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游”前篇:東京+鐮倉2018——沒有新冠,只有橙色鐵塔、熱鬧商圈、香火佛寺與浪漫湘南海岸
走走停停已近黃昏,其實我們連午飯都還沒吃,只在Lawson買了些飯糰兒簡單充饑。時間已不允許我們再登上江之島,俯瞰這小城的全貌。眾多好評愛情日劇均取景於 鐮倉 ,這裡的古樸和慢節奏作為浪漫舞臺確是再合適不過,也讓我們短短時間就愛上了這座可愛的沿海小城。 II 新宿,“24小時無眠”
晚上我和小紙在回錦系町之前,先在新宿停了下。一是為犒勞一下饑餓一天的胃,這裡的餐館兒數不勝數;再有就是,晚上來新宿才更能感受其由“東洋第一歡樂街”——歌舞伎町蔓延開來的娛樂感。 新宿可以說是 東京 最熱鬧的地方,這和白天游覽的 鐮倉 反差有點兒大。1964年 東京 奧運會後,新宿作為都內新中心快速發展,摩天大樓於西新宿拔地而起。90年代 東京 都政府遷入,進一步奠定了新宿城市副中心的地位。新宿就像是 日本 縮影:繁忙的車站周邊融合了政府辦公樓、大型購物中心、豪華酒店、公園和娛樂區,白天辦公樓、晚上娛樂街都呈現極致的瘋狂,此地“24小時無眠”。
日本 的站城一體化開發與管理水平全球領先。其核心為軌道交通站,向外依次為 高密 度商圈和低密度住宅圈,形成三級同心圓。這種“軌道交通+地產”的開發運營模式,通過車票、商業物業租金、住宅地產銷售等多元收入回收投資,形成了開發良性循環,全國範圍內大站基本以這種模式開發。
擁有日均客流量世界第一的新宿站(超過342萬,2015年),自是站城一體化開發的標桿。站內含5家公司子車站,線路眾多,通過規模巨大的地下 通道 網連接周邊,並且新宿站仍在向南擴張中。所以到新宿站建議預留足夠時間,因為即使是當地人也會在迷宮般的車站內迷路。
以車站為界,新宿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相對來說,西邊稍安靜一些, 東京 都廳、大多高端酒店位於這邊。東邊則熱鬧很多,著名地標歌舞伎町一番街即位於此。 歌舞伎町一番街炫目的霓虹燈招牌吸引了全世界游客前來獵奇,此地號稱“東洋第一歡樂街”,是 東京 知名風俗街。但風月場與餐館兒、商店、酒吧、游戲廳、麻將館等混雜在一起,錶面看起來就是一條熱鬧非凡的商業街,風月感比較隱晦。據說若外國人為尋歡至此,也很難體驗真正的核心內容,鈔票不少扔,但僅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而已。
2015年重開發的東寶ビル,目前已成為此地的新地標。東寶ビル內融合了都內最大的影院、多處餐廳,還有Gracery酒店。東寶與Gracery合作、高12m的哥斯拉(ゴジラ)頭雕像即位於建築之中,極富創意,是一處特攝迷聖地。 哥斯拉至今已在熒幕上活躍了六十多年,有超過三十部電影,造型也變換了十餘種,是絕對的特攝明星。新宿哥斯拉的造型以1992年《哥斯拉VS摩斯拉》為參考,製作精良,每天定時還有聲光秀,很好玩兒。Gracery酒店客人可到平臺近距離接觸。如果不住店,在Café“Bonjour”消費也可以進入平臺。 2019年春節我們再次回到 東京 時,為了哥斯拉我們特地住在Gracery。和大多 東京 酒店一樣,這裡房間很小,舒適感不如Moxy。因為地理位置和哥斯拉的關係,酒店客量極大。Gracery服務水平體現了 日本 酒店的專業水準,由於外國游客眾多,國際化水平算是中等偏上的。 