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大師:歷史文化建築之美《一生必看的103個建築》連載十六
前面幾期小研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些具有建築風格代表性的建築,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領略那些具有濃厚文化氣息和歷史底蘊的古建築。 作為波西米亞和奧匈帝國曾經的首都—— 布拉格 ,這座傳說 中歐 洲最美的古老城市,完好的保留著自13世紀以來所有的建築風格,有著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
查理大橋是 布拉格 在伏爾 塔瓦 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也曾是 布拉格 唯一穿過伏爾 塔瓦 河的橋梁。這座中世紀的橋梁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成為 布拉格 最著名的歷史遺跡,它連接著 布拉格 狹小的舊城區。 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大橋兩端,東邊是 布拉格 舊城區西邊是城堡區。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被 歐洲 人稱為“ 歐洲 的露天巴 洛克 塑像美術館”,不過現在橋上的都是複製品,原件已保存在博物館。 都說來 布拉格 一定要走查理大橋,沒走九遍算沒來 布拉格 。
清晨,在老城區的方向迎著朝霞升起。在清晨朝霞的照耀下,哥特式的城堡建築讓人感受到“金色 布拉格 ”之美。 傍晚,往城堡區的方向目送夕 陽西 下。置身橋中,仿佛自己從歷史中走來,與大橋一樣,歷經風雨、抗著寒霜,目送大河奔流。時光流轉,大橋迎著日升日落,積澱了歲月的塵埃,展現其不朽的感染力感召著我們。 在幾百年的滄桑歲月里,查理大橋里經受了歷史上幾次大洪水的衝擊,也見證了 瑞典 人的入侵和蘇聯人的鐵蹄。 橋上有30座巴 洛克 風格的雕像,以宗教題材為主。在這些雕像里,最有名的當屬 聖約翰 的塑像. 這也是查理大橋上的第一座雕像。據說他由於拒絕向當時的波西米亞國王告密,而被怒投河裡,成為第一位為懺悔者保密而犧牲的聖人。 查理橋雖盛名纍纍,命運卻充滿坎坷,經歷了許多災難,也見證了難忘的歷史事件。
1432年,大橋剛落成沒幾年,就被洪水沖壞了三根橋柱。
1621年, 捷克 在 白山 戰役失敗後,哈布斯堡王朝將27名 捷克 反抗軍首領斬首,還把他們的頭顱懸掛在查理橋頭的塔樓上示眾,警告那些繼續反抗的 捷克 人。 1648年,在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後期, 瑞典 軍隊占領了伏爾 塔瓦 河東岸的老城區,隨後與神聖 羅馬 帝國軍隊在查理橋上激戰,嚴重破壞了大橋的塔樓。
二百年後的1848年,席卷 歐洲 的大革命中,查理橋有幾座塑像遭毀。歷史上對查理橋最大的一次破壞是1890年盛夏的水災,伏爾 塔瓦 河水暴漲,上游漂來的筏子、原木和許多雜物堆積在橋身,巨大的壓力最終導致兩根橋柱被毀,三座橋拱坍塌,石欄上的兩座雕像也跌落水中,損失高達66萬 捷克 克朗。
儘管時有損壞,卻不斷被修複,建橋時“堅固和永恆”的咒語一直伴隨查理古橋保留至今。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
始建於春秋戰國,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談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西起 甘肅 嘉峪關 ,東到 遼寧 丹東 鴨綠江 畔的虎山口。 儘管看起來堅不可摧,但事實上長城並沒能阻止敵人的進攻。13世紀, 蒙古 人突破長城防守;17世紀滿族人越過長城,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
