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美國東線文藝之旅~記錄第二次U.S親子15日自由行~
有一個小展廳全是莫奈的名畫~ 著名的《韋特 伊莫 奈花園》 《海濱公園打傘的女子(卡美伊)》,這是莫奈生活最幸福時和兒子期為妻子畫的,也是他非常著名的一幅作品。當我站在這幅真跡面前,仿佛能看到卡美伊的裙角在輕輕擺動。 (來自網絡賞析)這幅畫構圖偏上,左側的小男孩與打傘的婦女形成了一個三角構圖,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以綠,藍,褐為主色調,色彩清新明快,人物的衣服顏色與背景統一,看不到明確的陰影與輪廓線,筆觸大膽隨意,裙擺與草的走向充滿動感。
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朦朧的夢中場景,作者用大小比例及覆蓋遮擋的方法巧妙的區分了婦女,小孩,天空的空間關係,表達的很到位。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畫中的瞬間印象感覺。畫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較暗的色彩,表明是處於陽傘的陰影之下,而整個陽傘、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陰影區,與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對比(小兒子方面也一樣),女人擺動的頭巾和長裙上的縐褶也加強了畫面的動感。
莫奈比任何畫家更著重於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並不註意物體本身的輪廓。他說:“光是畫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畫“空氣的美……但這是不可能的.”莫奈畢生致力繪畫那些不能畫的東西,這幅畫里天空中有浮雲掠過,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那吹送浮雲的微風。
1875年,這一幅畫作,實際上是莫奈所有關於卡美伊的畫作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幅。當時的莫奈,大概也處在人生最“愜意”的時候,嬌妻幼子,年富力強,事業雖算不上 成功 ,但一直在朝著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前行,生活雖然不富足,但是壓力也沒有很大,所以這一時期莫奈的畫作無一例外都滿是陽光、鮮花,生氣和活力。事物的發展,似乎總喜歡和大家開開玩笑,今天,你的生活一帆風順,你大概會覺得,也許能一直這樣下去,可是突然間就有了變化,出現坎坷倒不說,痛苦的是有時候往往會一下子變得很慘。誰又能想到,畫面中這位陽光燦爛的年輕女子,僅僅四年後,會突然因為疾病失掉了生命,命運就是喜歡這樣折磨人。所以說,作為芸芸眾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我們每個人或者都應該更多一些憂患意識,當你覺得幸福、甚至平淡的時候,多想想人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坎坷與不幸,也許你對當下的幸福感受就會更深一些。說是這樣說,可誰又真能當著春天的迷醉時,想得起及時挪走梯子,從而把春風留在人生的房頂呢? 理所當然,這裡也有屬於梵高的一個展廳,我在裡面看了很久~