另外提一點,新宿丸井ANNEX一層有哥斯拉專賣店,有各類周邊產品。這裡還有網球王子專賣店,並不定期舉行其他動漫專題展,2019年春節我們趕上了City Hunter。 新宿這裡也是購物、餐飲的核心區。如果你不知道去哪兒買東西、去哪兒吃飯,來新宿吧!商店方面,這裡有高島屋、小田急百貨、Lumine等大型百貨商場,也有Uniqlo和Bic Camera合作的Bicqlo等專賣店。餐飲方面,粗略估計用一年時間、每天在這裡吃一家也吃不全。新宿站西口的“思い出橫丁(回憶橫丁)”和東新宿“ゴールデン街(黃金街)”都是知名的平民食街,塞滿了居酒屋、串燒店等。 餓了一天的我們晚餐在自助火鍋店“鍋ぞう”狠搓了一頓。相對於鄰桌本地人以涮菜為主的矜持,我和小紙吃完的牛肉空盤已經快比人高了。飽餐後我們返回錦系町,城鐵不用半小時。 4 Oct,築地-銀座-東京站,澀谷-六本木如《準備篇》所說,我們此行每天都是打雞血般的快節奏,但今天才是本次最雞血的一天,我和小紙完成了兩條徒步線:築地-銀座- 東京 站,澀谷-六本木。回酒店後基本累廢了。路線如下(紅色城鐵,藍色步行): I 築地-銀座- 東京 站,帝都中心
東京 的中心當屬千代田區和中央區。自德川幕府開始,這裡便是政治、經濟、商業中心,在住民年均收入近800萬日元。引領國家方向的皇居、國會議事堂、首相府,全國地價最高的商業區銀座,交通樞紐 東京 站,以及“台所”築地市場都匯聚於此。
千代田區和中央區面積僅20平方公里,適合步行。時間有限,我們走馬觀花,不去皇居,從築地、經過銀座至 東京 站。從錦系町到築地,城鐵30min內。
1\. 築地,將被記憶封存的吃貨天堂
作為吃貨,一定要來一次被譽為“ 日本 第一臺所”的築地市場。這裡主營海產、蔬果及烹調工具等,和其它地方的海鮮市場一樣,這裡眾多店家也是 日本 特色的現賣、現做、現吃。測試你是不是極品吃貨,就看你願不願意5點一開門就來場內市場名店排隊,吃一份最新鮮的壽司或海鮮丼。 築地市場起源於原 日本 橋魚市場,由於 關東 大地震,1935年市場遷至此,因此一些建築歷史超過80年,所有者多用一層作為店鋪,住在上層。築地市場總面積超過23公頃,日吸納魚量世界第一,每天有超過1500噸魚類彙集於此,日交易額可達16億日元,世界上平均每5條捕獲的魚就有1條是在這兒交易的。
築地市場分場內(批發)和場外(零售)市場,場內市場計劃於2018年10月6日停業,搬遷至豐州,場外市場仍保留。政府計劃2020年奧運後再組織場內原商戶回歸,開發築地為飲食文化主題區,豐洲為輔助物流中心,二者並存。此行也來得巧,我們趕上市場搬遷前到此體驗。 場內市場的海產與蔬果批發中心,游客很少涉足,大部分人只到“魚がし橫丁”,為這裡的20多家料理小店而來。這些店大多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主理,大和壽司、壽司大等非常知名,另外吉野家本店也在這裡。由於慕名而來的人太多,看到門外排的隊伍我和小紙就放棄了。 築地市場知名的金槍魚拍賣就在場內市場進行。若想參觀,需要凌晨2點到現場拿號,等待3h+,5.30開始。拍賣現場平均5秒就有1條魚拍賣出去,2013年這裡以1.5億日元成交過一條重222kg的藍鰭金槍魚,列入吉 尼斯 紀錄。
相比於場內市場,場外市場的營業時間更長,選擇要多得多,這邊有600多家店鋪,很多店雖不如場內市場知名,但味道也是一番。