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秦長城的結構比較簡單,只是單一的夯實土構造。漢代採用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建築技術,能夠在戈壁沙漠上建築城牆,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 凡是修築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利用地形,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 瞭望塔的主要功能是作為信號塔和堡壘,這裡同時貯藏著很多生活供應物、火藥和武器。 但尼丁 火車站是 新西蘭 著名的歷史建築,被譽為南半球最美麗的火車站,也是 新西蘭 最具文化底蘊的地方。它建成於1906年,宏偉壯觀、富麗堂皇,有個美麗的綽號--“薑餅屋”,被世界旅游雜誌評為“有生之年必須要參觀的200大建築”之一。 火車站建築氣勢雄偉,呈現黑白相間的色彩。黑色的是科孔加火山玄武岩,白色的是 奧瑪魯 石灰岩,對比強烈的顏色和材質交互運用,形成和諧的美感。現在我們的看到的站房曾經在1999年經過全面整修, 因此這幢百年建築風采依舊,絲毫不遜當年。
儘管依照國際規則, 但尼丁 火車站的規模不夠大,但是 但尼丁 火車站以和諧的構造、宏偉的風格和豐富的裝飾聞名於世,整個建築屬於典型的佛蘭 德文 藝復興的風格。 1956年, 但尼丁 火車站原來的地板突然沉降。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不得不修建了新的混泥土地基,然後安裝上了新的 馬賽 克地板。大樓的外牆和地面均用 馬賽 克鑲嵌有 新西蘭 鐵路的標識。 售票大廳四周雕帶上的天使和植物裝飾圖案則是由當時 英國 的皇家道爾頓工廠所燒制的,雕帶環繞著鐵欄桿陽臺下的售票廳。
售票大廳二樓有兩扇相對的玻璃窗,玻璃上的圖案非常鮮艷,描繪了兩列蒸汽火車,吐著濃濃的白煙,相對駛過。
售票窗口上裝飾著白色的瓷磚和 新西蘭 鐵路部的舊標誌。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位於 美國 新墨西哥州 西北 部一個乾旱的峽谷之中,是 美國 最令人難忘的奇妙的文化歷史遺跡之一。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反映的是全盛時期的印第安文化,它包括大量的遺跡。曾是公元850年至1250年間古代原住民文化的中心,也是史前四角地區重要的宗教中心、貿易中心 和政 治中心。歷史上查科峽谷的繁華景象在古印第安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查科文化因為它的文化紀念性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而聞名世界。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的中心是一條長16千米,寬2-3千米的峽谷,北面有高達50米的懸崖。公元9世紀到11世紀後期,古印第安的普韋布羅部落在東側建造了用城牆環繞的12座大型村莊。村莊內的房屋從2層到5層不等,由數百間房間和糧食倉庫組成,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儲藏食物的地下倉庫。在峽谷西側也有400多座小型村落。村落中的許多房屋是當地人用來舉行祭祀活動的,部分也供遠道而來的人們住宿。 普韋布羅部落的建築展現出了古印第安人高超的建築技巧。厚重的石牆、很小的窗戶和門,對當地不穩定的氣溫起到了調節作用。整個村落坐北朝南,使每級房屋都能在寒冬最大限度地享受光照。為瞭解決飲水問題,聰明的古印第安人還在岩石上鑿出水渠,用以將季節性洪水引入貯水槽,供生產生活使用。
峽谷北側的村莊是在公元900年以後建成的,有砂岩城牆圍繞。這座村莊的特點就是房屋建在地面上,多為半圓形建築,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大多數建築物都在4層左右,有約800多房間。除此之外,還有大小不同的36座地下洞穴。 查科遺址中分散的村落以道路網相互連接,放射狀的道路四通八達,現在仍可看到道路遺跡。向東南 西北 方向延伸的道路總長度超過了600多公里。這些道路通常寬4米-6米,呈直線向遠處延伸。方便的道路交通使得各個村落之間的貿易交流增加。在查科國家歷史公園出土的陶器、孔雀石、貝殼以及熱帶生存的鳥類骨骼,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業活動相當發達。 因為這些風格突出的建築以及相互配套的道路,斜坡,水壩與護堤,需要經過大量熟練的規劃與設計,資源採集和建設工作。在查科居住的古印第安人民綜合規劃建築設計學,天文定位學,幾何學,工程學來建築這個具有壯觀公共建築的古代城市中心。這裡的建築直到現在也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 更多精彩內容未完待續
讓我們團結一心,堅持個人防護,抗擊疫情!