《 普羅旺斯 阿爾的農屋》,作於1888年,梵高 1888年二月,梵高來到了 普羅旺斯 。 普羅旺斯 的浪漫氣息、風景迷人的羅納河與 地中海 岸、溫暖的 氣候和明亮的陽光再一次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在這個時期,他的創作題材從 巴黎 時期的靜物轉向了 普羅旺斯 熱情善良的人民 和美 麗的自然風光。創作了多幅《嚮日 葵》,以及《繁花盛開的果園》、《沙灘上的小船》、《朗盧橋》、《聖瑪麗的農舍》、《羅納河畔的星夜》、《阿爾的女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梵高在這個時期 的作品體現出一種靚麗、寧靜、柔美與 平和 ,也是他一生中最充滿喜悅的時期。這幅《 普羅旺斯 阿爾的農屋》描繪的正是這種 地中海 燦爛陽光下寧靜的 普羅旺斯 農莊 景色。一條鄉村道路從畫面的右下角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了午後的 普羅旺斯 農莊的大門,延綿的矮牆一直延伸到了綠茵掩隱下的黃色農屋,畫面左側是正在勞作的農 夫,背景中藍色的天空飄浮的薄雲帶著玫瑰的粉色。強烈的陽光似乎被天空中的薄雲遮掩了,散射的陽光沒有在地面留下影子,使畫面更加柔和與寧靜。向前方延伸 的矮牆下長著不知名的植物,伸展的綠葉襯托出的紅色花朵使寧靜的畫面增加了幾分生動。仔細看時,可以發現,那些花朵是用畫筆直接將油彩點在畫布上,從下層 透出的色彩和在提筆時形成的堆積巧妙地構成了花瓣的紋理,更使花朵具有立體感。 《穿白衣的女孩》1890年,梵高 《奧維爾的綠色麥田》,1890年,梵高
《奧維爾綠色的麥田》是梵高在 法國 奧維爾的瓦茲村創作而成。梵高在奧維爾、 阿爾勒 以及 聖雷米 小鎮游覽時創作的那些取材於奧維爾教堂、市政廳以及別緻茅草屋的作品被人們稱作為“純粹的風景畫”。
在《奧維爾綠色的麥田》這幅畫中,梵高摒棄了先前的鄉村石牆,木製推車,高 大樹 木以及鄉村建築等題材,取而代之的是飄動的雲朵以及高聳的綠草。《奧維爾綠色的麥田》三分之二的區域都被綠色和藍色覆蓋,並點綴有金燦燦的黃色花朵,使整幅畫都充滿了清新柔和的色調。 《玫瑰》,1890年,梵高
這幅《玫瑰》中流動的綠色就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主旋律,貫穿了作品的始終。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朴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通過局部的特寫,我們可以欣賞和研究這幅色彩交響詩的優美旋律,感受到梵高在他生命的最精彩的巔峰噴涌的激情。 《靜物》,1889年,梵高 《自畫像》,1889完成,是梵高完成的倒數第二幅自畫像。1889 年 5 月,梵高來到 聖雷米 醫院接受治療,這幅自畫像是在 聖雷米 完成的。他把這幅畫看作自己神志清醒的標識,此時他急切的想離開醫院、回到畫家群體中去。 在梵高的畫前駐足了很久,剩下的游覽時間不多,趕緊去找鎮館之寶---全北美唯一的一幅達 芬奇 的油畫作品《吉內薇拉·班琪》,向工作人員求助才順利快速找到了這幅名作。很激動!這幅畫單獨被展示在一間屋子,並沒有像蒙娜麗莎那樣被圍欄圍起來,與觀賞者拉開遙遠的距離。好在可以近距離仔細的觀看。達 芬奇 畫的非常精細,細到每一個發捲都很明確,不得不由衷贊嘆。連女子衣服上的薄紗都畫的非常自然傳神。女子的表情鬱郁寡歡,眼睛里全是落寞。
《吉內薇拉·班琪》是達· 芬奇 在 佛羅倫薩 時期唯一的肖像畫。當時的少女在結婚時,習慣都會畫一幅肖像畫做紀念。可惜這幅肖像畫的底部因受損而遭致裁切,那部份可能是少女的手臂,其姿態也許就像三十年後的“蒙娜麗莎”。 世界油畫史上最偉大的巨匠之一,列奧納多達 芬奇 ,一生只留下了十幾幅油畫。其中《吉內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eiZ)收藏在 美國 華盛頓 國家美術館。此畫原屬於列支登大公國王室所有,其收藏錄中標明它的作者是 盧卡 斯·克拉那赫。十九世紀末,開始有美術史學家將它定為達 芬奇 的遺作。二十世紀初,許多人對此表示強烈的質疑。他們認為畫中女子的臉太粗陋、笨拙,水準不如達 芬奇 同期的其它作品。而且,達 芬奇 的女子肖像畫應當畫手“。美術史學家通過查證達 芬奇 以及與達 芬奇 有關的人物的歷史資料,包括他們的筆記、信件、詩歌、法庭記錄、納稅記錄等,甚至還分析了畫中女子身後的松柏(發音接近“吉內薇拉”),遂將這幅畫與十五至十六世紀住在 意大利 佛羅倫薩 的銀行家的女兒吉內薇拉·達·班琪聯繫起來,認為可能是她的結婚或訂婚像,由此定畫名為《吉內薇拉·班琪》。 排在達 芬奇 之後,館內最有價值的作品當屬拉斐爾的聖母畫了。