由於場內市場搬遷,築地的熱鬧將要封存在人們記憶里一段時間了。 2\. 銀座,江湖老大百餘年
從築地市場步行幾分鐘即可達銀座。銀座的繁華幾乎與江戶同期,400多年間,銀座歷經天災人禍,三度幾經摧毀,又奇跡般鳳凰涅磐,至今仍是 東京 、乃至全國的商業核心街,長年雄踞全 日本 最昂貴地段第一。
17世紀初德川幕府成立時期,此地便是職人安身立命之所。19世紀末,銀座轉變為佈滿歐式風情紅磚建築、安裝玻璃路燈的“煉瓦街”,開始成為西方文化的展台、商品和先進文明交匯之地,咖啡館、麵包屋、西餐廳、洋服店林立,成為全國最奢華、最受人嚮往的地方。
現代,雖有新宿、澀谷、六本木等後起之秀崛起,但銀座魅力不減,國內外大品牌都以進駐銀座為榮,併在此以整棟旗艦店宣傳自身實力,堪稱世界名牌聯合國。同時,銀座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店, 比如 跟團大媽都知道的廉價行李箱店,裡面導購的 日本 阿姨 東北 話極為流利。 和光時鐘塔的指針一秒一秒地走著,見證著、記錄著這裡的變遷。前身為銀座第一家百貨店松阪屋的Ginza SIX於2017年重開,融合多家旗艦店、能劇劇場與佈滿櫻花、松木的屋頂花園,90多年後再次成為話題。變的是場景,不變的是銀座的江湖地位。喜歡《知日• 東京 就是 日本 》里的一句話:“不管是哪個時代,銀座總會讓老一輩人蹙眉感嘆說曾經的銀座早已不見,但偏偏不管哪個時代,銀座總能匯聚那個時代最是氣盛的一群人”。 3\. 東京 站, 維多利亞 式的“玄關”
從銀座向北走10min+,即到了 東京 站,其醒目的紅磚外牆遠遠就能望見。著名地標自然是特攝電影所愛的舞臺,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新哥斯拉》就是其中之一。 被稱為“ 東京 玄關”的 東京 站,平均一日開出列車多達3000次,日均利用人數超百萬,連同周邊bus網絡,堪稱 日本 第一繁忙站。 東京 站開發方JR也很好地抓住了此地游客、上班族眾多的優勢,著力將站內地下街打造 成都 內最大的購物飲食區,生意極旺。 日本 的西式建築始於19世紀末,最早用於官方建築,多採用紅磚 維多利亞 式, 東京 站即是典型代表。早期西式建築主要受 英國 建築師Josiah Conder影響,其被稱為 日本 近代建築之父,明治時期獲邀請到 東京 大學任教, 東京 站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即是其弟子。 東京 站複原工程於2012年完成,恢復了大正時期初建的半球屋頂和第三層。 東京 站紅色磚牆內部,以淺黃色、深藍色為主色調,色彩柔和。到這裡一定要花些時間,抬頭仰望半球形穹頂的內部裝潢,其為 歐洲 古典樣式,但多處浮雕採用了日式裝飾:中心的16瓣菊花圖案,應是參考了天皇的紋章;外圈八角形深色輪廓以火車車輪為原型;其間白色的浮雕是鐵線蓮,花語是“旅人的喜悅”;八角形各邊是對應方位的生肖浮雕;另外還有寓意富國強兵的抓著稻穗的鷲、吉祥鳥鳳凰、車輪、成捆的箭的搭配……如望萬花筒一般,設計精妙。 東京 站西邊的丸之內連接皇居,自19世紀起即是商務中心。在這裡你自然會仰望林立的大型寫字樓、酒店和商場,但更會為這裡的西式老建築吸引。 東京 站建成後, 維多利亞 式古典建築開始在丸之內流行,馬場先通隨後建起了紅磚瓦牆建築群,此地一時被稱為“小 倫敦 ”。 東京 站旁邊的KITTE是另一處老建築redevelopment的 成功 案例,其前身為中央郵便局,是一棟非英式現代建築。2013年KITTE改為主題商場,內部由隈研吾設計,在保留郵便局外觀及建築結構的基礎上,與 新建 的JP Tower巧妙結合,內部混合了商店、餐飲、酒店等多種業態,還有保留的郵局局長室和與 東京 大學合作的博物館IMT。其6層的大平臺是展望 東京 站的好地方。 中午我們在KITTE樓下餐街吃了簡餐,乘城鐵到澀谷,30min+。