中國 加油!
查理大橋是 布拉格 在伏爾 塔瓦 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也曾是 布拉格 唯一穿過伏爾 塔瓦 河的橋梁。這座中世紀的橋梁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成為 布拉格 最著名的歷史遺跡,它連接著 布拉格 狹小的舊城區。 橋長520米,寬10米,有16座橋墩,大橋兩端,東邊是 布拉格 舊城區西邊是城堡區。橋上有30尊聖者雕像,被 歐洲 人稱為“ 歐洲 的露天巴 洛克 塑像美術館”,不過現在橋上的都是複製品,原件已保存在博物館。 都說來 布拉格 一定要走查理大橋,沒走九遍算沒來 布拉格 。
清晨,在老城區的方向迎著朝霞升起。在清晨朝霞的照耀下,哥特式的城堡建築讓人感受到“金色 布拉格 ”之美。 傍晚,往城堡區的方向目送夕 陽西 下。置身橋中,仿佛自己從歷史中走來,與大橋一樣,歷經風雨、抗著寒霜,目送大河奔流。時光流轉,大橋迎著日升日落,積澱了歲月的塵埃,展現其不朽的感染力感召著我們。 在幾百年的滄桑歲月里,查理大橋里經受了歷史上幾次大洪水的衝擊,也見證了 瑞典 人的入侵和蘇聯人的鐵蹄。 橋上有30座巴 洛克 風格的雕像,以宗教題材為主。在這些雕像里,最有名的當屬 聖約翰 的塑像. 這也是查理大橋上的第一座雕像。據說他由於拒絕向當時的波西米亞國王告密,而被怒投河裡,成為第一位為懺悔者保密而犧牲的聖人。 查理橋雖盛名纍纍,命運卻充滿坎坷,經歷了許多災難,也見證了難忘的歷史事件。
1432年,大橋剛落成沒幾年,就被洪水沖壞了三根橋柱。
1621年, 捷克 在 白山 戰役失敗後,哈布斯堡王朝將27名 捷克 反抗軍首領斬首,還把他們的頭顱懸掛在查理橋頭的塔樓上示眾,警告那些繼續反抗的 捷克 人。 1648年,在著名的“三十年戰爭”後期, 瑞典 軍隊占領了伏爾 塔瓦 河東岸的老城區,隨後與神聖 羅馬 帝國軍隊在查理橋上激戰,嚴重破壞了大橋的塔樓。
二百年後的1848年,席卷 歐洲 的大革命中,查理橋有幾座塑像遭毀。歷史上對查理橋最大的一次破壞是1890年盛夏的水災,伏爾 塔瓦 河水暴漲,上游漂來的筏子、原木和許多雜物堆積在橋身,巨大的壓力最終導致兩根橋柱被毀,三座橋拱坍塌,石欄上的兩座雕像也跌落水中,損失高達66萬 捷克 克朗。
儘管時有損壞,卻不斷被修複,建橋時“堅固和永恆”的咒語一直伴隨查理古橋保留至今。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
始建於春秋戰國,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談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西起 甘肅 嘉峪關 ,東到 遼寧 丹東 鴨綠江 畔的虎山口。 儘管看起來堅不可摧,但事實上長城並沒能阻止敵人的進攻。13世紀, 蒙古 人突破長城防守;17世紀滿族人越過長城,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
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秦長城的結構比較簡單,只是單一的夯實土構造。漢代採用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建築技術,能夠在戈壁沙漠上建築城牆,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 凡是修築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利用地形,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 瞭望塔的主要功能是作為信號塔和堡壘,這裡同時貯藏著很多生活供應物、火藥和武器。 但尼丁 火車站是 新西蘭 著名的歷史建築,被譽為南半球最美麗的火車站,也是 新西蘭 最具文化底蘊的地方。它建成於1906年,宏偉壯觀、富麗堂皇,有個美麗的綽號--“薑餅屋”,被世界旅游雜誌評為“有生之年必須要參觀的200大建築”之一。 火車站建築氣勢雄偉,呈現黑白相間的色彩。黑色的是科孔加火山玄武岩,白色的是 奧瑪魯 石灰岩,對比強烈的顏色和材質交互運用,形成和諧的美感。現在我們的看到的站房曾經在1999年經過全面整修, 因此這幢百年建築風采依舊,絲毫不遜當年。
