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國13天游記》 第14篇 盧克索 —— 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爾納克神廟(上)
【卡爾納克神廟群】(Temples of karnak)
卡爾納克神廟群是古 埃及 首都底比斯最為古老的廟宇,經歷長達1500年才陸續建造起來,整個廟宇群由磚牆隔成三部分。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部分,占地約30公頃,是獻給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拉(Amun-Ra)的;左側(北面)的是獻給蒙圖神(Montu)的,蒙圖神是古 埃及 宗教中的戰神,其形象為鷹首人身,占地2.5公頃;另一個(南面)是獻給阿蒙神的妻子穆特女神(Mut)的,現在尚未發掘。圖中的孔蘇神廟,是祭祀阿蒙神與穆特女神的兒子孔蘇的。
下圖為2006年拍攝的卡爾納克神廟群空中鳥瞰圖。
下圖為2001年拍攝的阿蒙神廟鳥瞰圖。
在中王國時期的第11王朝,門圖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 Ⅱ, 公元前2055年—前2004年)統一了上下 埃及 ,定都底比斯,將卡爾納克作為當地神祗阿蒙神的祭拜中心。從3500多年前的第十七王朝起,在此後的1500多年的不斷增修擴建,到公元前30年時(托勒密王朝結束),卡爾納克神廟,共有10座巍峨的塔樓和3座雄偉的大殿。它的主要建築阿蒙(Amun)神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其周圍是他的妻子穆特(Mut)和兒子孔蘇(Khonsu,月亮神)的住所。
後來,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Ⅲ,公元前1390年—1352年)對卡爾納克神廟建築群進行了重要的補充。
下圖是在空中鳥瞰圖上複原的公元前30年,即卡爾納克神廟群完全建成時的模型示意圖。
埃及 古都底比斯,在近千年中,先後遭到波斯人、 羅馬 人的洗劫,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入侵後,徹底陷於沉寂,已經沒有人知道這裡曾經的輝煌。直到18世紀, 歐洲 探險者的到來,才陸續發現和挖掘出被掩埋在土堆里和地下的這些稀世瑰寶——木乃伊、珍寶,以及令人驚詫的富麗堂皇的神廟和陵墓。卡爾納克神廟群之所以如此著名,不僅因為它的壯麗,而且因為它的建築構造元素,如大圓柱、方尖碑、中軸線設計,先後影響了後來的 希腊 羅馬 建築和世界建築。
從展廳出來,向右(東),即是卡爾納克神廟,所看到的是它的第一塔門。
向西望去,尼羅河西岸的山丘下,即是 埃及 人所說的“死亡之城”,法老們的喪葬寺廟和陵墓所在地。
卡爾納克神廟平面圖。 (網絡圖片)
亞希介紹說,在公元前1567年開始的古 埃及 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 盧克索 的卡爾奈克神廟群前迎接太陽的升起,迎接他們心中最崇敬的神靈從睡夢中醒來,這就是阿蒙-拉神。人民的收穫和生活都仰仗這位神明的護佑,而法老則是阿蒙-拉神授權的代表。
在神廟的第一塔門前,有一條獅身公羊頭雕像大道,它與未完工的第一塔門,都是在第30王朝期間(公元前350年左右)修建的。卡爾納克神廟一亮相,就給了我們一個震撼。
排列整齊的獅身公羊頭雕像,那是阿蒙-拉神的化身之一,每隻獅身公羊頭像下都站立著一個小小的法老,寓意著法老在接受著神的庇佑。
進入第一塔門,來到大庭院。在第一塔門內左側( 西北 角),是塞提二世(Seti Ⅱ)神殿,分了三個小神殿,是用來放置慶祝日期間承載穆特、阿蒙、孔蘇一家三口的聖船的。
【月亮神孔蘇】(Khonsu)
孔蘇是阿蒙神與穆特神之子,以少年木乃伊形象出現(皮膚為綠色),頭戴滿月和彎月冠。
塞提二世神殿後面,沿北側柱廊擺放著還沒有完工的獅身公羊雕像。
南側柱廊前,也有大量未完工的獅身公羊頭雕像。
大庭院東南角,是保存完好的拉美西斯三世神廟(Temple of Ramses Ⅲ)。
【阿蒙-拉神廟】(Temple of Amun-Ra)
回到大庭院,正面就是阿蒙-拉神廟。
在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年—前1069年),底比斯的法老們將本是地方神的阿蒙(Amun)奉為全國至高無上的神,與太陽神拉(Ra)平起平坐。
阿蒙-拉神廟門前,原來樹立有10根21米高的圓柱,現只幸存下了一根,圓柱後面那個半塌的建築是第二塔門。阿蒙-拉神廟占地24公頃,其中又由許多部分組成,所以稱為神廟群。
那個無處不在的拉美西斯二世,不僅為卡爾納克修建了雄偉的多柱廳,還把自己的兩座巨大的紅色花崗岩雕像放在了第二塔門前,一個是坐像,一個是立像。
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逆光,沒有拍成,立像正在維修,只拍到站立在兩腿之間的他的妻子尼斐爾泰麗的塑像。 (網絡圖片)
亞希沒有帶領我們從第二塔門進入著名的大多柱廳,而是從拉美西斯三世神廟旁邊的側門,走到了阿蒙-拉神廟的南面外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