II 澀谷-六本木,年輕人的主場
今天第二條徒步線其實本規劃為“澀谷-原宿-表參道-六本木”,但由於時間與體力原因,我們沒有好好逛逛原宿和表參道,直接到了六本木。
潮流聖地“澀谷-原宿”幾十年來引領著全國乃至世界潮流,六本木結合了眾多文化spots與夜店,兩地堪稱年輕人主場。
1\. 澀谷,日範兒風向標
日均客流超過323萬的澀谷站(2015年),是繁忙程度僅次於新宿站的世界第二 大城 鐵站。人流量極大的站前路口、109、忠犬八公等多次出現在Hollywood電影中,使澀谷成為 東京 乃至 日本 的名片之一。 澀谷起初發展並不順利。由於地呈谷形、多斜坡,開發成本高,60年代前很多開發商不願投資此地。而後因東急與西武的市場爭奪戰,澀谷日漸繁盛。由於大多商家市場定位主要為十幾、二十幾歲年輕人,澀谷連同周邊的原宿很快成為潮流聖地,一直引領潮流至今。例如知名的澀谷109內多為時尚雜誌推薦產品的小店,很少大牌,是女生的購物寶庫。不少 日本 設計師原創店也是從澀谷、原宿發家。可以說想感知 日本 時下潮流,來澀谷就對了。 涉谷站前路口以人流量巨大而知名。每當綠燈亮起,每個人都急促地快步向前,面無表情或略帶憂郁,這也是 日本 特色。《Resident Evil生化危機5》選此作為僵屍戰場不能再合適。這裡也是《Tokyo Drift 東京 漂移》中Shawn在閃開人群間漂移的舞臺,絕對全劇最帥。路口周邊有很多處展望台,推薦位於MAGNET樓上的Mag’s,視角不錯而且免費哦。
晚上我和小紙在回錦系町之前,先在新宿停了下。一是為犒勞一下饑餓一天的胃,這裡的餐館兒數不勝數;再有就是,晚上來新宿才更能感受其由“東洋第一歡樂街”——歌舞伎町蔓延開來的娛樂感。 新宿可以說是 東京 最熱鬧的地方,這和白天游覽的 鐮倉 反差有點兒大。1964年 東京 奧運會後,新宿作為都內新中心快速發展,摩天大樓於西新宿拔地而起。90年代 東京 都政府遷入,進一步奠定了新宿城市副中心的地位。新宿就像是 日本 縮影:繁忙的車站周邊融合了政府辦公樓、大型購物中心、豪華酒店、公園和娛樂區,白天辦公樓、晚上娛樂街都呈現極致的瘋狂,此地“24小時無眠”。
日本 的站城一體化開發與管理水平全球領先。其核心為軌道交通站,向外依次為 高密 度商圈和低密度住宅圈,形成三級同心圓。這種“軌道交通+地產”的開發運營模式,通過車票、商業物業租金、住宅地產銷售等多元收入回收投資,形成了開發良性循環,全國範圍內大站基本以這種模式開發。
擁有日均客流量世界第一的新宿站(超過342萬,2015年),自是站城一體化開發的標桿。站內含5家公司子車站,線路眾多,通過規模巨大的地下 通道 網連接周邊,並且新宿站仍在向南擴張中。所以到新宿站建議預留足夠時間,因為即使是當地人也會在迷宮般的車站內迷路。