儘管依照國際規則, 但尼丁 火車站的規模不夠大,但是 但尼丁 火車站以和諧的構造、宏偉的風格和豐富的裝飾聞名於世,整個建築屬於典型的佛蘭 德文 藝復興的風格。 1956年, 但尼丁 火車站原來的地板突然沉降。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不得不修建了新的混泥土地基,然後安裝上了新的 馬賽 克地板。大樓的外牆和地面均用 馬賽 克鑲嵌有 新西蘭 鐵路的標識。 售票大廳四周雕帶上的天使和植物裝飾圖案則是由當時 英國 的皇家道爾頓工廠所燒制的,雕帶環繞著鐵欄桿陽臺下的售票廳。
售票大廳二樓有兩扇相對的玻璃窗,玻璃上的圖案非常鮮艷,描繪了兩列蒸汽火車,吐著濃濃的白煙,相對駛過。
售票窗口上裝飾著白色的瓷磚和 新西蘭 鐵路部的舊標誌。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位於 美國 新墨西哥州 西北 部一個乾旱的峽谷之中,是 美國 最令人難忘的奇妙的文化歷史遺跡之一。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反映的是全盛時期的印第安文化,它包括大量的遺跡。曾是公元850年至1250年間古代原住民文化的中心,也是史前四角地區重要的宗教中心、貿易中心 和政 治中心。歷史上查科峽谷的繁華景象在古印第安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查科文化因為它的文化紀念性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而聞名世界。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的中心是一條長16千米,寬2-3千米的峽谷,北面有高達50米的懸崖。公元9世紀到11世紀後期,古印第安的普韋布羅部落在東側建造了用城牆環繞的12座大型村莊。村莊內的房屋從2層到5層不等,由數百間房間和糧食倉庫組成,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儲藏食物的地下倉庫。在峽谷西側也有400多座小型村落。村落中的許多房屋是當地人用來舉行祭祀活動的,部分也供遠道而來的人們住宿。 普韋布羅部落的建築展現出了古印第安人高超的建築技巧。厚重的石牆、很小的窗戶和門,對當地不穩定的氣溫起到了調節作用。整個村落坐北朝南,使每級房屋都能在寒冬最大限度地享受光照。為瞭解決飲水問題,聰明的古印第安人還在岩石上鑿出水渠,用以將季節性洪水引入貯水槽,供生產生活使用。
峽谷北側的村莊是在公元900年以後建成的,有砂岩城牆圍繞。這座村莊的特點就是房屋建在地面上,多為半圓形建築,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大多數建築物都在4層左右,有約800多房間。除此之外,還有大小不同的36座地下洞穴。 查科遺址中分散的村落以道路網相互連接,放射狀的道路四通八達,現在仍可看到道路遺跡。向東南 西北 方向延伸的道路總長度超過了600多公里。這些道路通常寬4米-6米,呈直線向遠處延伸。方便的道路交通使得各個村落之間的貿易交流增加。在查科國家歷史公園出土的陶器、孔雀石、貝殼以及熱帶生存的鳥類骨骼,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業活動相當發達。 因為這些風格突出的建築以及相互配套的道路,斜坡,水壩與護堤,需要經過大量熟練的規劃與設計,資源採集和建設工作。在查科居住的古印第安人民綜合規劃建築設計學,天文定位學,幾何學,工程學來建築這個具有壯觀公共建築的古代城市中心。這裡的建築直到現在也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 更多精彩內容未完待續
讓我們團結一心,堅持個人防護,抗擊疫情!
中國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