱旋門和協和廣場連接在一起。如果非要找一個可以代表 巴黎 的中心,那一定非凱旋門莫屬。凱旋門以古 羅馬 的凱旋門為雛形,但規模要遠超古 羅馬 。凱旋門的四個巨大柱子雕刻著巨型雕塑,分別代表著“起義”、“勝利”、“抗戰”和“ 和平 ”。
在 巴黎 ,登頂凱旋門是遠眺 巴黎 最佳的地點。不僅地處城市的中心,從這裡欣賞或拍攝埃菲爾鐵塔的距離都剛剛好。登上五十米高的凱旋門後游客能從各個角度欣賞 巴黎 ,近處的埃菲爾鐵塔靜靜矗立在塞納河畔,遠處的蒙馬特高地上聖心教堂在落日的餘暉中閃耀著光芒,眼前呈放射狀的街道和各色精緻的房舍藏著 巴黎 所有的故事和最 巴黎 的味道。雨季讓 巴黎 多了許多變化,下午時分登頂直到日落,時晴時雨,天氣的變化就在眼前上演。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
能與凱旋門匹敵的地標性建築當屬埃菲爾鐵塔了。不管你來沒來過 巴黎 ,你都會對這座鐵塔格外熟悉。當你逐漸靠近這座城市,它總是第一個告訴你:是的,你來到了 巴黎 。這座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320米高的鐵塔原是作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的一件臨時展品,而這件臨時展品卻成為 巴黎 的永久名片,如今誰又能想象一個沒有埃菲爾鐵塔的 巴黎 會是什麼樣子。登頂鐵塔需要乘坐三級電梯到達頂層,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攀登704級的臺階。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在 巴黎 市區的任何一個角落找到 巴黎 鐵塔的影子其實並不難,無論在凱旋門、協和廣場、蒙馬特高地,或再簡單不過爬上酒店的頂層都能輕易找到它。但當你真正走進它的時候,它別具一格的設計和獨有的魅力還是能夠給你足夠的震撼。
穿過塞納河, 巴黎 鐵塔就近在眼前,很多人都會選擇登頂,而我們選擇在附近的各個角度欣賞它。不論是從特洛卡代羅花園Jardins du Trocadero一側的臺階或是戰勝廣場Champ de Mars一側的草坪都是拍攝埃菲爾鐵塔的絕佳機位。戰神廣場很大,一直延伸到南側的Wall of Peace和軍事學校,越往這邊走,游客就越少,在這裡有不少席地而坐享受眼光的當地人。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巴黎
穿過戰神廣場深入 巴黎 十六區,這裡是搭乘地鐵去 巴黎 聖母院的必經之路。
離開游客區的 巴黎 是最有魅力的,各色咖啡店、花店,腳步緊促的上班族都是 巴黎 一景。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轟動世界的 巴黎 聖母院大火發生在我們出發前的半個月,教堂的尖塔吞沒在大火中,但慶幸的是教堂的北塔和南塔以及主體都沒有受損,隔著塞納河依然能感受到這座近九百年曆史的哥特式的教堂的恢弘和莊嚴。無論人或事,正因世事無常世間萬物才變得珍貴。
巴黎 聖母院位於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最初的建立得益於 巴黎 主教莫裡斯·德·敘利,他的願望是為 巴黎 建造一座雄偉的教堂。隨著時代的變遷, 巴黎 聖母院也不斷完善,玫瑰花窗,兩座高塔隨之誕生。然而 巴黎 聖母院在 法國 大革命時期並沒能逃過洗劫。荒廢多年後, 維克 多·雨果的《 巴黎 聖母院》讓它重生, 巴黎 聖母院也開始了它的修複過程直至如今的模樣。如今的大火也必然寫入 巴黎 聖母院的歷史,就如同當年的洗劫一樣, 巴黎 聖母院已開始了它第二次重生。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停留 巴黎 ,那麼你的餘生無論去往哪裡, 巴黎 永遠會與你在一起,因為它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不知道當年的海明威在 巴黎 經歷了什麼, 巴黎 又給海明威留下了什麼。但我相信對於所有在 巴黎 旅行過或生活過的人來說, 巴黎 會在生命中留下一則信條:當你絕望時,訂一張前往 巴黎 的機票,這裡會是你靈魂的避難所。
曾經聽身邊一個很喜歡 歐洲 的朋友說過,對她而言 歐洲 的旅行就是“ 巴黎 +X”模式,每次來 歐洲 都會以各種理由在這裡停留。這座誕生於公元前三世紀,在塞納河畔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城市,有藝術寶庫般的三大博物館,有縱橫交錯的公路,有鐵塔有拱門,有教堂有書店,“垮掉的一代”也曾在這裡徘徊,莫奈的睡蓮在這裡長眠。
在 巴黎 ,登頂凱旋門是遠眺 巴黎 最佳的地點。不僅地處城市的中心,從這裡欣賞或拍攝埃菲爾鐵塔的距離都剛剛好。登上五十米高的凱旋門後游客能從各個角度欣賞 巴黎 ,近處的埃菲爾鐵塔靜靜矗立在塞納河畔,遠處的蒙馬特高地上聖心教堂在落日的餘暉中閃耀著光芒,眼前呈放射狀的街道和各色精緻的房舍藏著 巴黎 所有的故事和最 巴黎 的味道。雨季讓 巴黎 多了許多變化,下午時分登頂直到日落,時晴時雨,天氣的變化就在眼前上演。

能與凱旋門匹敵的地標性建築當屬埃菲爾鐵塔了。不管你來沒來過 巴黎 ,你都會對這座鐵塔格外熟悉。當你逐漸靠近這座城市,它總是第一個告訴你:是的,你來到了 巴黎 。這座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320米高的鐵塔原是作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的一件臨時展品,而這件臨時展品卻成為 巴黎 的永久名片,如今誰又能想象一個沒有埃菲爾鐵塔的 巴黎 會是什麼樣子。登頂鐵塔需要乘坐三級電梯到達頂層,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攀登704級的臺階。
穿過塞納河, 巴黎 鐵塔就近在眼前,很多人都會選擇登頂,而我們選擇在附近的各個角度欣賞它。不論是從特洛卡代羅花園Jardins du Trocadero一側的臺階或是戰勝廣場Champ de Mars一側的草坪都是拍攝埃菲爾鐵塔的絕佳機位。戰神廣場很大,一直延伸到南側的Wall of Peace和軍事學校,越往這邊走,游客就越少,在這裡有不少席地而坐享受眼光的當地人。




穿過戰神廣場深入 巴黎 十六區,這裡是搭乘地鐵去 巴黎 聖母院的必經之路。
離開游客區的 巴黎 是最有魅力的,各色咖啡店、花店,腳步緊促的上班族都是 巴黎 一景。



巴黎 聖母院位於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最初的建立得益於 巴黎 主教莫裡斯·德·敘利,他的願望是為 巴黎 建造一座雄偉的教堂。隨著時代的變遷, 巴黎 聖母院也不斷完善,玫瑰花窗,兩座高塔隨之誕生。然而 巴黎 聖母院在 法國 大革命時期並沒能逃過洗劫。荒廢多年後, 維克 多·雨果的《 巴黎 聖母院》讓它重生, 巴黎 聖母院也開始了它的修複過程直至如今的模樣。如今的大火也必然寫入 巴黎 聖母院的歷史,就如同當年的洗劫一樣, 巴黎 聖母院已開始了它第二次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