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四日文藝之旅|繁華中探訪清冷藝術,三十歲夢回豆蔻年華
在甜品店休憩了片刻之後,去下一站小田急百貨採購護膚品。小田急其實就在Lumine est的旁邊,但是因為 東京 的地形有點複雜,繞來繞去還是走了不少路。小田急百貨雲集了各大中高檔美妝品牌,基本可以一站式購齊,而且不收退稅手續費,效率杠杠的。最後一站,我們去了附近的堂吉訶德採購藥妝,這家店的商品陳列很隨心所欲(雜亂無章),不過價格還是比較實惠的,不適合慢慢逛,比較適合列好清單直奔主題。
這一天的逛吃就像一場馬拉松,好在收穫頗豐,基本把要買的都買齊了。晚上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去711買了盒飯,沒想到大肚挑的麻婆豆腐飯出奇的美味,就在辣椒和咖喱的香味中結束這忙碌的一天啦。 Day3:在藝術的世界里沉淪🌸路線: 三鷹 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森美術館
吉卜力美術館是我嚮往已久的藝術聖地,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一直很喜愛 宮崎 駿的動畫,尤其是《龍貓》和《千與千尋》,憨態可掬的大肚子龍貓是我最愛的卡通形象沒有之一,這兩部動畫給我帶來的治愈感也是其他動畫無法取代的;二是因為這個地方很神秘,雖然位於 東京 郊外比較偏僻的 三鷹 市,但是人氣卻很高,門票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預訂,而且內部禁止拍照攝像,只有親自前往才能看到它裡面的樣子。
很幸運,這次提前買到了門票,終於可以揭開這個美術館神秘的面紗了。搭乘地鐵到 三鷹 站,然後乘坐公交車直達美術館的門口。走進大門踏入一步,眼前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館內是歐式復古的裝潢風格,像是住著公主的古堡,又像是有著魔法力量的童話空間,隨處可見 宮崎 駿動畫的元素,就連盥洗室都值得細細欣賞。在迷宮般的館內,沒有指定的參觀路線,可以任意徜徉,探尋各式各樣有趣及美麗的事物。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B1層有常設展覽室“動畫的起源”,將動畫的樂趣以雜耍小屋的形式呈現,還有豐富的展品。在這層還可以觀看本館獨創的動畫短片。我們看到的短片《土星座》講述了一個農家少女精心培育仙人給的種子,把種子養大成了一個美麗星球的故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人震撼,BGM好聽得想單曲循環,可惜沒法在網上找到音源。1樓有常設展覽室“電影誕生的地方”,介紹製作人員如何將涌泉般的構思,衍生成一部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模擬場景都非常生動逼真。在這層還有每年不同的專題展覽室和咖啡廳。2樓有一個貓咪公車間,可惜只有兒童可以進去玩耍,看著寶寶們在貓咪巴士毛茸茸的車廂里丟小煤灰玩,本中年少女好生羡慕。在這層還有圖書閱覽室和博物館專賣店,專賣店出售好多萌萌噠周邊,價格不菲,不過生意還是超級火爆,大家都像買白菜似的大包小包地拎。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意猶未盡地走出吉卜力美術館,旁邊是井之頭恩賜公園,空氣非常清新,還有烏鴉啊啊啊飛過,就像個天然氧吧。草坪上有很多家庭在野餐,還有周圍的居民在跑步健身,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雖然自己只是過客,但能看到這樣美好的景象,就像吃了大餐之後驚艷的小甜點,甚是歡喜。在公園逛了一圈,搭乘來時的公交車回到 三鷹 站,在車站的商場里吃了個便飯。點了之前看《輪到你了》種草的雞肉南蠻,沒想到踩雷了,味道實在有點奇怪,不過其他燒烤串串都很是美味。 ↑JR三鷹站 ↑JR三鷹站 在餐館歇歇腳後,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位於六本木的森美術館。地鐵站離美術館有點遠,而且那塊區域的路有點高低起伏,還好路上有很多顏值很高的建築,我們就一邊趕路一邊欣賞。 ↑六本木 ↑六本木 好不容易找到了美術館的入口,排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長隊才買好票進館。我們首先看的是 鹽田 千春展——靈魂的戰慄,這也是我選擇來這裡的重要理由。因為居住在小城市,我之前從沒看過這種類型的裝置展,無意中在網上刷到照片就被深深吸引。當然,現場觀展的感覺更為震撼。當身處佈滿黑色或紅色絲線的空間,看到其中孤獨的小舟、被燒毀的鋼琴、古典的婚紗、陳舊的行李箱,平時被柴米油鹽折騰得麻木的情緒就漸漸被喚醒,似乎我的靈魂能與藝術家共振,感受到她想表達的東西,關於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旅途與靈魂的微妙。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在 鹽田 千春展臨近出口處,有一間視頻放映室,我們因為好奇進去看了看,沒想到一進去就不想出來了。裡面放映的是 日本 藝術家高田冬彥的視頻短片作品,其腦洞之大、其行為之怪誕讓人大開眼界,感覺就像抖音搞怪視頻的升級版,不過還是有一定的藝術氣息。一共有10個短片在固定的時間循環播放,每個短片時長約5分鐘。因為我們買了露天觀景台的票,在晚上7:30之前必須入場,所以看了四、五個視頻之後不得不離開。後來實踐證明,這些視頻真的比 東京 的夜景有趣太多,可惜剩下的幾個視頻再也看不到了,淡淡的憂桑。
在美術館的樓上,有室內、室外兩個觀景台。室內觀景台非常雞肋,但是室外的觀景台是類似停機坪的一大塊屋頂空地,視野非常開闊。大肚原來很想去 東京 塔,因為我之前去過,知道那邊要排很長的隊,看夜景的效果也不過如此,就選擇了這裡。事實證明,這邊的體驗的確好很多,而且這裡也是拍攝 東京 塔的絕佳位置。 ↑六本木Hills 看好夜景,我已經疲憊得腰酸背痛走不動道了,但今天是大肚的生日,總得陪他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六本木區域總體消費水平很高,我們就近找了家比較實惠的小店——磯丸水產吃晚飯。磯丸水產在 東京 很多地方都有連鎖店,主打海鮮,性價比很高,我們花了400+人民幣吃了滿滿一桌的海鮮,心滿意足。 Day4:邂逅低調的高貴🌸路線:表參道-根津美術館-代官山
最後一天的行程依然走的文藝小清新路線。第一站是種草已久的根津美術館——傳說中的神仙美術館。沒想到的是,還沒到美術館我們就被狠狠地神仙到了。
我們坐地鐵到表參道下車,去往根津美術館的道路兩邊林立著眾多奢侈品牌的專賣店。不同於銀座遮天蔽日的摩天大樓,表參道的建築都是小巧而精緻的獨立房子,每個品牌的建築風格都自成一派,更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多風格迥異的建築排列在一起居然不覺得凌亂,反而相得益彰。當時的時間是上午大約十點,不過很多店都還沒開門,路上的行人很少,時而有豪車呼嘯而過,只看到幾個時髦的 中國 青年操著 四川 口音擺著酷酷的pose在建築前留影,整條街道都沉浸在一種文藝又閑適的氛圍中。Prada的大玻璃房子通體透明,簡約大氣的菱格設計,在陽光下讓人挪不開眼睛。很想留住這一刻的美好,可是我小小的手機屏幕無法拍下整個建築,只能拍了小小的一角留作收藏(請忽略我僵硬的表情和扭曲的jiojio)。 ↑表參道 ↑表參道 一路逛到了根津美術館,一進門就被幽深的日式走廊深深吸引,真的太喜歡這種抹茶色和原木色的搭配了,心靈一下子就沉靜下來,這裡拍出來的照片也充滿美感。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進館之後,我發現與其稱之為美術館,還不如叫它博物館更為合適。