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連如夢天真——巴塞羅那米羅基金會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在充滿 成功 學和販賣焦慮的現今社會裡,“天真”仿佛成了註定“領便當”的“貶義詞”。但這個世界是不是不需要天真了呢?不是這樣的,這次想帶大家去到 巴塞羅那 蒙錐 克山 上的米羅基金會,看看 西班牙 超現實主義大師:胡安·米羅(Joan Miró)營造的天真世界。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4.20—1983.12.25)


就像講起 西班牙 的藝術家,大家都會想起情人眾多的畢加索,戲精上身的達利,而米羅卻天真單純如若稚童,沒有緋聞,沒有炒作,只有作品。


作為和畢加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米羅的作品相比之下是很適合闔家觀賞的,讓人心情愉悅的藝術。甚至現在我們熟悉的潮牌和街頭塗鴉文化中,都能找到一絲米羅的影子。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Woman III, 1965/Painting, 1954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Figure, 1973/川久保玲 PLAY


在大多數人都用“畫得像不像”來評判小孩的畫好不好的認知下,真的特別適合讓米羅來告訴世人,孩子般的想象力,生命力和熱情,比我們日常所見更生動更真實。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位於蒙錐 克山 上的米羅基金會,開放於1975年,是收藏米羅作品最豐富的美術館,收藏品近萬件。收藏品類型涵蓋了繪畫、雕刻、紡織品、版畫、海報、素描等。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門口豎立了可愛的雕塑歡迎觀眾(Personage, 1970)


米羅的畫風天真自由,仿佛出自兒童之手。可能看過他的畫的一些人會說,“跟我家小孩的畫差不多嘛!”。但是據鑒定專家們研究,米羅的作品卻是世界上最難造假的作品之一。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he white glove, 1925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米羅的畫咋一看就像兒童畫一樣帶著稚拙感,但它們是縝密思考後的流暢活潑。和兒童“不自知”的天真不同,這種介乎隨性自由和沉著自持之間的模糊狀態,才是米羅不可複製的偉大。就連他自己也說:“必須用靈魂中的火來構想作品,但亦須以臨床的冷靜來完成它。”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星星王子流動的詩
“我試圖像使用塑造詩歌的詞語,塑造音樂的音符那樣來應用色彩。”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Letters and numbers attracted by a spark (V), 1968
/Letters and numbers attracted by a spark (III), 1968


自由爛漫的流動,詩意純粹的表達,熱情洋溢的揮灑。在米羅的畫作中,星河熠熠發光,浮動的字母是呢喃的詩。甚至只有一條像裂縫一樣的線,都能被演繹成詩意。這些散落的色彩和符號仿佛是米羅的藝術密碼,是打開想象力的鑰匙,構成一種奇異又和諧的魅力,鋪呈出無聲的樂章。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Painting on white background for the cell of a recluse , 1968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Poem (III), 1968


很多人發現米羅的畫上有很多“米”字,就像他的中文簽名一樣。但其實並不是米羅會寫中文,這個“米”字,其實代表了星星。這些星星以抽象的方式,出現在他許多作品中,成為了他的獨特標誌。因此人們將他稱為“星星王子”。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米羅畫中各種形式的“星星”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Figure in front of the sun, 1968


“我的繪畫不是圖像本身,它關乎由此產生的存在,以及它所散髮的氣息。”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he hope of a condemned man , 1974


飛鳥奔向蔚藍色的夢
1893年,米羅出生在 西班牙 巴塞羅那 ,父親是一位金匠和珠寶商,母親出身於細木匠家庭,家庭背景給了米羅對工藝美術的啟蒙。Miró, 西班牙 語的含義是“細看;觀察”。人如其名,米羅從小喜歡趴在家裡的窗戶上,盯著對面樓的光影或天上的雲。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米羅就開始了他的“白日夢”。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The Dutch Interiors,1928


夢境和記憶是米羅創作的源泉:童年故鄉的土地,飛鳥在月光下遷徙,星群閃耀,女詩人喃喃的朗誦,各種無以名狀的生物們的狂歡……在他的畫里,現實的困境被幻化成綺麗的夢。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Morning star, 1940


“這瓶子、這杯子,還有那空無一人的海灘上的大卵石,全都是靜物,可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們卻掀起我巨大的衝動。”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Painting (The bottle of wine), 1924


據說他在非常困苦的時期,是生生餓出幻覺來的——買不起食物,忍著饑餓躺在畫室,看著天花板仿佛有無數生物體在扭動旋轉,米羅抓起畫筆,記錄下現實與幻覺之間玄妙的感受。這種浪漫主義的幽默感或許是支撐米羅畫了近80年仍有不滅激情的重要特質吧。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星星王子除了詩意浪漫的一面,也追逐最為質朴的感情表達。為了表達生命力,米羅像史前洞穴中的原始人一樣,留下掌印,甚至用了抓,刮,塗抹這些直接的手段來創作。因此他的一部分作品讓人有一種很“ 非洲 ”的感覺,甚至直接出現了像 非洲 國家的國旗一樣的色彩組合。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he half-open sky gives us hope, 1954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史前洞穴中原始人留下的手印壁畫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he smile of a tear, 1973


晚年的米羅對東方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米羅基金會裡展出作品的收藏很大一部分來自 日本 人。米羅不但喜歡用墨色來作畫,而且十分註重表現過程,粗獷的,隨心所欲;規整的,猶如木刻,都是通過即興的自由揮毫所產生的筆墨趣味來創造意境,抒發胸臆。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he day, 1974


在很大層面上,西方人是從米羅的繪畫中發現了東方的美學和哲學思想的價值取向。米羅藝術的東方精神,至今仍能和我們熟知的藝術家遙相呼應。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Fireworks I 中的潑墨焰火讓人想到蔡國強的作品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The diamond smiles at twilight, 1947 /與吳冠中的作品也有感性的呼應


除了繪畫,米羅也嘗試了許多材料和手法。展廳中這幅兩層樓高的超大掛毯讓觀眾驚嘆不已。不同的編織手法造就了厚重生動的肌理,毛茸茸的視覺感受又使作品有一種童真的可愛。這些不同的表現手段和形式,都是米羅在構築自己夢幻世界的不同主題樂園。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Tapestry of the Fundació, 1979


除了掛毯,還有各種形式的雕塑,裝置分佈在展廳和建築內外。其中最引人註目的就是 美國 雕塑家 亞歷山大 ·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設計的動態雕塑"水銀噴泉(mercury fountain 1937)"。考爾德和米羅是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去年 紐約 的 佩斯 和阿奎維拉畫廊還聯袂為他們倆舉辦了主題展覽。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米羅基金會 ▲ 考爾德水銀噴泉是為了紀念 西班牙 內戰期間, 西班牙 南部城市阿爾馬登被 法國 攻占。阿爾馬登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銀礦之一。曾作為獻給 西班牙 共和 國政府的反法西斯禮物在1937年的 巴黎 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後來考爾德把噴泉捐獻給 巴塞羅那 的米羅基金會,水銀噴泉被封進了玻璃圍擋。


巴塞羅那自助遊攻略
▲ 圖為考爾德在 巴黎 世界博覽會 西班牙 館中,和水銀噴泉的合照。對面的展品是畢加索的名畫《格爾尼卡》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