以車站為界,新宿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相對來說,西邊稍安靜一些, 東京 都廳、大多高端酒店位於這邊。東邊則熱鬧很多,著名地標歌舞伎町一番街即位於此。 歌舞伎町一番街炫目的霓虹燈招牌吸引了全世界游客前來獵奇,此地號稱“東洋第一歡樂街”,是 東京 知名風俗街。但風月場與餐館兒、商店、酒吧、游戲廳、麻將館等混雜在一起,錶面看起來就是一條熱鬧非凡的商業街,風月感比較隱晦。據說若外國人為尋歡至此,也很難體驗真正的核心內容,鈔票不少扔,但僅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而已。
2015年重開發的東寶ビル,目前已成為此地的新地標。東寶ビル內融合了都內最大的影院、多處餐廳,還有Gracery酒店。東寶與Gracery合作、高12m的哥斯拉(ゴジラ)頭雕像即位於建築之中,極富創意,是一處特攝迷聖地。 哥斯拉至今已在熒幕上活躍了六十多年,有超過三十部電影,造型也變換了十餘種,是絕對的特攝明星。新宿哥斯拉的造型以1992年《哥斯拉VS摩斯拉》為參考,製作精良,每天定時還有聲光秀,很好玩兒。Gracery酒店客人可到平臺近距離接觸。如果不住店,在Café“Bonjour”消費也可以進入平臺。 2019年春節我們再次回到 東京 時,為了哥斯拉我們特地住在Gracery。和大多 東京 酒店一樣,這裡房間很小,舒適感不如Moxy。因為地理位置和哥斯拉的關係,酒店客量極大。Gracery服務水平體現了 日本 酒店的專業水準,由於外國游客眾多,國際化水平算是中等偏上的。 另外提一點,新宿丸井ANNEX一層有哥斯拉專賣店,有各類周邊產品。這裡還有網球王子專賣店,並不定期舉行其他動漫專題展,2019年春節我們趕上了City Hunter。 新宿這裡也是購物、餐飲的核心區。如果你不知道去哪兒買東西、去哪兒吃飯,來新宿吧!商店方面,這裡有高島屋、小田急百貨、Lumine等大型百貨商場,也有Uniqlo和Bic Camera合作的Bicqlo等專賣店。餐飲方面,粗略估計用一年時間、每天在這裡吃一家也吃不全。新宿站西口的“思い出橫丁(回憶橫丁)”和東新宿“ゴールデン街(黃金街)”都是知名的平民食街,塞滿了居酒屋、串燒店等。 餓了一天的我們晚餐在自助火鍋店“鍋ぞう”狠搓了一頓。相對於鄰桌本地人以涮菜為主的矜持,我和小紙吃完的牛肉空盤已經快比人高了。飽餐後我們返回錦系町,城鐵不用半小時。 4 Oct,築地-銀座-東京站,澀谷-六本木如《準備篇》所說,我們此行每天都是打雞血般的快節奏,但今天才是本次最雞血的一天,我和小紙完成了兩條徒步線:築地-銀座- 東京 站,澀谷-六本木。回酒店後基本累廢了。路線如下(紅色城鐵,藍色步行): I 築地-銀座- 東京 站,帝都中心
東京 的中心當屬千代田區和中央區。自德川幕府開始,這裡便是政治、經濟、商業中心,在住民年均收入近800萬日元。引領國家方向的皇居、國會議事堂、首相府,全國地價最高的商業區銀座,交通樞紐 東京 站,以及“台所”築地市場都匯聚於此。
千代田區和中央區面積僅20平方公里,適合步行。時間有限,我們走馬觀花,不去皇居,從築地、經過銀座至 東京 站。從錦系町到築地,城鐵30min內。
1\. 築地,將被記憶封存的吃貨天堂
作為吃貨,一定要來一次被譽為“ 日本 第一臺所”的築地市場。這裡主營海產、蔬果及烹調工具等,和其它地方的海鮮市場一樣,這裡眾多店家也是 日本 特色的現賣、現做、現吃。測試你是不是極品吃貨,就看你願不願意5點一開門就來場內市場名店排隊,吃一份最新鮮的壽司或海鮮丼。 築地市場起源於原 日本 橋魚市場,由於 關東 大地震,1935年市場遷至此,因此一些建築歷史超過80年,所有者多用一層作為店鋪,住在上層。築地市場總面積超過23公頃,日吸納魚量世界第一,每天有超過1500噸魚類彙集於此,日交易額可達16億日元,世界上平均每5條捕獲的魚就有1條是在這兒交易的。