根津美術館收藏了以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主的約7400件藝術品,其中包括國寶7件,重要文化遺產87件,重要美術品94件。這些館藏主要源自創建者實業家根津嘉一郎的私人藏品,在他於1940年去世後,他的兒子二代根津嘉一郎按照其遺願將居所改造成了美術館。令人驚訝的是,美術館里最多的是居然是來自我們 中國 的文物,從青銅器、陶瓷、書畫,到佛像、玉器、璽印等,包羅 萬象 ,應有盡有。其中最珍貴的文物要數來自 湖南 的商朝青銅器雙羊尊,雙羊尊代表著青銅器雕刻歷史上的最高藝術成就,其形態之優美和工藝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目前世界上僅存兩座,另一座在 大英 博物館。就連根津美術館的門票,都設計成了雙羊尊的造型,可見雙羊尊在館藏文物中的地位之高。 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樓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古代佛像,以及二樓曾經清朝皇室收藏的鑲滿了珠寶的奢華座鐘。這些藏品是我在國內的博物館從沒見過的,大開眼界的同時,看到那麼多我國的國寶流落海外,心裡又有點不是滋味。可惜館內是禁止拍照或攝像的,只能把這麼多的驚喜和震撼儲存在記憶里,當然這樣的規定也有好處,我們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厚重的歷史里、沉醉在美麗的文物里,不用去想什麼角度拍得好看,也不會受別人長槍短炮閃光燈的干擾,整個參觀的過程都非常享受。 博物館後面的日式園林感覺已經成網紅了,在奢侈品店林立的表參道居然有這麼一處清幽的秘境實屬難得,在這麼一個曾經的私家後花園居然還能整齣“八景”,更能讓人體會到主人家的匠心和風雅。在這裡,既可以買累了歇歇腳,也可以鬱悶了散散心,還可以凹造型拍大片,的確是一個名不虛傳的神仙地兒。不過很多人推薦的玻璃房咖啡館就比較雞肋了,我們去的時候座無虛席,人一多就很擁擠,我們就沒有在這裡吃東西。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離開美術館,我們開始前往 東京 之行的最後一站——代官山。到達時已經是午後,大肚嚷嚷著餓了,就趕緊去覓食。 ↑代官山 ↑代官山 通過夢想旅行APP隨緣找了一家評價還不錯的西餐廳,生意很火爆,想要不排隊就只能坐吧台了,裡面的服務生都很英俊而且有風度,在吧台近距離欣賞小哥哥調酒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了。但是一拿到菜單我們就懵逼了,菜單隻有日文和英文,而且沒有圖片。用軟件翻譯了之後,我們發現這些菜名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把各種食材名稱拼拼起來。於是我們只能憑感覺挑選自己喜歡的食材元素,挑了一個包含 新加坡 胡椒蟹的菜和一個包含和牛的菜。等著上菜的時候,我們看到領座的情侶享用著肥厚多汁的牛排和雞排,我們也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可是,我們的菜一上來,我們倆就傻眼了。眼前擺的是一碗時蔬炒麵和時蔬炒牛肉絲蓋澆飯,大肚的炒麵里的確有蟹肉,不過只有小小一撮,我的和牛也像是貓吃剩的。恍惚間有種在高級的西餐廳吃外賣的感覺,強烈的失落感和格格不入感啊。唉,只能怪自己英語不過關,對西餐菜名一竅不通,點菜嚴重失誤,花了將近500元人民幣吃了一頓乾巴巴的外賣。所以,英文不夠好的朋友要慎選西餐廳,不要重蹈我們倆的覆轍了。 吃完飯,我們打卡了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不同於國內書店要麼被小孩占領要麼比較冷清的窘境,這家書店的人氣很旺,而且成人居多。書店規模很大,有多塊功能分區,有書籍區、文創區、唱片區和下午茶區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唱片區,近年來,網絡音樂資源日益豐富,在國內已鮮見實體唱片售賣,尤其是黑膠唱片。而這裡卻有整面整面的唱片牆,還把唱片分成不同的流派(沒學過音樂的可能都不懂啥叫流派,就是搖滾、流行、藍調這種)來陳列,讓人不禁感嘆這裡的文化氛圍之濃和顧客品位之高。在我生活的小城 寧波 ,也已經有了好幾家類似模式的書店,但是形是有了,神還是差了一點。作為網紅打卡拍照點的勁兒一過,就冷冷清清了,模仿的黑膠唱片牆也僅僅是無人問津的擺設。 ↑代官山蔦屋書店
