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重彩的敦煌怎麼玩?一篇秒懂!
“它曾是寂寞沙洲
也是西涼國 故城 ”
敦者 大也
煌者 盛也
這裡是 敦煌
它自誕生的那一刻
就註定著不平凡 敦煌 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氣勢雄偉的 祁連 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 敦煌 石窟及 敦煌 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 玉門 關及陽關的所在地。
無論你是人文歷史控,還是自然風光愛好者, 敦煌 都會讓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三條 敦煌 游玩的線路,分別是西線、東線和 敦煌 市區,三條線路各一天可以完成,很有意思的是每條線路仿佛是映射了一個 敦煌 歷史的篇章。 西線
敦煌 誕生篇
👉具體線路【 敦煌 古城】-【絲路遺產城】-【西千佛洞】-【陽關】-【 玉門 關】-【雅丹地質公園】
這條線涉及了 敦煌 的兩個重要關隘:陽關、 玉門 關
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驅趕匈奴拿下 河西走廊 ,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路,為 絲綢之路 的繁盛做了鋪墊,也為 敦煌 日後的繁盛作了鋪墊,所以這條線路就像是 敦煌 的誕生之路。
【 敦煌 古城、絲路遺產城】都是影視城。 敦煌 古城是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 敦煌 》而建造而成,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再現了唐宋時期 西北 重鎮 敦煌 的雄姿。
【西千佛洞】目前存有16個洞窟,大都為北魏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陽關】是 絲綢之路 的咽喉,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這裡不僅有代表著光明、希望 和美 好前景“陽關大道”,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
【 玉門 關】 玉門 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因 和田 玉經此傳入內地而得名,是 絲綢之路 北路的咽喉要隘。景區包括 玉門 關即小方盤城、河倉城又叫 大方 盤城、漢長城。
【雅丹地質公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東線
敦煌 繁盛篇
👉具體線路【鎖 陽城 】-【 榆林 窟】-【大地之子&無界】
這條線路涉及了在大唐時期非常繁榮的鎖 陽城 ,以及和莫高窟“千佛洞”齊名的“萬佛峽” 榆林 窟。
【鎖 陽城 】是我國古綠洲沙漠化演進過程當中的典型標本,是集古城址、古渠道、古墾區、古寺院、古墓群等多種遺跡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保存了較為完好的古代軍事防禦、農業灌溉體系和城市建築系統,體現了 河西走廊 邊疆城市的防禦特征,是人類在長距離交通和交流條件下的防禦和安全體系的突出例證。
【 榆林 窟】又名 榆林 寺、萬佛峽和上洞子等,位於 甘肅 省 瓜州 縣鎖 陽城 鎮南約七十公里的南山峽谷中, 榆林 河(又名踏實河)從峽谷中穿流而過,兩岸 榆樹 成林,石窟因此得名。
【大地之子&無界】《大地之子》雕塑長15米、高4.3米、寬9米,以紅砂岩為主要材質,利用三維掃描獲取模型數據,再分塊進行3D雕刻,最後逐塊雕砌安裝成型大型戶外主題雕塑作品,是迄今國內外首例最大的數字雕刻的石雕作品。《海市蜃樓-無界》以絲路文明為創作背景,以莫高窟、 榆林 窟中經變畫中的建築樣式為藍本,融合了 中國 傳統建築樣式、 中國 傳統圖形紋樣、 中國 書法文字藝術等多種藝術理念,以現代建築材料為載體,用視覺語言向世界傳達千年絲路精神與文明的延續。 市區線路
敦煌 傳承篇
👉具體線路【 敦煌 博物館】-【 敦煌 數字中心】-【莫高窟】-【又見 敦煌 】演出-【鳴沙山月牙泉】-【沙洲夜市】
這條線路涉及的內容是現在的人對於 敦煌 文化的傳承,不管是博物館、數字中心呈現和復刻莫高窟的藝術瑰寶,還是《又見 敦煌 》演出,都是用更通俗的方式讓我們瞭解 敦煌 文化和傳承。
【 敦煌 博物館】以“華戎交匯的都市”為展覽主題,共設6個展廳。博物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 敦煌 文化、展示 敦煌 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 敦煌 學又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
【莫高窟】既是 中國 古代文明的一個璀璨的藝術寶庫,也是古代 絲綢之路 上曾經發生過的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 共和 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又見 敦煌 】是 甘肅 省首部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由著名導演王潮歌執導,於2016年9月開始在 敦煌 演出。《又見 敦煌 》以史詩的筆法展現絲路文化,生動再現 敦煌 千年文化,形象展示了“ 和平 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一彎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泉在流水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頗為奇觀。
【沙洲夜市】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被譽為 敦煌 “夜景圖”和“風情畫”。夜市分為三部分,前面都是賣土特產的,中間是美食街、後面是大排檔,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逛逛,保證吃得超級舒心。
圖片來自小紅書@老江又去玩