拉斐爾的名字像達 芬奇 一樣如雷貫耳~
拉斐爾(Raphael Marchigian, 1483 - 1520),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三傑之一。他一生繪畫了大量的聖母畫像,他的聖母像都展現了母性的溫柔、秀美,表現出恬靜,安寧,慈祥、嫻淑、秀美的神態, 讓聖母走下了宗教的聖壇。他的聖母像也被稱為史上最美的聖母。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斯廷聖母》、《草地上的聖母》等。
在這幅作於1505年的題為《小考佩爾聖母》的聖母像中,我們看到聖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後是一片溫柔和景色。這天,風和日麗,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巒融進淺藍色的天空。 右邊的幾簇矮樹叢,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 拉斐爾:《阿爾巴聖母》(The Alba Madonna ) ,作品因其收藏者阿爾巴公爵而得名。
畫中在聖母的膝上,耶穌從童年的施洗者約翰手中接過十字架,暗喻基督接受了自己今後釘死十字架的命運。
構圖中有著十分自如的平衡與和諧。金字塔結構中的每個人物,都為整體增加了動感。據傳,當時拉斐爾用一個男孩作為模特,畫出聖母的坐姿。 驚嘆拉斐爾的手法,聖母與聖子的臉部及身體線條刻畫如此細膩柔和,自然而然的給人一種祥和安寧的感覺,能親眼看到文藝復興三傑的真跡,可以說幸福到流淚。 《大考佩爾聖母》(Large Cowper Madonna),也叫“Niccolini-Cowper Madonna”。作品名字來自收藏者,考佩爾收藏了拉斐爾的2幅聖母名畫,即大小考佩爾聖母, 大考佩爾聖母反映了聖母與聖子親密的關係,聖子的手伸進了聖母的衣服內,暗示聖子想要哺乳。 這位英俊少年就是著名的拉斐爾,真是俊美與才華集於一身~ 這裡真是整個 華盛頓 我最最喜歡最最留戀的地方,可惜時間太少了,以後一定再來 華盛頓 多待幾天,泡在這裡慢慢看慢慢吸收~
還有很多很多非常棒的油畫,不一一細說,上圖欣賞吧~
感覺寫這篇游記的同時,在回憶,在學習,在積累很多美術史上的知識,真的受益匪淺~! 這一看就是德加的作品~
整個畫面給人的感覺是朦朧的夢中場景,作者用大小比例及覆蓋遮擋的方法巧妙的區分了婦女,小孩,天空的空間關係,表達的很到位。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畫中的瞬間印象感覺。畫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較暗的色彩,表明是處於陽傘的陰影之下,而整個陽傘、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陰影區,與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對比(小兒子方面也一樣),女人擺動的頭巾和長裙上的縐褶也加強了畫面的動感。
莫奈比任何畫家更著重於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並不註意物體本身的輪廓。他說:“光是畫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畫“空氣的美……但這是不可能的.”莫奈畢生致力繪畫那些不能畫的東西,這幅畫里天空中有浮雲掠過,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那吹送浮雲的微風。