這一天的逛吃就像一場馬拉松,好在收穫頗豐,基本把要買的都買齊了。晚上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只能去711買了盒飯,沒想到大肚挑的麻婆豆腐飯出奇的美味,就在辣椒和咖喱的香味中結束這忙碌的一天啦。 Day3:在藝術的世界里沉淪🌸路線: 三鷹 之森吉卜力美術館-森美術館
吉卜力美術館是我嚮往已久的藝術聖地,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一直很喜愛 宮崎 駿的動畫,尤其是《龍貓》和《千與千尋》,憨態可掬的大肚子龍貓是我最愛的卡通形象沒有之一,這兩部動畫給我帶來的治愈感也是其他動畫無法取代的;二是因為這個地方很神秘,雖然位於 東京 郊外比較偏僻的 三鷹 市,但是人氣卻很高,門票需要提前一個多月預訂,而且內部禁止拍照攝像,只有親自前往才能看到它裡面的樣子。
很幸運,這次提前買到了門票,終於可以揭開這個美術館神秘的面紗了。搭乘地鐵到 三鷹 站,然後乘坐公交車直達美術館的門口。走進大門踏入一步,眼前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館內是歐式復古的裝潢風格,像是住著公主的古堡,又像是有著魔法力量的童話空間,隨處可見 宮崎 駿動畫的元素,就連盥洗室都值得細細欣賞。在迷宮般的館內,沒有指定的參觀路線,可以任意徜徉,探尋各式各樣有趣及美麗的事物。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B1層有常設展覽室“動畫的起源”,將動畫的樂趣以雜耍小屋的形式呈現,還有豐富的展品。在這層還可以觀看本館獨創的動畫短片。我們看到的短片《土星座》講述了一個農家少女精心培育仙人給的種子,把種子養大成了一個美麗星球的故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人震撼,BGM好聽得想單曲循環,可惜沒法在網上找到音源。1樓有常設展覽室“電影誕生的地方”,介紹製作人員如何將涌泉般的構思,衍生成一部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模擬場景都非常生動逼真。在這層還有每年不同的專題展覽室和咖啡廳。2樓有一個貓咪公車間,可惜只有兒童可以進去玩耍,看著寶寶們在貓咪巴士毛茸茸的車廂里丟小煤灰玩,本中年少女好生羡慕。在這層還有圖書閱覽室和博物館專賣店,專賣店出售好多萌萌噠周邊,價格不菲,不過生意還是超級火爆,大家都像買白菜似的大包小包地拎。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意猶未盡地走出吉卜力美術館,旁邊是井之頭恩賜公園,空氣非常清新,還有烏鴉啊啊啊飛過,就像個天然氧吧。草坪上有很多家庭在野餐,還有周圍的居民在跑步健身,有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雖然自己只是過客,但能看到這樣美好的景象,就像吃了大餐之後驚艷的小甜點,甚是歡喜。在公園逛了一圈,搭乘來時的公交車回到 三鷹 站,在車站的商場里吃了個便飯。點了之前看《輪到你了》種草的雞肉南蠻,沒想到踩雷了,味道實在有點奇怪,不過其他燒烤串串都很是美味。 ↑JR三鷹站 ↑JR三鷹站 在餐館歇歇腳後,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位於六本木的森美術館。地鐵站離美術館有點遠,而且那塊區域的路有點高低起伏,還好路上有很多顏值很高的建築,我們就一邊趕路一邊欣賞。 ↑六本木 ↑六本木 好不容易找到了美術館的入口,排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長隊才買好票進館。我們首先看的是 鹽田 千春展——靈魂的戰慄,這也是我選擇來這裡的重要理由。因為居住在小城市,我之前從沒看過這種類型的裝置展,無意中在網上刷到照片就被深深吸引。當然,現場觀展的感覺更為震撼。當身處佈滿黑色或紅色絲線的空間,看到其中孤獨的小舟、被燒毀的鋼琴、古典的婚紗、陳舊的行李箱,平時被柴米油鹽折騰得麻木的情緒就漸漸被喚醒,似乎我的靈魂能與藝術家共振,感受到她想表達的東西,關於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旅途與靈魂的微妙。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森美術館 在 鹽田 千春展臨近出口處,有一間視頻放映室,我們因為好奇進去看了看,沒想到一進去就不想出來了。裡面放映的是 日本 藝術家高田冬彥的視頻短片作品,其腦洞之大、其行為之怪誕讓人大開眼界,感覺就像抖音搞怪視頻的升級版,不過還是有一定的藝術氣息。一共有10個短片在固定的時間循環播放,每個短片時長約5分鐘。因為我們買了露天觀景台的票,在晚上7:30之前必須入場,所以看了四、五個視頻之後不得不離開。後來實踐證明,這些視頻真的比 東京 的夜景有趣太多,可惜剩下的幾個視頻再也看不到了,淡淡的憂桑。
在美術館的樓上,有室內、室外兩個觀景台。室內觀景台非常雞肋,但是室外的觀景台是類似停機坪的一大塊屋頂空地,視野非常開闊。大肚原來很想去 東京 塔,因為我之前去過,知道那邊要排很長的隊,看夜景的效果也不過如此,就選擇了這裡。事實證明,這邊的體驗的確好很多,而且這裡也是拍攝 東京 塔的絕佳位置。 ↑六本木Hills 看好夜景,我已經疲憊得腰酸背痛走不動道了,但今天是大肚的生日,總得陪他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六本木區域總體消費水平很高,我們就近找了家比較實惠的小店——磯丸水產吃晚飯。磯丸水產在 東京 很多地方都有連鎖店,主打海鮮,性價比很高,我們花了400+人民幣吃了滿滿一桌的海鮮,心滿意足。 Day4:邂逅低調的高貴🌸路線:表參道-根津美術館-代官山
最後一天的行程依然走的文藝小清新路線。第一站是種草已久的根津美術館——傳說中的神仙美術館。沒想到的是,還沒到美術館我們就被狠狠地神仙到了。
我們坐地鐵到表參道下車,去往根津美術館的道路兩邊林立著眾多奢侈品牌的專賣店。不同於銀座遮天蔽日的摩天大樓,表參道的建築都是小巧而精緻的獨立房子,每個品牌的建築風格都自成一派,更令人驚奇的是這麼多風格迥異的建築排列在一起居然不覺得凌亂,反而相得益彰。當時的時間是上午大約十點,不過很多店都還沒開門,路上的行人很少,時而有豪車呼嘯而過,只看到幾個時髦的 中國 青年操著 四川 口音擺著酷酷的pose在建築前留影,整條街道都沉浸在一種文藝又閑適的氛圍中。Prada的大玻璃房子通體透明,簡約大氣的菱格設計,在陽光下讓人挪不開眼睛。很想留住這一刻的美好,可是我小小的手機屏幕無法拍下整個建築,只能拍了小小的一角留作收藏(請忽略我僵硬的表情和扭曲的jiojio)。 ↑表參道 ↑表參道 一路逛到了根津美術館,一進門就被幽深的日式走廊深深吸引,真的太喜歡這種抹茶色和原木色的搭配了,心靈一下子就沉靜下來,這裡拍出來的照片也充滿美感。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進館之後,我發現與其稱之為美術館,還不如叫它博物館更為合適。根津美術館收藏了以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主的約7400件藝術品,其中包括國寶7件,重要文化遺產87件,重要美術品94件。這些館藏主要源自創建者實業家根津嘉一郎的私人藏品,在他於1940年去世後,他的兒子二代根津嘉一郎按照其遺願將居所改造成了美術館。令人驚訝的是,美術館里最多的是居然是來自我們 中國 的文物,從青銅器、陶瓷、書畫,到佛像、玉器、璽印等,包羅 萬象 ,應有盡有。