築地市場分場內(批發)和場外(零售)市場,場內市場計劃於2018年10月6日停業,搬遷至豐州,場外市場仍保留。政府計劃2020年奧運後再組織場內原商戶回歸,開發築地為飲食文化主題區,豐洲為輔助物流中心,二者並存。此行也來得巧,我們趕上市場搬遷前到此體驗。 場內市場的海產與蔬果批發中心,游客很少涉足,大部分人只到“魚がし橫丁”,為這裡的20多家料理小店而來。這些店大多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主理,大和壽司、壽司大等非常知名,另外吉野家本店也在這裡。由於慕名而來的人太多,看到門外排的隊伍我和小紙就放棄了。 築地市場知名的金槍魚拍賣就在場內市場進行。若想參觀,需要凌晨2點到現場拿號,等待3h+,5.30開始。拍賣現場平均5秒就有1條魚拍賣出去,2013年這裡以1.5億日元成交過一條重222kg的藍鰭金槍魚,列入吉 尼斯 紀錄。
相比於場內市場,場外市場的營業時間更長,選擇要多得多,這邊有600多家店鋪,很多店雖不如場內市場知名,但味道也是一番。
由於場內市場搬遷,築地的熱鬧將要封存在人們記憶里一段時間了。 2\. 銀座,江湖老大百餘年
從築地市場步行幾分鐘即可達銀座。銀座的繁華幾乎與江戶同期,400多年間,銀座歷經天災人禍,三度幾經摧毀,又奇跡般鳳凰涅磐,至今仍是 東京 、乃至全國的商業核心街,長年雄踞全 日本 最昂貴地段第一。
17世紀初德川幕府成立時期,此地便是職人安身立命之所。19世紀末,銀座轉變為佈滿歐式風情紅磚建築、安裝玻璃路燈的“煉瓦街”,開始成為西方文化的展台、商品和先進文明交匯之地,咖啡館、麵包屋、西餐廳、洋服店林立,成為全國最奢華、最受人嚮往的地方。
現代,雖有新宿、澀谷、六本木等後起之秀崛起,但銀座魅力不減,國內外大品牌都以進駐銀座為榮,併在此以整棟旗艦店宣傳自身實力,堪稱世界名牌聯合國。同時,銀座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店, 比如 跟團大媽都知道的廉價行李箱店,裡面導購的 日本 阿姨 東北 話極為流利。 和光時鐘塔的指針一秒一秒地走著,見證著、記錄著這裡的變遷。前身為銀座第一家百貨店松阪屋的Ginza SIX於2017年重開,融合多家旗艦店、能劇劇場與佈滿櫻花、松木的屋頂花園,90多年後再次成為話題。變的是場景,不變的是銀座的江湖地位。喜歡《知日• 東京 就是 日本 》里的一句話:“不管是哪個時代,銀座總會讓老一輩人蹙眉感嘆說曾經的銀座早已不見,但偏偏不管哪個時代,銀座總能匯聚那個時代最是氣盛的一群人”。 3\. 東京 站, 維多利亞 式的“玄關”