也是西涼國 故城 ”
敦者 大也
煌者 盛也
這裡是 敦煌
它自誕生的那一刻
就註定著不平凡 敦煌 東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氣勢雄偉的 祁連 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 敦煌 石窟及 敦煌 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 玉門 關及陽關的所在地。
無論你是人文歷史控,還是自然風光愛好者, 敦煌 都會讓你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三條 敦煌 游玩的線路,分別是西線、東線和 敦煌 市區,三條線路各一天可以完成,很有意思的是每條線路仿佛是映射了一個 敦煌 歷史的篇章。 西線
敦煌 誕生篇
👉具體線路【 敦煌 古城】-【絲路遺產城】-【西千佛洞】-【陽關】-【 玉門 關】-【雅丹地質公園】
這條線涉及了 敦煌 的兩個重要關隘:陽關、 玉門 關
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驅趕匈奴拿下 河西走廊 ,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路,為 絲綢之路 的繁盛做了鋪墊,也為 敦煌 日後的繁盛作了鋪墊,所以這條線路就像是 敦煌 的誕生之路。
【 敦煌 古城、絲路遺產城】都是影視城。 敦煌 古城是1987年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 敦煌 》而建造而成,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再現了唐宋時期 西北 重鎮 敦煌 的雄姿。
【西千佛洞】目前存有16個洞窟,大都為北魏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陽關】是 絲綢之路 的咽喉,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這裡不僅有代表著光明、希望 和美 好前景“陽關大道”,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
【 玉門 關】 玉門 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因 和田 玉經此傳入內地而得名,是 絲綢之路 北路的咽喉要隘。景區包括 玉門 關即小方盤城、河倉城又叫 大方 盤城、漢長城。
【雅丹地質公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東線
敦煌 繁盛篇
👉具體線路【鎖 陽城 】-【 榆林 窟】-【大地之子&無界】
這條線路涉及了在大唐時期非常繁榮的鎖 陽城 ,以及和莫高窟“千佛洞”齊名的“萬佛峽” 榆林 窟。
【鎖 陽城 】是我國古綠洲沙漠化演進過程當中的典型標本,是集古城址、古渠道、古墾區、古寺院、古墓群等多種遺跡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保存了較為完好的古代軍事防禦、農業灌溉體系和城市建築系統,體現了 河西走廊 邊疆城市的防禦特征,是人類在長距離交通和交流條件下的防禦和安全體系的突出例證。
【 榆林 窟】又名 榆林 寺、萬佛峽和上洞子等,位於 甘肅 省 瓜州 縣鎖 陽城 鎮南約七十公里的南山峽谷中, 榆林 河(又名踏實河)從峽谷中穿流而過,兩岸 榆樹 成林,石窟因此得名。
【大地之子&無界】《大地之子》雕塑長15米、高4.3米、寬9米,以紅砂岩為主要材質,利用三維掃描獲取模型數據,再分塊進行3D雕刻,最後逐塊雕砌安裝成型大型戶外主題雕塑作品,是迄今國內外首例最大的數字雕刻的石雕作品。《海市蜃樓-無界》以絲路文明為創作背景,以莫高窟、 榆林 窟中經變畫中的建築樣式為藍本,融合了 中國 傳統建築樣式、 中國 傳統圖形紋樣、 中國 書法文字藝術等多種藝術理念,以現代建築材料為載體,用視覺語言向世界傳達千年絲路精神與文明的延續。 市區線路
敦煌 傳承篇
👉具體線路【 敦煌 博物館】-【 敦煌 數字中心】-【莫高窟】-【又見 敦煌 】演出-【鳴沙山月牙泉】-【沙洲夜市】
這條線路涉及的內容是現在的人對於 敦煌 文化的傳承,不管是博物館、數字中心呈現和復刻莫高窟的藝術瑰寶,還是《又見 敦煌 》演出,都是用更通俗的方式讓我們瞭解 敦煌 文化和傳承。
【 敦煌 博物館】以“華戎交匯的都市”為展覽主題,共設6個展廳。博物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 敦煌 文化、展示 敦煌 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 敦煌 學又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
【莫高窟】既是 中國 古代文明的一個璀璨的藝術寶庫,也是古代 絲綢之路 上曾經發生過的不同文明之間對話和交流的重要見證。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 共和 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又見 敦煌 】是 甘肅 省首部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由著名導演王潮歌執導,於2016年9月開始在 敦煌 演出。《又見 敦煌 》以史詩的筆法展現絲路文化,生動再現 敦煌 千年文化,形象展示了“ 和平 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一彎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泉在流水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頗為奇觀。
【沙洲夜市】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被譽為 敦煌 “夜景圖”和“風情畫”。夜市分為三部分,前面都是賣土特產的,中間是美食街、後面是大排檔,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逛逛,保證吃得超級舒心。
圖片來自小紅書@老江又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