其中最珍貴的文物要數來自 湖南 的商朝青銅器雙羊尊,雙羊尊代表著青銅器雕刻歷史上的最高藝術成就,其形態之優美和工藝之精湛讓人嘆為觀止,目前世界上僅存兩座,另一座在 大英 博物館。就連根津美術館的門票,都設計成了雙羊尊的造型,可見雙羊尊在館藏文物中的地位之高。 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樓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古代佛像,以及二樓曾經清朝皇室收藏的鑲滿了珠寶的奢華座鐘。這些藏品是我在國內的博物館從沒見過的,大開眼界的同時,看到那麼多我國的國寶流落海外,心裡又有點不是滋味。可惜館內是禁止拍照或攝像的,只能把這麼多的驚喜和震撼儲存在記憶里,當然這樣的規定也有好處,我們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厚重的歷史里、沉醉在美麗的文物里,不用去想什麼角度拍得好看,也不會受別人長槍短炮閃光燈的干擾,整個參觀的過程都非常享受。 博物館後面的日式園林感覺已經成網紅了,在奢侈品店林立的表參道居然有這麼一處清幽的秘境實屬難得,在這麼一個曾經的私家後花園居然還能整齣“八景”,更能讓人體會到主人家的匠心和風雅。在這裡,既可以買累了歇歇腳,也可以鬱悶了散散心,還可以凹造型拍大片,的確是一個名不虛傳的神仙地兒。不過很多人推薦的玻璃房咖啡館就比較雞肋了,我們去的時候座無虛席,人一多就很擁擠,我們就沒有在這裡吃東西。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根津美術館 離開美術館,我們開始前往 東京 之行的最後一站——代官山。到達時已經是午後,大肚嚷嚷著餓了,就趕緊去覓食。 ↑代官山 ↑代官山 通過夢想旅行APP隨緣找了一家評價還不錯的西餐廳,生意很火爆,想要不排隊就只能坐吧台了,裡面的服務生都很英俊而且有風度,在吧台近距離欣賞小哥哥調酒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了。但是一拿到菜單我們就懵逼了,菜單隻有日文和英文,而且沒有圖片。用軟件翻譯了之後,我們發現這些菜名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把各種食材名稱拼拼起來。於是我們只能憑感覺挑選自己喜歡的食材元素,挑了一個包含 新加坡 胡椒蟹的菜和一個包含和牛的菜。等著上菜的時候,我們看到領座的情侶享用著肥厚多汁的牛排和雞排,我們也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可是,我們的菜一上來,我們倆就傻眼了。眼前擺的是一碗時蔬炒麵和時蔬炒牛肉絲蓋澆飯,大肚的炒麵里的確有蟹肉,不過只有小小一撮,我的和牛也像是貓吃剩的。恍惚間有種在高級的西餐廳吃外賣的感覺,強烈的失落感和格格不入感啊。唉,只能怪自己英語不過關,對西餐菜名一竅不通,點菜嚴重失誤,花了將近500元人民幣吃了一頓乾巴巴的外賣。所以,英文不夠好的朋友要慎選西餐廳,不要重蹈我們倆的覆轍了。 吃完飯,我們打卡了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不同於國內書店要麼被小孩占領要麼比較冷清的窘境,這家書店的人氣很旺,而且成人居多。書店規模很大,有多塊功能分區,有書籍區、文創區、唱片區和下午茶區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唱片區,近年來,網絡音樂資源日益豐富,在國內已鮮見實體唱片售賣,尤其是黑膠唱片。而這裡卻有整面整面的唱片牆,還把唱片分成不同的流派(沒學過音樂的可能都不懂啥叫流派,就是搖滾、流行、藍調這種)來陳列,讓人不禁感嘆這裡的文化氛圍之濃和顧客品位之高。在我生活的小城 寧波 ,也已經有了好幾家類似模式的書店,但是形是有了,神還是差了一點。作為網紅打卡拍照點的勁兒一過,就冷冷清清了,模仿的黑膠唱片牆也僅僅是無人問津的擺設。 ↑代官山蔦屋書店