1875年,這一幅畫作,實際上是莫奈所有關於卡美伊的畫作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幅。當時的莫奈,大概也處在人生最“愜意”的時候,嬌妻幼子,年富力強,事業雖算不上 成功 ,但一直在朝著非常有希望的方向前行,生活雖然不富足,但是壓力也沒有很大,所以這一時期莫奈的畫作無一例外都滿是陽光、鮮花,生氣和活力。事物的發展,似乎總喜歡和大家開開玩笑,今天,你的生活一帆風順,你大概會覺得,也許能一直這樣下去,可是突然間就有了變化,出現坎坷倒不說,痛苦的是有時候往往會一下子變得很慘。誰又能想到,畫面中這位陽光燦爛的年輕女子,僅僅四年後,會突然因為疾病失掉了生命,命運就是喜歡這樣折磨人。所以說,作為芸芸眾生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我們每個人或者都應該更多一些憂患意識,當你覺得幸福、甚至平淡的時候,多想想人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坎坷與不幸,也許你對當下的幸福感受就會更深一些。說是這樣說,可誰又真能當著春天的迷醉時,想得起及時挪走梯子,從而把春風留在人生的房頂呢? 理所當然,這裡也有屬於梵高的一個展廳,我在裡面看了很久~
《 普羅旺斯 阿爾的農屋》,作於1888年,梵高 1888年二月,梵高來到了 普羅旺斯 。 普羅旺斯 的浪漫氣息、風景迷人的羅納河與 地中海 岸、溫暖的 氣候和明亮的陽光再一次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在這個時期,他的創作題材從 巴黎 時期的靜物轉向了 普羅旺斯 熱情善良的人民 和美 麗的自然風光。創作了多幅《嚮日 葵》,以及《繁花盛開的果園》、《沙灘上的小船》、《朗盧橋》、《聖瑪麗的農舍》、《羅納河畔的星夜》、《阿爾的女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梵高在這個時期 的作品體現出一種靚麗、寧靜、柔美與 平和 ,也是他一生中最充滿喜悅的時期。這幅《 普羅旺斯 阿爾的農屋》描繪的正是這種 地中海 燦爛陽光下寧靜的 普羅旺斯 農莊 景色。一條鄉村道路從畫面的右下角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了午後的 普羅旺斯 農莊的大門,延綿的矮牆一直延伸到了綠茵掩隱下的黃色農屋,畫面左側是正在勞作的農 夫,背景中藍色的天空飄浮的薄雲帶著玫瑰的粉色。強烈的陽光似乎被天空中的薄雲遮掩了,散射的陽光沒有在地面留下影子,使畫面更加柔和與寧靜。向前方延伸 的矮牆下長著不知名的植物,伸展的綠葉襯托出的紅色花朵使寧靜的畫面增加了幾分生動。仔細看時,可以發現,那些花朵是用畫筆直接將油彩點在畫布上,從下層 透出的色彩和在提筆時形成的堆積巧妙地構成了花瓣的紋理,更使花朵具有立體感。 《穿白衣的女孩》1890年,梵高 《奧維爾的綠色麥田》,1890年,梵高
《奧維爾綠色的麥田》是梵高在 法國 奧維爾的瓦茲村創作而成。梵高在奧維爾、 阿爾勒 以及 聖雷米 小鎮游覽時創作的那些取材於奧維爾教堂、市政廳以及別緻茅草屋的作品被人們稱作為“純粹的風景畫”。
在《奧維爾綠色的麥田》這幅畫中,梵高摒棄了先前的鄉村石牆,木製推車,高 大樹 木以及鄉村建築等題材,取而代之的是飄動的雲朵以及高聳的綠草。《奧維爾綠色的麥田》三分之二的區域都被綠色和藍色覆蓋,並點綴有金燦燦的黃色花朵,使整幅畫都充滿了清新柔和的色調。 《玫瑰》,1890年,梵高
這幅《玫瑰》中流動的綠色就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主旋律,貫穿了作品的始終。梵高用急促的畫筆在畫布上奏出了一個個快速流暢的音符,將他朴素頑強的生命激情傾瀉在這色彩交織成的音符之中。通過局部的特寫,我們可以欣賞和研究這幅色彩交響詩的優美旋律,感受到梵高在他生命的最精彩的巔峰噴涌的激情。 《靜物》,1889年,梵高 《自畫像》,1889完成,是梵高完成的倒數第二幅自畫像。1889 年 5 月,梵高來到 聖雷米 醫院接受治療,這幅自畫像是在 聖雷米 完成的。他把這幅畫看作自己神志清醒的標識,此時他急切的想離開醫院、回到畫家群體中去。 在梵高的畫前駐足了很久,剩下的游覽時間不多,趕緊去找鎮館之寶---全北美唯一的一幅達 芬奇 的油畫作品《吉內薇拉·班琪》,向工作人員求助才順利快速找到了這幅名作。很激動!這幅畫單獨被展示在一間屋子,並沒有像蒙娜麗莎那樣被圍欄圍起來,與觀賞者拉開遙遠的距離。好在可以近距離仔細的觀看。達 芬奇 畫的非常精細,細到每一個發捲都很明確,不得不由衷贊嘆。連女子衣服上的薄紗都畫的非常自然傳神。女子的表情鬱郁寡歡,眼睛里全是落寞。