從銀座向北走10min+,即到了 東京 站,其醒目的紅磚外牆遠遠就能望見。著名地標自然是特攝電影所愛的舞臺,2016年的《シン・ゴジラ新哥斯拉》就是其中之一。 被稱為“ 東京 玄關”的 東京 站,平均一日開出列車多達3000次,日均利用人數超百萬,連同周邊bus網絡,堪稱 日本 第一繁忙站。 東京 站開發方JR也很好地抓住了此地游客、上班族眾多的優勢,著力將站內地下街打造 成都 內最大的購物飲食區,生意極旺。 日本 的西式建築始於19世紀末,最早用於官方建築,多採用紅磚 維多利亞 式, 東京 站即是典型代表。早期西式建築主要受 英國 建築師Josiah Conder影響,其被稱為 日本 近代建築之父,明治時期獲邀請到 東京 大學任教, 東京 站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即是其弟子。 東京 站複原工程於2012年完成,恢復了大正時期初建的半球屋頂和第三層。 東京 站紅色磚牆內部,以淺黃色、深藍色為主色調,色彩柔和。到這裡一定要花些時間,抬頭仰望半球形穹頂的內部裝潢,其為 歐洲 古典樣式,但多處浮雕採用了日式裝飾:中心的16瓣菊花圖案,應是參考了天皇的紋章;外圈八角形深色輪廓以火車車輪為原型;其間白色的浮雕是鐵線蓮,花語是“旅人的喜悅”;八角形各邊是對應方位的生肖浮雕;另外還有寓意富國強兵的抓著稻穗的鷲、吉祥鳥鳳凰、車輪、成捆的箭的搭配……如望萬花筒一般,設計精妙。 東京 站西邊的丸之內連接皇居,自19世紀起即是商務中心。在這裡你自然會仰望林立的大型寫字樓、酒店和商場,但更會為這裡的西式老建築吸引。 東京 站建成後, 維多利亞 式古典建築開始在丸之內流行,馬場先通隨後建起了紅磚瓦牆建築群,此地一時被稱為“小 倫敦 ”。 東京 站旁邊的KITTE是另一處老建築redevelopment的 成功 案例,其前身為中央郵便局,是一棟非英式現代建築。2013年KITTE改為主題商場,內部由隈研吾設計,在保留郵便局外觀及建築結構的基礎上,與 新建 的JP Tower巧妙結合,內部混合了商店、餐飲、酒店等多種業態,還有保留的郵局局長室和與 東京 大學合作的博物館IMT。其6層的大平臺是展望 東京 站的好地方。 中午我們在KITTE樓下餐街吃了簡餐,乘城鐵到澀谷,30min+。
II 澀谷-六本木,年輕人的主場
今天第二條徒步線其實本規劃為“澀谷-原宿-表參道-六本木”,但由於時間與體力原因,我們沒有好好逛逛原宿和表參道,直接到了六本木。
潮流聖地“澀谷-原宿”幾十年來引領著全國乃至世界潮流,六本木結合了眾多文化spots與夜店,兩地堪稱年輕人主場。
1\. 澀谷,日範兒風向標
日均客流超過323萬的澀谷站(2015年),是繁忙程度僅次於新宿站的世界第二 大城 鐵站。人流量極大的站前路口、109、忠犬八公等多次出現在Hollywood電影中,使澀谷成為 東京 乃至 日本 的名片之一。 澀谷起初發展並不順利。由於地呈谷形、多斜坡,開發成本高,60年代前很多開發商不願投資此地。而後因東急與西武的市場爭奪戰,澀谷日漸繁盛。由於大多商家市場定位主要為十幾、二十幾歲年輕人,澀谷連同周邊的原宿很快成為潮流聖地,一直引領潮流至今。例如知名的澀谷109內多為時尚雜誌推薦產品的小店,很少大牌,是女生的購物寶庫。不少 日本 設計師原創店也是從澀谷、原宿發家。可以說想感知 日本 時下潮流,來澀谷就對了。 涉谷站前路口以人流量巨大而知名。每當綠燈亮起,每個人都急促地快步向前,面無表情或略帶憂郁,這也是 日本 特色。《Resident Evil生化危機5》選此作為僵屍戰場不能再合適。這裡也是《Tokyo Drift 東京 漂移》中Shawn在閃開人群間漂移的舞臺,絕對全劇最帥。路口周邊有很多處展望台,推薦位於MAGNET樓上的Mag’s,視角不錯而且免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