《吉內薇拉·班琪》是達· 芬奇 在 佛羅倫薩 時期唯一的肖像畫。當時的少女在結婚時,習慣都會畫一幅肖像畫做紀念。可惜這幅肖像畫的底部因受損而遭致裁切,那部份可能是少女的手臂,其姿態也許就像三十年後的“蒙娜麗莎”。 世界油畫史上最偉大的巨匠之一,列奧納多達 芬奇 ,一生只留下了十幾幅油畫。其中《吉內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eiZ)收藏在 美國 華盛頓 國家美術館。此畫原屬於列支登大公國王室所有,其收藏錄中標明它的作者是 盧卡 斯·克拉那赫。十九世紀末,開始有美術史學家將它定為達 芬奇 的遺作。二十世紀初,許多人對此表示強烈的質疑。他們認為畫中女子的臉太粗陋、笨拙,水準不如達 芬奇 同期的其它作品。而且,達 芬奇 的女子肖像畫應當畫手“。美術史學家通過查證達 芬奇 以及與達 芬奇 有關的人物的歷史資料,包括他們的筆記、信件、詩歌、法庭記錄、納稅記錄等,甚至還分析了畫中女子身後的松柏(發音接近“吉內薇拉”),遂將這幅畫與十五至十六世紀住在 意大利 佛羅倫薩 的銀行家的女兒吉內薇拉·達·班琪聯繫起來,認為可能是她的結婚或訂婚像,由此定畫名為《吉內薇拉·班琪》。 排在達 芬奇 之後,館內最有價值的作品當屬拉斐爾的聖母畫了。
拉斐爾的名字像達 芬奇 一樣如雷貫耳~
拉斐爾(Raphael Marchigian, 1483 - 1520),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三傑之一。他一生繪畫了大量的聖母畫像,他的聖母像都展現了母性的溫柔、秀美,表現出恬靜,安寧,慈祥、嫻淑、秀美的神態, 讓聖母走下了宗教的聖壇。他的聖母像也被稱為史上最美的聖母。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斯廷聖母》、《草地上的聖母》等。
在這幅作於1505年的題為《小考佩爾聖母》的聖母像中,我們看到聖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後是一片溫柔和景色。這天,風和日麗,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巒融進淺藍色的天空。 右邊的幾簇矮樹叢,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 拉斐爾:《阿爾巴聖母》(The Alba Madonna ) ,作品因其收藏者阿爾巴公爵而得名。
畫中在聖母的膝上,耶穌從童年的施洗者約翰手中接過十字架,暗喻基督接受了自己今後釘死十字架的命運。
構圖中有著十分自如的平衡與和諧。金字塔結構中的每個人物,都為整體增加了動感。據傳,當時拉斐爾用一個男孩作為模特,畫出聖母的坐姿。 驚嘆拉斐爾的手法,聖母與聖子的臉部及身體線條刻畫如此細膩柔和,自然而然的給人一種祥和安寧的感覺,能親眼看到文藝復興三傑的真跡,可以說幸福到流淚。 《大考佩爾聖母》(Large Cowper Madonna),也叫“Niccolini-Cowper Madonna”。作品名字來自收藏者,考佩爾收藏了拉斐爾的2幅聖母名畫,即大小考佩爾聖母, 大考佩爾聖母反映了聖母與聖子親密的關係,聖子的手伸進了聖母的衣服內,暗示聖子想要哺乳。 這位英俊少年就是著名的拉斐爾,真是俊美與才華集於一身~ 這裡真是整個 華盛頓 我最最喜歡最最留戀的地方,可惜時間太少了,以後一定再來 華盛頓 多待幾天,泡在這裡慢慢看慢慢吸收~
還有很多很多非常棒的油畫,不一一細說,上圖欣賞吧~
感覺寫這篇游記的同時,在回憶,在學習,在積累很多美術史上的知識,真的受益匪淺~! 這一看就是德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